Author Archives: ghub

第 46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本期仍然关注了极地的变化以及渔业,同时,本期紧密追踪了在纽约进行的联合国国家管辖外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的第四次政府间谈判会,会议结果在时讯板块进行了总结,希望公海保护在未来有个光明的前景。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刚刚过去的两周,驶入国家管辖外海域养护之路的“车辆”(UNCLOS-BBNJ)和“燃料”(CBD-OEWG)谈判同时展开。不久前联合国环境大会又授权了一项全球塑料协定的谈判。尽管战乱和疫情会动摇人们对人类和世界未来的信心,但是当我们看到全世界的人可以在一起为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展开激烈辩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进步。回忆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洋流仍在呵护》一书中提到,会后的解密档案显示,会议前期有一些国家欧美发达国家组成了秘密集团来协力破坏此次会议的成果,而这些国家今天大都已经成了全球环境保护的推动者。当我们从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历史,我们就会有更多乐观的理由。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失败了,但是低碳发展的意识进入了人心。此次BBNJ谈判虽然未能在原计划的四次会议中完成任务,但是对海洋危机的认识和行动的意识已经起来。未来已来。

Highlight 1

The past two weeks have seen simultaneous negotiations on “vehicles” (UNCLOS-BBNJ) and “fuels” (CBD-OEWG) on the road to the conservation in water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The UN Environment Assembly recently mandated a negotiation on a global plastics agreement. While war and the pandemic can shake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of humanity and the world, we can see the world progressing when we se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coming together to engage in vigorous debate about global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In the book “Ocean Currents Still Care”, which recalls the 1972 Stockholm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it is mentioned that declassified archives show that in the run-up to the conference there was a secret group of western countries working together to undermine the outcome of the conference. Now, most of these countries are today the driver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en we look at history on a larger time scale, there is more reason for optimism. the 2009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failed, but the awarenes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entered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people. This BBNJ negotiation may have failed to deliver on the four meetings originally planned, but awareness of the ocean crisis and the will for action has arisen. The future is here.


时讯 News

IDDRI | 制

1)卫星的初步数据显示,南极洲周围的海冰已经退至 40 余年内的最低水平。气候科学家认为,这一数值的下降暂时还不能与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迫切需要研究为什么该地区的海冰打破了五年前的记录。

Sea ice around Antarctica has dropped to its lowest level in more than 40 years,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data from satellites. Climate scientists say the record drop can’t yet be linked to global heating but urgent research is needed to work out why the region’s sea ice had broken a record last set only five years ago.

查看/View


2)欧盟委员会正在与塞内加尔进行谈判,讨论在西非国家领海部署欧盟边境机构Frontex以防范非法捕鱼和移民偷渡的提案。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negotiating with Senegal on a proposal to deploy the European Union border agency, Frontex, in the West African country’s territorial waters to guard against illegal fishing and migrant smuggling

查看/View


3)联合国国家管辖外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的第四次政府间谈判会在纽约闭幕,会议未能完成条约谈判的任务。许多国家,包括高雄心联盟的48个成员,承诺在2022年内通过额外会议来完成新条约的签订。

The fourth negotiation session on the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 Marine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concluded in New York, having failed to complete its mandate to negotiate the treaty.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48 members of the High Ambition Coalition, committed to concluding the new treaty through additional meetings during 2022.

查看/View


4)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授权,开启全球塑料问题条约的谈判。根据该授权要求,条约将在2024年之前完成谈判。为谈判制定议程的工作组将于2022年的年中成立。

 The conclusion of UNEA 5.2 saw the adoption of a landmark mandate call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treaty on plastics. “End plastic pollution: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is a comprehensive, ambitious mandate that lays the groundwork to negotiate a comprehensive treaty. According to the mandate, the treaty will be negotiated by 2024. The working group that sets the agenda for the negotiations is set to be established by the middle of 2022.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水体中升高的咖啡因浓度或许会给珊瑚礁造成压力 | The Ocean Agency/ Ocean Image Bank

1)Josh Donlan: 美国政府处理不当水产品标签的方法在不断改革中,最新的政策是海产品进口监控计划(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SIMP)。总的来说,欧盟的方法在可追溯性和标签方面都更加进步。例如,欧盟的强制性海产品标签中包括学名、捕捞方法、捕捞海产品的粮农组织渔区、渔船或水产养殖生产单位的名称以及使用的渔具。然而美国和欧盟的不当标签情况之间存在什么差异,未来需要进行一项比较研究来理清其中的差异。

Josh Donlan: The U.S. government’s approach to tackling mislabeling is evolving, with the latest policy being SIMP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In general, the E.U.’s approach is more progressive, both in terms of traceability and labeling. For example, mandatory seafood labeling in the E.U. includes the scientific name, production method, the FAO fishing area where the seafood was caught, the name of the fishing vessel or aquaculture production unit, and fishing gear used. Unfortunately, however, we don’t really know wh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U.S. and E.U. mislabeling landscape. A proper comparative study has not been conducted.

查看/View


2)Yereth Rosen:近年来,由于海洋热浪的原因,阿拉斯加一些知名的三文鱼种群已经消失,官员们不得不向受影响的社区发放紧急食品,同时科学家们警告说,阿拉斯加三文鱼渔业有渔获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Yereth Rosen: With marine heatwaves helping to wipe out some of Alaska’s storied salmon runs in recent years, officials have resorted to sending emergency food shipments to affected communities while scientists warn that the industry’s days of traditional harvests may be numbered.

查看/View


3) Sean Mowbra:咖啡因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精神刺激剂,是许多人的日常刚需,无论是咖啡、巧克力、能量饮料还是药品中都含有咖啡因。部分没有被人体吸收的咖啡因通过尿液的途径排泄,现在它在河流和沿海水域无处不在,现在经常监测咖啡因来追踪废水和污水污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全球258条河流的1052个采样点中,有超过50%的地区发现了咖啡因的存在。另一项新研究列举了咖啡因在沿海和海洋环境中的危害。

Sean Mowbra: Caffeine is the most consumed psychostimulant in the world, and a regular part of many daily lives, whether contained in coffee, chocolate, energy drinks, or pharmaceuticals. Partially excreted in the urine, it is now ubiquitous in rivers and coastal waters. So much so that its detection is used to trace wastewater and sewage pollution. A new study found it to be in more than 50% of 1,052 sampling sites on 258 rivers around the globe. Another new study enumerates caffeine harm in coast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查看/View


4) 华盛顿邮报编辑委员会: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五个机构的一份新报告:到2050年,美国的海平面可能上升10至12英寸。该报告发出了一个紧急警告。由于目前温度已经大幅升高,即使碳排放得到遏制,报告中对2050年的海平面上升预测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如果不减少排放,情况会更糟:到本世纪末,美国海岸线的海平面可能上升7英尺,这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Washington Post’s Editorial Board: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ASA, and five other agencies, by 2050, U.S. Sea levels could rise between 10 and 12 inches. In the East and the Gulf Coast, the figure could be even higher. That is a staggering amount — and one that could be matched in just the next three decades. The report comes with an urgent warning: Emissions matter, both now and in the future. Thanks to heating that has already taken place, the 2050 projections will likely still materialize even if emissions are curbed. But if emissions are not reduced, the situation will be far worse: Sea level along the U.S. coastline could rise up to 7 feet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a catastrophic outcome.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在南极的磷虾船 | 路透社

1) 路透社:在南极,新兴的磷虾捕捞业会威胁到野生动物吗?

Reuters:In Antarctica, Does A Burgeoning Krill Fishery Threaten Wildlife?

一头座头鲸可能被捕获大量南极磷虾的拖网所引诱,上个月被缠住并死在南大洋。去年,磷虾网中也捕获了三只死亡的幼鲸。科学家们说,这些座头鲸可能因为被迫与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竞争食物而营养不良。该行业所捕捞的微小甲壳类动物磷虾是南极食物网的关键,可用于制药和鱼类饲料。

A humpback whale, likely lured by a trawling net capturing mass of Antarctic krill, became entangled last month and died in the Southern Ocean. Three dead juveniles were caught in the same company’s krill nets last year. Scientists say the humpbacks may have been malnourished while forced to compete for food with a burgeoning industry harvesting the tiny crustaceans – the linchpin in the Antarctic food web – for use in pharmaceuticals and fish feed.

查看/View


2) NOAA渔业:全球研究揭示了贝类和海藻养殖的宝贵益处

Noaa Fisheries: Global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Valuable Benefits of Shellfish and Seaweed Aquaculture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NOAA和合作伙伴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来衡量贝类和海藻养殖场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这项首创的研究估计了全球范围内水产养殖的这些服务的经济价值。贝类和海藻养殖场的投入很低,因为它们不需要饲料、淡水或肥料。贝类通过过滤水中的藻类来吃掉它。而海藻像陆地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它们还可以改善水质,为其他物种创造栖息地。这项研究表明,贝类和海藻养殖从水中吸收多余营养的能力是多么有价值。它还强调了它为经济上重要的鱼类物种提供的栖息地的价值。

In a new study, NOAA and our partners used data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measur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shellfish and seaweed farms. This first of its kind study estimat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se services from aquaculture on a global scale. Shellfish and seaweed farms are considered low-to-no input because they don’t require feed, freshwater, or fertilizer. Shellfish eat algae by filtering it from the water. Seaweeds make their own food through photosynthesis like land plants. They can als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create habitat for other species. The study shows just how valuable shellfish and seaweed aquaculture’s ability to soak up excess nutrients from the water can b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the habitat it provides fo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ish species.

查看/View


3) 国家地理:意外内爆为海洋最深处的测量提供了新的结果

National Geographic: Accidental implosion yields new measurement for ocean’s deepest point

一台在深海中损坏的科学仪器使科学家们能够对挑战者深渊(世界上海洋最深处)进行迄今为止最精确的计算。爆炸来自于一个仪器的玻璃外壳的内爆,这是一个15英寸宽的球体,包裹着电子设备。虽然该仪器被毁,但巴克莱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幸存的设备所记录的来自内爆的反弹声波,完成了有史以来对挑战者深渊所进行的最精确的测量之一。

A scientific instrument that collapsed in the deep sea allowed scientists to make one of the most precise calculations yet for the abyss known as Challenger Deep. The collapse came from the implosion of one instrument’s glass housing, a 15-inch-wide sphere that encased the electronics. Though the instrument was destroyed, Barclay and his colleagues eventually found useful refrains within the cacophony of the collapse. The team used bouncing sound waves from the implosion, recorded by the surviving device, to calculate one of the most precise measurements ever taken of Challenger Deep.

查看/View


4) CarbonBrief: 深入问答:IPCC的第六次评估—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世界?

CarbonBrief: In-depth Q&A: The IPCC’s sixth assessment on how climate change impacts the world

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 “陆地、淡水和沿海及开放水域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和日益不可逆转的损失”。所有陆地和淡水物种 “处于非常高的灭绝风险 “的比例在温度上升1.5摄氏度时可能会达到9%(最高14%)。这在2摄氏度时上升到10%(最高18%),3摄氏度时上升到12%(最高29%)。大约33至36亿人 “生活在对气候变化高度脆弱的环境中”。在气候变化影响与高度脆弱地区交汇的地方,它 “促成了人道主义危机”,并 “越来越多地推动所有地区的流离失所,小岛屿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Climate change has already caused “substantial damages and increasingly irreversible losses, in terrestrial, freshwater and coastal and open ocean marine ecosystems”. It is likely that the proportion of all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species “at very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will reach 9% (maximum 14%) at 1.5C”. This rises to 10% (18%) at 2C and 12% (29%) at 3C. Approximately 3.3 to 3.6 billion people “live in contexts that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Wher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tersect with areas of high vulnerability, it is “contributing to humanitarian crises” and “increasingly driving displacement in all regions, with small island states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查看/View


5)  Smithsonian magazin:由AI担任船长,新的五月花号将在今年春天横穿大西洋

Smithsonian magazin:Captained by A.I., This New ‘Mayflower’ Will Cross the Atlantic This Spring

21世纪20年代这个十年的开端,即2020年,也是五月花号旅程的400周年。发言人布莱恩-洛根表示:普利茅斯400,一个文化非营利组织,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尊重这段历史的各个方面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周年。活动于2020年开始,但最创新的启航活动之一仍在等待中–一个新奇的航海器,即五月花号自主船,或称MAS。经过过去五年的建造和测试,MAS将通过重走一条旧路来描绘一条新路。今年,它将从英国的普利茅斯前往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在整个旅程中,它将收集可能为海洋和海洋哺乳动物健康提供洞见的数据,同时收集有关可持续能源–波浪能的信息,这写能源将来可能有助于为我们的世界提供电力。

The dawn of this decade, 2020, also marked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flower’s journey. Plymouth 400, a cultural nonprofit, has been working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o commemorate the anniversary in ways that honor all aspects of this history, said spokesperson Brian Logan. Events began in 2020, but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launches is still waiting in the wings—a newfangled nautical craft, the Mayflower Autonomous Ship, or MAS. Built and tested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MAS will chart a new path by retracing an old one. This year it will travel from Plymouth, England, to Plymouth, Mass. Throughout the journey, it will collect data that might provide insight into ocean and marine mammal health while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the ocean’s waves—that could help power our world.

查看/View


6)NewScientist: 科学家试图通过人造鲸鱼粪便来恢复海洋生态

NewScientist: Scientists want to restore the oceans with artificial whale poo

在未来两个月内在印度西海岸,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将研究人类是否可以人为地模仿鲸鱼粪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益处。希望该技术能同时促进鱼类种群和应对气候变化。该实验是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和六所大学及研究中心联盟为了测试他们使海洋生物量再生的方法的潜力,准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而本实验就是这一系列项目中的第一个。鲸鱼在排泄时自然会给海洋表面施肥,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些浮游生物可以养活数十亿的鱼。改善生物多样性是该方法的主要目的,进一步来看,浮游植物在生长时从会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将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当鱼吃了浮游生物并死亡时,一些碳将被锁在海床上。海洋生物学家称这种效应为生物泵。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鲸鱼的捕杀削弱了这种生态系统的作用。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to see whether humans can artificially emulate the benefits of whale faces for ocean ecosystems will begin off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within the next two months. The hope is the technique will simultaneously boost fish populations and tackle climate change. The experiment is the first in a wider effort by David King, former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 to the UK government, and a coalition of six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centers to test the potential for an approach they have dubbed marine biomass regeneration. Whales naturally fertilize the ocean surface when they defecate, leading to phytoplankton blooms that can feed billions of fish. Improving biodiversity is the main aim of the approach, but a side benefit will come from the phytoplankton absorbing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 When fish eat the plankton and die, some of the carbon will be locked away in the seabed. Marine biologists call this effect a biological pump. The hunting of whales in the past century has weakened this ecosystem service.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气候海洋】黑碳污染增加了南极洲的融雪

[Climate & Ocean] Black Carbon Pollution Increasing Antarctic Snowmelt

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黑碳(Black Carbon)使雪变黑并使其更快融化。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在南极洲的存在激增,南极洲的研究活动和旅游业的黑碳足迹可能已经增加。本文报告了从南极洲北端(南纬62度)到南部埃尔斯沃斯山脉(南纬79度)约2000公里的横断面上28个地点的雪样中黑碳浓度的测量结果。结果显示,研究设施和受欢迎的海岸旅游登陆点周围的积雪中的黑碳含量大大高于在该大陆其他地方测量的背景水平。由此产生的热辐射强迫正在加速雪的融化,使南极半岛和相关群岛上受黑碳影响地区的积雪每年夏天缩减多达23毫米的水当量(w.e.)。

阅读/Read


2)【海洋治理】凯尔盖朗高原:海洋法和南极条约的互相作用

[Ocean Governance] The Kerguelen Plateau: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aw of the Sea and the Antarctic Treaty

澳大利亚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LOSC)的海洋区条款中受益匪浅,特别是第76条关于扩展大陆架的规定。澳大利亚在2004年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全面的大陆架数据,其中包括在南极条约区内的三个澳大利亚领土的数据:澳大利亚南极洲领土、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以及麦夸里岛。这提出了围绕《海洋法公约》和《南极条约》在南大洋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本文的重点是凯尔盖朗高原大陆架划界,对澳大利亚在这里的战略利益进行了及时的分析,因为澳大利亚试图为威廉姆斯海岭准备新的或修订的扩展大陆架数据报告。澳大利亚一直试图在支持其在南大洋的领土利益和《海洋法公约》规定的衍生利益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同时保持并进一步加强《南极条约》体系的一些关键价值和规范。凯尔盖朗高原案代表了对领土利益的战略追求,并与加强澳大利亚在南极条约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扩大其条款范围的决心谨慎平衡,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马德里议定书》规定的采矿禁令方面。

阅读/Read


3)【海洋治理】BBNJ条约中的制度安排:对北极海洋科学的影响

[Ocean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a BBNJ treaty: Implications for Arctic marine science

本文旨在从必要的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正在联合国谈判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BBNJ)条约对北极海洋科学的影响。鉴于制度结构对于成功实施所产生的条约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制度安排的方法,因为它们与导致开始BBNJ政府间会议的讨论有关,政府间会议的发展,以及它们对北极海洋科学的影响。北极的观点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北极国家和其他在北极有重大利益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对BBNJ进程持怀疑态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抵制。本文的结论是,尽管BBNJ条约谈判给北极的区域、部门和国家行为者带来了挑战,但如果所产生的条约包括强有力的制度安排,为海洋科学,特别是北极海洋科学的更大整合和协调创造机制,它们也为这些行为者提供了机会。

阅读/Read


4) 【划区管理】识别捕食者的多样性从而来引导海洋保护区的设计

[Area-based Management] Identifying predictors of species diversity to guide designation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海洋保护区(MP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具。支持海洋哺乳动物觅食的特征已被建议为纳入MPA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研究了解这些特征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例如,东北峡谷和海山海洋国家纪念地代表了一个已知支持海洋哺乳动物觅食的地区,并被指定为保护海洋哺乳动物高多样性的地区。然而,还没有对纪念地和其他地区的海洋哺乳动物多样性进行过比较。本文进行了3174167公里的调查工作和189175次目击记录来评估纪念地和美国东海岸500个随机选择的地点的α和β多样性。我们使用线性模型将多样性与代表海洋哺乳动物觅食区的变量联系起来。我们的分析表明,从北到南有一个从高到低的多样性梯度,大陆架边缘、峡谷和可能的上升流地区支持高多样性。本文还发现,该纪念地保护着一个多样化和独特的海洋哺乳动物群落。我们的分析有助于支持建设MPA的努力,通过确定生物多样性的驱动因素和到2030年保护地球30%的潜在地点,来保护对保护物种很重要的生境。

阅读/Read


5) 【划区管理】边远海洋保护区的有效治理: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的案例

[Area-based Management]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a remote marine protected area: The case of Dongsha Atoll National Park

中国台湾的东沙环礁国家公园(Dongsha Atoll National Park, DANP)是一个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其许多渔业受到来自周边国家渔民的非法捕捞。这项研究考察了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的治理情况以应对这一问题。工作团队审查了文件,对东沙环礁群岛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当地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分析了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的信号记录。本文发现,自2002年以来,执法不力和缺乏机构间合作阻碍了DANP的MPA治理。本文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是检测:(1)参与性监测机制和(2)应建立一个综合监测、控制和监视系统,以弥补沿海雷达的局限性。这可以抵制AIS的操纵和非法捕鱼者使用机动快艇的行为。第二是反应:为了对非法活动作出迅速反应,目标识别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使用技术工具,如无人驾驶飞行器、光学成像系统和声学监视系统,应补充基于AIS的识别。第三是判决:由于大多数非法捕鱼者因为身份问题不受当局管辖,政府可以利用国际通用的协议来起诉(和阻止)非法捕鱼者。

阅读/Read


6) 【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如何维持海洋的保护与发展:蓝色融资机制概念框架

[Blue Economy] How blue financing can sustain ocea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 propo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blue financing mechanism

海洋正遭受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密集活动的不利影响。在应对这些海洋风险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是一个永恒的挑战。蓝色金融是确保海洋可持续性的重要工具,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本文提供了对这一新兴概念的理解,并探讨了利用法律和体制机制来增加对海洋发展项目投资的潜力。通过回顾现有的蓝色融资实践,确定机会和挑战,我们发现重大的挑战是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联系,说明增加私人投资和公共捐赠的潜在激励机制。因此,本文建议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海洋治理背景下,建立一个监管驱动的融资机制,并将其纳入蓝色金融的核心概念。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1) 【海洋保护】播客:海藻、秃鹫和原住民保护

[Ocean Conservation] Podcast: Kelp, condors and Indigenous conservation

播客/Podcast


2) 【海洋生态】海洋训练数据库

[Ocean Ecology] Ocean training database

数据/Data


3) 【海洋治理】确保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的有效实施:来自于一个执行和履约委员会的经验教训和选择

[Ocean Governance] Ensuring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seas’ biodiversity treaty: Lessons learned and options for an implementation and compliance committee

报告/Report


4)【海洋生态】海洋塑料污染给海洋物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带来的冲击

[Ocean Ecology] Impacts of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Oceans on Marine Specie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s

报告/Report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1) 2022年4月15-19日 墨西哥湾会议2022

April 15-19, 2022, Gulf of Mexico Conference 2022.

详情/Detail


2) 2022年4月6日 BlueMooring: 管理MPA停泊点和资助海洋保护活动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Webinar: BlueMooring: A Sustainable Solution for Managing MPA Moorings and Financing Marine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Date/Time: Wednesday, April 6, Noon US EDT, 9 am US PDT/6 pm CEST/4 pm UTC

详情/Detail


3)2022年6月8日,联合国世界海洋日

June 8, 2022, UN World Oceans Day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1)2022年1月16日 海洋邂逅:海草解决方案

February 16, 2022, Ocean Encounters: Seaweed Solutions

详情/Detail


2)2022年3月3日 山东海洋工作会议召开

March 3, 2022, Shandong Ocean Work Conference

详情/Detail


3)2022年2月11日 第八届环境法前沿研讨会 海洋分会场

February 11, 2022, 8th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Law Colloquium, Marine Sub-conference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徐家贤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IDDRI | 制

公共资金助力国际气候合作——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期:

本报告以全球气候融资的现状与挑战为背景,通过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重点介绍德国国际气候融资的经验,报告为中国公共资金助力具有气候韧性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建议。

⬇️  PDF

出版日期2021年
 

《巴黎协定》提出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远不足以实现《协定》目标,全球亟需从战略、机制、政策及实践等多个层面引导资金加速流向可持续、包容且具有气候韧性的领域,并平衡用于减缓和适应的资金量,弥合气候适应领域的巨大资金差距。

随着极端天气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人群的冲击不断增强,通过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的气候韧性,弥合气候资金差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在此过程中,公共资金可以发挥的引领和撬动作用,然而,如何更好地通过国际合作框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建立恰当、合理、科学、系统的国际气候合作机制以确保气候资金的流向,如何使合作项目有效落地并带来正向气候效益等问题仍待深入讨论与研究。

近几年,随着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南南气候合作、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建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并成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推动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这也为中国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许多带路沿线和南南气候合作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是未来全球能源需求热点地区。中国在能源转型、交通电气化、大气污染治理等绿色低碳政策与行动的经验与教训及其技术与资金,可以支持发展中国家以绿色低碳高效的方式实现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国际气候合作政策体系、程序与标准仍待完善,以更广泛更有效地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合作。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尚未在顶层设计、评估流程、信息披露方面明确纳入气候变化目标与指标。

中国与德国双边气候合作源远流长,中德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德国作为OECD成员国,其对外援助历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双边援助国之一;此外,在《公约》进程下,德国一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援助。因此,德国公共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机制、组织架构及资金流向,以及相应的经验与挑战,可以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层面,制定并完善其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框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报告将以全球气候融资的现状与挑战为背景,通过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重点介绍德国国际气候融资规模、战略与机制框架、资金来源与流向、融资模式、气候融资评估方式以及德国国际合作气候融资实践。基于分析报告发现,德国国际气候融资合作机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下,逐步纳入了气候保护目标以及对应的气候融资机制。基于德国国际合作气候融资的经验,报告为中国公共资金助力具有气候韧性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建议。

正式启动 | 中国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日期:

项目正式起航,内含调查问卷,欢迎大家多参与、多支持。


背景

在全球2030年实现3030目标以及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的背景下,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个国际环境治理与谈判大会陆续召开,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环境外交事宜上展现出日益突出的角色。中国社会组织作为有号召力的民间力量有义务承担起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会议和谈判的责任,与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多方善治互动,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中国“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


项目介绍

2022年,创绿研究院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联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民促会)、中华环保联合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以及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共同展开关于“中国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旨在支持中国社会组织提升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国际治理进程的认识与认知增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与对话能力并促进与国际伙伴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将举办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全球治理进程回顾、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之生态篇、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之气候篇三场主题会议,并提供相应专业的机制梳理和速读文件,帮助参与机构广泛深度地了解相关大会的焦点问题和最新框架解读,为中国社会组织形成国际讨论网络、掌握相关议题国际话语权和“走出去”打下基础。


会议时间

第一期 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全球治理进程回顾

第二期 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之生态篇

第三期 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之气候篇

来源:Google图片

具体会议时间请持续关注“星球公社”和“万科基金会”公众号,或创绿研究院官网万科公益基金会官网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准备知识产品、设计活动内容,现面向所有社会组织收集需求,欢迎大家扫码填写调查问卷、了解项目的更多信息并积极转发!如您有任何疑问,可以联系创绿研究院nature@ghub.org。

为更好地了解多方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现广泛向各位征求意见和建议。欢迎扫码填写问卷及转发支持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图片版权:创绿研究院


推荐阅读

可持续发展目标

渔业管理如何应对气候挑战——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为例
竞跑风电+: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中欧(德)比较
令人期待的十年:全球海洋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CBD COP15相关观察

第一日:形势紧迫,目标高远
第二日:增强政治意愿,促进积极落实
第三日:落实生态共同体的保护资金-东盟
第四日:以“宣言”为信,促进雄心与共识、达成与落实

 气候变化大会

IPCC《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发布 | 创绿观察
聚焦COP26 | 闭幕前夕,COP26焦点议题观察
聚焦COP26 | 谈判成果观察

COP15观察 | 第二日: 增强政治意愿,促进积极落实

日期:

来自昆明的生多大礼包~COP15高级别会议于12日在昆明召开,各国政要以视频形式出席了领导人峰会和高级别论坛。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于10月11日在昆明召开 | 新华网

导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的方式出席了12日举行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高级别会议,表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华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中国会与各方一起携手同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在当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时期,建立切实可行的后2020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十分重要,习近平主席做出的承诺正在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落实变得更加清晰。

在此次 COP15高级别会议中,“圆桌会议A”提出倡导生物多样性恢复性投资,消除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圆桌会议B”以“缩小财务缺口与确保执行手段”为主题讨论了支持生物多样性的COVID-19经济复苏方案,提出了变革激励措施,调动相关资源的手段。会议表示为了执行“后2020生物多样性框架”,必须调动所有财务资源,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有相关经济部门的决策。同时,有效的履约机制和全社会的参与也是框架实行的有力支撑。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创绿研究院针对如何更好地落实目标,提出四大关键点与建议:


强化国家行动机制

NBSAP是“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的缩写,它是目前各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的核心。截止当前,总共196个缔约国中,已经有185个递交了NBSAP[1]。在现有的履约机制下,只有通过NBSAP,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目标才能被转化为本国的履约目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实践提供指导。因此,NBSAP在CBD目标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化NBSAP也是优化执行机制最直接的手段

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 (Open Ended Working Group)第一次会议中,各缔约方已经就加强NBSAP达成共识[2]。我们认为,加强NBSAP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确保NBSAP及时制定和更新,确保在2020后新的框架通过后即刻就开始,这需要缔约方大会加强对于各国NBSAP进展情况的监督与审查。其二则是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应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政府部门决策主流,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而不仅仅是环保、林业、海洋等与环境相关的部门和团体,从而确保NBSAP成为整个政府的政策工具。此外,由于海洋的一半面积位于国家关管辖范围之外,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管理需要通过其他多边机制下的国际协商来实现,因此我们也建议在NBSAP中纳入国家通过这些机制中贡献生多保护的计划。


科学合理的保护方式

CBD对于各国履约进展的现有评估和审查工具包括国家报告,自愿性同行评议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等,其中又以国家报告为主。NBSAP提出有雄心的国家目标与计划,而其完成情况由国家报告进行评估并提交给缔约方大会,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履约的约束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CBD可以借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渐进机制(ratchet mechanism)[3]。渐进机制指的是国家的履约努力应该一次比一次高,贡献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并辅以全球盘点机制,每五年进行一次通报。国家报告在这种机制下扮演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供全球评估的素材,也是制定下一阶段目标的基础。要想模仿这种机制,首先必须要使国家报告更加规范化。我们建议,国家报告应该明确格式、内容与发布周期,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以提高报告质量,使科学有效的监管与评估成为可能。


弥合资金缺口

以上是CBD现有执行框架下有关国家履约机制的一些问题。然而从长远看,执行层面的短板暴露出资金不足的问题。最近由国际林冠组织(Global Canopy)牵头撰写的《投资自然:为地球脉动融资的综合指南》中提到,当前全球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约为1240-1430亿美元,而至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资金量预计将达到9670亿美元[4]。巨大的资金缺口既是上一个十年规划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COP15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弥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可以有几种方式。第一,扩大各缔约国的捐资,即提高公共部门的贡献。CBD现有的资金主要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提供,该基金每四年由各个捐助国注资,目前共有39个捐助国,累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超过70亿美元。另外日本政府也设立了日本生物多样性基金并投入50亿日元,用以支持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专题报告中,也建议在COP15上提出建立中国主导,额度至少为100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5]。通过加强或新设公共部门主导的融资渠道,不失为解决资金缺口的一条出路。

除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大多数国家,个人或私营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对于生物多样性管理扮演者极为关键的角色[6]。而私人投资者、养老基金、其他机构投资者,甚至主流散户投资者,每年预计可以提供2000亿至3000亿美元的资金[7]。这个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全球的保护投资规模正在扩大,但当前可能造成环境损害的政府补贴数额已达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保护投资[8]。有鉴于此,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现有的资金结构,消除有害补贴,增加生物多样性友好的投资,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生物多样性资金倡议(BIOFIN)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既能够通过政策工具带来更多保护资金,也能够将现有资金流重新定向到生物多样性相关措施,或是通过调整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政策,以减少未来潜在的生物多样性支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并未参与该倡议,而这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另外,在企业、银行和保险业等行业中推广和倡导绿色金融的理念,也能有效地减少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或投资。


广泛和公正的公众参与

CBD谈判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多方利益与福祉的政治问题。CBD的利益相关方,除了在缔约大会上具有投票权的主权国家外,也包括了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教育机构、青年人、土著人民、地方社区等组织或群体,即非国家行为主体(non-state actors)。我们期待COP15的谈判及后续的执行过程能够有广泛与公正的参与,这样既有助于实现更有效的执行措施,也能确保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福利惠及大众。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环境政策的主流化,除了依靠国家的NBSAP等政策工具,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去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提出,当前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措施是“碎片化”的,效率不高。而通过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青年、女性和地方社区共同参与的“全社会”办法,并且重视教育的作用,才能使环境保护不仅成为政府政策的主流,也成为社会议题的主流[9]

具体而言,全社会的参与可以带来哪些益处呢?企业与金融机构可以推行绿色金融理念,增加生物多样性友好的投资;另外,科学界可以提供专业性知识;非政府机构可以充当国与国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对接协调,也可以在提高公众的认识上发挥作用;原住民与地方社区拥有大量的区域性在地知识,有助于改善监测与报告环节。社会各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大有可为。

COP15官网

让我们回顾一下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正式开幕前的几场会议:

7月22日有一场针对“壹案文”的区域性通气会。

8月2日至6日将会开展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关于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三次全球专题对话。

8月23日至9月3日还会有商讨框架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会议。

除了这三场会议,9月初即将在法国马赛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也是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届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会议的最新进展,与各位积极分享、共同学习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1.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NBSAPS). Accessed: 11th July, 2021. Available at: https://www.cbd.int/nbsap/

[2] 耿宜佳,田瑜,李俊生,徐靖,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进展及展望. 生物多样性,2020,28(2), pp.238-243.

[3] WWF China, 2020.《生物多样性公约》机制与谈判:公民社会组织与青年能力建设手册

[4] Global Canopy, 2021. The Little Book of Investing in Nature.

[5]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20.《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6] UNDP, 2018. BIOFIN Workbook 2018

[7] Conservation Finace, 2014. Moving beyond donor funding toward an investor-driven approach. Available at: https://www.cbd.int/financial/ privatesector/g-private-wwf.pdf

[8] UNEP, 2020. 联合国警告—自然:人类正站在十字路口 Available at: https://www.cbd.int/doc/press/2020/pr-2020-09-15-gbo5-zh.pdf

[11]魏辅文, 平晓鸽, 胡义波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4), 375-383.

[9] UN, 202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问题峰会:大会主席摘要

Available at: https://www.un.org/pga/75/wp-content/uploads/sites/100/2020/11/2014812C.pdf

封面图:一名正在向大海倾诉的小女孩,Dragos Dumitrescu.

本篇推送得到实习生乐祎和胥逸轩的支持。

COP15观察 | 第一日: 形势紧迫,目标高远

日期:

创绿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参加了此次生物多样性大会,根据大会进程提供多角度的COP15生多保护分析,同时也预祝在昆明召开的COP15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背景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于10月11日在中国昆明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今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韩正副总理提出表示要凝聚共识,提升信心;加大投入,凝聚资源;加快变革,协同增效三大倡议,提出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篇章。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于明年4月举行的第二阶段会议将形成“后2020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接替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及其“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最新的指导纲领。

已搁置了一年多的生物多样性“超级年”各项会议及谈判活动缓慢重启。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中国昆明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预计会议上将会形成“后2020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接替2011-200 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及其“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最新的指导纲领。

现实是严峻的,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地球75%的陆地表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66%的海洋区域遭受的累计影响日益增加,而超过85%的湿地已经消失[1]。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在气候变化危机影响下,此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然而面对如此困境,作为后2020框架的前身,爱知目标的完成情况令人忧心。联合国在去年9月发表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评估报告显示,爱知目标的20个具体目标,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只有六项目标部分达成,部分具体目标甚至持续恶化。报告无奈地承认:“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承诺的宏伟程度上以及在实现这些承诺的行动上都存在差距。[2]

濒危的娑罗树(Meranti Laut)在新加坡植物园雨林内受到保护 | 新加坡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的恶化态势并未扭转,爱知目标无法按期达成,要想兑现在下一个十年内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乃至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更宏伟的目标,我们必须在昆明达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并立即采取行动。正因如此,COP15将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我们非常明确,期待一个更广泛、高远、协同和确切的目标

COP15将要用以取代“爱知目标”的“昆明目标”,是通向2050愿景的“路标”,这些生物多样性目标将为未来多年的CBD实践定下基调。该框架面向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旨在“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采取紧急政策行动,以转变经济结构,建立社会和金融模式,使当前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势头在未来十年内得到有效遏制并趋于平稳,并使自然生态系统在今后20年得以恢复,到2050年实现净改善,以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想[3]。由于会议的延期,留给后2020框架的时间实际上相当紧迫,而新冠病毒的爆发本身也反映了对于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片位于大堡礁的死亡珊瑚礁。| Giacomo d’Orlando

而在目标的设定上,我们提出以下几大具体期待:

更广泛的目标

现有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在广泛性上仍有提升与优化的空间。《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呼吁,应该在包括土地和森林、农业、淡水、海洋、气候、粮食等八个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具体领域开展转型,避免走“一切照旧”的老路[4]。CBD执行秘书伊丽莎白·马鲁玛·穆雷玛(Elizabeth Maruma Mrema)强调:“已经采取的行动需要大大扩大规模,从项目驱动转为更加系统化和广泛性的行动。”[5]此外,有分析认为在爱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于CBD三大目标的反映并不平衡。 《生物多样性公约》自缔约之初有三大目标,即“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然而爱知目标较为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后两点则重视不足[6]

COP15的目标应该是全面而系统的。我们对于COP15目标的首个期待,就是设定覆盖面广泛的目标,并且注重对于CBD三大目标的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最大的生态完整性。

更高远的目标

爱知目标的另一大缺憾,就是目标指标没有体现出“最高雄心”。以呼声最高的海洋保护领域来说,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科学家呼吁,保护全球30%的海岸与海洋面积。不过,这个数字在爱知大会上变成了10%[7]。又比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希望在全球30%-70%的陆地上设立保护区,而谈判只规定了17%[8]。十年过后,这些已经大大缩水了的目标仍未能实现——截至2020年8月,全球“约15%的陆地和淡水环境被保护区覆盖,约7.5%的海域被保护区覆盖。”[9]预设目标的完成度不高令人遗憾,但这本身并不意味着全盘的失败。通过设立更高的目标,对各缔约方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在执行过程中动员更多的资源,付出更大的努力。爱知目标的10%海洋保护目标实际完成了7%。如果设立30%的目标,最终的结果是否会更上一个台阶呢?

对于本次CBD谈判,有人关切地指出:“各方可能会达成一个不好不坏的协议,然后还把它当作一场胜利,这种风险的确存在。”[10] COP15应该竭力避免的正是这种情况。爱知目标未能按时达成,给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方浇了一头冷水,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降低雄心。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不如设立更加积极与高远的目标,推动各国朝着这个目标的方向奋力前进。

更确切的目标

立志高远,也需脚踏实地。

CBD的缔约各方已经达成共识,应该设置明确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以及有时限的(Time-bound)“SMART目标”[11]。这其中,“可达成”需要与前述的“更高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除此之外的四项,都是十分利于保护行动的执行、监测与评价的,也应该是CBD谈判全力追求的。

我们对于COP15在目标商定层面的第三个期望,就是达成更加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与路径。尽管现有框架下CBD保障执行的能力并不强,但世界各国对于爱知目标各具体目标的精力分配并非无迹可寻。有研究指出,在爱知目标中采取相关行动较多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那些“评估指标较多”、“较容易定量化评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为重要”的议题,或者是“需要采取政策进行管制的议题及履约的重点议题”等[12]。这体现出,制定明确具体可定量化的目标,对于提高各缔约国积极性、促进后续的行动是有益的。

更协同的目标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所面临的多重危机之一,应对这一危机离不开与其他国际治理机制的协同。这有利于各国以及全社会采取系统性、全面的、公平的、包容的应对行动。爱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脱节是其完成情况不甚理想的一大原因[13]。CBD秘书处认为,联合国于2015年制定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中就提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阻碍,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4]。与之相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脱靶”也给全球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造成了打击。

举个例子,IPBES研究从科学上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自然系统可以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同时,气候变化是驱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三大直接因素。目前47%的陆栖哺乳动物与接近四分之一的受威胁的鸟类可能已经遭受了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而自然系统的恶化将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22个可持续发展子目标的落实。

生物多样性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生产、消费模式转变,技术创新和环境治理等议题的实现,又解决了阻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因素,为进一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铺平了道路。本次CBD谈判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并且予以落实,应使生物多样性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巴黎气候协定》长期目标相协同,重视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目标,以此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与间接驱动力。这一点也与刚才提及的“更广泛”的目标相呼应。

此外,生物多样性相关主要国际公约包括:

1971《关于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湿地公约》,又名《拉姆萨尔公约》。

《湿地公约》签署于1971年,目前共有170个缔约国。《湿地公约》认可了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资源的价值,并要求缔约国围绕湿地进行保护、管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197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

目前共有183个缔约国。该公约旨在通过分级管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的国际贸易,达到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然而,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反对该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收紧对大象和犀牛贸易的限制”的决议。

1980《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The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目前共有26个缔约国。公约覆盖南纬60度以南至南极洲冰盖间大多数 水域及该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种类,要求缔约国对该范围内的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 度捕捞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退化。

1992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 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 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

1994《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1994年通过,共有197个缔约国。该公约关注如何在荒漠化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缓解干旱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缔约方在2019年的《新德里宣言》中进一步强调了土地退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影响,并倡议各国将“2030年土地退 1.1 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s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 05 ·) 化零增长”作为国家目标。但是,可观的资金缺口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实施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2017年,法国Mirova基金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达成合作,成立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Fund),计划在2020年之前筹集3亿美元的独立资金修复现有退化土地,并防止土地进一步退化。

2015 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对陆地和水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视。第14项指标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出海洋保护区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并且配备充足资源,同时需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减少过度捕捞,减轻海洋污染和海洋酸化。第15项指标针对陆地生物,提出通过采取紧急重大行动来减少自然栖息地的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保护受威胁物种,防止其灭绝,并达成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其他海洋相关国际进程还包括:

《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

Corvention on Fishing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Living Resources of the High Seas

内容链接:https://www.gc.noaa.gov/documents/8_1_1958_fishing.pdf

《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Seas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South Pacific Ocean

内容链接:http://www.sprfmo.int/assets/Basic-Documents/Convention-and-Final-Act/2353205-v2-SPRFMOConvention-textascorrectedApril2010aftersignatureinFebruary2010forcertificationApril2010.pdf

《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Seas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Nouth Pacific Ocean

内容链接:https://www.npfc.int/document/convention-conservation-and-management-high-seas-fisheries-resources-north-pacific-ocean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资源条款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Living Resources Provisions

内容链接:https://www.un.org/depts/los/convention_agreements/texts/unclos/unclos_e.pdf

参考文献:

[1] IPBES, 2019.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 secretariat, Bonn, Germany.

[2] [4] [9] [14] UNEP, 2020. 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

[3] https://www.cbd.int/doc/c/9e0f/a29d/239fa63d18a9544caee005b5/wg2020-03-03-zh.pdf

[5] UNEP, 2020. 联合国警告—自然:人类正站在十字路口 Available at: 

https://www.cbd.int/doc/press/2020/pr-2020-09-15-gbo5-zh.pdf

[6] 耿宜佳,田瑜,李俊生,徐靖, 2020.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进展及展望. 生物多样性, 28(2), pp.238-243.

[7] 后2020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知易行难的“30%”.中外对话.2020-05-13 Available at: https://chinadialogueocean.net/13850-protecting-30-of-ocean-easier-said-than-done-thirty-by-thirty/?lang=zh-hans

[8]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20.《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10] 解读:昆明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 中外对话. 2020-02-24 Available at: https://chinadialogue.net/zh/6/44364/

[11] CBD, 2019. Synthesis of the views of the parties and observers on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CBD/POST2020/PREP/1/INF/1).

[12] 戴蓉,吴翼, 2017.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国家评估指标的对比研究及对策建议. 生物多样性, 25(11), pp.1161-1168.

[13] 刘文静, 徐靖, 耿宜佳, 田瑜, & 银森录, 2018.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的谈判进展以及对我国的建议. 生物多样性, 26(12), pp.1358-1364.

封面图:云南省大理州洱海,图源:Pixabay

本篇推送得到实习生乐祎和胥逸轩的支持。

南极矿产公约变身记 之四:关于话语权的讨论

日期:

人们想象中的话语权与发言权的区别在于,话语权是权力,而发言权是权利。在现代的国际秩序中,每个国家的发言权是有保障的,但是话语权是要争取的。从《南极环保议定书》诞生的事件回顾来看,硬实力并不必然带来软实力,制度话语权属于最早发现和采纳最符合时代需要的方案的国家。而发现时代的需要,需要广泛地倾听民众的声音。

引言 Introduction

今年十月四日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简称《南极环保议定书》)签订三十周年的纪念日。(由于是在马德里举行的南极条约特别会议上订立,该议定书又被称为《马德里议定书》。)《南极环保议定书》因为”将南极指定为自然保护区,仅用于和平与科学“而闻名于世。

然而,其诞生的传奇历程却往往被一笔带过,在议定书签署前近十年里,各国努力谈判的目标其实是另外一份文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简称《南极矿产公约》)。该公约是《南极条约》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第一份针对南极潜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的公约。然而,1998年,在条约开放签署后的不到一年时间内,原本参与谈判并与众协商国达成共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立场突然反转,相继宣布不会签署《南极矿产公约》,并公开表态反对在南极大陆进行除科学研究以外的,任何有关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活动。

由于澳大利亚和法国的反对,《南极矿产公约》就此流产,并开启了《南极环保议定书》的谈判。是什么让两个国家愿意冒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巨大外交压力,坚决地采取了相反的立场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别的国家,特别是那些已经签署甚至批准了《矿产公约》的国家纷纷掉头,追随了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立场呢?在这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发挥了什么作用?还有哪些外部因素对此事件产生了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今天所有在努力争取极地和公域制度话语权的国家都会有所启发。

从九月底开始,我们陆续发文对这一段戏剧性的反转历史中的讨论和相关事件进行回顾,纪念《马德里议定书》三十岁生日的同时,贡献于今日南极治理的讨论。

第一部分:南极矿产公约变身记 之 谈判进程回顾

第二部分:南极矿产公约变身记 之二 官民携手逆转未来

第三部分:南极矿产公约变身记 之三 多米诺骨牌

最后一部分我们就围绕“话语权”讨论一下这一事件对当前在寻求话语权的国家的启发。

第四部分:再议话语权

这一讨论的核心是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在这一事件中的话语权的获得。人们想象中的话语权与发言权的区别在于,话语权是权力,而发言权是权利。在现代的国际秩序中,每个国家的发言权是有保障的,但是话语权是要争取的。从《南极环保议定书》诞生的事件回顾来看,话语权也不完全是看谁实力强或者谁更雄辩,有不少值得深入讨论的地方。

首先,毫无疑问话语权确实是需要有硬实力基础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虽然国民比较富裕,但是并不是一个政治上的大国,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但澳大利亚是在南极领土主张最多的国家,也是参与南极协商会议的讨论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在北约中也有比较独立的地位,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这些都是这两个国家在南极事务中话语权的基础。但是光有这些硬实力基础是不够的,这次在南极矿产问题上,法国和澳大利亚也要挑战包括美苏在内的其他硬实力更强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当澳大利亚和法国拒绝签署《南极矿产公约》时,都是由国家的政府首脑而不是代表团来做出声明。这么做直接提升了该议题讨论的政治上的级别,等于要求其他国家在国内政治也将此议题提升到对等的级别,并引起立法机构的关注。国家领导人当然不可能事事出来给自己的外交政策背书,因此,一个国家可以有效施加影响的国际议题数量是有限的。

其次,话语权不是实力强就有能力主导一切,而是先要对历史发展导致的国家利益均衡的变化,作出正确的预判。8月底名为“量子学派”的微信号发了一篇微信文章,讨论了经济学里的“科斯定理”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科斯定理的描述是“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初始产权配置不影响最终配置结果,市场交易会自发找到最适合他产权的主人”。知乎里最通俗的解释是“如果A家里养了狗,每天晚上都会吠叫,使邻居B睡不着觉。A喜欢狗,所以这对A来说没什么损失;但狗叫降低了B的生活质量,所以对B产生了负的外部性。B可以自己去找A,给他一笔钱让A不要养狗了。如果B认为自己睡得好值得付出500块钱,那么他能给A一笔小于500块的钱来让A不要养狗;如果A觉得自己不养狗的损失也小于这笔钱(例如300块钱),那么双方就能达成一致:比方说B给A 400块钱,A不再养狗。这样B能赚500-400=100块钱,A能赚400-300=100块钱。注意,不需要第三个人C,只要AB双方谈一下,两个人的生活就都变好了。”这个例子里的A养不养狗的情况是由这两个人的偏好和支付能力共同来决定的。“量子学社”的文章里提出的科斯定理在政治领域的衍生定理就是“权力也是从使用率最大效应不断地从一个团体移动到另一个,直到最合适的团体。”如果把国际政治也看成一个大的市场,制度是在不断的利益交换和价值交流之中形成,科斯定理似乎认为实然规则的演进就是向“应然规则”或者“自然法”的趋同或者收敛。也就是说,一份国际协定的样子并不是由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决定,而是由所有参与国家的偏好或者说利益的均衡来决定的。谁能够预先找到这个均衡,并按照这个均衡来设计制度提案,谁的提案就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谁就能引领这个讨论。环保NGO的倡导活动就是为了通过自下而上的表达让这些国家对合理的南极制度形成一个不一样的预期,或者说加速把对环境保护的偏好推向国际谈判的桌面。

欧美国家的环保意识20世纪70年代起步,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刺激下进一步爆发。1972年IUCN大会上提出的世界公园的口号,被新西兰拿来用过,也被绿色和平用来动员公众,这个词语是特别容易理解,而且能激发人的想象,可以说这个词自带着话语的权力。当时美国和苏联是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也是老牌南极国家,安理会五常,但是在这件是上反而被法国和澳大利亚主导,就是因为法国和澳大利亚的话语“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让话语权选择了自己。当然环保NGO代表的只是一种声音,是一种参照,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需要决策者自己的洞察力。

第三,法国和澳大利亚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并不是两国的高级官员和智库一起深谋远虑为一盘大棋做了一个很严谨很周密很长远的计划,而是乱哄哄地从民间一直吵到政府部门。法国和澳大利亚的话语权和引领地位不是处心积虑规划出来的,而是这两个国家内部的多元声音导致了他们既能认真地参加矿产协定的谈判,同时对不同的方案保持开放的心态,以至于之后能反对已经谈好的协定,转而倡议要谈判设立综合环境保护协定。自由竞争的思想市场(好像科斯也说过这个)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理念,即使这些想法在刚提出的时候可能是非主流的,至少可以让决策者看到不同的可能性,不至于过早把自己绑架在一条单一的路径上。在国际环境谈判中,环保组织的立场代表着全球民间环保运动的“观点的水位”,也是“时代脉搏”的重要参照。在南极罗斯海保护区的谈判中,谈判国家的代表就会反复向环保组织确认他们对于保护期限的底线,以确保协议达成之后自己不会被舆论批评。

话语权不是不仅是国家代表团对代表团的话语权,也是国家对别国民众的话语权。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反对你的提案,只要他们的民众支持你,最终他们的政府就会支持你。这一点在其他国家跟随澳大利亚和法国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政府的立法分支与行政分支在是否支持《南极矿产公约》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要是因为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反应更快,行政分支则要通过政府首脑或者新的立法的授权才能调整立场或者政策。因为环保组织会公开支持环境政策比较激进的国家,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环保组织可能是外国政府的代理人,。实际上,大多数环保组织都议题导向的,如果某一国的环保政策更有雄心,环保组织翻脸就会来支持你。而且特别是国际环保组织是“民心相通”的渠道之一,得到民间组织的支持,就有可能赢得别国民众的支持。

话语权不一定是排他的。在谈判中的跟随者依然能有机会在细节上引领制度的发展。例如美国在政治上经历了抵制、掉头的过程后,在国内的充分授权下,全力投入环保协定的谈判。最终美国的“协定+附件”的方案由于同时照顾到了尽早完成协议谈判的目标,同时又照顾到了“综合、全面保护南极环境”的需要。条约谈判的魔鬼都在细节之中,即使在大方向上失掉了话语权,如果能将自己的价值、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和利益整合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中,也能在谈判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总结一下,从《矿产公约》到《环保议定书》的逆转过程体现出:硬实力并不必然带来软实力,制度话语权属于最早发现和采纳最符合时代需要的方案的国家。而发现时代的需要,需要广泛地倾听民众的声音。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量子学派那篇文章之后还讲到了权力之间的博弈策略。权力博弈中有四种:悬崖博弈、囚徒博弈、搭便车博弈、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比单纯的囚徒博弈优良;合作与竞争混合的社会,比只有竞争的社会更有“竞争力”。但是,文章也强调社会并不会必然升级到最高的合作均衡。

博弈的不同形态之间的演化。

因为不同的国家之间有竞争,国内就会有动力推进向更高收益的博弈形态演化。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博弈在二战之后基本上走出了完全竞争的形态,是合作分工与搭便车并存,偶有囚徒博弈。这种状态的基础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囚徒博弈和悬崖博弈的集体记忆。当这种基础消失的时候,博弈的形态就有可能退化。因此在寻求话语权的之前,先需要看看自己所看到的那个“时代的需要”到底实在上图中的哪一个位置,不能为了自己的话语权或者国家利益故意让博弈的形态发生退化。

作者:陈冀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