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admin

迈向昆明,共促协调发展:东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综合分析

日期:

本报告综述了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以及东盟各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贡献,基于东盟各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发布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梳理了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报告以越南为例,深入分析其生物多样性资金机制。最后针对东盟和中国双方的利益相关者,给予了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建议。

⬇️  PDF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2021年是中国-东盟 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东盟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不断完善,在环境政策对话、环境信息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在昆明举办,发布了《昆明宣言》,汇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合力,为第二阶段会议达成一个既雄心勃勃又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盟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森林、农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价值显著,珍稀物种、本土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但是近年来,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持续退化、野生动植物走私严重、部分野生动植物和农业动植物品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内陆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面临着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此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东盟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虽然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不完善、技术知识不足、认知不够、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其中,资金缺乏是最为显著的问题。除新加坡外,东盟其余九个国家均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

本报告旨在通过梳理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分析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资金问题和挑战,为各相关方投资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建议和方向。此外,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可以扮演的角色,并给出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建议。


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

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官方发展援助、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NGO)投入和个人捐赠等。从资金规模上看,公共部门(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官方发展援助为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资金,最有代表性的多边援助是全球环境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资金。与公共部门相比,私营部门和社会部门参与不足,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种情况更为显著。

从公共部门来看,东盟各国政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税费收入,以及保育基金、生态旅游收入、可持续产业管理收入等。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对东盟国家的双多边援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例如,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都在东盟国家开展了生态保护项目,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也通过贷款、专项资金、小额赠款等形式为东盟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援助。其中,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中国与5个东盟国家联合推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CEP-BCI)通过三期项目,推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对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跨境廊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也对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其他支持。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CSR)向环境和自然保护项目捐款,以及通过缴纳履约保证金等方式资助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环境保护,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也为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助的企业出台减税政策。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非政府组织众多,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包括大量的区域性和地方非政府组织,它们通过调动各类资源,纳入多个利益相关方,推动政府修订相关政策。

近年来,包括越南、菲律、柬埔寨在内的东盟国家开始探索开发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PES)在内的新型融资工具,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0年,越南制定了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FES)的99号法规,以及水资源费方面的导则和规定。菲律宾对水电站按发电收入的1%征税,可用于流域内的农村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柬埔寨开展基于社区的农业环境支付项目,向消费者提供环境友好认证的稻米。

越南在发展阶段和方式上与中国相似,中越在生态系统上也有共同之处。本报告以越南为例,深入分析其生物多样性资金机制。越南是东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部高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越南在公共、私营和社会部门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金机制。目前,越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仍有缺口,该资金组成以政府类公共资金为主,包括政府税收和收费、双多边发展援助等。同时,越南也致力于使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REDD)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在全国层面,越南《宪法》规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生物多样性法》、《森林保护和发展法》、《渔业法》、《旅游法》等法律法规为生物多样性融资提供了法律基础。此外,越南还设立森林保护发展基金、环境保护基金等,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从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调集资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也会向保护区和生态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越南生物多样性融资仍然存在挑战,2011-2015年平均生物多样性总支出仅占GDP和政府预算总支出的0.16%和0.58%,政府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出远低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对经济的贡献。自2010年越南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逐渐减少,其中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官方发展援助只有4.7%左右,其余利益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仍旧不足,融资额较小。

中国是东盟的近邻,也是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在对外投资贸易中,中国政府要求中资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管理要求,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进行木材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开发等项目合作时。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也是中国-东盟政府间环境保护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历次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计划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双方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中也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云南和广西作为中国毗邻东盟的两个省份,通过建立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跨境保护合作项目、开展跨境保护能力建设以及开展保护专题研究等方式与东盟多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一些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也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中。

最后,为了帮助东盟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问题,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东盟各利益相关方:

1.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推动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BSAP)中的承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及区域发展计划和战略,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推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落实,推动双边政府间合作,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鼓励民间社会参与保护。

2. 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各国政府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单独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推动各国和国际机构的双多边发展援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应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实施供应链监管,必要时采取生物多样性抵偿;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社区和原住民可通过小额捐款、参与项目等形式参与保护工作。

3. 推进保护工作的监测、评估和共享。制定公共认可的综合监测机制和指标,衡量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进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分享管理经验和信息;推动国际、区域和各国机构(如联合国相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协调工作,促进当地能力建设。

4. 推进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并加大保护研究力度。推进自然资本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资,落实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SEAN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ACB)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协同制定并执行基于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

5. 推动可持续产业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政命令和经济政策,发展可持续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项目,加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政府间合作、公私结合、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推动政府、国际、企业、当地社区和原住民等“全社会”的参与,并实现惠益分享。


中国国内各利益相关方:

1. 持续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依据《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农业、林业、海洋等重点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以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

2. 促进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以及可持续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项目。借鉴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探索和开发商业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会。

3. 加强重点行业生物多样性管理。金融机构可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借鉴国际通行标准和做法,分行业出台操作细则。投资基金和相关企业应落实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关注其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深化地方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深化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技术交流、项目实施、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打造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地方样板。 5. 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合作,特别是在物种种类调查、保护区考察和规划建设、专家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如开展生物多样性交流、实施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能力建设。

金融支持碳中和与自然保护: 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日期:

会议背景 BACKGROUND 值此“生物多样性超级年”之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 […]


会议背景 BACKGROUND

值此“生物多样性超级年”之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已在中国昆明召开,各国一起为形成一个高远的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而共同努力。同时,气候变化作为经济与金融议题上的先行者有着更为广泛的经验。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净零与自然向好两大目标的关键手段,需要从宏观的金融稳定性和各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两个层面同时着手。本次研讨会将集合全球自然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邀请来自经济、金融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先行者,共同探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自然与气候相关的政策制定与决策流程。

On the occasion of this Super Year of Biodiversit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fifteenth meet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has been held in China, which indicates the world has worked together to form an ambitious  conservation goal of biodiversity. Meanwhile, we have accumulated more extensive and existing experie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late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emes. As a key instrument for achieving the twin goals of net zero and nature positive, green finance needs to address from both the macro leve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seminar will bring together global cutting-edge research and practices around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 inviting forerunners from the economics, finance and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jointly discussing the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related to nature and climate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议程  AGENDA

2021年12月16日(周四) 15:00 北京时间/8:00 中欧时间
15:00 CST/8:00 CET, Friday, December 10, 2021

主持人:
程琳 CHENG Lin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绿色投资原则(GIP)秘书处北京办公室负责人 | Director of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t BIFS and Head of GIP Secretariat Beijing Office

15:00 – 15:10 开场致辞 Opening Remarks

待定 TBC
法兰西银行 | Banque de France

Gilles KLEITZ
法国开发署生态转型司司长 |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Transition,Agence Française de Développement (AFD)

15:10 – 15:30 主旨发言 Keynote Speech

马骏 MA Jun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 | Chairman of China Green Finance Committee,Co-chair of the G20 Sustainable Finance Working Group

刘宁 LIU N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CBD中国COP15谈判代表 | Negotiator of Chinese Delegation at CBD COP15,Department of Nature Ecology Conservation,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C

15:30 – 16:30 第一部分:从马赛和罗马到昆明:金融稳定与自然相关风险管理
Session Ⅰ:From Marseille and Rome to Kumming:Climate and Nature-related risks for macro financial stability

主持人:
滕锐 TENG Rui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多边合作处处长 | Director of Multilateral Collaborations,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People’s Bank of China

马骏 MA Jun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 | Chairman of China Green Finance Committee,Co-chair of the G20 Sustainable Finance Working Group

Jean-Christophe Nicaise CHATEAU
欧盟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联盟总局法务官员 | Legislative Officer, DG FISMA, European Commission

Jean BOISSINOT
法兰西银行金融稳定部副主任,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秘书处负责人 | Deputy Director of Financial Stability in Banque de France, Head of the NGFS Secretariat

Chris FAINT
英格兰银行气候中心主管 | Head of Division, Bank of England

16:30 – 17:50 第二部分:气候和自然相关风险的创新实践
Session Ⅱ:Innovative Practices in Climate and Nature-Related Risk Management

主持人:
Martin WEYMANN
瑞士再保险可持续发展、新兴与政策事务经理 | Head of Sustainability, Emerging & Political RM, Swiss Re

David CRAIG
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联合主席 | Co-Chair, Task Force for Nature-Related Disclosures (TNFD)

Etienne ESPAGNE
法国开发署高级经济学家 | Senior Economist, AFD

殷红 YAN Hong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 Deputy Dean, Institute of Modern Finance Research,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uvo KAIKKONEN
欧洲投资银行中国和蒙古区域首席代表 | Head of Regional Representation (China and Mongolia),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Mark BYATT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对外事务总监 | Director of External Affairs, the IFRS Foundation

Céline SOUBRANNE
安盛保险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AXA Group

17:50 – 18:00 闭幕致辞 Closing Remarks

第 41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本期主要关注点在于海洋的渔业与矿产。本期提到了最近比较重要的渔业会议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年度会议与WTO渔业补贴谈判,希望人类能尽快使渔业到达真正可持续的阶段。另外,本期还关注了深海采矿话题,深海采矿项目的谈判将在本月再度开启,对于这一丰富的资源,我们需要更加小心的去利用。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WTO渔业补贴谈判的部长会议延后了,但是关于渔业补贴的讨论并没有中断。本期的时讯、观点、解读、学术和学术版块继续跟踪该议题的最新信息。其实历经这么多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对话与谈判,加上媒体中的讨论,该说的话早就已经都说过,现在就看决策者的决心和共识了。

Highlight 1

The ministerial meeting on the WTO fisheries subsidies negotiations has been postponed, but the discussion on fisheries subsidies carries on. The News, Perspectives, Interpretation, and Academic sections of this issue track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this subject is included. In fact, after so many year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s, as well as debates in the media, everything that needs to be said has already been said and it is now up to policymakers to decide and agree.

关键点二

深海采矿也是本期关注的重点。随着制度准备和技术准备的不断成熟,公海海底矿产的开发的前景正在逐渐明朗。与此同时关于这个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期间,就有媒体刊文对”绿色能源转型需要海底矿产资源“的说法进行了批判。本期收录的文章中主要还是针对相关事实的总结和讨论。特别是其他资料版块中收录有一篇报告是关于采矿的噪音问题的,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对此议题的了解。

Highlight 2

Deep-sea mining is also a focus of this issue. As 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continues to matu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eas seabed minerals are becoming clear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bate on this topic is becoming more intense. During the Glasgow Climate Conference, an article in the media criticized the narrative that a ‘green energy transition requires seabed minerals’. The articles included in this issue are summarie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related facts. In particular, the inclusion of a report on the issue of mining noise in the other materials further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pic.


时讯 News

短鳍灰鲭鲨因其肉,鳍和运动钓鱼而备受推崇
 Maddie Meyer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AFP 制

1)为了更好地保护濒危的短鳍灰鲭鲨,北大西洋捕鱼国承诺将会在2022年结束过度捕捞,并且在接下来的50年里帮助物种数量恢复。

North Atlantic fishing nations have pledged to better protect the endangered shortfin mako shark by ending overfishing from 2022 and helping stocks to rebound over the next 50 years.

查看/View


2) 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China seeks public comments on the Compliance Assessment Form for Distant Water Fishing Enterprises (Draft for Comments).

查看/View


3)世界贸易组织(WTO)渔业补贴谈判在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MC12)之前提交了一份协议草案供部长们审议。因为目前新冠疫情的限制,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已被推迟。新的日期还没有确定。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fisheries subsidies negotiations submitted a draft agreement for ministers’ consideration ahead of the Twelf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 In light of COVID-19 restrictions, MC12 has been postponed. A new date has not been set yet.

查看/View


4)根据最近的IPCC报告和《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所强调的提升减碳雄心,国际海事组织(IMO)下属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开始修订其2018年发布的关于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同时通过了在北极地区自愿使用清洁燃料以减少黑碳排放的决议。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in view of the urgency for all sectors to accelerate their efforts to reduce GHG emissions – as emphasized in the recent IPCC reports and the Glasgow Climate Pact – recognize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ambition of the Initial IMO GHG Strategy during its revision process. IMO’s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 (MEPC), agreed to initiate the revision of its GHG strategy. The MEPC also adopted a resolution on the voluntary use of cleaner fuels in the Arctic, to reduce black carbon emissions.

查看/View


5)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年度会议于12月7日闭幕,各方就自2022年起将30公斤以上大型鱼的捕捞量配额比2021年增加15%达成协议。自目前的捕捞限制推出的2015年以后,这是首次增加配额。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 2021 meeting concluded on December 7 with an agreement to increase the catch quota for large fish over 30 kg by 15% starting in 2022 compared to 2021. This is the first quota increase since 2015 when the current catch limit was introduced.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帝王鲑鱼在太平洋西北的河中产卵 | randimal 制

1)Danielle Kessler: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IFAW) 正在努力确保剩下的360头露脊鲸的生存,并确保新英格兰渔民仍然可以进入重要捕鱼区进行龙虾捕捞。NOAA有远见和决心,向那些使用无绳捕鱼技术的人开放季节性禁渔区,这对露脊鲸,和捕捞龙虾的渔民来说是令人鼓舞的一步。无绳技术,或称 “按需垂直线”技术,可以快速减少在已知鲸鱼洄游的水域中的渔线,迅速降低了致命缠绕的风险。

Danielle Kessler: IFAW is working to ensure the 360 remaining right whales survive and that New England fishermen maintain access to important fishing areas. NOAA’s foresight and decision to open seasonally closed areas to those utilizing ropeless fishing technology represents an encouraging step forward for right whales and lobstermen. Ropeless, or “on-demand vertical line” technology, can sharply reduce rope in the water where whales are known to migrate, dramatically lowering the risk of deadly entanglement.

查看/View


2)Rémi Parmentier: 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通过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中,呼吁淘汰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只要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开发和运营,他们就在破坏自己对《巴黎协定》中关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ºC以下的目标的承诺。

Rémi Parmentier: It was a no-brainer for the Glasgow Climate Pact adopted at COP 26 to include a call for the phase-out of inefficient fossil fuel subsidies. As long as governments use taxpayers’ money to support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they are undermining their own commitments to the Paris Agreement target to keep global warming below 1.5ºC.

查看/View


3)Janet Coit:气候驱动的巨大变化近在眼前。它们已经在影响国家宝贵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以及依赖它们的许多社区和经济。

Janet Coit:No one has to peer into the distance anymore to see dramatic climate-driven changes. They’re already impacting the nation’s valuable marine life and ecosystems and the many communities and economies that depend on them.

查看/View


4)Victoria Sheppard: 加拿大公园与荒野协会(CPAWS)对加拿大海洋的使命很简单:更多的海洋保护区(MPA),更好的MPA,以及位置合理的MPA。自2012年以来,我们发布了一份年度报告,以评估加拿大在实现保护目标方面的进展,和评估保护标准,并与其他国家的进展进行比较。这些报告的目标是推动公众对话,提供信息和建议,以加强特定MPA的政策和行动。

 Victoria Sheppard: The Canadian Parks and Wilderness Society (CPAWS) mission for Canada’s ocean is simple: mor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better MPAs, and MPAs in the right places. Since 2012, we’ve issued an annual report to assess the country’s progress toward protection targets, to evaluate protection standards, and to compare progres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goals of these reports are to drive public dialogue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policy and action on specific MPAs.

查看/View


5)Susan Jackson: 重建种群的努力正在发挥作用,这是一个信号,表明管理正在改善。我们的《种群状况》报告显示,全球大部分金枪鱼渔获量来自处于健康丰度水平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报告中的数据(每年多次更新)显示,一些金枪鱼种群的情况正在改善,而另一些则需要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s)更好地管理。

Susan Jackson: Stock-rebuilding efforts are working, which is a sign that management is improving. Our Status of the Stocks report show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global tuna catch comes from stocks that are at healthy levels of abundance. Over time, data in that report – which is updated multiple times per year, every year – shows that the health of some tuna stocks are improving, while others need to be better managed by regional fisher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RFMOs).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Iris号在布雷斯特港装载Argo浮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摄

1)The Scientist: 问与答:如何保护南极免受从入侵物种之害?

The Scientist: Q&A: How to keep Antarctica safe from invasive species?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一些生物可能会逃离他们的历史栖息地,前往更适合的地区。如果它们前往的区域的自然系统是脆弱的,这可能会给已经存在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带来挑战,南极洲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As climate change transforms the planet, some organisms may flee their historic habitats for more hospitable areas. That can create challenges for the food webs and ecosystems already there, especially if those natural systems are delicate, as is the case in Antarctica.

查看/View


2)Anthropocene:  世界最大生物的粪便对海洋生态和碳捕获有惊人的作用。

Anthropocene: Poo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animals has a stunning effect on ocean ecosystems and even carbon capture.

“我们的结果表明,如果我们将鲸鱼数量恢复到20世纪初也就是工业化捕鲸前的水平,我们将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失去的大量功能,”参与研究的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海洋哺乳动物化石馆长尼古拉斯-派恩森说。”我们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这种好处,但这是迄今为止对大型鲸鱼在我们星球上的巨大作用最清晰的解读。”

“Our results say that if we restore whale populations to pre-whaling levels se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e’ll restore a huge amount of lost function to ocean ecosystems,” said Nicholas Pyenson, curator of fossil marine mammals at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ho took part in the research. “It may take a few decades to see the benefit, but it’s the clearest read yet about the massive role of large whales on our planet.”

查看/View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一艘风帆考察船里可以塞进80个Argo浮标!

UNESCO: How many Argo floats can you fit sailing yacht? Eighty is the answer.

在考察期间,Iris号帆船上的法国科研团队”蓝色观察员“将部署总共100个称为Argo浮筒的自动机器人。Argo分析浮筒随着洋流漂移,在海面和中层水之间上下移动,收集海洋上部2公里处的压力、温度和盐度剖面。这些仪器能够进行气候变化研究,并为大气预测模型提供资料,这对了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并有助于预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UNESCO: During the expedition, the French Blue Observer team onboard S/V Iris will deploy a total of 100 autonomous robots, called Argo floats. Argo profiling floats are autonomous robots that drift with the ocean currents and move up and dow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a mid-water level, collecting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from the upper 2 kilometers of the ocean. These instruments enable climate vari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feed atmospheric forecasting models, vital to understand climate change, and help prediction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查看/View


4)中外对话:深海采矿的几个关键问题

China Dialogue: Deep-sea mining key questions

 目前世界各地开展的主要是浅海领域的泥沙、锡矿和钻石开采。虽然某些国家领海也开展了一些深海采矿活动,但在任何国家而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进行深海采矿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截至目前,获得批准的深海勘探合同共有31个,期限为15年,目的是对3种不同的矿产资源的规模和范围进行评估,累计覆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以上。实际开采要到“深海采矿行为准则”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开始。

Shallow-water mining for sand, tin, and diamonds is already happening around the world, and some deep-sea mining has taken place within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certain countries. But deep-sea mining in international waters that belong to no one nation, but to the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 is currently only at the exploration stage.To date, 31 contracts to explore for 15 years have been granted to assess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mineral deposits in areas totaling more than 1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ctual mining cannot begin there until “the code” is agreed.

查看/View


5)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一个进取的渔业补贴削减协议可以提高鱼类种群和全球渔获量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An ambitious fisheries subsidies agreement could boost fish populations and global catch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就遏制政府向其渔业部门发放有害的渔业补贴的建议进行谈判时,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和领头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建模工具,以分析这些建议的潜在影响。该工具显示,如果世贸组织达成一项进取的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所有有害的补贴,那么到2050年全球鱼类生物量将增加12.5%。这相当于近3500万公吨的鱼–四倍于北美2017年的鱼消费量。

In the midst of negotiations 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over proposals to curb the harmful fisheries subsidies that governments issue to their fishing sectors,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and leading scientists developed a modeling tool to analyze the proposals’ potential effects.The tool shows that an ambitious WTO deal to eliminate all harmful subsidies worldwide could result in a 12.5 per cent increase in global fish biomass by 2050. This translates to nearly 35 million metric tons of fish—four times North America’s fish consumption in 2017.

查看/View


6)Sciencedaily: 北极海洋开始变暖的时间比我们以为的要更早

Sciencedaily: Arctic Ocean started getting warmer decades earlier than we thought.

利用在海洋微生物中发现的化学特征,研究人员发现北冰洋在上个世纪初开始迅速变暖,因为更温暖和更咸的水从大西洋流入–一种被称为大西洋化的现象–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早于现代仪器测量记录的变暖。自1900年以来,海洋温度已经上升了大约2摄氏度,海冰开始退去,盐度逐渐增加。

Using the chemical signatures found in marine microorganism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Arctic Ocean began warming rapid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as warmer and saltier waters flowed in from the Atlantic——a phenomenon called Atlantification — and that this change likely preceded the warming documented by modern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s. Since 1900, the ocean temperature has risen by approximately 2 degrees Celsius, while sea ice has retreated, and salinity has increased.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蓝色经济】对世界贸易组织有害渔业补贴协定草案的建设性批评

[Blue Economy] A constructive critique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raft agreement on harmful fisheries subsidies

202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可能会达成一项禁止有害渔业补贴的协议,使20多年来的谈判和讨论达到高潮。本评论强调了当前草案文本的优势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确保该协议真正有助于可持续和公平的渔业。

阅读/Read


2)【划区管理】代表性并不一定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2012-2018年的澳大利亚的英联邦海洋保护区体系

[Area based Management] Represent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duce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Australia’s Commonwealth marine protected area system, 2012–2018

2012年,澳大利亚宣布了一个国家海洋保护区(MPA)体系–国家海洋保护区代表体系(NRSMPA)。在联邦政府换届后,该体系经历了两次重大修订:2015年发布的独立审查,以及2018年实施的由国家公园主任设计的最终计划。我们发现,与2012年和2015年的成果评估相比,2018年NRSMPA的保护水平被降低了。虽然每个成果评估都达到了其定性目标,但缺乏定量目标意味着生物物理特征的代表性是不平衡的。

阅读/Read


3)【海洋生态】深海表层生物群需要多金属结核

[Ocean Ecosystem] Threatened by mining, polymetallic nodules are required to preserve abyssal epifauna

在这项研究中,用深海调查时的视频来比较四个深海采矿许可区域内具有不同结核覆盖率的地点的深海表层生物。结果显示,在密集的结核覆盖区,深海表层生物的密度要高两倍以上,无结核区几乎没有诸如藻类和反径类珊瑚的分类群(每100平方米>25个而另一组≤10个)。此外,沿着拖网或实验性采矿模拟的轨迹进行的调查表明,深海表层生物几乎被完全清除,其完全恢复速度也比较缓慢。

阅读/Read


4)【技术工具】利用卫星海洋颜色和拉格朗日粒子轨迹对有害藻类繁殖风险的早期预警

[Tech & Tools] Early Warning of Harmful Algal Bloom Risk Using Satellite Ocean Color and Lagrangian Particle Trajectories

最新的研究将拉格朗日轨迹和卫星观测结合起来,为监测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水的性质变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预测方案,用于综合卫星的观测数据和拉格朗日模型数据,以更好地解释有害藻类繁殖(HAB)的风险。

阅读/Read


5)【技术与工具】使用CMSY和BSM方法评估中国海域16个经济鱼类种群

[Tech & Tools] Assessments of 16 Exploited Fish Stocks in Chinese Waters Using the CMSY and BSM Methods

利用公布的渔获量时间序列以及CMSY和BSM方法,评估了中国渔业的16个海洋商业鱼类物种/种群。考虑到作为输入的渔获量时间序列、一些辅助信息和合理的限制条件,评估了承载能力、最大可持续产量以及生物量和开发率的可能时间序列。

阅读/Read


6)【渔业管理】对缺乏渔获量统计的鱼类物种进行数据有限的种群评估:渤海和黄海中银鲳鱼和黄鲫的案例研究

[Fishery Management] Data-Limited Stock Assessment for Fish Species Devoid of Catch Statistics: Case Studies for Pampus argenteus and Setipinna taty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对于许多鱼类种群,如中国的银鲳鱼和黄鲫,种群内的尺寸组成数据比捕获数据更容易获得。当不同的基于长度的种群评估模型应用于这些数据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渔业管理者往往需要调和各种相互矛盾的种群状况估计方法。超级集合模型在鱼类种群评估方面应用是最近的一项创新的应用。在之前,这个模型通常用于其他领域,这个模型可能可以为鱼类基于长度的种群评估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多个基于长度的模型结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本文以渤海和黄海中银鲳鱼和黄鲫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技术工具]公民科学:数海象

[Tools] Citizen Science: counting walrus

报告/Report


[报告] 海洋养护:深海采矿:噪声严重

[Report] Ocean Care: Deep-Sea Mining: A noisy affair

报告/Report


[网页专题] 保护区体系和斯特尔瓦根保护区所达到的里程碑式的进展

[Web special topic] Sanctuary system and Stellwagen sanctuary reach milestone anniversaries in 2022

报告/Report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2021年12月13-17日,专题研讨会:珊瑚礁的未来2021

2021, 12, 13-17, Symposium: REEF FUTURES 2021

详情/Detail


2021年12月13-15日 亚太经合组织海洋废弃物纳米塑料研讨会

2021, 12, 13-15, APEC Workshop on Nanoplastics in Marine Debris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2012年12月5日 “南海与国际海洋法”公益讲座第十二讲:南海仲裁案与南海舆论战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徐家贤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短鳍灰鲭鲨因其肉,鳍和运动钓鱼而备受推崇 | Maddie Meyer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AFP 制

竞跑风电+: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中欧(德)比较

日期:

中德在海上可再生能源的产业支持、用海需求协调和环境治理上的政策框架具有相似性,这为两国在政策和技术细节上的相互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1.5度温控目标,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海洋在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中的角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海洋可再生能源也被视为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特别是,由于陆上可再生能源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资源已经非常紧张。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来源。海上可再生能源除了目前正步入商业化的海上风能,还通常包括潮汐产生的水流(潮汐能和潮流能)、波浪的不断运动(波浪能)、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自然差异(温差能和盐差能)等海洋能源。

中国和德国都致力于发挥气候领导力,推进绿色的工业化,并且具有建设海洋强国的雄心。两国也都面临着海域有限、用海需求密集的挑战。在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的支持下,创绿研究院对中德海洋政策中融入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海洋在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中的角色,并且识别中德未来合作的机遇。本文是研究中对关于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行整理时得到的成果,是目前中德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初步回顾。本文会着重考察目前占据主要海上可再生能源份额的海上风电,同时,也会关注尚在发展中的其他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现状。可再生能源已经是中德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希望能从海洋的视角开展一些额外的观察。

海上风电海上可再生能源行业联合项目(ORJIP)| CARBON TRUST 制

二、海上风电的装机情况

【欧洲】海上风电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于欧洲,传统欧洲海上风电强国包括英国、德国和丹麦等国家,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4.9GW(部分实现商业化),仍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在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据70.4%。截至2020年,英国、德国(7.7GW)、荷兰和比利时位列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排名前五。截至2019年,漂浮式海上风电方面,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主要由英国、葡萄牙、挪威和法国贡献(独立统计)。海上风电是德国能源转型和打造氢能经济的支柱产业。2019年德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GW;受竞价暂停和不利市场条件的影响,2020年德国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37MW,但竞价机制于2021 年已再次启动。

【中国】在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政策支持的有利环境下,中国的海上风电已经达到成熟水平。2018年以后,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连续第三年在新装机方面领先世界;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海上风能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达到11.13GW。具体到产业区域,截至2020年,江苏省是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占70%;其次是福建和广东两省,均占7%左右。例如在江苏省,海上风电产业已进入优化布局的发展阶段。

【小结】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德国等欧洲国家引领了全球产业发展,而中国所代表的亚洲市场正迅速赶上,与英国、德国同处产业领先地位。

三、海上风电的支持政策

【德国】2000年4月生效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法(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 EEG)》通过两种上网电价资助模式为运营商提供了资金支持:基础模式(Basic Model)和加速模式(Acceleration Model)。这些模式可以减少开发商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但是由于相对复杂的申请程序、严格的环保要求(至少离海岸线 30km 外进行海上风电开发)以及 2000 年的《可再生能源法》不区分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补贴标准,德国的海上风电起步相较于丹麦以及英国要晚,且初期发展速度远低于两国。2004年后德国对海上风电的补贴做出了区别化的对待,德国的海上风电才得以快速发展。此后,EEG经过多次修订而作为风电场的准则始终适用。当装机达到足够规模后,德国就开始向更具有竞争性的机制或采购框架。在2017年EEG改革(EEG 2017)和德国《海上风电法》(WindSeeG)提出之后,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德国将基于上网电价的竞价制度(the tariff-based auction)应用于海上风电项目。德国在2017年从”确保支持机制(guaranteed support schemes)”转向基于竞价的机制(an auction-based mechanism)。德国政府对于海上风电投标价格上限设定为 120 欧元,市场普遍预计竞价结果介于 100-120 欧元/MWh。2017 年 4 月 13 日德国政府公布了首轮海上风电竞价结果,4 个风电项目中 3 个项目投标结果为补贴为 0,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海上风电首次不需要政府补贴,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3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修改后的海上风电法(适用至2026年):以集中竞价模式为基础,国家在竞争性招标中预先选择并授予特定的海上风电场地;根据公开透明的竞争性招标中的最低出价确定电价(以市场价格之上的溢价形式)并确保支付20年。

此外,德国海上风电场集群都由政府委托 TenneT 公司配套建设高压换流平台以提供并网服务,从海上到岸上的送出海缆及陆上输电系统也都由 TenneT 公司来建设。而风电场运营商仅需要安装风机、基础、场内海缆及场内交流升压平台等设施,而不需要投资建设外送电力设施。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间接降低电力成本。

【中国】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海上风能一直享有相对稳定的电价和补贴政策,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该政策已稳步开始进行重大调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通过调整该行业的政策来应对海上风电的规模提升和成本下降。2019年,政府将海上风电价格从固定价格改为指导价格,新批准项目的电价将以竞价形式确定但不高于指导价格;2020年,指导价格进一步下降。中央政府准备在2021年底结束国家对海上风机安装项目的补贴,由地方政府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沿海省份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五省;然而地方补贴措施是否能顺利“接棒”尚不明确,而海上风电尚不具备平价实力。在无法确定地方补贴政策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的下一步开发建设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也将影响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能否如期实现。

【小结】纵观中德海上风电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国都经历了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到基于(指导)上网电价的竞争性招标/竞价政策,都在向“零补贴竞价”模式转型,德国的步伐更快一些。

四、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

【欧盟】202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为实现气候中和未来而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该战略指出充分利用其海上可再生能源对于欧洲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以及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欧洲绿色新政也充分认可了海上可再生能源可以为欧洲经济发展可以作出的贡献。这些意味着欧洲的海上风电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规划到2030年达到至少60GW,到2050年达到300GW。

根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2021年最新修正案,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至20GW,到2040年达到40GW,助力德国实现2030年6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德国海洋空间规划(Maritime Raumordnung, MRO),目前正在讨论2030年后进一步建造海上风电的用海需求。

【中国】海上可再生能源将在解决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占据未来能源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并削减相关的碳排放。中国将继续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省份建设海上风电基地,预计到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58.8GW。

【小结】中德两国均明确大力发展海上可再生能源对实现其气候目标、解决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均提出了具有雄心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目标。

五、海上风电的环境影响控制以及与其他用海需求的协调

【欧洲、德国】欧洲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遵守欧洲环境立法以及综合海事政策,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指定海域应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兼容。据估计,到2050年的海上风电产业规模扩大规划仅需要不到3%的欧洲海域,可与欧洲生物多样性战略良好兼容并存。例如,根据《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OSPAR Convention)》,15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及欧盟合作保护东北大西洋区域的海洋环境;同时,在“北海能源合作”网络的推助下,相关海域也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部署与专业技能发展的领先区域。由此可见,欧洲海域基于天然优势发展海上可再生能源,往往伴随着各成员国同时在能源领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密切合作。同时,欧盟也将进一步分析海上可再生能源与诸如渔业、海水养殖业、海运业与旅游业等之间的联系,加强部门之间对话。此外,欧洲多个海域的自然和地质条件差异显著,所以各海域发展海上可再生能源需要适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和政策规划。面对这些问题和考量,海洋空间规划是欧盟核心的应对工具,用于预测变化、防止和缓解政策优先事项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创造经济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在此背景下,利用新技术如最新的监测和数字化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监测海上可再生能源对海洋环境的潜在累积影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

截至2021年3月底,欧洲“海洋空间规划指令”要求所有沿海成员国提交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至欧盟委员会。这些规划需要遵守环境评估、有关海洋保护区及保护物种的栖息地主题指令的评估要求等。这是为了确保在早期规划阶段就避免或者减少如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这也将向企业和投资者表明政府对海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的意图,帮助私营和公共部门提前规划,避免转型风险。

根据2017年修订后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法,2021 年之后并网的项目将由德国联邦海事和水文局(BSH)完成前期选址、地勘等基础性工作,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行政审批难度,且避免不同企业重复勘测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开发难度和风险。

【中国】2016年,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的意见》,规定了海上风电场的选址规则。其中,海洋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地方审批程序是管理项目环境影响的工具。2017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其中环境保护部分明确了环评的作用。

【小结】在考虑海上风电与其他用海需求(尤其是环境治理)的协同共进方面,欧盟及其成员国具备较为丰富的治理体系与管理经验;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政策基础,然而鉴于其海上风电规划目标,更加具有雄心的环境治理举措亟待同步推动。

六、海洋能源的发展

【欧洲】欧洲是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源技术的主要研发中心,欧盟及各成员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机制来支持海洋能源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欧洲浮动式光伏发电(17kW)和部分波浪能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波浪能(8MW)、潮汐能(5MW)和浮动式海上风电(40MW)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其中后两者已经开始占据少量的能源市场份额。欧盟规划到2030年其海洋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要至少达到1GW,到2050年达到40GW。

从政策角度来看,自2014年起,欧盟及其成员国相继发布“蓝色能源”战略(Blue Energy Communication),启动海洋能源论坛(Ocean Energy Forum)和欧洲海洋能源技术与创新平台(Europea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Ocean Energy),这些举措为海洋部门提供了框架以确定共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海洋能源技术的商业化

目前,“欧盟下一代恢复基金”(NextGenerationEU recovery fund)正动员公共资金(public capital)以抵消新冠疫情导致的海上可再生能源产业私营投资减缓带来的风险。再如,“投资欧盟(InvestEU)”项目可以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能源)产业提供支持,通过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来激励私营资本投入。作为公共资金的创新举措,欧盟“可再生能源融资机制”促进欧盟成员国共享海上可再生能源项目带来的惠益:包括内陆成员国在内,所有成员国可以通过为该机制提供资金来支持所偏好的海上可再生能源项目并获得收益。按照现有的目标到2050年,欧洲海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预计将扩大30倍,其所需投资估计达到8000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二将用于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分之一用于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这些投资的大部分将来自于私营资本,目前可依据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亟待针对基于海洋的产业的可持续海洋金融(“蓝色金融”)指导目录可供依据。

然而,由于技术进步相对缓慢,投资者对海洋能源的信心有待建立。与项目相关的高风险,加上市场形成的滞后,使得主要开发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对开发海洋能源技术保持观望。

【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迅速,从研发阶段进入应用示范阶段。2017年启动的万山波浪能示范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兆瓦级波浪能示范项目;2020年,首个500千瓦舟山波浪能转换器(WEC)投入建设并于2021年开始运行。截至2020年12月,波浪能水产养殖笼“澎湖”已在珠海市海水养殖基地完成了18个月的示范运行。海洋能源可以提供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能源供应,与海上风电与光伏形成互补。例如,截至2020年10月,LHD潮流能源示范项目自2016年以来累计发电量超过1.95GWh,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全年连续向中国电网输出电力。

尽管海洋能源尚未商业化,但已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201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聚焦潮汐能和波浪能。该规划彰显了中国成为这一新兴产业领导者的雄心。2010年,中国设立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SFMRE),用于开发海洋能源。该资金项目旨在全面促进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示范,为海洋能源产业化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0至2020年,该资金累计已投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支持超过116个项目,如LHD潮流能示范项目、舟山潮流能示范项目、国家浅海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等。

【总结】对于中德两国来说,海洋能源均处于从研发到示范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依赖于公共资金扶植。在这一阶段,海洋能源开发仍面临高风险、高成本等问题,距离吸引私营资本规模化投入还为时尚早。

海洋能源 | 博世力士乐中国 制

七、结语

在气候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和德国都有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规模的迫切需要,而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均是两国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能源领域,两国均设立了具有雄心的产业发展规划及目标,也都采取了相似的政策支持框架,在用海需求协调和环境治理上的政策框架也是类似的,这为两国在政策和技术细节上的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欧盟指出海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稳定和高速增长需要更多欧盟成员国的参与、公共资金的支持以及私营资本的大力投入;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也面临政策改革,需要新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中国与欧盟均亟需发展基于海洋的产业的可持续海洋金融(“蓝色金融”)以支持产业市场化发展需要。

从海洋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梳理一些案例,例如风电场规划和渔场、航道、自然保护需求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冲突比较严重的案例,会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因为中国和德国都是海洋空间相对比较有限的国家,平衡不同的需求是未来海上可在生能源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挑战。对于海上风电对生态的影响,科学研究依然在不断深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也需要基于最新的科学认知不断更新。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与德国相比,中国对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发展有更加明确的支持方案。但是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前景不仅是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做决定的,也取决于规模化利用技术方案在环境和生态角度的可行性。

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标志着海洋和气候议题进一步的“相互主流化”,这种主流化给不同行业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海上可再生能源是最直观的“基于海洋的气候行动”之一,但是只有与其他基于海洋的行动平衡发展,才能取得理想的“多赢”效果。


参考文献

1.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An EU Strategy to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for a Climate Neutral Future. 2020.

2.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2019.

3.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 German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 (EEG). 2017.

4.Kerstine Appunn, Yannick Haas, Julian Wettengel. Germany’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wer Mix in Charts. 2021. Journalism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5.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 Germany. The Offshore Wind Energy Act (WindSeeG). 2017.

6.The German Parliament. Amendment to the Offshore Wind Act. 2020.

7.Integrated National Energy and Climate Plan (Germany). 2019.

8.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 The North Seas Energy Cooperation.

9.The European Commission. Biodiversity Strategy for 2030.

10.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Maritime Spatial Planning Directive. 2014.

11.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Directive (SEA Directive). 2001.

12.Kerstine Appunn. What’s new in Germany’s Renewable Energy Act 2021. 2021. Journalism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13.中国风能协会, 全球风能理事会, 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上海电气集团. 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0. 2020.

14.国家能源局.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

15.Ocean Energy Systems. Annual Report: an Overview of Ocean Energy Activities in 2020. 2020.

16.Xu Yihe. China Overtakes UK with World’s Largest Offshore Wind Power Capacity. 2021.

17.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lobal Offshore Wind Report 2021. 2021.

18.何佳.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2021.

19.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2014.

20.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 2018.

21.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2019.

22.国家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2020.

23.Ji Wang, Haifeng Wang, Yuxin Liu, Libo Chen, Jiuting Ta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prospect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2018.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4.国家海洋局. 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2016年)》的通知. 2013.

25.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海洋局.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

26.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

27.苏文,吴霓:海上风电工程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海洋通报》.2021

28.深度报告丨丹麦、德国、英国、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分析. 北极星电力网. 2018

南方周末 | 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线下国际会议开幕,难的不只是防疫

日期:

COP26承载了人类自救的厚望,难啃的谈判议题加上防疫压力,COP26甚至比达成《巴黎协定》的巴黎峰会都更加难推进,在现实利益之争前挑战重重。

前言

COP26预计总共将有超过2万人参会,冒险线下相聚,是因为线上谈判的效果实在糟糕。

评估减排力度、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落实气候资金承诺,这是COP26三项最紧迫的目标,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老话题——历届气候大会扯皮已久,一次次把难题留给第二年。

11月1日的领导人峰会上,英国首相约翰逊以苏格兰最著名的“儿子”——007特工詹姆斯·邦德的比喻开场,希望人类能够拆除气候危机的炸弹;美国总统拜登为上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表达歉意;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不太具有雄心的目标成为当天的头条。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日,英国格拉斯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正式举行。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开幕致辞 | 人民视觉

2021年10月29日,暴雨让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街头的汽车陷在水中动弹不得,一些火车班次也被迫取消。这只是英国交通最近因暴雨受阻的平常一幕,为两天后的气候大会增加了些泥泞。

2021年10月31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格拉斯哥开幕。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每年年底在不同城市召开,COP26被称为“可能是人类避免气候灾难的最后机会”——会前,全球遭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45个国家联合了发布上述宣言。

评估减排力度、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落实气候资金承诺,这是COP26三项最紧迫的目标,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老话题——历届气候大会扯皮已久,一次次把难题留给第二年。

包括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在内的100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预计总共将有超过2万人参会,是疫情以来规模最大的线下国际会议。

11月1日的领导人峰会上,英国首相约翰逊以苏格兰最著名的“儿子”——007特工詹姆斯·邦德的比喻开场,希望人类能够拆除气候危机的炸弹;美国总统拜登为上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表达歉意;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不太具有雄心的目标成为当天的头条。

COP26承载了人类自救的厚望,难啃的谈判议题加上防疫压力,COP26甚至比达成《巴黎协定》的巴黎峰会都更加难推进,在现实利益之争前挑战重重。

冒险线下相聚,因线上谈判的效果实在糟糕

2019年底,西班牙马德里COP25,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在闭幕前通宵达旦,创下了40个小时的最长“拖堂”纪录,但依然未解决分歧。包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的许多参会者,直言对会议结果失望。

全球期待的目光望向了下一年,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气候大会停摆,COP26延期。2021年10月底,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过去一周,英国平均每天新增4万余病例。

苏格兰卫生局局长尤萨夫(Humza Yousaf)称,预计一定会有与COP26相关的新冠病例,但也确信有能力尽可能隔离这些病例。世卫组织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玛丽亚·内拉(Maria Neira)说:“毫无疑问,气候危机显然是我们面临的一种最紧迫的卫生紧急情况。”

为确保健康,参会代表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英国政府还制定“红色名单”,名单上的代表入境英国后,在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下至少要隔离5天,未完全接种则要隔离10天。主办方将向未接种疫苗的参会代表提供疫苗。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9日,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当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 | 人民视觉

即便如此,各国代表依然冒险线下相聚,因为线上谈判的效果实在糟糕。

创绿研究院项目主管郭虹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通常来说,正式大会之前的年间会,各方围绕谈判议题充分交换意见,初步形成精简的案文草案,以供年底的大会在短短两周之内完成谈判。但2021年6月,年间会在线上举行,考虑到一些国家代表时差、网络卡顿等问题,各缔约方约定在面对面谈判之前,视频会议以交换意见为主,不会形成任何决定。案文草案未能得到精简,这给COP26留下繁重的谈判任务。

由于疫情风险和成本高昂,参会代表的结构可能与往届不同。自2015年以来每年现场参会的郭虹宇今年决定远程跟进。一位菲律宾民间环保社会组织成员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许多NGO代表都没有赴格拉斯哥参会,“今年的COP好冷清”。2021年9月,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组织气候行动网络表示,国际航线中断、隔离时间较长以及疫苗获得机会不平等,欠发达国家谈判代表和民间社会团体无法现场出席,可能影响会谈的包容性。

1.5℃之争

《巴黎协定》目标是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幅控制不超过2℃,力争控制在1.5℃以内。而COP26则希望定下更有雄心的协商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1.5℃可及(within reach)。

目前,2℃的目标都是难攀的高峰。

所有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须提出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承诺,据联合国统计,各国第一次提交的NDC加总,距离实现2℃温控目标有巨大的差距。

好在《巴黎协定》设置了“齿轮机制”(Rachet-up mechanism)——通过逐步加强NDC力度,弥合减排差距,实现长期温控目标。

2020年本是各国第一次更新NDC的年份,也因疫情影响推迟。目前大多数缔约方国家都已更新,中国刚刚在10月28日提交,重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

更新后的NDC仍难如人意。根据联合国环境署10月26日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按各国目前的承诺,到2030年将仅减少约7.5%的碳排放。若想实现2℃温控目标,则需要减排30%;实现1.5℃目标,需要减排55%。

所以,对于COP26期许的更遥远的1.5℃可及目标,分歧很大。

一位气候变化领域观察人士介绍,部分发达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强调1.5℃的目标必须实现,而不再是目前的“力争”;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实现2℃目标,并力争实现1.5℃目标是《巴黎协定》中的共识,不应再做调整。

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呼吁,如果想在接下来的关键十年实现1.5℃的温控目标,尤其需要碳排放大国,即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针对2030年做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G20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90%左右、世界人口的2/3。与COP26开幕式10月31日开幕当天,G20峰会在意大利罗马闭幕。绿色和平全球资深政策顾问、长期跟踪气候谈判的李硕认为,G20峰会关于气候议题的成果进展有限,总体还是对既有承诺的重申,例如再次强调了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关于煤炭的议题也没有特别大的突破,各国领导人同意终止对发展海外燃煤发电的公共融资,但没有设定国内淘汰煤炭的目标。“G20定下的基调会很大程度影响格拉斯哥。”

在绿色和平和中华环保联合会10月26日组织的气候变化大会研讨会上,长期跟踪国际气候谈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王谋表示,COP26关于提高减排力度的讨论可能会“各说各话”。“不少国家已经厌倦了每一次谈判或每一次对话都要提升力度的‘文字游戏’,希望能把更多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已有承诺目标的落实。”

李硕也表示,美国、日本、欧盟等早些时候提出了新的NDC,但它们的气候行动常常受制于国内政治,新的目标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也需要观察。

据法新社报道,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Bhupender Yadav)10月27日称,印度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的作为超出了“其分内应该做的程度”,印度将在COP26峰会上设法让富裕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实施的措施买单。11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就提出,希望发达经济体能够尽快提供1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

解决“第六条”分歧需要更多政治推动力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协议就等于一纸空文。

“这情况就像考试卷已经写到了最后,前面最困难的题目先空着,偏偏考试时间就快结束了。”阿洛克·夏尔马如此对《卫报》形容。他认为,这次峰会想达成具体协议绝对比巴黎峰会更加困难。

李硕打比方,《巴黎协定》只相当于 “地板”,随着各国不断增加减排力度,兑现气候承诺,国际气候行动才慢慢进入“深水区”,矛盾和分歧也会更加激烈。

2018年的COP24已敲定了除“第六条”外的《巴黎协定》执行纲要,COP25历经超长加时,依然没能解决各方在“第六条”上的分歧,该议题被再次顺延到COP26。

所谓的“第六条”涉及全球碳市场,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多边碳定价机制,提升全球碳市场透明度。但在一些技术性的实施细则上,以巴西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意见相左。争议点包括:如何监测、计算和报告各国的自主减排成果;如何在国际转让中避免双重核算;《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遗留的减排配额,是否应被纳入2020年后的国际碳市场等。

“‘第六条’一直没有进展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性的,背后实际上是政治因素。”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滕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发达国家希望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同时不愿多付出气候资金;发展中国家则与之相对。

郭虹宇观察到,在2021年6月的年间会上,各方在共同时间框架、“第六条”等焦点问题上的立场相比之前基本没有变化。但10月传来稍微积极一些的消息,她读到彭博社的报道引用巴西“知情人士”的话,巴西可能会在“第六条”谈判中做一些让步。

滕飞认为,既然“第六条”背后是政治问题,那么光靠技术官僚的谈判是无法解决的,取决于各国领导人愿意注入多大的政治推动力。他作出乐观判断:“如果这次再不能达成协议,《巴黎协定》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质疑,对谁都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各方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很大。”

气候资金承诺失信引发信任危机

气候资金毫无疑问是COP26的另一项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将继续履行此前的千亿承诺,并提出到2025年后每年动员不低于1000亿美元的新的气候资金。

但承诺并未兑现。被称作“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显示,2019年发达国家总共调动了796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为历史最高,2016年甚至仅有585亿美元,距离目标很远。报告还称,到2023年,才有可能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食言感到愤怒和失望,气候资金被视为发达国家欠他们的“气候债”——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在于富国,却不成比例地影响了最贫困和脆弱的群体。

“气候资金是本届气候大会谈判的最大危机。”滕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种危机不仅体现在资金缺口导致的减排缺口,更体现在信任的缺口。“如果不履行已有的承诺,怎么相信未来的承诺呢?”他认为,如果处理不好本届大会最棘手的资金问题,会议有可能无果而终。

为争取本国在气候资金上的利益,菲律宾甚至派出本国财政部长担任谈判代表团长,在19人的团队中,光财政部的代表就占据了8个席位,外交部派出6名代表,而能源部和环境自然资源部仅共有3位。

滕飞表示,虽然资金议题的谈判都由各国财政部门代表参加,但本国财政部长担任代表团长的情况非常罕见,大多数国家都由环境部门或外交部门的代表担任该职。

“作为财政部长,你们手中攥着COP26以及之后通往成功的钥匙。”10月21日,古特雷斯在对财政部长气候行动联盟成员发表讲话时称。

现有的气候资金支持可分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部分,COP26还希望提高适应领域的资金比重。

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19年底发布的报告,2019年以来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均温高出1.1℃,气候变迁已超出人类适应能力。郭虹宇称,一直以来,减缓和适应所得到的重视与支持极不平衡,气候资金流向适应领域的比例很小。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遭受极端天气事件的冲击,急需资金建设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留给人类实现温控2℃和1.5℃目标的时间不多了。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2020年底预测,全球气温在未来4年内至少还有20%的概率比工业革命时期升高1.5℃。

滕飞认为,对于COP26“可能是人类避免气候灾难的最后机会”的说法,仅靠一次会议就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但能否在全球扭转排放的趋势,就长期减排目标执行达成一致,特别是解决气候变化融资问题,避免让国际贸易摩擦和政治争端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未来10年很可能是决定性的。


来源:南方周末

第 40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滨海湿地是本期文章的要点,在观点部分中以美国湿地的退化为例,深入探讨了湿地对生态和经济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对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在解读部分,有文章介绍了一种破坏盐沼地的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对生态的损害与目前的状况,讲述了为了对抗这种入侵物种,我国做出的巨大努力。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

本期蓝色脉搏将目光投向滨海湿地。苏纪兰院士在一次访谈中提到,需要强调,滨海湿地对近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森林对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它能够净化水源、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重要的“蓝色碳汇”。滨海湿地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在自然界,往往是由多种类型的滨海湿地组成“滨海湿地系统”。在中国的温带近海里有三种滨海湿地类型比较重要,一是滩涂,二是海草床,三是盐沼。本期内容从生态、政策和资金等角度对滨海湿地的管理和保护进行了讨论。

Highlight

This issue of Blue Pulse looks at coastal wetlands. In an interview, Su Jilan, a member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 of China, emphasized that coastal wetlands are as important to the offshore ecosystem as forests are to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t purifies water, provides oxygen, maintains biodiversi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blue carbon sink’.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in nature, 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multiple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form a ‘coastal wetland system’. Three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are important in China’s temperate coastal zone: mudflats, seagrass beds, and salt marshes. This issue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logy, policy, and finance.


时讯 News

两艘破冰船去救援困在北极航线海冰中的船 | The Barents Observer 摄

1) 跨部门报告《保护和恢复美丽美国》倡议采取为期十年的国家行动,在公共、私人和部落的土地和水域推进由本地主导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The interagency report on Conserving and Restoring America the Beautiful recommends a decade-long national initiative to advance locally le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public, private, tribal lands, and waters.

查看/View


2) 今年阿拉斯加雪蟹的捕捞量减少了将近90%,其原因被认为是白令海峡冰盖在2018年和2019年急剧减少。与三年前相比,未性成熟的雌雪蟹数量减少了99%以上,同时成熟的雌雄雪蟹也大幅减少。

This year, Alaska snow crab harvest slashed by nearly 90%, the reason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Bering Sea include dramatic declines in winter ice cover in 2018 and 2019. More than 99 percent dropped in immature females compared to those found three years earlier, as well as substantial drops in mature males and females. 

查看/View


3) 10月下旬,偏远的北极水域的大部分地区被海冰覆盖。现在有大约20艘船被困于北方海航道上,俄罗斯已经派出两艘破冰船奔赴救援。

Large parts of the remote Arctic waters were in late October covered by sea-ice. More than 20 vessels are either stuck or struggling to make it through increasingly thick sea-ice on the Northern Sea Route. Russia sent two icebreakers to rescue ice-locked ships on Northern Sea Route.

查看/View


4)11月10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上(COP26),新的克莱德班克(英国地名)宣言诞生。22国海事部门发起零排放”绿色航运走廊”发展路线图倡议联盟。

At the 26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P26) in Glasgow, UK, on 10 November. The Signatories of the Clydebank Declaration are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zero emission maritime routes between 2 (or more) ports referred to as green shipping corridors. The marine departments of 22 countries and regions started the Association of Green Shipping Corridor.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南加州保护区沼泽湿地中的日出 | Richard Ellis 和 Alamy Stock 摄

1)郭颖慧:在社会经济的视角下,海岸带是过去数十年来全球、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带,全球有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沿海60公里以内,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海岸带附近。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种旨在解决生态、文化、历史、审美以及经济发展等众多利益需求冲突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也是解决人类对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促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的手段。

Guo Yinghui: From a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coastal zone has been the engine belt of rapid global and especially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es within 60 km of the coast, and 70% of major cities with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 are located near the coastal zone.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s the theoretical method and practical model that aim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of many interests, including ecological, cultural, historical, aesthet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grated marine an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address human impacts on marine and coastal zone biodiversity and to promot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查看/View


2) 赵鹏等:我国蓝碳标准体系既有很强的科学基础,也受国际气候治理规制约束。蓝碳标准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特殊性四个方面。此外也涵盖许多内容。目前,蓝碳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十分紧迫,我国蓝碳标准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Zhao Peng, et al.: China’s blue carbon standard system has both a strong scientific basis and is also bound by international clim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ue carbon standard system include four main aspects: systemic, scientific, specific, and special. In addition, it also covers many cont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carbon. China’s blue carbon standard system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pace of standard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further accelerated.

查看/View


3)Delia Owens:盐沼是一个广阔而多样的生态系统,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人类也是其中一环,因此盐沼需要得到保护。沼泽作为重要的缓冲区,可以保护土地免受严重风暴、洪水、海滩侵蚀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盐沼消失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一个成规模的解决方案。

Delia Owens:Salt marsh is an expansive and diverse ecosystem supports a kaleidoscope of life, including our own, and must be protected. The marshes serve as essential buffers, protecting the land from severe storms, flooding, erosion of beaches, and rising sea levels. The loss of the saltwater marsh is a big problem and needs a big solution.

查看/View


4) Héctor Guzmán:与船舶碰撞是洄游性鲸鱼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科学家们正在使用附着在鲸鱼身上的电子标签装置,追踪它们在水下的运动和行为。这些标签的工作原理是,当鲸鱼浮出水面时,每天数次通过卫星传输鲸鱼的位置。这使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够绘制它们的运动图。根据Héctor Guzmán的研究,巴拿马实施了新的航道,以尽量减少航道和座头鲸迁移路线之间的重叠,并实施了一项政策,在繁殖季节的高峰期降低船速。

Héctor Guzmán:One of the biggest threats to migratory whales are collisions with ships. Scientists are using electronic tag devices, attached to the whales, which track their underwater movement and behavior. The tags work by transmitting a whale’s location via satellite several times a day when the whale surfaces. This allows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map their movement. Based on Héctor Guzmán’s studies, Panama implemented new shipping lanes to minimize overlap between shipping routes and humpback whale migration routes and a policy to reduce ship speed during the peak of breeding season.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河北省被互花米草覆盖的区域 | Dr. Meng Weiqing 摄

1) Because the Ocean绑定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中的海洋

Because the Ocean:THE OCEAN ANCHORED IN GLASGOW CLIMATE PACT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引擎。海洋吸收了约90%的过剩热量和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大约四分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但人类影响逐渐达到其承载的临界点,海洋正面临着风险。

2015年,”因为海洋 “倡议在COP21会议上启动,以解决纳入海洋和气候政策之间的联系。2021年10月31日,即COP26会议的第一天,在爱丁堡大学举行的一次高级别活动中,发起了第三份《因为海洋宣言》–支持COP26会议的多边海洋成果的多边倡议,并有众多国家签署。

The ocean is the engine room of the climate system. Absorbing some 90% of the excess heat and some 25% of CO2 we produce, the ocean has been a critical buffer against climate change, but tipping points are being reached and ocean risk is increasing.

The Because the Ocean initiative was launched in 2015 at COP21 to addres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linkages between ocean and climate policies. On 31 October 2021, Day 1 of COP26 the 3rd Because the Ocean Declaration — a plurilateral initiative in support of a multilateral ocean outcome at COP26 — was launched at a high-level event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d signed by many countries.

查看/View


2)中外对话:这种野草占据了中国一半的盐沼

 Chinadialogue:The grass that took over half of China’s salt marshes

从互花米草被引进四十年后,它已经蔓延到全中国的海岸上。直到今年,研究遥感数据的科学家发现它已经占据了全国多于600平方公里,也就是48.3%的盐沼。

互花米草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铲除它的花费是巨大的。2001年,上海政府在崇明岛种植了互花米草,而十一年后,上海政府不得不花费了十亿元人民币来铲除它。

当它首次被引进的时候,互花米草被称赞为“绿色长城”,现在则被认为是“绿色沙漠”的缔造者。这个故事警告我们在引进非本地物种时的危险性。

Since its introduction four decades ago, salt-water cordgrass (Spartina alterniflora) has been spreading along China’s shores. By this year, researchers studying remote sensing data found it had taken over more than 600km2 – or 48.3% – of the country’s salt marshes.

The grass brings with it a number of problems and removing it is expensive. As an example, 11 years after it was planted on Chongming island in 2001, the Shanghai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spend over a billion yuan (US$150 million) to remove it.

When first introduced, the salt-water cordgrass was hailed as a “Green Great Wall”. Now it is regarded as the creator of “green deserts”. The tale provides useful warning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查看/View


3) Peter Edwards et.al.:新的融资方案扩大了保护世界沿海湿地的机会

Peter Edwards et.al.:New Financing Options Expand Opportunities to Protect World’s Coastal Wetlands

沿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在气候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的土壤中蕴藏着大量的碳存量,并且比同样面积的陆地森林从大气中封存的碳更多。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仅就其碳价值而言,每年就可获得37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各国可以通过保护沿海湿地为其人民、自然和全球气候带来真正的好处。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一致努力可以帮助找到实现这一机会的资金。

Coastal wetlands such as salt marshes, mangroves, and seagrasses play a key role in climate regulation, harboring significant carbon stocks in their soils, as well as sequestering more carbon out of the atmosphere than the same area of terrestrial forest would. Conserving and restoring mangroves globally could yield a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US$3.7 billion per year based on their carbon values alone.

Countries can deliver real benefits to their people, nature, and the global climate by protecting coastal wetlands. A concerted effort by governments, civil society, and the private sector can help them find the financing to realize this opportunity.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 【海洋治理】生物多样性需要一切可能的工具:使用“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

[Ocean Governance] Biodiversity needs every tool in the box: use OECMs

全球对 “30×30 “倡议——到2030年保护地球30%的目标的支持正在增长。5月,G7集团赞同50多个国家在1月对这一目标做出的承诺。当《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方于2022年5月在中国昆明开会讨论最新的全球保护协议时,这很可能是重点目标。

所有这些都有可能通过一种被称为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即OECMs的保护政策工具得到认可。与所有保护区一起,OECMs可以帮助实现30%的目标。

阅读/Read


2)【划区管理】中国对一些海洋栖息地做出的鲜为人知的努力,但也有一些栖息地被忽略了

[Area-based Management] China’s little-known efforts to protect its marine ecosystems safeguard some habitats but omit others

本文展示了中国最全面的基于区域的海洋保护数据库,22%的浅海生境(<10米)得到完全或高度保护,20%的10至50米深的水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较深水域(>50米)的生态系统是需要保护的关键,然而中国这些水域中只有<5%得到了保护,大陆架以外的水下峡谷和海山等生境没有得到基于区域的保护。虽然中国在其境内的海洋保护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要确保所有的海洋生物得到保护,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阅读/Read


3)【海洋生态】经过保护与恢复后,中国沿海湿地状况的回升

[Ocean Ecosystem] Rebound in China’s coastal wetlands following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本文分析了1984-2018年期间约62,000张图像,并以30米的空间分辨率生成了中国个别年份的沿海湿地地图。研究发现,1984年至2011年间,沿海湿地面积明显减少。研究还发现,自2012年以来,在人为活动减少和保护与恢复工作增加的推动下,盐沼面积大幅增加,滩涂面积呈稳定趋势。这些1984-2018年的沿海湿地地图对于改善中国沿海湿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宝贵的。

阅读/Read


4)【海洋生态】测量人类排污对地球海岸生态系统的冲击

[Ocean Ecosystem] Capturing the impact of human sewage on Earth’s coastal ecosystems.

沿海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来自海上和陆地人类活动的一系列压力。对沿海生态系统的陆地威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特别是针对肥料和牲畜粪便。这些影响不仅危害沿海物种和生态系统,而且还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活动。但是很少有研究评估人类废水对沿海生态系统和社区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了高分辨率地理空间模型从这一方面开展了研究。

阅读/Read


5)【蓝色经济】蓝色食物在环境上的影响

[Blue Econom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blue foods

蓝色食品,即鱼类和其他水生食品,为实现可持续的饮食提供了更好的契机。然而,对于其生产的巨大多样性而言,蓝色食品很少被纳入环境影响研究中。本研究提供了涵盖全球近四分之三产量的蓝色食物在温室气体、氮、磷、淡水和土地压力上的标准化估计。

阅读/Read


6)【海洋治理】保护濒危的海洋生物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40%的海洋

[Ocean Governance] Conserving threatened marine species and biodiversity requires 40% ocean protection

全球在确定海洋保护区(MPA)位置的优先次序时,没有考虑到对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衡量以及受威胁物种的分布。作者通过研究濒危物种分布图和生物多样性代表区,发现至少需要保护40%的海洋,才可以充分保护68%的生物多样性的所有方面,以及30%的IUCN红色名单上的受威胁物种。目前只有2.5%的优先区域在海洋保护区内,这突出表明迫切需要加强对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物种生存的所有重要区域的保护。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蓝色经济]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海洋行动简报:蓝色食物与海洋》

[Blue Economy] OCEAN ACTION NEWSLETTER: BLUE FOODS AND THE OCEAN

报告/Report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2012年12月27日 网络研讨会 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下规划海岸和海洋遗产

2021.12.17 Webinar Planning for coastal and marine heritage in a changing climate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2021年11月17日 海洋保护区的自筹资金机制

2021.11.17 Self-financing mechanisms for MPAs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徐家贤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南加州保护区沼泽湿地中的日出 | Richard Ellis 和 Alamy Stock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