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 金融与生物多样性:责任、风险和挑战——首期培训活动回顾

日期:

本文回顾了于2020年11月17日在线上举办的“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系列培训第一期,本培训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GGGC)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支持。本期培训讨论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融资活动中所面对的生物多样性风险与挑战,为投资者更好地应对生多相关的挑战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国内外实践与案例。

会议简介

11月17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GGGC)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支持的系列培训首期——“金融与生物多样性:责任、风险和挑战”成功在线上举行。在中国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标、即将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确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当下,建立强有力的生物多样性与金融机构的伙伴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愈显重要。作为“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培训的第一期,本期培训讨论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融资活动中所面对的生物多样性风险与挑战,并从政策决策者、国际金融组织、环保组织的不同视角,梳理生物多样性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为投资者更好地应对生多相关的挑战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国内外实践与案例。

本次主讲嘉宾及注册人线上合影 | 创绿研究院 制

会议由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唐丁丁主持,邀请《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中国谈判代表刘宁先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特派专家Odile Conchou女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自然、可持续旅游与外展部门主任Guy Debonnet先生、荷兰合作银行可持续商业发展执行主任Lianne van Leijsen女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先生、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环境与交通高级环境专员周云、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主任周卫东出席。


01 嘉宾观点

刘宁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中方谈判代表

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求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中国将在昆明举办COP15,同各缔约方一起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战略,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文件,它将制定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金融机构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私营部门、社会组织、科研所已经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可能实现的。刘宁特别强调,“希望金融部门能积极参与正在全球制定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和未来的实施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贡献最大的力量,共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Odile Conchou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特派专家

为什么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很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收到了极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将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二造成巨大影响全球50%的GDP将会遭到打击。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都造成巨大的损害。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企业,其实高度依赖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

金融领域可以做到哪些事?一是管理风险以及自己的投资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和影响;二是为支持自然保护的项目,动员更多的资金;三是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动员更多的投资;最后是针对相关投资影响要做及时的披露和报告

Conchou女士指出为了做到这些点,我们需要去创造有利的条件,“金融领域需要非常明确的信号和非常清晰的转变路线才能继续前进,这需要由政府去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性的措施,还有建立适当的金融机制。”

Guy Debonne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自然、可持续旅游与外展部门主任

Demonnet从世界遗产相关案例,解释了世界遗产中自然遗产的部分面临着建设与开发项目的威胁及其对投资者的启示。他介绍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No-go”承诺,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生态红线”。80年代起,世界遗产中心注意到一些基础设施开发、采矿以及石油天然气开发等对世界遗产的影响。于2003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全球最大的27家采矿行业所组成的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制定了“No-go”倡议,也就是不在世界遗产的地点上进行开发,这还包括了世界遗产中心的周围的区域、植被等等。同年,石油公司陆续开始做出类似的承诺。现在,水电行业也做出了承诺,如中国三峡。Debonnet先生说:“中国经常会谈这样一个词,叫做红线。中国划定生态红线,包括农田耕地红线等等。对于世界遗产来说,它实际上就是全球的红线区域。”

案例二:刚果国家公园。2000年,刚果(金)给一些企业开放了石油开采权,部分开采权地区与国家公园重叠,而该国家公园是全球最大的山地黑猩猩栖息地。当时,部分投资者对项目的生态影响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表明他们要从项目中撤资。最后,由于这些金融机构和其他各方的压力,项目开发商宣布撤回。Debonnet先生表示:“这个例子说明,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其实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保护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然遗产。”

Lianne van Leijsen

荷兰合作银行可持续商业发展执行主任

荷兰合作银行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业务占比非常重,这个领域对于生物多样性高度依赖,同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影响。van Leijsen女士表示“我们需要促进这一领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少它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起到正面的保护作用。”

她介绍了通过三个层面去实现这一目标:一是通过银行的研究机构,对农业领域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进行研究,并与其他机构分享这些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二是与农户形成一个网络,提供工具和指标,帮助农户衡量自己的种植方式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是银行、农户还有投资者连接起来,形成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荷兰合作银行在巴西的投融资项目促进农场采取先进的务农方式,同时保护当地的森林、减少森林退化。此外,银行会通过评估和奖励,鼓励农户进一步在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上做出优化。

02专题讨论:金融机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唐丁丁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高级环境咨询顾问、金砖新开发银行(NDB)高级环境咨询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唐

唐丁丁先生从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在项目的审查相关流程当中,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还不是很清晰,原则性的要求多一点,专业性的更具体的一些指南、导则、案例的分析不够,影响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投资项目中更好地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他解释了金融与生物多样性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包括:”一是资金支持;二是好的政策和具有专业性的工具和团队来支持资金;三是把生物多样性问题纳入项目的评估、审批以及监测流程中。”国际金融论坛愿意携手相关的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在COP15上拿出一个倡议,共同推动创建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的伙伴关系。

涂瑞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

处理环境与发展这个问题上,有一套管理体制叫环境影响评价体制。这种机制主要从项目层面上来解决,而且这个是法律的规定,是项目方的责任,作为投资方通常感到没有什么更多的责任。我们提出金融机构与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变成伙伴关系,我认为是把原来法律上界定的意义转变成金融机构自主自发的这么一个意识行动

这次习近平主席在75届联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努力实现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的规划需要金融业撬动资金。”公共资金当前应该用于低碳、零碳、有助于保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削减污染的行业,为那些促进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项目融资;但是民营资金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分担这一重任”,并且应该发挥民营企业嗅觉灵敏、反应迅速、投融资灵活的优势,加速资金转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

方莉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对于金融机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的挑战,简单的来说,我们有三个挑战,可以说是三个C。第一个是从意识(conscious),以及能不能从意识转到意愿,第二个是能力(capacity),以及从能力是不是能够转化到行动,第三个C是我们这个行动有了承诺(commitments),能不能变成国际规则,保证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

我们对金融机构投资于自然保护所能产生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发现对生态保护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对于山林,我们每投入1块钱,将产生出7-30块钱。方莉博士认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什么没有进行投入和产出呢?“这就是一个将意愿转为行动方面的挑战。一是需要制度性的工作;二是相关的工具和数据库,如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Global Forest Watch、Resource Watch数据库,可以供金融机构使用。”

周云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环境与交通高级环境专员

周云女士以亚洲开发银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为例,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在项目评估和执行监测过程中的考虑。周云女士介绍,亚行对于每一个项目, “要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取从避免、减轻到补偿的优先顺序。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项目不会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净损失,或者我们要增加生物多样性。

案例一:蒙古的风电项目涉及到国际鸟类联盟划定的重要鸟类栖息地。最初,地方的环境部门指出没有重要的鸟类在这栖息,但是亚行从比较谨慎的角度考虑,还是聘请当地比较知名的鸟类专家进行了两次调查,因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鸟类在周围活动。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个地区还是有一些被国际上公认的比较重要的鸟类,但数量都是较低,也有大量普通的鸟类栖息,而且它们的飞行高度低于风险高度,所以结论是项目不会对鸟类造成重大的影响。环评文件里也要求在项目运行期间要有长期监测的项目,如果发现有鸟类碰撞的情况发生,有鸟类碰撞死亡情况发生,就要采取一定措施,比如在鸟类迁徙季节要停掉风机,等迁徙季节过了再重新开机发电

案例二:湖南湘江土谷水电项目。通常而言,水电项目最担心的是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特别是对鱼类的影响。对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项目前期要求,五个梯级电站联合调运,减少对鱼类产卵和回游的影响;二是通过设置过鱼探头,监测每个季节鱼类过鱼情况;三是在大坝的运营指挥中心旁边建了鱼类增殖站,养鱼后放流。另外一方面,水库还有一个担心是对水质的影响,项目运行机构和湖南省水质监测部门签定长期合同,每年进行三次水质监测,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超标的情况。

周卫东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主任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是一个全球联盟。WBCSD非常注重气候变化与自然保护这两个领域的影响,所以联合会员的行动,以工商界联合倡议或者路线图、工具等形式。今年,理事会联合大约全球接近50家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以及商业联盟,发起来一个新的商业自然联盟,以配合CBD和明年的COP15,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企业。

周卫东先生呼吁企业和政府采取行动,包括“第一,支持、采纳一项针对自然和人的紧急声明;第二,以科学为基础的目标共识,通过对自然区的保护以及科学的目标管理,对生产领域进行规范;第三,改善经济和金融体系。”

03 问答环节摘录

提问:Guy Debonnet的发言中提到不仅自然遗产区域内,遗产周围的生态也需要被保护。周围如何界定?是否有具体的技术指标来界定?

Guy Debonnet:首先遗产的内部严禁任何活动,此外,在遗产外一些活动可能对内部有影响,这其实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因为这取决于活动本身。例如,采矿或油田开采之类的活动,肯定不能很近。如果一些遗址涉及水域,在设计水电站的时候就要离这个位置更远,因为如果在上游建设水电站,对下游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提问: 荷兰合作银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能起到怎样的好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率和一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差异大吗?请问是否和中国的银行在全球开展可持续的农业投资以及农产品供应链上有合作的可能?

Lianne van Leijsen: 我们结合软性资金贷款和正常的商业借贷,这些贷款对农户提出三个目标,一是森林保护,二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三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我们要求他们完成其中的两个。通过这种方式,荷兰合作银行就可以确保农户满足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满足我们自己对于投资收益率的需求。我们现在正在与中国谈第一份合作,是给一个化肥分销商进行融资,交易目前还在进行中。

提问:按照亚行的政策是否可以得出一个评论,即生多在项目设计和实施当中都会受损,而非收益? 如何考量保护措施的成本,如果保护措施投入过大的话,亚行是否会放弃现有的一些投资决策?

周云:我们大部分项目都不涉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危害,所有不能说所有项目都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是不是有些项目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呢?是有的,如我们在宁夏六盘山做的一个项目,当时的保护区周围有很多居民,然而道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从扶贫的角度,修了一条路,并与保护区合作,帮助他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升他们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从亚行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在项目准备期预见到这个项目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危害,我们一般是不会投这样的项目。如果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的项目,通过削减措施和其他保护弥补措施可以把它削减到可接受的程度,我们是可以做的,但这主要是看借款方和借款国愿不愿意从借款里面拿出一笔资金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提问:在银行业顶级体系议程中,是否包括生物多样性议题?

涂瑞和:“负责任的银行业原则”在去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发布,全球大概是130家银行作为首批签署该原则的银行,占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大概三分之一左右,也有多家中资银行参加。该原则包含六条,其中三条为一致性原则、影响分析和目标设定、透明性和追责制原则,我们鼓励更多银行参与进来。

提问: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讲,特别是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机制的建设来讲,这些方面的挑战是什么?

周云:一大挑战是施工期和运行期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削减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亚洲开发银行如果有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的项目,我们每半年项目经理和环境专家回到现场实地去看是否落实了相应的要求

提问:于全球金融业实践来讲,如果实现生多目标最大的障碍是技术上缺乏工具还是缺乏强有力的共识?

唐丁丁:首先最重要的是共识,金融机构的朋友们和生物多样性的朋友们首先达成共识,有了共识以后才有基础,有了基础才有工具,这些工具是技术方法、技术手段,这些技术问题也能够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发挥资金的力量。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应该涉及三个真正的内涵,资金、技术、人才,也就是资金伙伴、技术伙伴、人才伙伴,只有金融机构能够得到这三方面的共识和支撑之后,我们就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一体的团队,共同推进性保护的工作。


关于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为了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作为PFIB项目的一部分,创绿将与合作伙伴们一同,在10月至11月举办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线系列培训,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地关注和解析国际会议进程。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第二期培训预告

系列培训第二期将由来自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国际组织等机构的代表和专家,与参会者分享并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与创新机制、保障政策、风险识别与管理工具的相关经验。

时间:2020.12.1周二
主持人:叶燕斐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
授课形式:视频会议平台Zoom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