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警示,当前各国的减排承诺只达到了实现2030年温控目标所需减排水平的三分之一,而私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动力度也远不足以弥补这一鸿沟。各国政府和非国家行为体需加速转型进程,才能确保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同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指出中国有望超额完成2020减排目标,贡献国际气候行动。各国加速转型有助于保护公众健康,最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已对数亿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后果。
关键点
-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全球排放差距进一步扩大。在人类活动与厄尔尼洛现象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达到了403.3ppm,继2015年的400ppm之后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公报》指出,如果不能快速削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全球气温在本世纪末的升幅将远高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UNEP报告显示,即使所有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得以完全履行,截至2100年,全球仍极有可能升温3 摄氏度以上。
- 中国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有望超额完成2020减排目标。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碳排放强度在去年下降了6.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了4%左右,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全国煤炭消费约28.4亿吨,同比下降2.4%,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1.1%。发改委表示,中国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 COP23在即,各国需尽快达成共治以弥补减排差。最新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6年间,气候灾难增加了46%,受热浪影响的人群增加了约一亿两千五百万。为弥合减排差,避免公众因气候变化受到健康威胁,各国需达成全球的政治意愿,加快清洁能源转型。COP23将于下周在德国波恩举行,大会将围绕《协定》实施细则与2018年促进性对话等议题展开磋商。各国应在COP期间增加履行义务兑现承诺的信心,展示多边机制的有效性。
资源共享
- 新闻报道:新闻办发布会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中国网)
- 新闻报道:《柳叶刀》:全球气象灾害数量上升威胁人类健康(新华网)
- 新闻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跃至新高(联合国新闻)
- 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中国发改委)
- 报告:《排放差距报告2017》(UNEP)
- 报告:《柳叶刀 健康与气候变化的倒计时:25年的无动于衷到全球转型》(The Lancet)
大家说
- “目前全球的排放量仍然太大,需要逆转。过去几年,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很大关注,但必须加倍努力确保这些新的低碳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掌握了很多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现在需要的是全球的政治意愿和一种新的紧迫感。”——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
- “完成这一约束性目标需要作出艰苦努力。不过,中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趋势初步显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中国也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
- “因为改变了大气构成,我们也改变了气候。不仅仅是全球变暖,我们还看到了降雨模式的改变,干旱、洪水。我们也看到了强烈的热带风暴在数量上的增加,就像近期加勒比海域的飓风季所展示的那样。”——日内瓦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
- “各国还是展现了一些朝着“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趋势,比如降低煤炭使用、更多地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但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才会让全球经济“含碳量”降低,以避免气温不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不良后果。”——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病医学院教授,安迪·海恩斯
相关气候快讯
- 异常高温炙烤各地,亚投行承诺助力各国实现巴黎气候目标
- 医疗卫生专家呼吁全球城市减少空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 中国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有望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
- 医学界:改善公众健康的前提是创造清洁能源远未来
- 报告:全球去碳化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但差距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