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然的中欧实践:高层对话,深度洞察(上)

日期:

6月24日,由欧盟支持、法国开发署和国际金融论坛全球绿色增长中心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主流化”首场系列政策对话成功举行。

点击阅读“生物多样性金融主流化”首场系列政策对话回顾的下篇


6月24日,由欧盟支持、法国开发署和国际金融论坛全球绿色增长中心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主流化”首场系列政策对话成功举行,来自欧盟、法国、中国的代表分享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见解。随后,就农、林、渔业生物多样性融资的创新实践进行了分享。

会议时长3个半小时,嘉宾们分享了各个领域的观点、机制和案例,内容十分丰富。会议总结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高层视野和权威专家的深入洞察。下篇将从各地生物多样性金融投资最前沿的实例出发,从农、林、渔三个行业探索生物多样性投资的创新做法,希望能够为生物多样性金融投资的多方合作提供启发。

我们再次感谢准备和分享了如此丰富内容的发言嘉宾们和现场及线上各位的踊跃参会!

IMG_256



 高层视野

吴晓青 |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指示作为中国政府庄严的政治承诺,将其纳入“十四五”及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中。

同时,吴先生表示,生物多样性丧失已对人类造成了直接与间接多重风险,其中包括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粮食安全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尤其表现在全球治理以及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的严重滞后上。历史告诫我们,仅有一套雄心勃勃的全球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意愿以及广泛参与的执行,其中也必不可少的需要资本的力量和技术的支撑。投资自然的需求非常大,表现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资金缺口十分可观。因此我们需要在即将召开的COP15上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十年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力量参与目标的执行,并鼓励更多的环境与社会组织开发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技术工具,用于支持金融机构评估与规避其投融资项目中的各类生物多样性风险。

郁白 | 欧盟驻华大使

郁白大使表示,当天的活动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欧盟和中国以及国际上采取的举措,以确定可能为我们所有人面临的生物多样性挑战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确保监管机构采取更加趋同和有效的方法,并为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运营商提供机会。

郁白大使在致辞中提到,资源流动是大势所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生物多样性只能通过在保护目标之外投入更多的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公共和私人投资者都要承担投资的份额,才能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郁白先生表示,欧盟倡议调整会计和核算方法,以支持企业制定自然资本和生物多样性的标准要求会计实践。现有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大部分的解决,本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所有其他经济运营机构提供机会,更好地汇聚和确定可能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生物多样性挑战。

罗梁 | 法国驻华大使

罗梁大使表示,为了在COP15会议期间达成协议,必须在融资问题上具有高度的雄心壮志,在金融工具方面尽可能多地创新,并尽可能广泛地动员行动者的参与。

在致辞中,罗梁大使表示2021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的一年,推广生物多样性金融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生物多样性金融仅占全球生产总值的0.2%,而每年基于健康自然环境实现的财富占全球总值的50%以上。因此,我们应当思考思考如何将当下的金融工具用于保护下一代健康生态和他们所提供的关键服务。罗梁大使表示,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大会将是促进中国与欧洲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增进了解和沟通的重要机会。


深度观察

叶燕斐 |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

叶先生认为,金融机构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如增强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和经营联合起来,在实现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商业目标的时候,可以同时兼顾到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的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方面,叶先生提到应积极倡导和采纳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倡议,加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合作。同时,叶先生还提到中资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并重视与大宗商品有关的投资生产贸易中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将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纳入金融机构授信的全部的流程,通过加强与客户、政府的合作,实现金融机构在保护和支持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最后,叶先生还提到了有关项目具体评估过程中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原则。首先,从项目层面识别生物多样性风险,可以利用生态红线、生态标准等方式;其次,项目应尽可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损害成本,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方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再次,金融机构要督促借款方落实生物多样性责任;最后,金融行业应加强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的讨论。

吉尔·克莱 | 法国开发署生态转型和自然资源司司长

克莱先生表示由于长期的破坏和污染、入侵物种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球上65%以上的生态系统现在都在退化。但是,目前公共财政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共部门每投入一美元保护自然,同一当局就投入大约8美元支持实际上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与金融之间发生的联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全球性。克莱先生认为我们应我们应识别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并能够为金融业提供资金的部门,并且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积极的、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他认为能够产生生物多样性的积极资产的条件是加强国家环境规章制度、披露相关标准和法律条例,为人们提供有利的投资条件,从而让人们对金融部门放心,进而创造以私人部门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投资。融资的目标应当与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持一致,这就对即将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出了要求。即大会需要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实现这类目标,以便到2030年,逐步使所有资金流与生物多样性积极成果的目标相一致。

最后,克莱先生提到,通过建立公共开发银行平台,并逐步运作一个生物多样性工具箱,设法通过生物多样性绘制地图,以确定风险和方法,并加强或提高能力,通过生物多样性确定积极的融资机会。这样做就有利于金融平台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从而使金融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刘宁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司二级巡视员,COP15筹备谈判代表、COP15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

刘宁司长表示,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绿水青山是不会自发变为金山银山。只有通过激活金融机构的作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才能积极推进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刘宁司长认为,要激活金融机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政策为引导,妥善利用财税激励措施,积极调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通过健全生态资源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制定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政策措施,保障各类社会主体平等享受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的权利,鼓励金融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内涵,开展金融部门助力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多样化尝试。借用国内银行助力长江黄河保护、福建省开展生态银行试点、社会资金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例子,说明将金融部门与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的各种努力的重要性,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是鼓励金融部门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和对话。通过强化相关信息披露机制和信息共享的机制,加强金融部门机构从业和从业者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管理和行为层面的转变。

同时,刘宁司长也表达了与法开署继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方面合作的意愿,表示希望各方能够相互配合,合作共赢。最后,刘宁先生对即将召开的COP15进行了展望,认为金融部门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约翰·托宾 | 《投资于自然的简明导则》主编、康奈尔大学教授

托宾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今天有多少资金用于保护?应该有多少资金用于保护?以及我们应该支出的和已经支出的金额的差距是多少?他将这三个问题归为一类,即公共和私人资本来源应如何合作,从而实现长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目前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支出做了一次相当详尽的调查,预计到2030年将需要更多的保护;与之对应的是公共部门越来越少的投资意愿。因此,私人部门应在维持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提到,金融机构是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主要市场主体,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最近发起了一系列行动,但似乎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便将生物多样性问题列为金融部门的优先事项,并促进金融和环境部门之间在资金缺口、治理、创新来源和工具方面的互动。

对此,托宾先生认为应建立一个金融生态系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政府、慈善部门、企业等将会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将会更有利于不同的主体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最大化投资的短期回报,这对我们采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更多精彩内容,关于中欧间最创新的前沿实践,还请期待明天的推送。


关于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

为了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本文得到实习生杨清雯的支持。


*本文图片由会议主办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