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发布 | 创绿观察

日期:

全球气候适应行动还不够快,也不够平等

导语

经过三轮评审和为期两周的线上逐行审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第二工作组(WG2)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以下简称《报告》)及其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SPM)获得通过,于2月28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毋庸置疑,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和星球健康都是重大威胁,进一步拖延全球协同行动将错失稍纵即逝的机会,无法保障宜居未来的实现。

IPCC去年发布的第一工作组报告已经向人类示警:人类活动毋庸置疑正在引发气候变化,与之伴随的极端天气事件正在不断加剧,亟待人类采取快速、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第二工作组报告再次证明,全球变暖已经给自然造成危险且范围广泛的干扰,即使已经开始采取适应行动,气候变化还是正在影响数十亿人。作为全球超过一半人口的聚居地,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显著,但也是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IPCC主席李会晟表示,“这份报告对不作为的后果发出了严重警告。报告表明,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福祉和地球健康严重且日益增长的威胁。我们今天的行动将决定人类如何适应以及自然如何应对不断增加的气候风险。”

全球共有来自67个国家的270位科学家作为主要作者和评审编辑参与《报告》的编写,其中43%的科学家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10名中国作者,主要参与报告中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水资源,生态系统产品,城市、居住地和基础设施,人类健康和福祉以及亚洲地区等章节的编写与评审。此外,共有110名女性科学家参与《报告》的编写工作,占作者总数的41%。

《报告》认识到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所有科学证据显示,毋庸置疑,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福祉和星球健康的威胁。我们实现一个人人享有宜居且可持续的未来的机会窗口非常短暂且正在快速关闭,任何在全球减缓与适应的共同努力中的拖延行为都可能让我们错失行动时机。与此前IPCC的报告相比,这份报告更强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强调综合解决方案,强调自然以及本地知识在气候适应领域的重要作用。《报告》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的评估建立在其他正在发生的非气候全球趋势的基础上,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的消耗、土地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快速城市化进程、人类人口的变化、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以及新冠疫情的大流行。

图1. 从气候风险到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气候、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系统 | IPCC


报告主要结论

观察到的和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

1. 观测到的气候影响: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包括强度和频次增加的极端事件,已经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和损失,且超出了自然的变化阈值。一些发展和适应的尝试降低了脆弱性。但是,在各个行业和区域,都观察到最脆弱的人群和系统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由于超出了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上限,不断增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已经造成了一些不可逆转的影响。(高置信度)

2. 生态系统和人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海洋与土地利用方式,不平等、边缘化、历史上或正在发生的不平等(如殖民主义)及其治理模式的影响(高置信度),不同区域之间和之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群的气候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非常高的置信度)。约有33-36亿人正生活在气候脆弱性很高的热点地区(高置信度)。大部分物种都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高置信度)。目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人类和生态系统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灾害的冲击(高置信度)。

3. 近期风险(2021-2040年):如果全球温升在近期内达到1.5℃,将导致多种气候灾害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增加,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多重风险(非常高的置信度)。风险程度取决于气候脆弱性、暴露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适应水平的近期趋势(高置信度)。与更高温升水平情景相比,在近期采取行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之内可以大幅降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预计遭受的气候变化相关损失和损害,但无法完全消除(非常高的置信度)。

4. 中长期风险(2041-2100年):2040年后,取决于全球变暖的水平,气候变化将给自然和人类系统带来诸多风险(高置信度)。对于已经识别的127项关键风险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预计比目前观测到的高出数倍(高置信度)。气候变化的规模、速度及其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期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力度,随着全球变暖,其预测的负面影响和相关损失与损害均随之加剧(非常高的置信度)。

5. 复杂、复合和连带的风险(Complex, Compound and Cascading Risks):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正变得愈发复杂且难以管理。多种气候灾害将同时发生,多种气候与非气候风险将相互影响,形成复合风险,并造成不同行业和区域之间风险的叠加。部分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会导致新的影响和风险。(高置信度)

6. 暂时性突破1.5℃温控阈值的影响:与温升幅度一直保持在1.5℃之内的情景相比,如果全球温升水平在未来几十年或之后暂时超过1.5℃(Overshoot),许多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风险(高置信度)。根据突破温控目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一些影响可能导致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置信度),其中,部分影响即使在温度降低后仍然不可逆转(高置信度)。


适应措施和有利条件

1. 目前的适应进展及其效益:全球所有行业和地区都在制定适应规划和实施方面有所进展,并带来了多种效益(非常高的置信度)。然而,全球适应的进展并不平衡,且存在适应差距(高置信度)。许多适应措施优先减缓当前和近期的气候风险,挤压了转型适应(transformational adaptation)的机会(高置信度)。

2. 未来的适应选项及其可行性:我们有可行且有效的适应方案,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的风险。在近期开展适应方案的可行性因行业和地区而异(非常高的置信度)。对于特定情况、行业和区域来说,有效减少气候风险的适应措施有据可查(高置信度),但其效力会随着全球变暖程度加深而减小(高置信度)。采取综合的、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改善社会不平等和制定基于不同气候风险的差异化应对措施,可增强多个行业气候适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高置信度)。

3. 气候适应的上限:即便是有效的适应行动也无法预防气候变化带来的所有损失和损害。部分人类气候适应已经面临了软性上限,不过目前可以通过解决其资金、治理、机制和政策方面的一系列限制因素来克服(高置信度)。部分生态系统已经达到了适应的硬性上限(高置信度)。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损失和损害将随之增加,届时更多人类和自然系统的气候适应将难以实现(高置信度)。

4. 避免不当适应(Maladaptation):自第五次评估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行业和区域存在不当适应的情况。对气候变化的不当适应可能会使当地面临脆弱性、暴露度和风险的锁定效应,使之难以改变且代价高昂,并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通过制定并实施灵活的、多行业、包容的和长期的适应行动规划,有助于避免发生不当适应,以便为许多行业和系统带来正面效益。(高置信度)

5. 有利条件(Enabling Conditions):在人类系统和生态系统中实施、加快和维持适应行动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政治承诺及其贯彻执行、制度框架、目标和优先事项明确的政策和工具、气候影响及其解决方案知识的增长、充足的资金动员效果与可得性、监测和评估、以及包容的治理进程。(高置信度)


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

1. 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所需的条件:基于已观察到的气候影响,预测的气候风险,脆弱性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适应上限等证据,本报告指出采取全球范围的气候韧性发展行动远比上一次评估时更为紧迫。采取全面、有效和创新的应对措施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减少在适应和减缓行动之间的取舍,促进可持续发展。(非常高的置信度)

2. 为实现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选择以减少风险、保障公平和正义为优先事项的包容性发展,需要不同治理层级、行业和时间框架的决策过程、资金和行动(非常高的置信度)。实现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各级政府与社区、公民社会、教育机构、科学机构、媒体、投资者和企业的合作,需要与传统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包括妇女、青年、原住民、当地社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伙伴关系(高置信度)。这些伙伴关系在得到有利的政治领导、机构、资源(包括资金)以及气候服务、信息和决策支持工具时最为有效(高置信度)。

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气候韧性发展
3. 不断变化的城市形态、暴露度和脆弱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城市和聚居区带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和损失。然而,全球城市化的趋势也为短期内推进气候适应创造了一个关键契机(高置信度)。对包括社会、生态和灰色/物理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的、具有包容性的规划和投资,有助于大大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适应能力。公平的成果有助于给人类健康和福祉,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带来多重效益,包括为原住民、边缘化的和弱势的社区带来利益(高置信度)。具有气候韧性的城市发展,也可以通过维持城市周边的商品的供应链和服务及资金流动,来更好地支持强化农村地区的气候适应能力(中置信度)。沿海城市及其聚居地在推进有气候韧性的发展方面发挥着特别关键的作用(高置信度)。

4. 考虑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及其在气候适应和减缓方面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是实现具有气候韧性发展的基础(非常高的置信度)。最新分析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韧性,需要有效且公平地保护地球上约30%-50%的陆地、淡水和海洋,包括目前仍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高置信度)。

5. 实现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毋庸置疑,气候变化已经扰乱了人类和自然系统。过去和当前的发展趋势(历史排放、发展和气候变化)还未能推动全球实现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非常高的置信度)。未来十年的社会选择和行动将决定中长期内多大程度上能实现更高或更低的有气候韧性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的是,如果现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能迅速下降,特别是如果全球温升在近期超过了1.5℃,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前景将愈发受到影响(高置信度)。这种前景受到历史发展模式、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具有包容性的治理,充分且恰当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信息、能力以及资金可以助力实现有气候韧性的未来(高置信度)。


创绿观察

《报告》再次揭示,人类、气候和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风险也会传导至人类社会。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人类暴露在热浪中的风险会持续增加,水资源匮乏会影响农业用水供应,从而威胁粮食安全。到本世纪中叶,约有10亿生活在海边低洼城市和小岛屿国家的居民会面临海平面上升和洪涝的风险。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具备更强的气候韧性予以支撑。

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脆弱性不一。科学已经证明(见图2),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区域的冲击遍及不同的生态系统、物种和时间阶段,并影响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福祉以及城市和聚落,仅有部分区域的部分行业或可受到气候变化的正面影响。因此,识别跨行业、跨区域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综合适应与减缓的行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图2. 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 | IPCC


一方面,距离走向有气候韧性的未来,全球适应行动还存在不小差距

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气候适应方案,但进程不一,相关标准和绩效评估的框架并不完善。根据《适应差距报告2020》,大多数国家(72%)已经通过了至少一项国家级的适应规划。大多数气候脆弱性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制定国家适应计划(NAP),作为其加强适应行动的关键机制之一。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还停留在识别需求的层面,对加强适应能力需要引进的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缺乏认知,其方案中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和绩效评估准则。此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未确定明确的、可量化的气候适应目标,许多适应行动的开展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图3. 现有的适应行动和适应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来说 | IPCC报告发布会

在资金方面,全球适应资金的缺口很大,且流向减缓和适应的资金仍然极不平衡。从公共资金来看,根据OECD的最新统计,尽管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在2019年增加了20%(34亿美元),达到201亿美元,但是,减缓资金的规模仍是适应资金的两倍有余。如果把私人资金计算在内,流向减缓和适应领域的资金比例将更加悬殊。根据气候政策倡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CPI)的统计,2019到2020年,流向气候减缓领域的资金达到5710亿美元,占比90.3%,而适应资金仅有460亿美元,占比7.3%。最为关键的是,目前适应资金的规模远不足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适应需求。UNEP发布的《适应差距报告2020》曾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资金需求约为1400到3000亿美元。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更新的NDCs 及 NAP中增加其适应资金的预算,实际适应资金的缺口还会扩大。《适应差距报告2021》指出,全球每年的适应成本普遍处于以往预估需求范围的上限。如何在动员更多公共资金用于气候适应的同时,拓宽私人资本涌入的渠道、并使用金融工具为其投资气候适应领域创造动力,将是未来弥合资金缺口的工作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气候适应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不断强化,各方开始寻求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强化气候适应行动

在气候治理层面,各方已将目光投向全球适应目标的设定,以及进一步扩大适应资金规模。在去年11月落幕的COP26大会上,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Glasgow-Sharm el-Sheikh)工作方案启动,这一为期两年的工作方案将专门关注全球气候目标的设定。大会决议还敦促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适应资金规模至少比2019年的水平增加一倍。各方还充分认识到确保包括森林、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所有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联性,以及保护、养护和恢复自然和生态系统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惠益。森林覆盖总面积超过全球90%的141个缔约方还在大会期间共同签署了《格拉斯哥领导人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The Glasgow Leaders’ Declaration on Forest and Land Use)》,以确保全球范围内实现土地利用、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部分气候脆弱性较强的区域正在加紧针对气候适应领域的研究,作为加强区域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参考。地中海地区是全球气候敏感性最高的两个区域之一。2017年,为了提高地中海沿岸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水平,UNEP制定了《地中海海洋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框架》,协助地中海地区各级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放制定并实施连贯有效的适应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囿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其气候脆弱性往往很强,同时,这些国家的气候治理能力和技术也相对有限,因此,气候适应通常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重点关注和诉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正着力推动气候适应议题在其政策框架中的主流化。以东盟为例,东盟于2021年出台了《东盟国家气候变化情况报告》,全面梳理东盟各国的适应需求、短期和中长期的适应目标,及其适应进程和政策框架。对于气候适应的重点区域来说,类似研究有助于加速其政策体系的搭建和区域合作,从而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目前,各国气候适应方案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气候脆弱性较强的生态系统和卫生健康等方面,强调基于气候科学的研究,以及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的协作。日本的国家适应计划主要关注农业、灾害、沿海地区适应、健康四个方面,强调将气候适应主流化,加强气候科学研究,共享气候风险信息,促进地方以及国际行动。美国气候适应的工作重点是气候适应主流化、加强与地方的协作、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加强评估与监督、解决气候适应的科学需求。欧盟最新的欧盟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要促使欧盟向更智慧(包括建立数据库等)、更迅速、更系统的气候适应迈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建更具气候韧性的地球。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重点领域之外,还强调引进先进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并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2月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已经过审议并获得原则上通过,提出将加强“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和关键区域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平台;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拓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城市是气候变化影响的热点地区,也是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乡村需要更因地制宜的适应措施

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也因此成为提高全球气候韧性的关键区域。城市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包括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等)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洪水、城市内涝和用水安全问题)。不同区域的城市面临的气候挑战有所不同,沿海城市更需抵御日益加剧的台风和风暴潮的影响,内陆城市在保护用水安全和防范内涝方面的需求则更加突出,其对应的适应手段也各有侧重。总体来说,提高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是城市强化气候适应能力的关键。根据OECD的研究,为提高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政策制定者需要增强获取高质量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以此为依据安排基础设施从高风险地区转移,建立基础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并完善相应建筑标准。

图4.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路径及其潜在效益 | IPCC报告发布会

为提高城市气候适应能力,中国已经开展28个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通过制定城市适应规划、能力建设和完善保险制度等方式加强社会的综合应对能力,通过海绵城市、海堤改造等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取得了不斐成果。但是,河南特大暴雨事件说明,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有上限,其设计也必须兼顾防灾要求和投入成本。因此,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城市应考虑提升日常应急管理能力并完善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培养城市居民对气候环境风险和灾害的意识,并在政策层面上强化气象部门和应急响应部门的职权,尽量规避或降低损失。

乡村面临的气候风险包括直接的气象灾害(如洪水、干旱等)以及间接的生态环境变化(如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会对农林牧副渔业以及水资源造成综合影响。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治理水平相对低下,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的了解也比较有限,其抵御气候风险的难度更大,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应措施,并广泛结合民间智慧。因此,提高农村气候适应能力首先需要推动气候适应在乡村政策中的主流化,开展对当地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的调查,并在政策文件中确定气候适应的重点领域。其次,加强能力建设和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损失补偿机制,增强当地社区和人民对气候风险的认识。此外,提高农村地区的气候韧性需要广泛汲取各方经验,包括科学研究、民间智慧和当地人的优良实践。


气候适应举措可以实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世界遗产保护的协同

气候变化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极大挑战,而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退化又会进一步压缩人类生存空间,加剧气候风险和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与IPCC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稳定的气候环境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然而,目前77%的陆地(不包括南极洲)和87%的海洋面积已经被人类活动改变,并进一步导致83%野生哺乳动物和接近一半植物生物量的损失。

图5. 不同温升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情况 | IPCC报告发布会

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负面影响也会严重威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COP26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亲善大使,约旦公主达娜·菲拉斯指出:“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文化和自然遗产本身,还会影响人们与这些地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对这些议题至关重要。”

正如《报告》结论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行动息息相关,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气候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其中,气候适应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林业、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海岸区域等,相关气候行动会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恢复自然栖息地产生正向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则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涵养、调蓄、防护和净化等功能和服务,助力气候适应和减缓。因此,推动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协同治理十分重要,同时,可以考虑增强气候适应措施的灵活性,因地制宜,以满足不同生态系统的需要。

在气候适应的重点领域中,提升气候监测能力、加强对未来可能气候风险的研究等可以和世界遗产保护互相促进,形成协同效应。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有可能遭到气候变化瞬时或长期的影响。根据UNESCO报告,目前在保护世界遗产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主要面临资金不足、人力资源短缺、政策执行力度较低、能力技术缺失等挑战。因此,为实现气候变化和世界遗产的协同治理,全球需要加大相应人力物力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并加强全方位的能力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和强化对气候科学研究的投入,确保气候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变得可认知、可预测、可防控,切实保护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宝库。

图6. 气候变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协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UNESCO


创绿回应

创绿研究院气候组指出:“气候科学再次揭示了人、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毋庸置疑,气候变化已经扰乱了人类和自然系统,而我们采取适应与减缓行动的窗口期并不长。增强全球气候韧性亟待各方立即行动、团结所有人、拥抱包容性决策与治理,避免因拖延和不一致的行动可能导致的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把握构建人人享有的可持续未来。在国际治理层面,发达国家需要尽快动员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并注意资金分配时减缓和适应的平衡。COP27将于2022年11月在埃及召开,届时,各缔约方需要重新审视其气候适应目标,进一步讨论如何解决气候适应在政策、机制、资金和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对发展中国家损失与损害的治理机制。”


相关资料

《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完整版(IPCC)
《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决策者摘要(IPCC)
IPCC《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发布 | 创绿观察(创绿研究院)
IPCC:气候科学与政策的互动简史——直到那一年,人类才知道这件事与我们有关(创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