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多少才够?全球海洋保护的历史讨论》 报告发布会

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十月在昆明举行。本次大会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大会将通过《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目标和路径。

近十年来,在爱知目标和科学认知提升的推动下,海洋保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联合国把海洋写入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启了公海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的谈判。加大力度保护海洋,协同解决海洋和气候危机的声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海洋保护的目标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中海洋保护面积百分比的目标由于直观易懂,在公共舆论中也得到了更多的讨论。为了迎接CBD COP15,支持《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创绿研究院特别梳理了海洋保护目标的涵义、理论依据、历史渊源和相关争议,形成了题为《保护海洋:多少才够?全球海洋保护的历史讨论》的报告。

我们计划于6月15日在创绿研究院办公室(结合线上视频会议)正式发布此份报告,届时报告执笔人将会介绍报告的核心要点,海洋专家将对报告进行点评,最后还有集体讨论的环节。

我们诚挚地邀请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海洋保护的同仁参加此次发布活动并参与相关讨论。


主办单位:创绿研究院

会议时间:2021年6月15日 15:00 – 17:00

参会形式:视频会议平台ZOOM


报名入口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参加


背景信息

《爱知目标》和《后2020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保护百分比目标表述

来源:创绿研究院整理编制


会议议程

主持人:朱争光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海洋政策经理


15:00 – 15:10 欢迎致辞

白韫雯 创绿研究院 主任


15:10 – 15:50 报告分享

陈冀俍 创绿研究院 研究员


15:50 – 16:20 嘉宾点评

郑苗壮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张朝晖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张  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 主任


16:20 – 16:50 自由讨论 


16:50 – 17:00 总结发言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


嘉宾简介

白韫雯 创绿研究院 主任
在生态金融、气候能源领域有深入研究与多年业务实践,长期参与气候投融资、金融机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等议题推动,主持并完成过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内研究课题。带领创绿团队连续9年参与国际气候谈判,跟踪气候资金进程。


陈冀俍 创绿研究院 研究员
自2007年开始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作为观察员参加了2007-2011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自2012年起连续多年作为民间代表参加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会议和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南极和公海生物资源的国际治理。


郑苗壮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政策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4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吉林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图书著作近10部。作为中国代表团咨询专家,多次参加联合国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特设工作组、预备委员会和政府间大会,以及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工作组会议。


张朝晖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海洋保护地管理与生态化建设技术研究学科方向首席专家。现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评审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东北亚海洋保护区网络(NEAMPAN)指导委员会委员,GEF/FAO“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与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国家专家组组长,中国-PEMSEA海岸带可持续管理合作中心副主任。


张  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 主任
张琰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担任中国代表处主任职务,负责IUCN在中国的战略规划、机构发展、项目开发及执行、伙伴关系及传播等。他在可持续发展及自然保护领域有近二十年的专业经验,其供职机构包括德国国际合作公司(GIZ),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及保护国际基金会(CI)。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 教授
主要从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环境和气候政治、中国环境外交等研究。长期参加联合国环境与气候谈判。兼任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商务部贸易与环境专家组成员、德国外交部气候与安全专家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简介

朱争光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海洋政策经理
具有10多年海洋渔业谈判、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国际工作经验,在周边国家与渔业谈判、珍稀濒危物种履约(CITES)、海洋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