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 中国海外投资牵动南亚经济格局变化: 以孟加拉国为例

日期: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中国与南亚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与投资逐步深入。南亚地区国家众多、人口密集、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仅成为目前中国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区域,同时也为投资所在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将以孟家拉国的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经济合作现状、所面临的挑战(这里主要探讨孟加拉国自身环境风险管理条件与域外大国尤其是印度的阻挠),以及可行建议和解决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

 

查看往期通讯

 

 

intro导语 Intro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中国与南亚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与投资逐步深入。南亚地区国家众多、人口密集、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仅成为目前中国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区域,同时也为投资所在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本期开始,《中国海外投资观察》将以国别为基础,陆续推出系列文章,聚焦带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落实情况、与区域/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合作现状,以及中国投资者与投资所在国在这些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并以南亚各国为基点,陆续扩展到带路沿线其他区域和国家,在总结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期望能与关注相关议题的读者对带路倡议在区域和国家层面的落实和推进,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以孟加拉国为例,“一带一路“倡议既满足了孟加拉国发展经济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同时其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也吸引着中国投资者的目光,为两国开展双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孟加拉国发展及贸易的领头伙伴,双方合作植根于许多重要的领域,包括贸易、技术交流、制造业投资、国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资源管理、农业研究等等。随着中孟合作深度与广度的进一步扩大,双方经济互补优势显著增强,孟加拉国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伙伴并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落实。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大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东、西、北与印度接壤,东南紧邻缅甸,南望孟加拉湾,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一举一动牵动着南亚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中孟经济合作所导致的南亚经济格局变化也是区域内许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同时,孟加拉国特殊的环境和地理条件也为中资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诸多环境社会方面的挑战,如何规避或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是中资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期将以孟家拉国的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经济合作现状、所面临的挑战(这里主要探讨孟加拉国自身环境风险管理条件与域外大国尤其是印度的阻挠),以及可行建议和解决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

 

 

 

background-icon关键点 Key Point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经济合作现状与机遇

 

  • (一)中孟经济互补性强,蕴含巨大的合作潜力

孟加拉国巨大的投资机会 是其有条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基础条件,其目标在于通过区域间互联互通和广泛合作,交融经济互补性,以保证区域的和平发展及繁荣。鉴于中孟都有深化合作、参与构建良好合作环境的积极意愿,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合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投资过程中,中资企业强调以实效换取更多的支持与认可,对改善孟加拉国的国计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孟加拉国是南亚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周边与缅甸、印度、尼泊尔和不丹接壤,是世界第八大人口国。一方面,劳动力具有低成本高产出的优势,使得孟加拉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有极大的竞争力,并急需外资直接投资以增加其生产能力并完善其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对沿线国家承接和发展能力的考量。劳动力、技术支撑、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产业梯度系数、基础设施建设等是一国承接能力的重要参数。这是一个产业链由点到线,再到网和带的空间演化轨迹。截至2018年6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在孟加拉国投资2.85亿美元,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亚洲众多被投资国家中排名第七位(数据出自亚投行2018年第三届年会观察文章)。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的挑战,也需通过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中孟双方经济互补性极强,蕴含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此外,孟家拉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天然气开采业,以及丰富的皮革、黄麻、煤炭等资源开发空间极大,相关领域存在较多的投资合作机会。尽管其国内购买力较低,但孟加拉国总人口数量庞大,市场潜力巨大。在重工业领域,孟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能源供应短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而中国在基建建材、电力、轨道交通、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孟急需发展的行业上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资金、技术、人员等较为充足,中孟产业对接与合作大有可为。

 

  • (二)中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区域框架下的伙伴关系建立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孟加拉国积极响应并主动进行战略对接。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孟,中孟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孟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其实现“2021年建成中等收入国家和2041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助力。中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签署的首个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中孟还签署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输油管道项目政府间框架协议、经贸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就合作项目融资支持进行安排且为两国企业的发展开创新机遇,对中孟两国,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都极具标志性和指导性意义。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中孟“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在许多领域广泛展开,两国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尤为迅速。中国目前是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孟加拉国是中国在南亚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工程承包市场。中孟经贸合作特点主要可以囊括为三个方面:1)中孟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147亿美元, 年均增幅为20%左右;2)中孟两国相互间的直接投资逐渐扩大。截至2017年中国对孟加拉国的直接投资额为1.06亿美元,同时孟加拉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数额也在不断提高;3)中国在孟加拉国的承包工程项目呈稳步上升趋势。以孟加拉国的首座隧道项目——卡纳普里河底隧道为例,该项目由中国公司承建,总投资额为7.05亿美元,该项目有效地缓解了吉大港东面交通压力,且极利于孟、缅、印三国间货物与人员流通。此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规划与建设将为中孟两国间的经济合作锦上添花,以南亚作为基台,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各种迹象表明,中孟两国经贸合作正向更广阔更深层次发展。

 

● 中孟经济合作面临的地缘压力及环境挑战

 

  • (一)地缘压力:“一带一路”在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过程中的印度难题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南亚国家的投资属于引力型,即投资区位次优,有极大的投入市场与合作空间。在南亚国家中,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都积极支持并愿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合作,而南亚大国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表现出疑虑和不信任。朱翠萍在《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在南亚方向的推进,印度是最大的阻力”。 需要思考如何减轻甚至化解印度对“一带一路”的疑虑并避免由此产生战略误判、如何缓释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压力并激发互利共赢的合作动力、如何避免印度对中国与东南亚小国合作的干扰。” 事实上,“一带一路”在南亚方向的印度难点,归根结底还是中印关系问题。

 

印度在南亚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其与域外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印太战略)的合作对整个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印方在制定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将地缘因素的考量、战略环境评估,以及对威胁的判断视作前期准备中的关键环节。尤其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对已经上升到一轨层面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项目,也明显持有戒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总体进度远低于预期,走廊建设迄今未步入实质性阶段,关于走廊建设的四方联合研究总报告仍待出炉,四国政府间合作框架尚未确立。印度在四国合作关系中始终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整体进程,甚至影响到其它三国共建双边关系的步调。从长期大势看,尽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进困难重重,但四国均认为,走廊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四国交界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四国间,尤其是四国交界落后地区之间(如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等)的贸易与投资,推进经济领域务实合作,最终串联和整合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三大地缘经济板块,有效联通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体。

 

要解决印度这个难点,需要南亚各国共同努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其他国家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消除印度的疑虑是极其重要的。就中印两国关系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印双方愿意付诸努力并采取行动,加强人文领域的沟通,寻求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合作产生的红利就一定能够外溢到政治领域并成为政治互信的润滑剂,最终推动中印关系向前发展,从而促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的再次起飞,也为四国间建立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建立基础。此外,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预警机制的构建对于扭转中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投资效益不佳的局面、促进南亚经济格局的稳态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二)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挑战

1)孟加拉国自然地理条件对中国投资者在当地的投资活动造成影响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临孟加拉湾。国土面积为14.76万平方公里,其中85%的陆地由冲击平原组成,东南部与东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大部分陆地面积海拔不足10米,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将对孟加拉国产生重要影响。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境内河网密集,每年7-10月雨季易造成洪水泛滥,且年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此外,由于孟加拉国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雅鲁藏布江生态环境恶化与河流治理不善加剧了本就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洪涝灾害使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受阻,动摇了孟加拉国粮食大国的重要地位,而主要依靠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所进行的水运交通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伴随着孟加拉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社会对孟投资活动的日益活跃,孟加拉国也面临着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居民乱砍滥伐、过度狩猎和无计划开发,加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失衡,国内耕地和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空气和地下水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孟加拉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不仅每年遭受飓风、洪水、巨浪等的袭击,还面临地震和海啸的潜在威胁。因此,投资者在孟加拉国进行投资活动前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深入调查项目的可行性,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投资决策中,避免以此造成的财务、经济和名誉损失。例如,冲积平原造成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独特的地质结构对含大量土建工程的项目影响较大,如路桥、输变电线路、矿井建设等,这种隐性风险也影响着海外企业投资活动的正常运营。由于受环境影响较大,孟加拉国对环境保护较为重视,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特别是对设立工业企业以及实施项目工程的规定较为详细与严格,对于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地和森林的保护亦尤为重视并已写入正式法案。

 

2)中方投资者在孟加拉国进行投资活动中的易踩雷点

除孟加拉国自身地理和环境条件对外国投资具有一定挑战外,中国自身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宣传不够,缺乏针对性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均是我国首倡,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国际共同事业,在向外介绍和推进相关战略时,要尽可能取信于人。目前国内对于“一带一路”的宣传力度很大,但在对外宣介的强度、方式 和方法上不到位,沿线国家真正理解这一倡议的人并不多。 此外,一些沿线国家特别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倡议应增加透明度,将沿线国家的敏感性和舒适度 纳入考虑范围。其次,在发展计划对接和项目推进过程中未能充分照顾到沿途国家的具体需求,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有针对性的予以解读和说明。“一带一路”倡议要取得成功必须了解对方的发展计划和项目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接方案,甚至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最后,一些企业和商人缺乏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的意识,加剧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不满,甚至成为各国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干预的借口。如果投资者不严以律己,忽视投资所在地法律法规与违背平等互利原则,长此下去会严重破坏国家形象,降低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投资的接受度与期望,进而影响各战略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

 

3)孟加拉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气候变化脆弱性极高的国家,孟加拉国若不及时同国际上其他国家达成共识以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代价将远远高于现在。据估计,孟加拉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在2050年将达到孟加拉国总GDP的2%,而至本世纪末,这一数据将升至9.4%。为解决未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环境、社会与经济风险,孟加拉国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并积极参与针对减排的全球集体行动。

 

孟加拉国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战略, 其重点在于提高孟加拉国自身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能力。极端天气、不稳定的降雨、洪水、干旱、热带气旋、海平面上升、潮涌、海洋酸化和盐度入侵等气候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孟加拉国数百万人口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并逐渐抵消了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危及未来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孟加拉国也正致力于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孟加拉国在其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中制定了大量减排目标(包括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同时采取一系列与之对应的减排行动,此举将对孟在实现低碳、气候适应性强的经济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对于孟在2021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该预案的制定基于孟加拉国现有的战略和计划(例如《the Bangladesh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BCCSAP)),2008年可再生能源政策《Renewable Energy Policy 2008》,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灾害管理计划和灾害管理办法等),其中电力、交通和工业部门等领域减排项目的有效推进有利于形成辐射效应,推动其他行业减排步伐的加快。

 

● 中孟经济合作过程中可借鉴经验

首先,在正式进入孟加拉市场前,投资者准确了解当地的环境、政治、经济(含税收)、社会的真实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投资机构内部组建专门的团队或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投资活动相关的生态问题进行全面核实和调查,以便提前掌握投资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风险及可能由此引发的社会和金融风险;根据项目落实情况建立富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管控、海外投资布局与长期运 营并举模式;加强与孟加拉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的合作,分担融资风险,降低税务成本;以符合孟加拉社会文化背景的公关和沟通方式,为中资企业在当地长期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油气开发领域,需要事先研究合同作业区是否有已经建成的油气管网、电网、通讯系统和医疗系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有关各方的国家关系、过境国对原油过境费的要价等。另外,项目推进不应急于求成,先从沿线各国民心入手,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特别是注重民间外交力量的培养,充分调动民间组织的积极性,推动民间资本走出去。中国企业既要重视国外跨国公司,也要重视及支持当地有前途的私营小微企业,将其作为利益共同体对待。

 

其次,在与相关国家的发展和合作计划对接过程中,应发挥中国地缘经济优势,充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工作,提高项目透明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向世界推广“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尽可能的将区域内外大国的疑虑和小国对地缘政治竞争的担心降到最低。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难以推进的情况下,可优先推进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大湄公河流域互联互通项目。孟加拉国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因此,中孟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可被视作一个有效的着力点,以促进南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中国在孟加拉国的投资以纺织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将合作范围拓展到了能源、海洋、气候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等领域。随着该倡议的逐步落实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进一步推进,中孟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更加深入。为避免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基于孟加拉国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目标,中资企业应在满足孟加拉国自身减排目标与发展愿景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活动。此外,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孟加拉国投资时,需特别关注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资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和管理、大气质量以及海洋资源保护等环境要素的风险抗旨和管理。

 

 

actions新闻 Alert

 

 

 

key-points视角 View

 

● 孟加拉著名经济学家拉赫曼·索布汉(RehmanSobhan):“当今世界,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正在某些地区兴起,‘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开放与合作的崭新力量。这标志着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将出现,这将会以亚洲为中心,亚洲共同体和即将到来的亚洲时代将对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孟处于中国和印度两个经济大国中间,两者将成为亚洲时代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南亚各国都应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互联互通并实现更加开放的经贸关系。”

 

● 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曾明确表示:“孟加拉国的发展需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对孟加拉国来说非常重要,而与中国的经贸文化交流是孟加拉国的优先选项,这将促进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

 

● 谢科·法西姆表示:“我们非常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加强商界往来、减少成本、获取更丰富的货物,也能够促进服务业、旅游、电信、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发展,带来健康的竞争环境,从而减少南亚地区基础设施的壁垒。”

 

● 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经商参赞李光军:“中国支持中国企业赴孟投资,愿为双方商定的重大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在经商处备案的中资企业已超过150家,主要从事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涉及轻纺服装、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建材、农产品、通信等行业。在众多外商投资中,中资企业的表现尤为抢眼。孟加拉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得益于其拥有以下优势:一是孟加拉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孟加拉人口约1.7亿,70%在40岁以下,而且吃苦耐劳,英语普及率高,学习能力较强。二是其优秀的还贷和偿债信誉使孟加拉在南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2015/2016财年,孟加拉国GDP增长7.1%,外汇储备超过300亿美元(在南亚国家中仅次于印度),负债率34%,偿债信誉较好。三是孟加拉国政府以经济发展为执政要务,并且高度重视对营商环境和投资者信心的培育。”

 

 

resources分享 Resource

 

相关文献:Peter Cai,“Why India Is Wary of China’s Silk Road Initiative”

研究成果:蓝建学: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进展,挑战及方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17年7月3日 

市场调研:孟加拉国投资环境系统分析,驻孟加拉国经商参处

研究报告:朱翠萍:《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8》

案例分析:孟加拉:中资电厂因污染问题遭遇村民抗议

相关论文: 南方论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措施

研究成果: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

相关报告: UNFCCC:孟加拉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

相关报告: 亚投行2018第三届年会观察(中文版); AIIB Third Annual Meeting (英文版)

 


创绿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观察双月刊 旨在中国海外投资与全球生态关联性的议题上呈现多元观点,增加认识和理解,使中国更加负责任、更加可持续地“走出去”。我们诚挚欢迎您分享与中国海外投资相关的案例或观点,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发送到policy@ghub.org。​

 

本文的内容版权均为创绿研究院所有,若您需要引用部分文章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如涉及全文转载,请联系policy@ghub.org,以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