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ghub

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及处置指南

日期:

本指南系统和全面地梳理、总结与分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项目上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以及处置的良好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参考框架,为中资金融机构建立境外投融资项目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投诉处置机制和相应政策提供借鉴。

⬇️  PDF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为进一步加强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境外投融资活动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对外投资合作的绿色化水平,同时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等有关重要政策与指引,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课题研究工作组在梳理、总结与分析国际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协助中国银行业协会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并切实可行的《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及处置指南》,创绿的研究人员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与指南撰写工作。

本指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及处置指南》: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两套参考框架。其一是适用于中资金融机构投融资项目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框架,这些合规要求将构成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和执行人员之间的责任分配依据。其二是针对各类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项目投诉处置机制和政策框架。两套参考框架均是针对中资金融机构的一般性政策建议框架,各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需求对该框架做进一步的调整或修正。

第二部分是《国际金融机构良好实践简述: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申诉与问责机制》:对包括国际多双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国际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绿色专项基金等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良好实践与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本部分国际经验简述包括正文及附件,正文部分是对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及申诉与问责机制的特点、共性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附件部分是针对国际金融机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及申诉与问责机制,分别选取部分典型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案例分析,对其政策、机制与流程等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比较。

指南的编写基于对国际金融机构良好实践的梳理,旨在服务于中国政府倡导的绿色“一带一路”并具体践行其绿色投资原则,以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活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并为中资金融机构提供国际良好实践及案例参考。当前,国际良好实践表明,多双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保障政策以及申诉与问责机制。更多的国际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加入并践行《赤道原则》、建立保障政策或加强 ESG 管理及信息披露。也有部分国际商业性金融机构率先推动建立自身独立的申诉与问责机制,这都反映出推动国际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断建立或健全其独立的申诉与问责机制,确保投融资活动符合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承诺及提升绩效表现的国际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境外投融资活动规模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加强境外投融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及处置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中国开发性银行以及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普遍建立了针对境内业务及客户的投诉渠道或机制,如国内各机构的信访机制以及环保投诉热线12369。《指南》旨在为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保障政策以及推动境外投融资项目的借款方、客户以及项目执行方建立并完善项目层面的申诉补救机制,以及逐步建立并完善自身独立的申诉与问责机制提供初步的参考与借鉴。

第 49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为了补足海洋保护在信息方面的短板,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根据联合国建议构建初步框架,以此为根基来逐步完善基础信息和数据覆盖。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

海洋保护和陆地保护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是信息的缺乏。因此,2017 年,联合国宣布从 2021 年到 2030 年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联合国海洋十年”),以科学支持扭转海洋健康退化趋势的行动。该倡议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以开发能够将海洋科学与全球社会需求联系起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技术。根据该倡议的建议,经过利益相关方为导向的讨论,4月21日,由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协调的南大洋特别工作组发布了《南大洋行动计划2021-2030》。该框架提供了一个初步路线图,以加强科学、工业和政策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国际合作活动,以缩小现有的知识和数据覆盖方面的差距。这个计划为南大洋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包括了优先研究问题的框架,以制定和制定支持联合国海洋十年愿景的切实行动和可交付成果。本期的活动回顾中可以看到这个发布会的回放。在学术版块中,也收录了关于南大洋保护的新论文。

Highlight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marine conservation and land-based conservation i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In 2017, the United Nations therefore declared the Decade of Marine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UN Decade of the Ocean) from 2021 to 2030 to scientifically support action to reverse the degradation of ocean health. The initiative is dedicated to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develop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at can link marine science to the needs of global society. Follow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initiative and following stakeholder-oriented discussions, the Southern Ocean Task Force, coordinat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 released the Southern Ocean Action Plan 2021-2030 on 21 April . The framework provides an initial roadmap to strengthen the links between science, industry and policy and to encourag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to close existing gaps in knowledge and data coverage. This plan provides Southern Ocean stakeholders with a framework that includes priority research questions to develop and formulate practical actions and deliverables in support of the UN Decade of the Ocean vision. A replay of this launch can be found in this issue’s Events section. New papers on Southern Ocean conservation are included in the Academic section.


时讯 News

海洋酸化监测研讨会的科学家们在收集水样 | 海洋基金会(The Ocean Foundation)

(1)海洋基金会的国际海洋酸化预防倡议在过去三年里通过线上培训,对大量的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进行了培训。在下一个三年计划中,该倡议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帮助下,建立了太平洋岛屿海洋预防酸化中心来研究那些过去没能持续监测的区域。

The Ocean Foundation’s International Ocean Acidification Initiative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sts and policy makers through virtual training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For the next 3 year project, with the help of the NOAA, they established Pacific Islands Ocean Acidification Center to study areas that have not been consistently monitored in the past.

查看/View


(2)在2022年的“蓝色投资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决定为蓝色经济额外调动5亿欧元的欧盟资金,为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蓝色经济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乃至扩张期的企业提供风险融资。

At the BlueInvest Days 2022, the European Comission and the EIB have agreed to mobilize an addtional €500 million of EU funds for the blue economy, providing risk-financing for SMEs, start-ups and scale-ups comitted to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查看/View


(3)日本研究者正在寻找鱼粉和鱼油的替代品以应对其价格的持续上涨,昆虫、单细胞生物和藻类是最主要的替代品候选方案。

Japanese researchers are looking for alternatives to fishmeal and fish oil to counter their continuous rise in price, with insects, single-cell organisms and algae being the leading candidates for substitution.

查看/View


(4)倡导组织On The Hook发起了对海洋管理委员会(MSC)的外部审查,在网络上公开征求意见,以此来敦促MSC切实地履行其对渔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On The Hook will launch an external review on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 They will gather public consultations from the Interenet, forming a preliminary frame in order to urge MSC to implement its responsibility for maintaining last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fisheries.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科学家在CCZ海底发现了Relicanthus,深海采矿会对这些生物的栖息地造成潜在影响 |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1)Megan Jungwiwattanaporn: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应该使用区域性环境管理方案(REMPs)来确保海底资源得到系统的管理和监测。针对诸如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等在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区域,ISA又新增了四块特别环境利益区(APEI),以此来避免海底采矿业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Megan Jungwiwattanaporn: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 should adopt regional-bas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s (REMPs) to ensure that seabed are systematically managed and monitored. For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such as the Clarion-Clipperton Zone (CCZ), ISA has approved four additional areas of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interest (APEI) as a means of avoiding damage to wildlife habitats from seabed mining.

查看/View


(2)Ellie Hyman: 星球追踪的海洋项目负责人François Mosnier在三月的日内瓦的《生物多样性》会议上声称三分之二的海洋保护区(MPA)之所以达不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预算资金来保证基本的管理需求,他们面临的资金缺口约为每年1000亿美元。针对这一点,IUCNf的绿色债券名单通过建立以绩效考核和独立审核为标准的评定方式,为投资者创造机会并为公共资金降低风险,有望解决海洋保护的效率问题。

Ellie Hyman: At the Conven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in Geneva last month,  Planet Tracker’s Head of Oceans Programme, François Mosnier proclaimed that two-thirds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are failing to meet conservation goal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sufficient budgetary funding to ensure basic management needs. They face a funding gap of approximately USD 100 billion p/a. In response, the Green List promises to address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 goals by establishing a rating standard based on performance reviews and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s of result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investors and reducing risk for public funding.

查看/View


(3)Steve Trent: 国家间应该打造一套透明的系统,开放国家间的数据流,将船只许可证清单、犯罪记录全部公之于众,以此来打击非法捕鱼,保护渔船上工人的人权,保护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态系统。

Steve Trent: A transparent system should be created on an international scale with open data flow between nationas and with the list of vessel licenses and criminal records made public in order to combat illegal fishing,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of workers on illegal fishing vessels and protect the endangered marine ecosystem.

查看/View


(4)Leila Mead: 一个气候科学团队的研究显示,北极的变暖速度可能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四倍,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夏季海冰可能最早在2035年完全消失。随着海冰的消失,以北极为家的人类、北极野生动物都面临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剧变。同时,伴随着大型商业船只的增加和更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北极的环境会遭到进一步破坏。

Leila Mead: A research from a team of climate scientists has shown that the Arctic could be warming up to four times as fast as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with a recent study predicting that summer sea ice could disappear completely as early as 2035. As sea ice retreats, Arctic wildlife and people that call the Arctic home fac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 lifesty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tic environment will be further damaged by the increase in large commercial ships and easier access to oil and gas resources.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第一个全球海洋光污染地图集显示,大片的海洋在夜间被人造灯光点亮 | Joshua Stevens, T.J. Smyth et al/Elementa

(1)Carolyn Gramling: 海洋也在遭受着光污染,海岸和近海开发的光线会影响海平面以下的海洋生物

Carolyn Gramling: Even the sea has light pollution. Lights from coastal and offshore development may impact marine organisms far below the surface.

首份全球海洋光污染地图集显示,大面积的海洋都遭受了光污染。人类的夜间光线在水深一米处的影响最大,往下20米,受影响的总面积会缩小了一半,但仍有半个墨西哥这么大。人类活动产生的余光足以穿透大海,对浮游生物、桡足动物的正常生物活动产生潜在影响。

The first global atlas of ocean light pollution shows that large areas of the ocean suffer from light pollution. Human nighttime light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in the top meter of the water, and 20 meters down, the total area affected shrinks by half but is still half the size of Mexico. The afterglow from human activity is enough to penetrate the ocean and potentially affect the norm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hytoplankton and copepods.

查看/View


(2)David Adam: 近岸的生态系统如何捕捉碳排放?

David Adam: How coastal ecosystem can help capture carbon emissions?

一个国际科学团队估算,海草草甸、红树林和盐沼这三个关键的海洋栖息地可能储存超过30亿吨的蓝碳。蓝碳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陆地的一点是,它不会轻易地饱和,碳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会被持续的吸取到沉积物中。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scientists has estimated that three key marine habitats – seagrass meadows, mangroves, and marshes – may store more than 3 billion tons of blue carbon. What sets blue carbon ecosystems apart from forests and land is that they are not easily saturated, and carbon is continuously drawn down into the sedimen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查看/View


(3)Isabelle Gerretsen:“绿色航运走廊”能解决航运业巨大的碳足迹吗?

Isabelle Gerretsen: Can “Green Corridors” tackle shipping’s giant carbon footprint?

自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以来,零碳航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但是目前,清洁燃料、零排放船只在成本方面没有竞争力。同时,零排放船只还需要港口有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来生产和储存燃料。全球航运排放能否实现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净零还尚未可知。

Since last year’s COP26 climate summit in Glasgow, growing support has been gained for zero-carbon shipping routes. However, currently, clean-fuel and zero-emission vessels are not cost-competitive. In the meanwhile, zero-emission vessels requir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new infrastructure in ports to produce and store fuel. Whether global shipping emissions will reach net zero by mid-century remains unknown.

查看/View


(4)推进沿海社区的小型可持续渔业和水产养殖

Advancing Sustainable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未来十年的一个关键议题是支持沿海社区的小型渔业和水产养殖(SSFA)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工业和资助机构需要聚焦于可持续、公平、有利可图和有韧性的SSFA的独特需求。

A key global priority over the next decade is to support the vi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small-scale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SFA) to ensure that the unique needs of sustainable, equitable, profitable, and resilient SSFA are realized by governments, industry, and funding agencies.

查看/View


(5)Greg Bruno: 气候变化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洗牌

Greg Bruno: Climate change will reshuffle marine ecosystems in unexpected ways

根据罗格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变暖会导致未来捕获的高产鱼种减少。在海洋不断变暖的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物种会向极地转移。而对于顶级捕食者来说,向高纬度移动的新猎物填补了同样向上移动而缺位的旧猎物,导致其生活范围的变化比气候变化慢。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from Rutgers University, warming of the ocea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could lead to fewer productive fish species to catch in the future. As the oceans continue to warm, millions of species will shift to the poles. For top predators, however, dynamic trophic interac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new 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s hamper their ability to respond quickly to warming temperatures, resulting in slower changes in their living areas than climate change.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气候】模拟二十世纪西南极洲的阿蒙森海的海洋变暖情况

[Marine Conservation] Simulated Twentieth-Century Ocean Warming in the Amundsen Sea, West Antarctica

为了详细研究阿蒙森海的快速冰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由气候模型实验驱动的冰-海模拟集来研究从1920年到2013年该海域的状况。模型显示在二十世纪初期,阿蒙森海很可能经历着比现在稳定的低温期。目前海洋的温暖期愈发占据支配地位,这导致了冰架融化现象愈发频繁。模拟结果表明了阿蒙森海的情况与温室气体的历史影响数据相对应,未来的碳排放变化对此亦有影响。

阅读/Read


(2)【划区管理】在企鹅繁殖季节,利用企鹅的栖息地模型为南桑威奇群岛周围的海洋空间管理提供信息

[Area-based management] Using habitat models for chinstrap penguins, Pygoscelis antarctica, to inform marine spatial management arou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during the penguin breeding season

为了调查磷虾捕食者(例如企鹅)和渔业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研究人员通过在企鹅身上部署ARGOS PTT来记录企鹅育雏期的觅食行程,以此来开发栖息地模型。研究显示,南乔治亚岛和南桑维奇群岛海洋保护区的规定使企鹅在夏季可以得到有力的保护。在冬天,季节性的海冰提供的物理屏障避免了渔业对磷虾捕食者的影响。然而,在边缘海冰区的北部,磷虾捕食者和渔业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目前来看,还需要更多的跟进调查数据来形成详尽的管理方案。

阅读/Read


(3)【划区管理】从猎捕海豹到海洋保护区-南桑威奇群岛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历史

[Area-based management] From sealing to the MPA – A history of exploitatio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at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经历了从19世纪初的南极海狗的捕杀到一个世纪后的远洋捕鲸之后,现在的南桑维奇群岛(SSI)唯一的捕捞活动是对犬牙鱼的捕捞,其捕捞被限制在SSI海洋区(MZ)面积的4%以下。围绕SSI的海洋区进行的渔业活动须有南乔治亚岛和南桑维奇群岛政府(GSGSSI)的许可,同时,政府必须恪守《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为该地区商定的渔业管理条例。近些年来,地方政府(GSGSSI)在南乔治亚岛和南桑维奇群岛的海洋区内建立了一个海洋保护区,并且扩大了禁止捕捞区(NTZs)来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的海洋生物环境。

阅读/Read


(4)【划区管理】中国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效果评估及2018年改革的意义

 [Area-based management] An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2018 Reform

2018年,中国政府开展了一项重大的体制改革——将MPA升级为自然保护地(NPA)体系,这对中国海洋保护体系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项调查了评估中国MPA体系的管理效果,调查认为:管理机构多、缺乏系统规划、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财政支持不足等问题阻碍了管理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调查研究了2018年改革以来的主要变化和关键问题的解决程度,指出了中国为实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所做的国家层面的努力。

阅读/Read


(5)【划区管理】 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确权及管理配套制度探讨

[Area-based management] Explo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right of the use of sea areas an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management

中国海域资源开发已经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空间,但是目前我国对海域三维立体开发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文章对我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确权的内涵、基本原则和考虑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今后在立体开发海域资源的时候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从而确保使用海域资源的时候不会因为分层确权不明确而导致矛盾。

阅读/Read


(6)【划区管理】 具有生态或生物意义的海域的实用海洋空间管理:来自发展中国家基于证据的规划和实施的新课题

[Area-based management] Practical Marine Spatial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arine Areas: Emerging Lessons From Evidence-Base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a Developing-World Context

为了确定具有海洋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关键地点并实施所需的实际空间管理措施,划定具有生态或生物价值的海洋区域(EBSAs)是不可或缺的。然而,EBSA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利用,该团队通过确定生态条件、生态系统威胁状况和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水平评估了29个EBSA的现状并提出管理意见。本格拉洋流大型海洋生态系统(BCLME)中的三个发展中国家是为数不多的妥善利用了EBSA的国家,目前,他们在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保护区中实施强化的EBSA管理。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1)渔业改进项目进展跟踪数据库和工具

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 Progress Tracking Database & Tools

数据库/Database


(2)UNESCO | 《多重海洋压力源:面向政策制定者的科学总结》

 UNESCO | Multiple Ocean Stressors: A Scientific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

报告/Report


(3)用于沿海和海洋保护、管理和适应的严肃游戏

Serious games for coastal and marin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adaptation

寓教于乐/Serious Games


(4)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地中海地区的海洋空间规划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AND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MEDITERRANEAN

课程/Courses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1)2022年5月5日 网络研讨会 金融工程研讨会:海事项目之间的协同和集群效应

2022.5.5 Webinar Workshop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Synergies and clustering between maritime projects

详情/Detail


(2)2022年5月16日 会议 我们的海洋:深度剖析海洋与地缘政治理论

2022.5.16 Conference Our oceans: A deep dive on geopolitics

详情/Detail


(3)2022年6月29日 会议 蓝色新政:我们为什么需要新的海洋政治

2022.6.29 Conference A blue new deal: Why we need a new politics for the ocean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1)2022年4月13-14日 会议 我们的海洋大会:承诺提供有雄心的、可衡量的和有影响的行动

2022.4.13.-14. Conference Our Ocean Conference: commitments to deliver bold, measurable and impactful actions

详情/Detail


(2)2022年3月17日 网络研讨会 生活在岩石和艰苦环境之间:深海中的微生物生命和深海采矿的潜在影响

2022.3.17 Webinar Living Between a Rock and Hard Place: Microbial Life in the Deep sea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Deep-sea Mining

详情/Detail


(3)2022年4月14日 网络研讨会 南大洋行动计划发布

2022.4.14 Webinar Launch Of The Southern Ocean Action Plan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朱涵青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 海底草甸是沿海生态系统之一,其拥有捕获碳的能力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 | Seaphotoart/Alamy 摄

GEF-8 | 新一期多边资金承诺助力“昆明目标”形成

日期:

全球环境基金(GEF)第八次充资期结束,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承诺出资52.5亿美金,为今年在昆明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注入强心针。

2022生物多样性资金追踪第一期

4月8日,关于全球环境基金(GEF)第八次增资(以下简称GEF-8)的第四次讨论落下帷幕,也宣告着本次增资期的初始讨论结束。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共同承诺,将在未来四年出资52.5亿美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遏制来自气候变化、塑料和有毒化学品的威胁,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规划周期中占比最大[1]。在过去的GEF-7项目执行期中,GEF将29%的资源直接投向了生物多样性领域,并将另外超过20%的资源投向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领域中。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投入整体超过半数。

GEF-7 资源分配重点领域 | THE GEF MONITORING REPORT 2020[2]

除了GEF的政治意义,其作为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意义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也是唯一一个涵盖所有环境卫生相关领域的多边基金。作为致力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专门机构及当前唯一一个服务于多个国际环境公约的资金机制运行实体,本次GEF-8的获批迎来大量关注:

 “各国的增资承诺对于成功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至关重要,全球环境基金的强有力的资金补充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显示了全球对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曲线所需的决心。这与GEF在其第七个资助期提供的早期行动资金相匹配,奠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公平的惠益分享。”

——《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 Elizabeth Maruma Mrema

“全球环境基金第八次增资的成功展示了强有力的信号,即表明国际社会承诺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系统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期待着在通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道路上继续推进这一势头,并寻求一个新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的实施将受益于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副部长 余蔚平

全球环境基金与中国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加强了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能力,引进了一批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过去30多年来,中国以创始成员国、捐资国和受援国的身份,积极参加、支持GEF的发展,并与GEF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截至GEF-7, 共支持了191个中国国别项目[3],其中约1/3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


全球环境基金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GEF)

全球环境基金(GEF)始创于1991年,最初是世界银行的一项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10亿美元试点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是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的最初执行机构。1994年,GEF与世界银行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并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防治沙漠化等多个国际公约的资金机制。GEF由捐助国提供资金,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资助,以实现国际环境公约的目标。通过理事会批准的资金将通过GEF的18个机构传递到政府机构、民间社会组织、私营企业、研究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以便在受援国执行项目和计划。自GEF成立以来,已经向5000多个项目和倡议提供了超217亿美元的赠款,并撬动了1190亿美元的联合融资。全球环境基金目前汇聚了184个成员国政府、以及民间社会、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4]

在通向“昆明目标”的路上,还需要更强的政治承诺和资金支持,以实现谈判达成统一。刚刚结束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日内瓦会议中,各国谈判代表们认为全球环境基金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代表们在针对《GEF-8的参与、工作方式和预期时间》文件进行讨论时,各缔约方一致同意在充资期结束后,GEF将说明在第八次增资期间如何促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以及GBF的实施,并考虑受援国的优先事项和需求。在针对GEF四年期框架的内容进行讨论时,强调应从所有来源调集足够资源,并且表示资源调动应服务于GBF目标的实现[5]


关于GEF-8

GEF-8的愿景是实现一个健康、生机勃勃和极具韧性的地球环境,为人类社会福祉提供支撑。地球面临的挑战与人类发展需求交织在一起,实现该愿景需要GEF将整体的方法建立在反映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框架之上。“健康星球、健康人类(The Healthy Planet, Healthy People)”框架有助于制定变革理论(见下图)。该理论总结了GEF到2030年及以后的愿景所依据的宗旨、战略、影响和目标。变革理论描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中产阶级的壮大、武装冲突、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不平等问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及其他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因食品不足、能源减少、健康下降和自然系统崩溃而进一步恶化,而这些系统又将反过来影响人类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担忧,并加速推动了转变过程。除了解决对全球环境的威胁,变革理论还强调GEF迫切需要帮助转变关键系统,特别是目前驱动这些系统的“经济力量“,以实现可持续、有韧性、和自然向好的未来[6]

GEF变革理论 | GEF8_Strategic_Positioning_Framework

一般来说,GEF的投资应旨在产生持久和变革性影响,并遵循跨部门、专题领域和驱动因素的整合(Integration across sectors, thematic areas and drivers)、转型投资(Transformative Investments)、以及持久投资(Durable Investment)三方面原则。依据GEF-6和GEF-7的经验,GEF-8会继续将综合方案纳入整个GEF投资的主流,将其作为主要交付机制,以确保GEF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并产生影响。GEF-8规划框架(见下图)建立在GEF-7的双重方法之上,即投资于综合规划和相关重点领域的承诺。GEF-8将鼓励各国通过大规模及综合的规划投资于GEF识别出的满足环境议题的项目中。并且,GEF-8也会沿着重点领域的具体切入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投资,以确保所有公约承诺得到满足[7]

GEF-8 规划框架( GEF-8 Programming Architecture )| GEF8_Strategic_Positioning_Framework

GEF-8规划体系中的第一个核心是一套关键的综合规划,对系统转型“起到关键作用”(move-the-needle)。该框架帮助GEF准确定位工作,即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整体和综合的方法,实现关键系统的转型变革,并遵循其国家发展的优先事项。第二个核心包括针对重点领域的投资(BD:生物多样性、CCM:气候变化减缓、LD:土地退化、CW:化学品和废弃物、IW:国际水域),这些投资同时回应了不同多边环境协定的具体指导[8]

目前,生物多样性领域的资金额占GEF-8四年期规划总资金额的36%[9],更高的资金额可以使GEF能够更充分地实施GBF。就生物多样性而言,GEF资金更多地流向亚马逊、刚果盆地和关键森林生物群落、粮食系统、野生动物保护促进发展和绿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五个方面[10]虽然在通向昆明的路上有比上期增加33%的承诺注资规模,除了兴奋鼓舞,我们不禁还是要问

Is It Enough? | Metis[11]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一直有的三大挑战:钱不够、不该花和太单一

1. 钱不够: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指出,在2010-2020年间,每年需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投入1500-4400亿美元的资金以实现爱知目标,目前各缔约方也针对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壹案文)》目标D中提出的要在2030年弥补7000亿美元的缺口进行磋商[12]。保尔森基金会认为,在203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情形下,生物多样性资金需求约为7220-9670亿美元[13],具体领域资金需求量见下图。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专家小组的模拟结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需要投入1510-3060亿美元[14]。在CO2排放、农业用地增长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资金需求量会大幅度下降,最低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为500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 | Global Canopy[15]

在日内瓦会议上,各国代表针对GBF长期目标D(可以得到的财务执行手段和其他执行手段与为实现2050年愿景所必需的执行手段之间的差距被消除)展开磋商,呼吁发达国家做出承诺,推动解决发展中国家相关能力建设的问题,并强调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基金的重要性


2. 不该花:取消有害补贴势在必行

《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指出,生物多样性年度融资估计总额约为800-900亿美元,而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政府支持资金约为5000亿美元[16]。2015年,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提供的涉及毁林的商品生产补贴,约比用于打击毁林措施的补贴高出100倍或者更多[17]。十年间对于全球渔业、化石燃料的补贴居高不下,09-18年全球渔业补贴不降反增,在350亿美元的补贴中,不到1/3的资金促进可持续渔业发展,约220亿美元导致了过度捕捞的问题[18]。2019年全球针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达到4780亿美元[19],如将环境成本、其他外部因素的税收损失包括在内,补贴总额可能达到约5万亿美元[20]

在刚刚结束的日内瓦会议上许多缔约方代表针对GBF行动目标18进行讨论(目标18:以公正和公平的方式改变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措施的方向,调整其用途,对其进行改革或予以取消,每年至少将其减少 5,000 亿美元,把那些最有害的补贴全部包括在内,并确保激励措施,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经济和监管激励措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正面影响或是无害。),强调取消有害补贴的重要性,要求目标金额不能低于爱知目标,并督促各国重新调整国家政策。

目前,巨大的资金缺口以及负向补贴急需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做出努力。各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调整政策,设计、减少或重新定向现有补贴,减少有害补贴,增加积极激励措施。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提出并履行环境友好承诺,积极落实保护政策、推动地方社区和土著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落实保护实践。


3. 太单一:仅靠公共资金无法满足需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按大类划分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私营部门和多模式混合资金。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为1240-14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0.1%左右[21]。其中80-85%来自公共部门,这些资金又可以细分为政府税收预算57%,自然基础设施20%,官方发展援助5%。私营部门资金量为181-286亿美元,主要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抵偿(biodiversity offset),可持续供应链和绿色金融产品等。(关于生物多样性资金分类(东盟)和生物多样性抵偿的研究可以阅读创绿研究院的过往分析:COP15观察 | 第三日:落实生态共同体的保护资金-东盟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观察 | 围绕生物多样性抵偿的热烈讨论生物多样性金融PFB | 实战篇:如何使用递进工具减缓生物多样性风险


公共资金

国内公共资金支出是最大资金来源,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活动,如建立保护区、国家公园税收、以及资助公共部门主导的保护项目和执行环境法规来实现,此外,罚款和交易许可也可以作为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预算来源。公共部门也可以通过减少生物多样性有害补贴,增加财政和货币激励政策,以及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生物多样性抵偿等机制,定价生态系统服务,抵消环境损害。例如,墨西哥生物多样性服务付费机制在2016年筹集了2230万美元,中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2015年调动了47亿美元的资金[22]

官方发展援助(ODA)是发展中国家接受来自其他国家政府、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以赠款或者优惠贷款的形式接收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重要形式。根据联合国“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问题提供援助,这些援助有双边形式,也有通过包括全球环境基金在内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内的多边机构执行。

自全球环境基金(GEF)成立以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投资超35亿美元,并撬动了超100亿美元的资金,在155个国家中支持了1300个项目。其中包括针对超过八亿六千万公顷的保护区与公园进行优化升级,支持126个国家制定并执行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并推进《名古屋议定书》的有效实施[23]。GEF主要支持由国家主导的、以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国别项目和政策,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日本生物多样性基金(JBF)成立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COP10),为支持《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爱知目标的实施提供支持。自2010年成立以来,日本政府向基金捐助了约6000万美元(50亿日元),支持全球的研讨活动、针对爱知目标的能力培训及提高发展中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能力,目前,该基金已经协助全球170个国家参与相关研讨[24]。在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日本政府宣布向基金追加10亿日元的拨款,以展示日本面对物种灭绝、森林破坏等全球性课题的积极姿态。


私营部门资金

虽然目前私营部门的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较少,但是近年来自然领域的私人保护投资正在迅速增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8年统计显示,私人投资承诺在两年内增长了62%,从51亿美元增长至82亿美元,2014和2015年每年额外投资承诺达16亿美元[25]。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商业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和依赖,并意识到将自然融入到企业运营带来的机遇。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CSR)创造良好的环境实践和社会效益,同时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也可以为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提高国际声誉。

根据2020年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F4B)的统计,全球发展性金融机构28%的贷款(约3.1万亿美元)与脆弱的自然资源高度相关[26]。2019年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全球最大的几家投资银行与破坏生物多样性高度相关的行业提供了约2.6万亿美元的贷款和承销服务[27]。银行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间接相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可以规避声誉风险和投资相关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规避识别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方法与指南可以参考:迈向昆明 展望2030 |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与管理参考指南


多模式混合资金

鉴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转型变革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目前的资金机制需要更新和改进,在COP15召开之前,已有机构呼吁中国建立并主导一个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28]。在COP15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同时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对于即将在昆明产生的GBF来说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将协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边基金共同推动新目标的实施,展现了中国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政治决心和国际责任。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发展阶段的差异,对于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占有缺乏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治理一开始就充满挑战。BIOFIN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于201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上发起的倡议。该倡议本身并不是基金,而是通过与政府、公民社会、社区及私营部门合作,促进有利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投资。目前,BIOFIN在4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与政府、民间社会组织、当地社区和私营部门合作,促进对自然的投资。BIOFIN金融解决方案目录在赠款、债务/股权、风险管理、财政政策、市场政策和合规6个金融工具下提供了150个解决方案[29]

2021年10月25日,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国际金融论坛联合44家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PBF)倡议,旨在联合金融机构、私营部门、学术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助力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短缺以及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并完善资本投资保护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期间,创绿研究院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和成员单位参与其中,并与其他机构一起向全球发出《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全球共同倡议》。

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全球共同倡议 | 创绿研究院

全球环境基金第八次注资期共获得来自29个国家52.5亿美元的资金承诺,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在GEF四年期规划周期中占比最大,但是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达千亿级美元。除GEF之外,各国政府、私营部门等利益相关方需要做出更多努力。COP15第二阶段将在第三季度继续在昆明召开,各方将讨论一个切实有效的GBF,保护资金必定是其中的讨论重点。各国仍持积极态度,强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也让我们不禁期待昆明最终给予世界的答案。创绿也将与各位一起追踪GEF-8在生物多样性资金上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CBD, 2022. Protecting global biodiversity receives boost as 29 countries pledge over $5 billion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2] GEF, 2020. THE GEF MONITORING REPORT 2020.

[3] GEF Projects, Projects, GEF. Projects | GEF (thegef.org)

[4] GEF official website: Who We Are?

[5] IISD negotiation bulletin board Geneva conference summary report

[6] GEF, 2022. GEF-8 STRATEGIC POSITIONING FRAMEWORK.

[7] GEF, 2022. GEF-8 STRATEGIC POSITIONING FRAMEWORK.

[8] GEF, 2022. GEF-8 STRATEGIC POSITIONING FRAMEWORK.

[9] GEF, 2022. Indicative GEF-8 Resource Allocation Table Follow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plenishment Negotiations on April 8, 2022

[10] GEF, 2022. GEF-8 PROGRAMMING SCENARIO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ARGETS

[11] Metis, 2017. Are we doing enough to keep our work environment safe?

[12] CBD, 2021.《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

[13] Deutz, A., et al, 2020. Financing Nature: Closing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financing gap. The Paulson Institute,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nd the Cornell Atkinson Center for Sustainability.

[14] 魏伟, 申小莉, 刘忆南, 2021. 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建立新的资金机制. 生物多样性, 29(2), pp. 259-268.

[15] Global Canopy, 2021. The Little Book of Investing in Nature.

[16] OECD (2020)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Global Biodiversity Finance.

[17] McFarland, W., Whitley, S., & Kissinger, K. (2015). Subsidies to key commodities driving deforestation (Working paper for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18] World Bank, 2017. The Sunken Billions Revisited: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Global Marine Fisheries.

[19] Guerriero, C., Haines, A. & Pagano, M, 2020.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in post-pandemic economic policies.

[20] Coady et al, 2019. Global Fossil Fuel Subsidies Remain Large: An Update Based on Country-Level Estimates.

[21] Deutz, A., et al, 2020. Financing Nature: Closing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financing gap.

[22] OECD, 2019. Biodiversity: Finance and the Economic and Business Case for Action,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G7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 5-6 May 2019.

[23] GEF Biodiversity

[24] WWF China, 2020.《生物多样性公约》机制与谈判:公民社会组织与青年能力建设手册.

[25] UNDP, 2018. The BIOFIN Workbook 2018: Finance for Nature.

[26] 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2020. Aligning Development Finance with Nature’s Needs: Protecting Nature’s Development Dividend.

[27] Portfolio Earth. 2020. Bankrolling Extinction: The Banking Sectors’ Role in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Crisis.

[28]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20.《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29] UNDP, 2018. The BIOFIN Workbook 2018: Finance for Nature.


相关阅读

日内瓦进行时 | 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谈判继续

日内瓦会议总结 | 下一站,内罗毕


封面图来源:Funding | GEF (thegef.org)

第 48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极地区在自然和政治上的稳定性亟需国际社会关注和回应;同时,科学研究探讨继续为海洋保护区建设“保驾护航”。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本期蓝色脉搏继续关注南北极的变化,在快讯和观点部分可以看到东南极异常暖流导致该地区冰架从未有过的坍塌,俄乌交战引发的政治因素导致地理上占据50%北极海岸的俄罗斯无法参加国际级别的北冰洋泛科学研究。南北极在自然和政治上的稳定性的减弱需要国际社会的有力回应。

Highlight 1

In this issue of Blue Pulse, we continue to look at the changes in the polar regions. In the News and Perspectives section, you can read about the unprecedented collapse of the region’s ice shelves due to anomalous warming in the East Antarctic, and the political factors arising from the Russo-Ukrainian war that have prevented Russia, which geographically occupies 50% of the Arctic coast, from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level Arctic Ocean pangaea research. The weakening of the natur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Southern Arctic requires a strong respons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关键点二

怎样的海洋保护区是有效的?如何为海洋哺乳动物规划保护区?如何为海洋保护区筹措更多的资源?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挥海洋保护的领导力?本期的学术版块讨论了这些海洋保护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Highlight 2

How to marine protected areas effective? How can protected areas be planned for marine mammals? How can more resources be raised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How can developing countries take leadership in marine conservation? This issue’s Academic section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of interest to marine protected area researchers.


时讯 News

保险公司逐步终止对非法捕鱼船队的承保 | 环境公正基金会(EJF)制

(1)环境公正基金会(EJF)发现某船队在大西洋进行非法捕鱼,保险公司Hydor已经终止了与该船队的合同。因此,船队经营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风险。环保组织Oceana与EJF共同提醒其他保险公司应该吸取教训、收紧监管,使非法捕鱼无法得逞。

Insurance company Hydor has ended its contract with a fleet of vessels that were discovered fishing illegally across the Atlantic by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 Without insurance, the fleet operators are at risk of severe financial losses. Oceana, who worked with EJF to warn Hydor about its unwitting association with an illegal fleet, says that other insurers should follow suit to tighten the net and make illegal fishing untenable.

查看/View


(2) 为进一步提升远洋渔业监管能力,稳定生产经营秩序,推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远洋渔业“监管提升年”行动方案》,部署开展远洋渔业“监管提升年”行动。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the Action Plan to Enhance Regulation of Distant Water Fisheries in 2022 to deploy regulatory actions in this area. This is to advance capacities in the regulation of distant water fisheries and sustain orders both in productions and operations, promoting a normative, orderl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distant-water fisheries.

查看/View


(3)东南极洲一地区长久以来被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轻并保持稳定,但近期南极洲东部某些区域因为异常暖流而急速升温,卫星图像捕捉到该区域中一个相当于纽约市大小的冰架发生坍塌。这是史上第一次在该区域发生冰架坍塌,意味着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南极洲的稳定性和抵抗能力可能被高估了。

An area is long thought to be not hit much by climate change thus stable in East Antarctica. But an ice shelf the size of New York City in this area has collapsed captured by satellite images when recently temperatures in some spots in East Antarctica soared due to a freakish warm spell. This marked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at an ice shelf collapse took place in this area, which indicates that with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the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East Antarctica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查看/View


(4)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和世界海洋物种登记平台(WoRMS)正式建立了伙伴关系,以加强推进关于深海物种分类标准化的共同努力。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 and the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WoRMS) formalized their partnership to strengthen their mutual efforts on advancing deep-sea taxonomic standardization in the area.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海洋保护会谈必须包括人权 | Mongabay 制

(1)Kimberley Brown:一封由世界各地环保人士、科学家和人权倡导者签署的公开信,写给3月于日内瓦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组会议的缔约方代表。公开信呼吁将人权明确纳入正在形成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即在2030年前保护30%的土地和海洋(30×30)。签署者担心扩大专属海洋保护区将导致依靠渔业为生并参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小型渔民被剥夺捕鱼权。

Kimberley Brown: An open letter signed by environmentalists, scientists and human rights advocates worldwide was addressed to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attending CBD Geneva meetings in March. It called for the clear inclus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emerging global biodiversity goal to conserve 30% of land and ocean by 2030 (30×30).

Signatories fear the expansion of exclusiv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will lead to denied fishing access to small-scale fishers who rely on fisheries for their livelihood and partake in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查看/View


(2)Tim Lydon:气候变化下北冰洋海冰消失、冰川融化等正在造成全球影响。俄罗斯地理上占据了50%的全球北极海岸线,在北极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俄乌战事和政治因素,俄罗斯科学家被禁止参加海上调查和科学会议等国际合作。这阻碍了为北极人民和整个世界提供重要信息的国际科学合作,即气候变化下对北冰洋的泛科学研究。

Tim Lydon: Disappearing sea ice, melting glaciers and other developments in Arctic regio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carry global consequeces. Russia, which controls 50 percent of the wolrd’s Arctic coastline, is a key partner in Arctic science. But due to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its political backlash, Russian scientists are being barred from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including at-sea surveys and scientific conferences. This is disrupting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 i.e. broad scientific study in Arctic regions, that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for Arctic peoples and the world at large.

查看/View


(3)Cliff White: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协会主席Sylvester Pokajam声称其国家渔业局的指导行业监管的政策文件被外部利益集团 “劫持”,该政策文件对船队收取过高的价格,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船队退出,并影响整个下游加工产业链。该政策正在削弱对改善和发展该国金枪鱼产业的努力。

Cliff White: Sylvester Pokajam, the president of Papua New Guinea’s Fish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is calling on his country’s government to reform its National Fisheries Authority’s (NFA) policy document, which guides its regulation of the sector. He disclaimed this policy adopted in 2013 had never been discussed or approved by the NFA from 2004 to 2014. According to him, the policy is dragging on efforts to improve and grow the country’s tuna industry.

查看/View


(4)Shreya Dasgupta:现代死亡鲸鱼被发现在海滩时,政府通常会着手清除尸体。策略包括埋葬,将其运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拖到海上,甚至个别情况引爆尸体。然而古代人类,人类一直有着利用搁浅鲸鱼的历史,甚至被视为是神灵给予的食物与恩赐。而在当下研究表明,海滩上搁浅死亡的鲸类动物可以提供环境效益,包括支持食腐动物群落,如北极熊和加州兀鹰等濒危物种。如何使这些死去的动物提供最高的环境效益,我们需要一些折衷的思考。

Shreya Dasgupta: According to a latest research, stranded and dead cetaceans on beaches may offer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cluding supporting communities of scavengers, such as threatened species like polar bears and California condors.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提高浮游生物丰度和种植海带林是海洋二氧化碳清除的两种方法,但关于它们是否可行以及推广它们应遵循何种行为准则仍存在疑问 | Daniel Poloha, Alamy 摄

(1)为基于海洋的二氧化碳移除技术寻路

Olive Heffernan: Moving the dial on ocean-based CO2 removal

最近来自美国的两份报告深入探讨了改造海洋来应对气候危机的现实问题,为基于海洋的二氧化碳移除技术寻路。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NASEM)发布的报告对基于海洋的二氧化碳移除法的可行性和成本进行了评估;国际非营利组织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则呼吁为此类方法制定行为准则。

Two reports published in the US look seriously at the practical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altering the ocean to tackle the climate crisis, moving the dial on ocean-based CO2 removal. The US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NASEM) released a much-awaited report 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and cost of alternative ocean-based CDR approaches. The same week, the international non-profit Aspen Institute released a separate report, calling for a code of conduct for such approaches.

查看/View


(2)“十四五”渔业规划突出养殖业重要性

Chun Zhang: China’s five-year plan for fishing focuses on aquaculture

中国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并限制捕捞产量,并强调绿色可持续是养殖、近海捕捞和远洋渔业的共同政策目标。

In its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 is set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aquaculture output while reining in wild catch. For the fishery sector as a whole, sustainability remains the goal.

查看/View


(3)随着海上风暴加剧和疫情时代的房地产繁荣,北卡罗莱纳州外滩能否守住其海岸线?

Evan Lubofsky: With worsening storms and a COVID-era real estate boom, can the Outer Banks protect its shoreline?

气候变化导致北卡罗莱纳州外滩周围的风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同时,过去几年,疫情时代下不受办公地点限制的人们涌向外滩置办房产,导致该地区销量大热,因此外滩海岸线保护面临双重挑战。研究小组在海滩部署了数百个传感器–以跟踪风暴发生前中后的状况。这些仪器包括电流表、波浪高度传感器、沙面和湿度传感器以及地下水流量和化学传感器,记录了两个多月共75Tb的数据,对海岸线进行详细的心电图检查。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torm events around the Outer Banks are increasing due to climate change. Meanwhile, droves of people who can now work from wherever are flocking to the Outer Banks, which have seen record-breaking real estate sal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means shoreline protection in the area faces a double whammy.

查看/View


(4)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认为随着海洋变暖,海洋寒流正在消失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s oceans warm, marine cold spells are disappearing

由于气候变化,现今海洋经历的寒流天数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25%,而且寒流强度降低了15%左右。海洋热浪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而寒流可以提供给海洋生物以抵御海洋热浪侵扰的庇护所和恢复期。较弱较少的寒流可能意味着这种庇护和恢复期正在消失。

Due to climate change, the oceans nowadays experience just 25% of the number of cold spell days they did in the 1980s, and cold spells are about 15% less intense. Weaker and fewer cold spells could mean refuges and recovery periods from marine heatwaves are disappearing.

查看/View


(5)气候变化影响须鲸捕食模式

Adelaide V. Dedden and Tracey L. Rogers: Climate change affects baleen whales through feeding patterns

须鲸(如座头鲸、南方露脊鲸)长途迁徙前必须通过充分捕食进行能量储备,因而猎物丰度或者说资源的可利用性会影响其捕食模式。而捕食资源丰度的波动与气候周期(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息息相关。由于气候变化,情景预测强调未来气候周期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或将通过上述联系影响须鲸种群。

Baleen whales (e.g., humpback and southern right whales) must feed adequately to build up energy reserves before migrating long distances, and thus prey abundance, or resource availability, affects their feeding patterns. Fluctuations in prey resource abund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limate cycles (e.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Due to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projections emphasize that future climate cycles are occurring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and may affect baleen whale populations through the above linkages.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划区管理】评估中国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成效:挑战和建议

[Area-based management] Assessing th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marine protected area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海洋保护区(MPA)是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广泛采用的管理工具,但其保护效果往往很难确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管理效果评价(MEE)是评估MPA成果和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然而,在过去20年中,针对中国的MPA只进行了有限的MEE,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中国的MPA现状和现有的MEEs进行了全面回顾。我们发现,尽管中国MPA的数量和覆盖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充足的资金、适当的分区、长期的监测和健全的法律,其保护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在中国评估MPA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挑战包括缺乏一个标准化的框架、有限的调查数据、财政支持和公众参与。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根据中国MPA的共同目标和现有的MEE框架制定了一个综合框架。我们还建议在制定的框架基础上增加如下内容:1. 在国家MPA建立长期监测试点;2. 从政府、社会资本和生态旅游方面为MEE、监测和能力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3. 通过宣传、激励机制和建立委员会,促进公众参与MPA管理和评估。采纳以上建议可以加强适应性管理并提供新的见解。

阅读/Read


(2)【划区管理】基于对资金来源和工具的全面审查而提出的评估、改进和维持海洋保护区融资的新工具

[Area-based management] A new tool to evaluate, improve, and sustain marine protected area financing built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finance sources and instruments

长久以来,政府拨款、多边和双边援助以及慈善赠款通常被用来资助海洋保护区(MPA)的管理和执行。但新的资金机制,如影响力投资或蓝碳交易,正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和开发。本研究回顾了不同资金机制应用于任何特定MPA的适当性和相应的优势和劣势,为实施新的资金机制和提高现有机制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系列建议。该研究还确定了实施资金机制的障碍,反映了全世界MPA筹资的更广泛的系统性挑战。

阅读/Read


(3)【渔业管理】中国的海产品进口——不是为了国内消费?

[Fisheries management] China’s seafood imports— Not for domestic consumption?

全球海产品贸易的两个特点阻碍了促进可持续性的努力。首先,大规模进口海产品,加工后再出口(“再出口”)的做法,使海产品从“水中”到“餐桌”的追踪变得复杂,并使错误的标签成为可能。第二,“再出口”会加剧远洋捕捞(DWF,即在国际水域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区捕捞)带来的问题。远洋捕捞掩盖了国内和进口海产品之间的区别,并牵涉到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和其他不可持续的做法。这两个特点突出了中国的关键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DWF国家,也是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和进口国(按数量计算)。

阅读/Read


(4)【海洋保护】履行全球海洋承诺:加蓬的经验教训

 [Marine conservation] Fulfilling global marine commitments: lessons learned from Gabon

在海洋保护方面,全球海洋保护区(MPA)的覆盖率仍未达到2010年设定的10%的目标。虽然这主要是因为大量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缺乏进展,但其中一些国家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承诺。为了深入解释加蓬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本研究展示了创建国家框架、建立长期的利益相关者支持以及专注于指导实施和政策的研究的重要性。

阅读/Read


(5)【划区管理】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网络:应对海洋哺乳动物栖息地保护危机的系统性空间规划工具

[Area-based management] The Important Marine Mammal Area Network: A Tool for Systematic Spatial Planning in Response to the Marine Mammal Habitat Conservation Crisis

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IMMAs)倡议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区工作组于2016年发起,作为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和更广泛的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保护危机的回应。IMMAs识别出对一个或多个海洋哺乳动物物种重要的且有可能被划定和管理以进行保护的离散生境部分。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有300多名专家参与的8个专家研讨会已经确定了173个IMMAs,这些IMMAs位于90个国家或地区,占全球三分之一。迄今确定的IMMA为131个已识别的海洋哺乳动物物种中的58个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所有IMMAs中约有三分之二(65%)是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的海洋哺乳动物物种的重要生境而确定的。IMMA表面积的约61%位于专属经济区水域,另外39%则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

阅读/Read


(6)【蓝色经济】海洋资源利用:建设沿海蓝色经济

[Blue economy] Ocean resource use: building the coastal blue economy

本研究利用新西兰和缅甸三角洲地区的案例,展示了促进从 “一切照旧”(BAU)到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联合国“2021-2030年国际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障碍、路径和行动。本研究的建议可以指导利益相关方和全球各国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与直接依赖沿海生态系统的社区合作,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养护和保护。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1)【海洋保护】邂逅海洋:南极洲!

[Marine conservation] Ocean Encounters: Antarctica!

纪录片/Documentary


(2)【渔业管理】欧盟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渔业(IUU渔业)的方案产生了积极效果

[Fisheries management] EU scheme to tackle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brings positive results and empowers nations

报告/Report


(3)【渔业管理】上海渔业海洋垃圾研究报告(2021)

[Fisheries management] Research Report of Fishery Marine Debris in Shanghai

报告/Report


(4)【蓝色经济】清洁海洋与蓝色经济|综述2022

[Blue economy] Clean Oceans and the Blue Economy | Overview 2022

报告/Report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1)2022年6月9日 网络研讨会 海洋新奇指数:为海洋保护区管理探测创新条件

2022.6.9  Webinar  The ONo Index: Detecting novel ocean conditions for MPA management

详情/Detail


(2)2022年4月22日 网络研讨会 深海采矿:让议题浮出水面

2022.4.22  Webinar  Deep Sea Mining: Bringing the Issues to the Surfaces

详情/Detail


(3)2022年5月24-27日 会议 2021世界水产大会

2022.5.24-27  Conference  World Aquaculture 2021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1)2022年3月18-19日 会议 杜克大学 | 蓝色经济峰会

2022.3.18-19  Conference  Duke University | Blue Economy Summit

详情/Detail


(2)2022年3月10日 网络研讨会 UNEP FI | 潜心探索:金融、海洋污染和沿海韧性

2022.3.10  Webinar  UNEP FI | Diving Deep: Finance, Ocean Pollution and Coastal Resilience

详情/Detail


(3)2022年2月17日 网络研讨会 UNEP FI | 可持续蓝色金融:从指引到实践

2022.2.17  Webinar  UNEP FI | Sustainable Blue Finance: from Guidance to Practice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题图:海洋保护会谈必须包括人权 | Mongabay 制

地球札记·2022年春季刊

日期:

乘着春风,迈入全球环境治理进程的快车道

中国经济导报 | 逐“绿”而行 擦亮“一带一路”最美底色

日期:

本期政策解读栏目请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宋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以及创绿研究院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郭虹宇等四位业内专家,针对《意见》中的部分重点内容予以点评,以飨广大读者。

 巴基斯坦KPK(开伯尔-普什图)省曼塞赫拉区昆哈河畔,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SK水电站 |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本期政策解读栏目请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宋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以及创绿研究院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郭虹宇等四位业内专家,针对《意见》中的部分重点内容予以点评,以飨广大读者。


加强绿色能源合作

《意见》提出,深化绿色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国际合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鼓励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企业“走出去”,推动建成一批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深化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合作,重点围绕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智能电网、氢能、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开展联合研究及交流培训。

专家点评

王遥:深化绿色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国际绿色合作低碳转型发展与《意见》中促进煤电等项目绿色低碳发展相辅相成。能源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国对“一带一路”能源投资也是以清洁能源为主。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极为适宜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于世界前列,新型储能产业链也日趋完善,为深化“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将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撬动更多资金,加快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发展,促进技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郭虹宇:《意见》进一步落实此前“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不过,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走出去”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一些瓶颈,需要中国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两优贷款”支持;完善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过分强调国别风险而忽视对行业和项目风险的客观评价。此外,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将中资金融机构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贷款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考核,加强政策激励。


加强绿色金融合作

《意见》提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框架下,推广与绿色投融资相关的自愿准则和最佳经验,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用好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撬动民间绿色投资。鼓励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专家点评

王遥:推动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此前,中国就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功能和作用,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此次《意见》中,再次提出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对绿色金融在支持、引导绿色项目发展方面的认可,也对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即要以绿色项目、绿色标准、绿色倡议为指引,发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的作用,撬动更多私人资本,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强化“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属性。

《意见》中还强调要推广国际投融资相关的资源准则和最佳实践,这表达了采用共同标准的意愿,而不仅仅是遵守东道国原则。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项目的环境标准,减少环境风险,为相关金融机构、投资者、项目发起人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引。

 宋微:“一带一路”倡议是重要的全球发展倡议,对于沿线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因此开展金融领域的合作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格外重视在开展金融合作过程中推动绿色的发展理念。其中重要一点是鼓励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这里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强化投资机构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能力,对项目是否破坏环境、是否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否增加碳排放等都要进行估算;二是加强透明度建设,加强对社区、资本市场和当地政府等的信息透明度;三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机制建设,加强项目与资金的匹配。

唐丁丁:《意见》意义重大,通过明确一系列的重要战略要求和政策部署,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未来的境外投资合作中加强与国际标准和良好国际实践进行接轨,提升境外投融资活动的社会风险管理与合规的绩效表现,特别是加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的环境友好与可持续性,履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意见》很好地回应了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部门陆续颁布的有关重要政策和指引,包括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境外投资合作的绿色与合规监管等。《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也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在自身政策与实践基础上更好地与国际良好实践接轨。

未来,中国金融机构应借助《意见》有关政策要求和部署,以外促内并抓紧练好内功,从机构内部加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机制、政策、流程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构建机构内部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以加强全球自愿性准则的应用并与国际良好实践接轨,真正实现机构的内部绿色化转型,从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为新时代全球绿色金融实践的升级版贡献力量。


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与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绿色丝绸之路理念得到各方认可,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绿色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走出去”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专家点评

郭虹宇:《意见》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在提出“双碳”目标之后,正将生态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层面的国际合作拓展并延伸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之中。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投融资所带来碳排放影响的识别与评估,增强项目层面的碳排放相关信息的披露水平和环境社会风险管理。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意见》提出,推动各方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寻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最大公约数”,加强与有关国家对话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继续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推进低碳示范区建设和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实施,提供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援助,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专家点评

王遥: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就“一带一路”国家而言,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森林资源短缺,容易受到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顶层设计缺失、金融基础薄弱、资本市场不健全,气候投融资的缺口很大。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在《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气候治理体系,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更体现了我们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而言,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为此,很多合作项目建设开始前就需要考量该项目是否符合东道国在《巴黎协定》下的自主贡献目标,更好地配合“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自身气候目标以及减排义务。

 郭虹宇:《意见》提出推动各方“全面履行”《巴黎协定》,释放了更强有力的将承诺转化为行动的信号。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遵守东道国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还要考虑到东道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长期气候目标的相关要求。此外,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气候脆弱性较强,其适应需求和资金缺口相对更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与金融机构还应注意识别当地面临的气候变化物理风险以及气候适应需求,因地制宜地与当地共建具有气候韧性的“一带一路”项目。


完善绿色发展合作平台支撑保障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积极搭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合作,强化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规则研究。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等合作平台作用,建立多元交流与合作平台。

专家点评

宋微: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发展合作资金可以弥补“一带一路”倡议的融资不足及应对市场失灵问题。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在支持受援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发展合作资金支持绿色发展相关的能力建设。例如,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编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在境外开展的清洁能源技术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先后5次、历时两年多对埃塞俄比亚资源富集的40多个区域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电网接入、地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人文环境等情况,最终编制完成《埃塞俄比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划报告》。该报告使埃塞俄比亚政府重新认识了国家战略资源,形成了清洁能源项目开发的目标和思路,明确了开发项目的时序安排,形成了对科学有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认识,提升了电力建设管理科学化和程序化,增强了制定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吸引外资政策的能力。


促进煤电等项目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提出,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稳慎推进在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建成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采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先进技术,升级节能环保设施。研究推动钢铁等行业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点评

王遥:本次《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稳慎推进在建境外煤电项目,也是对此前我国减排政策的延续。逐步淘汰传统煤炭项目不仅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步骤,也是投资者规避搁浅资产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关键措施。自2019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政策,引导海外投资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遵循国际标准。近年来,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陆续发出本国限制新建煤电项目的信号。中国正式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契合,也有助于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

本次《意见》中还提出要推动建成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和需要,以及各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为现存煤炭项目淘汰与转型提供路径,也将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郭虹宇:《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此前“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承诺,除了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之外,对于此前各方关注的在建和建成煤电项目也分别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对于在建境外煤电项目,需要相关企业基于《巴黎协定》和东道国国家自主贡献(NDC)情境下的电力需求及碳排放路径重新评估项目可行性,避免建成后面临搁浅资产风险。另外,对于建成煤电项目,《意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缔约方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期间围绕逐步减少未使用减缓措施的煤电项目达成的共识,但还要在“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企业采取相应减缓其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的举措。


完善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支撑保障

《意见》提出,支持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基地、绿色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绿色科技园区等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加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示范作用。

专家点评

宋微:我国始终重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比如,从2016年开始,中国在援助资金支持的硕士项目中设置了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气象学等专业,资助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近200名学生来华留学,为这些国家培养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作出了贡献。再比如,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将进一步加大对非洲在环保管理、污染防治、绿色经济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为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和智力支持。未来,中国将继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灵活使用发展合作资金,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广泛参与对投资目的地国的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做好能力和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