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回顾 >> 首期培训活动 | 二 · 上篇
会议简介
12月1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GGGC)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支持的系列培训第二期——“金融机构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角色:从公司治理到实践工具”成功在线上举行。在中国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标、即将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确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当下,建立强有力的生物多样性与金融机构的伙伴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愈显重要。
本期培训时长达3小时半,嘉宾们分享了各个领域的观点、实践和工具,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会议总结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围绕在金融机构应注意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环境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和行业变革,以及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课题领域。下篇重点介绍金融机构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与工具。我们对于准备和分享了如此丰富内容的发言嘉宾们深表感激!
会议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主持,邀请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环境与社会发展高级专家石正方、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保护项目总监牛红卫、地球之友可持续金融项目主管卢薪如、世界经济论坛(WEF)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汇丰银行(HSBC)亚太可持续发展总监张惠峰、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朱达、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李霞、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主任程琛、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融资部门经济事务官员Masato Abe。
专家观点
石正方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环境与社会发展高级专家
石正方先生从绿色信贷政策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的《绩效标准》出发,介绍了金融机构如何建立识别与管理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体系。风险管理是一种底线思维,涉及一个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金融机构如何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首要的是设定管理目标,确定风险管理的参考标准,其次也是最核心的是手段,即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石先生提出:
“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应参考三个原则:一是递进原则,即针对环境社会风险采取从避免、最小化到抵消递进的优先顺序;二是风险相称原则,即风险管理的参考标准与资产或业务的风险相称;三是全流程管理原则。”
IFC的《绩效标准》是一个分析投资风险的框架,从8个方面涵盖了环境社会风险的方方面面,其中绩效标准第六条是专门为生物多样性制定的标准。绩效标准第六条的使用情况包括:一是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濒危物种、各种栖息地;二是如果这个企业和项目直接依赖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渔业、咖啡种植;三是供应链方面的项目,如一家企业大量采购棕榈油,那就需要考虑上游棕榈油种植、提炼等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最后,石先生提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绿色或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不断延展的,一个企业只有把自己的文化、战略、思考跟发展方向整合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卢薪如
地球之友可持续金融项目主管
银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色非常重要,包括提高投资质量、降低投资风险。怎样能提高投资的质量呢?首先要做到的是禁止在敏感地区进行项目,同时让项目能够考虑如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卢女士观察到,曾有一些项目因处在有较显著的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或者自然保护区内,投资这些项目的银行和投资者都在收益上受到巨大的损害,如大堡礁附近的一个煤矿项目、刚果国家公园(Virunga Park)、东非原油管道等。
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的工具中,有一个工具常常被大家忽略,就是排除清单(Exclusion List)。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更多地采用“排除清单”来管理项目、强化禁入清单的建立、涵盖特定地理位置,从而避免对生物多样性和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禁入的区域包括一些世界上公认的地区,如《世界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地区,还有国家层面上已经公认的保护地区。当地特有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自然河流、处在风险中的海洋或海岸线的生态系统等,以及原住民和社区保护地(尤其在尚未征得当地人同意的情况下)都在此范畴内。具体落实上,金融机构要把禁入政策融入到决策过程中,同时,要因地制宜,考虑到本地的经验和社区的参与,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合作,包括业主、政府、投资者、社区,共同预防或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程琛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主任
项目开发为何占用物种栖息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程琛博士分享了“云南绿孔雀案”,是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该案关于一个水电项目选址在中国最后一片完整的绿孔雀栖息地上。在公益诉讼之后,该工程被叫停,为项目方和投资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为什么没有有效地预防风险呢?数据的缺乏和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建设方、环评方、审批单位都没有足够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
如何解决这样问题?程博士提出,应该对自然资源依赖型的行业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并推动用数据完善生态系统的准入。无论是分级管理还是生态环境准入,基础都是了解物种栖息地和保护地在哪,这在现实中有很大的难度,数据便十分重要。2014年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收集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数据和保护地数据,并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此外,还有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具,可以查询在特定地理位置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数据。
牛红卫
- 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环境保护项目总监
如何正确认识生物多样性风险和保护的重要性? 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资金投入水平大约为1250亿到1430亿美元,各国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占总资金量的55%左右。2030年之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的资金需求估计为7220亿美元至9670亿美元,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所需资金量最大,占总需求的43%。虽然这个缺口看似很大,但如果将它与2019年全球GDP总量相比,它还没有达到全球GDP总量的1%。 各国政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需要发挥主体的作用,但市场主体也应该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可以从两方面切入: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投资风险管理,降低融资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即Greening Finance;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加大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种融资,即Financing green。”
有哪些好的金融创新可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牛女士重点介绍了自然基础设施、供应链可持续化和债务减免换区自然保护三个机制。自然基础设施指的是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发挥传统基础设施工程功能的陆地或水域,投资于自然基础设施能够以优秀的成本效益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纽约市的自来水供应。在金融机构给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过程当中,应该要求业主单位充分考虑基于自然的替代方案。
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指的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环节中,通过从环境、社会治理的角度,对商品流通和服务进行管理,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大宗商品主要包括大豆、棕榈油、牛肉和农产品。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
张惠峰
汇丰银行(HSBC)亚太可持续发展总监
张先生详细介绍了汇丰银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理念和实践。
“汇丰银行从三个层面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把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我们的重点;二是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三是与企业和环境组织合作开展可持续金融或生态保护的项目。”
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汇丰银行有六大产业专门信贷政策:农产品、化学品、能源、林业、采矿与淡水。例如,农产品行业的信贷政策,涵盖了棕榈油、大豆、畜牧等行业;淡水行业的信贷政策,在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控制汇丰的信贷行为,不会触动这些信贷的生态红线。
可持续金融业务创新方面,汇丰银行与沃尔玛等大型企业开发了可持续金融贸易融资产品。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汇丰银行与当地政府以及外部机构联合发起了用于大堡礁保护的信贷产品Reef Credits,并提供首笔资金。在中国,汇丰银行与公益组织合作,建设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目前,汇丰银行在进行一个城市湿地生态恢复项目。与北京大学的团队合作,把北京京郊的一个废弃农场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其他项目还涉及绿色供应链、纺织行业绿色转型、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创新等等。
关于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为了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作为PFIB项目的一部分,创绿将与合作伙伴们一同,在10月至11月举办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线系列培训,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地关注和解析国际会议进程。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第三期培训预告
第三期培训主题为:“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路线图:主要案例与协作机制”。培训将结合以往案例,与参会者分享金融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与提升信息透明度等经验,以及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参与沟通与交流的经验,讨论如何通过协作从早期避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争议案例的发生,并与参会者讨论在COP15会议期间提出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的行动路线图。
时间:2020.12.15 周二 15:00-18:00
主持人:金嘉满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执行主任
授课形式:视频会议平台Zoom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