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 金融机构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从公司治理到实践工具——首期培训活动回顾(二 · 上)

日期:

本文回顾了于2020年12月1日在线上举办的“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系列培训第二期,本培训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GGGC)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支持。本期讨论在金融机构应注意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环境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和行业变革,以及相关实践与工具。

点击回顾 >> 首期培训活动 | 二 · 下篇

会议简介

12月1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GGGC)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支持的系列培训第二期——“金融机构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角色:从公司治理到实践工具”成功在线上举行。在中国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标、即将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确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当下,建立强有力的生物多样性与金融机构的伙伴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愈显重要。

本期培训时长达3小时半,嘉宾们分享了各个领域的观点、实践和工具,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会议总结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围绕在金融机构应注意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环境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和行业变革,以及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课题领域。下篇重点介绍金融机构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与工具。我们对于准备和分享了如此丰富内容的发言嘉宾们深表感激!

创绿研究院 制

会议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主持,邀请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环境与社会发展高级专家石正方、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保护项目总监牛红卫、地球之友可持续金融项目主管卢薪如、世界经济论坛(WEF)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汇丰银行(HSBC)亚太可持续发展总监张惠峰、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朱达、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李霞、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主任程琛、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融资部门经济事务官员Masato Abe。

同时,也要感谢在这3个半小时里一直在线的80多名参会代表。他们来自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智库、高校、公益组织等行业超过80名代表参会。本期培训由来自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国际组织等机构的代表和专家,与参会者分享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与创新机制、保障政策、风险识别与管理工具的相关经验。

此外我们也很高兴收到了来自云南文山学院邓婷老师组织学生参会的需求。邓老师当天组织了环境学院近60名学生观看学习,并在会后与我们进行了交流。除了面对从业者,我们也希望生物多样性金融话题,以及来自各方的发言与展现的风采,能为这些正在学习环境专业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参考。马上要期末了,祝同学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文山学院 摄

专家观点

叶燕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

首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自工业文明以来,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后果,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急剧的速度遭到破坏。其次,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十八大以后,中央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更加重视,要求把生态文明的思想贯穿到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政策措施力度也不断加大,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后,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时候,更多地走向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尚未遭到快速工业化进程的破坏,因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愈加重要。

金融机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叶老师提出,一是要通过尽职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方面,加强对业主和承包方的监管二是要重视施工和项目投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适当地预算安排三是要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包括公益性的环境组织,也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影响评价;还有一个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

“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学习的也很多,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意识,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制度、流程当中去,同时督促借款方、业主、投资者还有承包方,真正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

Masato Abe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融资部门经济事务官员

在2019年至2020年,UNESCAP曾做过一项调研,了解影响金融机构环境社会表现方面的影响因素,覆盖了11个亚太地区国家,总共有150家金融机构参与,包括开发银行、央行、商业银行。首先,项目对客户带来的环境影响会波及金融机构,产生金融风险;其次,所投项目不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引发的声誉风险也可能波及到金融机构上。Abe先生指出,在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非常关注环境,会考虑投融资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可以说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并不一定不在乎环境影响

Masato Abe演讲所用的幻灯片

总体来说,亚太地区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识逐渐增强;第二,社会环境风险越来越多的,已经纳入进许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报告框架之中;第三,尽管有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各国之间和机构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差异,主要可能是因为历史发展问题,银行行业金融行业发展程度不一样,也存在其他机构组织内部的问题;第四,“为改善亚太地区的环境社会绩效,我们仍需进行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对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以及能力建设,加强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与其他机构的交流。”

朱达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特聘高级专家

朱达先生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的多重联系。朱先生指出,最近几年能看到越来越大的非金融风险,与环境系统紧密相关。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它们的风险配置,其中一种方向叫适应环境风险的基础设施。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风险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未来金融行业、银行业、投资行业都会带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不知道这些风险发生在哪里,在我们视野之外的生物界还有怎样的风险,地球的生态系统中还有怎样的风险?高层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并实施一些这样的政策。”

在金融和环境相关的法规方面,都会越来越严格。关于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几大影响因素(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等),已有相关的法规,它们可能不是专门的生物多样性法规,而是各个层面的法规,最终能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思考哪些行业可以投、哪些不可以,其次,在资产配置上,如何适应今后长期的环境法规。

朱春全

世界经济论坛(WEF)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

世界经济论坛今年1月份发布的第一份新自然经济报告《自然风险上升》总结到,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GDP(约44万亿美元),对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高度或中度依赖,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的破坏给这些行业也带来了非常高的风险。新冠疫情后,虽然病毒源头还未确定,但是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它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疫情后世界经济重构的共识之一,就是应该抛弃自然的旧商业模式,一定是通过转型,走向使自然受益的发展模式。

朱博士重点介绍了三个经济社会系统:“一是粮食、土地和海洋利用;二是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三是能源和开采业。三个系统的累加起来,有接近80%濒危物种会受这三大产业系统的影响,在这些领域也有巨大的转型机遇。

在粮食、土地和海洋利用领域,会有六大转型:一是开展生态恢复、避免进一步的土地转化;二是通过传统农业手段和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三是保证海洋健康的水产养殖和捕捞;四是可持续森林管理,特别是满足当地原住民和社区的生计来源;五是实现公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方式;六是可持续供应链。在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领域,也会往节能节约、更有效利用资源和空间的方向转型。能源和开采行业,会朝着可循环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型,并且需要打造可持续的原料供应链,使产品可追溯。

朱春全先生演讲所用的幻灯片

这三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型将会创造10万亿美元的商机,能够带来3.95亿个工作岗位,利用资金机制或金融手段来促进这样的转型,优先满足转型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霞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

李霞处长重点介绍了与东盟环境合作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和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为什么要讨论东盟?近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进一步推进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在疫情特殊情况下,现在东盟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例如,澜沧江湄公河这个东盟的一个次区域,现在很多中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关注水电站的投资,在老挝一个国家就涉及46个水电站的开发,在缅甸、柬埔寨也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以老挝南立江电站为例,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的生态尤其传统林地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电站的开发涉及周围用地的转化。李处长展示到,“通过用生态遥感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对项目的生态影响进行可视化的分析,这个方法也慢慢成为金融机构开展项目评估的必要手段。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例如对于鱼类通道的修复、增殖放流等,但电站本身引发的生态系统传导性变化,很多金融机构还没有特别关注到。”

李霞处长演讲所用幻灯片

最后,李处长介绍,在东南亚国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岸带修复、生态系统恢复的关注度很高,尤其是红树林保护问题。任何在东南亚投资的金融机构,如果涉及在沿海地区进行项目投资,都无法回避红树林相关的非常细节性议题。

第二期回顾的上半部分到此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还请期待下周二发出的下半部分,关于工具与实践。


关于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为了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作为PFIB项目的一部分,创绿将与合作伙伴们一同,在10月至11月举办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线系列培训,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地关注和解析国际会议进程。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第三期培训预告

第三期培训主题为:“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路线图:主要案例与协作机制”。培训将结合以往案例,与参会者分享金融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与提升信息透明度等经验,以及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参与沟通与交流的经验,讨论如何通过协作从早期避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争议案例的发生,并与参会者讨论在COP15会议期间提出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的行动路线图。

时间:2020.12.15 周二 15:00-18:00
主持人:金嘉满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执行主任
授课形式:视频会议平台Zoom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