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中法NGO交流 & 公众讲座

日期:

6月9日,波恩气候谈判进入第二周,中国第二届全国低碳日前夕,创绿中心与法国使馆文化处邀请了国内NGO代表以及法国可持续发展资料及讨论协会(4D)总代表瓦雅•图希娅女士就中法民间社会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低碳实践,以及如何促进达成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等问题进行交流。

中法NGO交流:“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中国低碳日活动第一场

 

6月9日,波恩气候谈判进入第二周,中国第二届全国低碳日前夕,创绿中心与法国使馆文化处邀请了国内NGO代表以及法国可持续发展资料及讨论协会(4D)总代表瓦雅·图希娅女士就中法民间社会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低碳实践,以及如何促进达成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等问题进行交流。选取会上大家的发言与交流要点,与诸君分享。

 

点击下载:会议记录_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创绿中心副总干事白韫雯致辞:

 

今年是应对气候变化承前启后的一年。承前是因为IPCC在去年9月与今年4月分别通过三个工作组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次确认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也明确了人类活动和地球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了“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京都议定书》作为第一份全球气候治理的协议,从05年生效至今已9年时间,期间,艰难的谈判并没有让各国在UNFCCC框架下达成可取代《京都议定书》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新协议,自2010年起,全球气候缔约各方不得不重启新一轮气候谈判,新一轮谈判将于2015年 COP21的法国巴黎结束,并在此次会上规划出2020年以后生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制度。

 

所以说2014年也是启后的一年,2015是决定性一年,如果巴黎气候谈判无法达成一个全球气候协议,公众对国际气候谈判的信心就会丧失。所以各国都在为2015年形成共识而努力。可以看到,法国也正以积极态度来协调与组织2015年气候谈判。中国是巴黎气候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把环境问题提到重要议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设置了清晰的目标,在国家层面做了很多努力,也正在为巴黎气候谈判做充分准备。 今年也是中法建交50周年,借此次法国NGO来中国的机会,法国使馆与创绿中心组织了这次交流。我们认为除了国家层面的努力,中法公民社会间也需要积极参与,创造建设性的对话,促成政府间的对话,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希望在此共识下,中法NGO能了解彼此,搭建沟通桥梁,在气候议题讨论上能有更多的讨论。

 

法国可持续发展资料及讨论协会(4D)总代表瓦雅·图希娅

 

瓦雅·图希娅指出科学家就气候变化科学已经达成共识,IPCC报告指出了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同时指出只要我们努力,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和举措,我们还是有可能有希望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

但是目前根据一些科学的报告结果显示,很有可能是,现在气候变化的趋势仍在上升,地球的气温有可能上升3.5摄氏度,而不是刚才说的2摄氏度。专家们的看法是,如果我们想把温升控制在2度的话,需要更有力的行动和改变。

 

公民社会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NGO的角色分三种,一种是提供专业意见和咨询,二是联结谈判和公众的纽带,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科学及其影响的认识,并帮助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和贫困地区);三是进行气候传播。

 

公民社会2.0

科技和信息全球化突破了政府自上而下掌控知识与工具的状态,赋予了公民社会自下而上参与政策研究与行动倡议的可能。首先民间社会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分享,其次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气候传播,最后是科技信息全球化让非政府组织有了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的工具和手段,从民间视角进行研究,帮助国家实现减排目的,同时海量信息和便捷的沟通还可以让我们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并相应进行调整和改进。

 

换个方式讲故事——传递正能量

从前我们更多地强调不采取气候行动的各种危害,现在我们开始关注当下发生的有益行动,传递应对气候变化的正能量。

 

殊途同归,形成合力

2015年不仅是UNFCCC进程的关键年,同时是2015年之后的千年发展目标进程的关键年,而让人兴奋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两方的NGO正在加深交流,相互融合。

 

中国NGO代表也介绍了各自的工作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ED)主任葛勇:

IED从1994年创建伊始,启动了青年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后来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目前我们将气候变化议题与教育和企业相结合,开展了绿色教育和绿色经济项目。绿色经济项目,我们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而绿色教育旨在通过与中小学的合作,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气候变化,选择气候友好型生活方式。除了知识层面的改变,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技能和工具以培养其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比如,去年IED开展了碳足迹计算项目,帮助学生计算他们生活中的碳足迹。今年,我们为学校开发了气候课程系统,其中包括水、能源、生物多样性等五个方面。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项目管理部经理王香奕:

CANGO成立于1992年,目前有110名成员机构。目前的项目包括农村发展,性别与发展和公平,环境与气候变化、健康等五方面。CANGO于2007年成立了民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目前有18加本土NGO组织,促进NGO能力建设。作为一个网络,CCAN的主要工作分为三方面:首先是国际交流。CCAN支持成员机构参与国际谈判,并进行公民社会间以及公民社会与政府的交流对话。其次是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收集各地NGO的建议提交给发改委。最后是通过NGO间的会议和交流进行能力建设。CCAN本身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包括中学的气候变化教育,以及在山东和内蒙古进行的气候适应试点。

 

创绿中心项目专员郭虹宇:

创绿中心是一个年轻的本土NGO,北京办公室关注气候、能源与可持续金融等议题。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三方面:跟进气候谈判,撰写研究报告与政策解读文章,以及开拓多元对话,进行气候传播。自成立以来,创绿中心一直深度跟进并解读谈判进程。每年气候谈判,创绿观察员会每日从现场发回评论文章,与国内NGO伙伴分享,并为媒体供稿。积极协调中国NGO与国际气候网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间社会深入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对话。

同时,创绿通过对气候变化、可持续金融议题的研究,打开跨界对话空间,推动有效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创绿近期发布了《气候公正——达成2015全球气候协议的关键》对”“气候公平”展开解读,贡献于UNFCCC”德班平台”对“责任分担”的讨论,也发布了《中国碳市场民间观察2013》,搭建评估中国碳市场的框架体系,对国内七个试点的运作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潜在风险与改进建议。创绿还关注金融机构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即将发布的报告探讨中国银行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应发挥的作用,以助力国家低碳能源转型,实现气候保护。

创绿中心在气候领域的第三个工作重点在于开拓多元对话空间,进行气候传播。通过组织知识分享和议题讨论,推动民间机构、政府、企业、学界与媒体等在全球气候、金融治理方面的交流与思考。创绿中心作为中国民间气候政策讨论组(CPG)的主要协调机构,协调伙伴机构围绕今年三个时间节点(IPCC, 潘基文气候峰会和利马气候大会)组织NGO联合行动。同时,创绿中心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GCCA)联合启动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为关注气候与能源领域的专业人士,如研究机构、NGO、媒体、清洁能源企业、碳交易所等提供及时、免费的信息。

 

青年气候变化行动联盟(CYCAN) 项目专员 王晓静:

CYCAN 的工作主要分四部分:首先是低碳校园。与高校学生社团联系,提供碳核算工具,并针对高校节能提供建议;同时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教学生基本碳核算技能,与行政部门沟通能力以及研究能力。

其次, 我们每年举办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为学生、NGO、政府、绿色企业提供一个平台,分享经验,更好地服务社会。

再次,与创绿中心一样,我们也会派青年团参加国际气候谈判。

最后,青年绿领项目为学生提供培训,实习以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

 

中欧社会论坛(CEF)办公室主任赖丹妮:

非常感谢法国使馆和创绿中心的邀请。我来简要介绍一下CEF的工作,主要分三部分:

首先,我们促进公民社会间的对话。我们定期组织中欧南美三方NGO交流,CANGO与4D是中国和欧洲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次,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对话,最后我们会于2014年底举办中欧社会论坛的“巴黎气候大会”,届时12个小组的三十多家机构会齐聚巴黎,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和行动。

 

环友科技副秘书长张頔:

环友科技旨在公民社会的交流与环境教育。11年来,环友科技一直组织中日韩三方的东亚论坛。并且出版了相关书籍。组织会议,为中学提供相关环保教材。同时,我们通过发起面向北京社区一千多个家庭的“让CO2减肥”倡议,帮助他们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也是绿色选择联盟的成员,通过呼吁公众选择绿色消费,从消费端倒逼生产商选择绿色生产,苹果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问答环节:

 

能否分享一下你们在国家层面如何影响政策制定的经验?

4D瓦雅·图希娅:不同NGO的策略与关切不同。比如法国的RAC 关注气候适应资金。绿色和平-法国办公室关注平均温升1.5度情境下的减排。WWF-法国关注海洋问题。而PAMOC (An NGO)关注能源转型和能效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政策倡议。

 

能否介绍一下法国NGO之间的交流?

4D瓦雅·图希娅:我们的交流比较多。有一个交流机制,每个月,NGO,当地政府,工会,企业等会聚在一起讨论能源转型问题。

 

气候讨论如何产生真正的影响?

4D瓦雅:举个例子,比如能源转型议题,有两个人领导的多加机构在政府环保部门的框架下,讨论低碳发展政策,当然,NGO提出的目标会更加进取。这个联盟旨在动员全社会,通过提高媒体和公众的意识,最初只有NGO与部分能效企业在讨论,后来更多的企业加入,然后公众慢慢被带动起来。

 

你们怎样利用数据开展工作?

4D瓦雅:还处于初期。一些NGO会用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减排情景。有些机构中有科学家来进行这项工作。绿色和平等一些机构已经基于数据分析建立自己的模型和情景。更多的机构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有哪些NGO网络,彼此有怎样的合作?

法国使馆Armelle: 法国使馆会继续推动就为达成2015气候协议的中法NGO交流。

CANGO王香奕:CCAN网络有18个成员机构,促进NGO就气候变化进行交流。

创绿白韫雯:在政策讨论上,气候NGO也组成了中国气候政策小组(CPG),这是一个比较活跃的NGO在气候与能源议题上学习和分享平台。最初只有CCAN成员机构,后来关注气候能源政策的国际机构也加入讨论。在这个平台上,NGO比较活跃,就不同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政策回应、专门的议题讨论等),也希望今年能继续和网络伙伴展开有效工作,对国际谈判和国内政策有一定推动。

IED葛勇:IED的绿色教育不仅限于气候变化议题,同时,我们的教育项目基于”1+6”的传播理念,即一个学生可以影响/带动六个学生,一个班级带动六个班级,以此类推,进行传播。

 

“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讲座

——中国低碳日活动第二场

 

继第一场中法NGO内部交流之后,创绿中心与法国使馆邀请公众和媒体走近公民社会,了解中法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创绿中心副总干事白韫雯与法国可持续发展资料及讨论协会(4D)总代表瓦雅·图希娅作为中法NGO代表介绍了中法公民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致谢:创绿中心感谢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与德国环境部对两个活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