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admin

第 44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新年第一期海洋快讯新鲜出炉,本期的关注点仍然在于海洋保护区和气候,保护区方面,近期“一个海洋”峰会刚刚结束,最后一次谈判将于三月初进行,这可能是海洋保护区即将迈出去的一大步。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继“为了人类和自然的高雄心联盟”之后,一个新的“高雄心联盟”在近期举行的“一个海洋”峰会上成立。这个联盟的努力和倡议聚焦于国家管辖外海域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联合国正在海洋法公约下组织针对这一问题的谈判,希望能够谈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原计划中的最后一次谈判会议定于2020年3月底举行,由于疫情一拖再拖,终于确定在今年3月7日至18日在纽约举行。届时,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不同想象将再次碰撞。希望经过两年的线上讨论,在纽约的线下会议能朝着条约的缔结迈出扎实的步伐。

Highlight 1

Following the 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People and Nature, a new High Ambition Coalition was launched at the recent One Ocean Summit. The Alliance’s efforts and initiatives are focused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The United Nations is organizing negotiations on this issue under UNCLOS, with the hope of concluding a legally binding treaty. The final negotiating session, originally planned for the end of March 2020, has been delayed by the pandemic and will finally take place in New York from 7 to 18 March this year. At that time, different vis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will be converging again. It is hoped that after two years of online discussions, the offline meeting in New York will be a solid step towards the conclusion of a treaty.

关键点二

虎年的第一期蓝色脉搏依然离不开海洋和气候的纠缠。在时讯中会看到气候政策与海洋保护的冲突;在观点中可以看到对调整渔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呼吁;解读版块中有文章讨论海洋中的极端天气事件;而学术板块中则汇集了与上述几乎所有主题都相关的最新研究。蓝色脉搏的观察是,海洋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正越来越聚焦在区域尺度和管理问题上,这种趋势将更有助于应用层面的政策制定。

Highlight 2

The first issue of Blue Pulse in the Year of the Tiger continues to focus on the ocean and climate nexus. The conflict between climate policy and marine conservation is seen in the News; calls for adapting fisheries policies to climate change can be found in the Perspectives section; articles discussing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the oceans are includ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section, and the Academic section brings together the latest research related to almost all of these topics. Blue Pulse’s observation is that research on oceans and climate change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regional sca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a trend that will be more useful for policy development 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时讯 News

在花边珊瑚群之间拍摄的黄鳍旗鱼 | NOAA Ocean Exploration

1) 在法国的推动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BBNJ)高雄心联盟(HAC)”在“一个海洋”峰会上正式成立,联盟呼吁通过一项雄心勃勃的BBNJ协定,以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并可持续利用其生物资源。

 A Coalition on 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 calling for the adoption of an ambitious treaty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has been launched at the One Ocean Summit.

查看/View


2) 2021年12月15日,德克萨斯州公共政策基金会对拜登的联邦政府提起诉讼,质疑其风电政策会损害当地的捕鱼业并对海洋生物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The Texas Public Policy Foundation filed a federal lawsuit against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challenging the approval of the Vineyard Wind Project off the coasts. The project would severely harm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ustry in the area and create irreparabl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cean wildlife.

查看/View


3) 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设计和建造小组委员会会议(SDC 8)于1月21日在伦敦闭幕。会议认识到目前国际海事组织指定的关于水下噪声的指导方针由于是非强制的,其实施面临重大障碍。IMO应该尽快通过强制性的措施,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扭转水下噪声控制方面整体性的失败。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s Sub-Committee on Ship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DC 8) closed today on January 21, London. The meeting recognized that the non-mandatory nature of the current IMO guidelines on underwater noise pollution from ships is a key barrier to their implementation. The IMO must agre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datory measures so that the overall failure to reduce underwater noise is addressed globally.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航运业必须将碳排放降至0 | TradeWinds news

1) Virginijus Sinkevicius: 欧盟应该迅速前进,引导 “全球绿色转型”。今年必须是海洋之年、生物多样性之年,而达成它们的基础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塑料的使用。今年我们必须找到机会,达成共识,使世界变得更好。

Virginijus Sinkevicius: Precious time to save nature and the oceans has been lost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becaus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27-member bloc is determined to move ahead quickly to steer “a global green transition.” This year must be the year of the oceans. This year must be the year of biodiversity, and it is essential to get plastics under control, and the only way to do it is global. This year we must find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reach agreements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for the better.

查看/View


2) Teresa Ish和 Marissa Wilson: 在变化的气候之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鱼类和海洋的相关法律和规则也应该有所调整。海洋生物迁移,海洋生态系统变化之时,我们海洋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还没来得及跟上,现行的规则基于的数据已经过时,因此存在着种种缺陷。展望未来,我们必须不断改革我们对鱼类和渔业的态度,以确保我们的海洋生物的可持续性和依赖它的人们的生计,无论是今天还是几十年之后的未来。

Teresa Ish and Marissa Wilson: As the climate is chang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we use to protect both the fish in the ocean – as well as the fishers who rely on them – have to change as well. As sea life migrates and ocean ecosystems shift, our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falling behind –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 impose based on outmoded data are deeply flawed. As we look ahead, we must continue to overhaul our approach to fish and fisheries in order to ensure sustainability and survival – of our sea life and those who rely on it, today and for decades to come.

查看/View


3) Johannah Christensen: 在过去的一年里,航运业在气候变化方面改变了方向。10月,200多个组织发表了《航运脱碳行动呼吁》,承认行业和政府必须共同努力在2050年前将该行业的排放量降至零。将这些目标付诸实施需要多个行业和政府相协调,并共同努力。第一步将是在今年春天制定“绿色走廊”的路线规划指南。我们呼吁所有能够为此做出贡献的人,在2022年参与到路线规划中来,以迈出零碳航运的步伐。

The past year has seen a change of direction for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October, more than 200 organizations published the Call to Action for Shipping Decarbonization, recognizing that industry and governments must reduce the sector’s emissions to zero by 2050. Putting these targets into practice will require a complex and coordinated effort from multiple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s. A first step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guidance for route mapping in green corridors this spring. We call on all those who can contribute to this process to engage with route mapping in 2022 so that the journey towards zero-emission shipping can begin.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曾经在斯里兰卡常见的鳐鱼,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 |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 Flickr Creative Commons

1)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在斯里兰卡,渔民发现罕见鳐鱼数量的急剧下降

Pew: In Sri Lanka, Fishers Report Drastic Decline of an Elusive Ray

一个世纪以来,锯鳐鱼种在斯里兰卡均有发现,但至今没有该鱼种在斯里兰卡生长状况的研究。其他印度洋国家的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锯鳐的数量急剧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定向捕鱼、鱼种被渔具意外缠住而死亡,也可能是因疏浚、污染和沿海开发造成的生境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知识空白,Jabado和她的同事在斯里兰卡海岸线周围的21个地点进行了访谈,向渔民询问关于锯鳐的相关信息,最后了解到当地居民对锯鳐鱼的了解,随着研究参与者的年龄增长而增加。侧面说明了近年来锯鳐数量的下降。

The sawfish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Sri Lanka for over a century, but until now no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ssess its status in the country. Studies in other Indian Ocean countries have found that sawfish populations have declin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decades,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directed fishing, accidental entanglement in fishing gear, or habitat loss through dredging, pollution and coastal development.

To address this knowledge gap, Jabado and her colleagues’ conducted interviews at 21 sites around the Sri Lankan coastline, asking fishermen about their knowledge and culture regarding saw rays, and eventually learned that local residents’ knowledge of saw rays increased with the age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A side note on the decline of sawfish populations in recent years.

查看/View


2)National Fisherman: 声呐挑战:向下钻进的Seapix

The Sonar Challenge: Seapix drills down

为了满足渔民的两个要求:识别目标鱼群的体积以及区分不同物种,iXblue公司设计了Seapix声呐系统。虽然现在价格还很高,但是这款声呐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在船只上,而且在后续的实践中发现它可以很好地分辨出鳕鱼,鲭鱼这些经济鱼类和那些更小的鱼或浮游生物,这可以提高捕捞的效率。

To meet two fishermen’s requirements: the volume of the target fish and able to discriminate species, iXblue designed the Seapix sonar system. Although the price is still very high, this sonar can be easily installed on the boat, and in subsequent practi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is sonar can distinguish cod, mackerel and these economic fish and smaller fish and plankt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shing.

查看/View


3)美联社: 实验室中的达尔文:应对全球变暖而调整珊瑚的进化

APnews: Darwin in a lab: Coral evolution tweaked for global warming

科学家们正试图加快珊瑚的进化的速度,以培育出能更好地抵御全球变暖影响的 “超级珊瑚”。在过去的五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实验,以证明他们的理论是可行的。现在,他们正准备将实验室培育的珊瑚种植在海洋中,来测试它们在自然界中如何生存。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speed up coral’s evolutionary clock to breed “super corals” that can better withstand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researchers have been conducting experiments to prove their theories would work. Now, they’re getting ready to plant laboratory-raised corals in the ocean to see how they survive in nature.

查看/View


4)CarbonBrief: 为什么海洋会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如太平洋“斑点”(Blob)

CarbonBrief: Why oceans could face more extremes like the Pacific ‘Blob’

在2015年,北太平洋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洋热浪,被称为 “Blob”。Blob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初级生产者数量的下降,并迫使鱼类和其他生物迁移以寻找更冷的栖息地。有害藻类的长期繁殖也对贻贝和螃蟹渔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这又导致了海鸟、海豹和海狮的大量死亡。随着地球变暖,海洋热浪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更加频繁,更加持久。

In 2015, the North Pacific saw the largest marine heatwave ever recorded, known simply as the “Blob”. The Blob had huge consequences for marine ecosystems, causing a drop in primary production – the process by which marine plants produce food to live and grow – and forcing fish and other organisms to move in search of cooler habitats. Extended blooms of harmful algae also had devastating effects on mussel and crab fisheries, which, in turn, led to massive die-offs of seabirds, seals and sea lions. As Earth warms, marine heatwaves are likely to become more intense, happen more often and last longer.

查看/View


5)NOAA fisheries: 在东南美国研究深海珊瑚与海绵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多年努力

NOAA fisheries: Successful Multi-Year Effort to Study Deep-Sea Corals and Sponges in the Southeast United States

通过多年的高度合作以及多方面的努力,NOAA的深海珊瑚研究和技术计划近日逐步完成。这个项目的名字是东南深海珊瑚倡议。倡议的合作者在美国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美国加勒比海的联邦水域探索并确定了深海珊瑚和海绵生态系统的特征。研究人员完成了21次考察,利用船舶、潜水器(包括遥控和自主操作的车辆)和其他设备调查深海珊瑚和海绵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与大学合作开展的补充研究项目侧重于海底测绘、物种识别、生境适宜性建模、环境和海洋学监测以及数据分析。

NOAA’s Deep Sea Cor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ogram has completed its multi-year highly collaborative effort, known as the Southeast Deep Coral Initiative. Initiative collaborators explored and characterized deep-sea coral and sponge ecosystems in the federal waters of the U.S. South Atlantic, Gulf of Mexico, and U.S. Caribbean. Researchers completed 21 expeditions to survey deep-sea coral and sponge ecosystems using ships, submersibles (including remotely and autonomously operated vehicles), and other equipment. Complementary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in partnership with universities focused on seafloor mappin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environmental and oceanographic monitoring, and data analysis.

查看/View


6)MongaBay: 新地图集阐明了人造光在夜间对海洋的冲击

MongaBay: New atlas illuminates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light in the ocean at night

研究人员最近发布了第一份全球地图集,量化了夜间人工光线对水下生境的影响。来自沿海城市环境的人工光线会对一系列海洋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生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对月光等自然光极为敏感。

在对于全球沿海水深1米的范围中,研究人员发现有19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在夜间暴露在人工光线下,这个面积相当于全球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约3%。来自LED灯的蓝色光线可以特别深入地渗透到海洋中,有可能对水下生物造成更多的问题。

Researchers recently released the first global atlas that quantifies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on underwater habitats. Artificial light from urban environments along the coast can have far-reaching impacts on a range of marine organisms that have evolved over millions of years to b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natural light such as moonligh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t a depth of 1 meter, 1.9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world’s coastal oceans were exposed to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equivalent to about 3% of the world’s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Blue tones from LED lights can penetrate particularly deeply into the water column, potentially causing more issues to underwater inhabitants.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蓝色经济】预测气候变化下的全球海水养殖生产和适应途径

[Blue Economy] Projecting global ma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adaptation pathways under climate change

面对全球正在增长的需求,海鲜供应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几个挑战,包括因为人口增长而提高的消费量,渔业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气候变化。然而,由捕鱼而来的海鲜的产量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全球海洋生物养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气候变化给海产养殖带来了潜在风险。本文使用了一个全球海产养殖生产模型,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海洋条件、适合养殖的海域、鱼粉和鱼油生产、养殖物种的饮食需求、养殖鱼的价格和全球海产品需求,从而来预测两种气候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海产养殖产量。

阅读/Read


2) 【海洋生态】西印度洋珊瑚生态系统崩溃的脆弱性

[Ocean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to collapse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全世界的生态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本文将评估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标准化方法,即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系统红色清单,应用于西印度洋(WIO)的珊瑚礁。评估的范围涵盖了11,919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占全球总数的5%)。得到的结果和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球其他珊瑚礁,以帮助各国和其他行为者实现多个全球公约所规定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目标。

阅读/Read


3)【气候与海洋】促进性改变了岩石海岸的气候变化风险

[Climate & Ocean] Facilitation alters climate change risk on rocky shores

能改善物理压力的生物生境具有很强的生物多样性(树木可以削弱极端温度并增加湿度,小型植物和灌木也能降低土壤温度并增加含水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促进性生境中的物理条件如何对外部气候强迫作出反应的细节仍然是未知的,阻碍了对世界上许多物种的气候变化预测。利用潮间带贻贝床作为一个模型系统,本文描述了外部气候条件和微生境内热和干燥条件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这些数据,以及两个常见居民分类群(等足类动物Cirolana harfordi和瓷蟹Petrolisthes cinctipes)的生理耐受性,来研究生物生境内部和外部的气候风险的大小。

阅读/Read


4)【气候与海洋】海洋中的生物地理化学极端和复合事件

[Climate & Ocean] Biogeochemical extremes and compound events in the ocean

海洋正在面临变暖、缺氧和酸化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碳排放造成的。海洋变暖、酸化和缺氧现象预计将在几十年内变得更为普遍,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极端事件,如海洋热浪,也将更剧烈频繁地发生,并有可能持续时间更长,然后扩展到更大的区域。然而,我们对与气候变暖、低氧浓度或高酸度有关的海洋极端事件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了解仍然有限。复合事件–即多个极端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

阅读/Read


5)【气候与海洋】浮游植物引起大气变暖背后的气候路径

[Climate & Ocean] Climate pathways behind phytoplankton-induced atmospheric warming

本文研究了浮游生物使表面大气温度增加的方式。虽然浮游植物的光吸收对海洋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关注,但其生物地球物理机制对大气的影响仍不清楚。浮游植物的光吸收使海洋表面变暖,这反过来又影响到空气-海洋的热量和二氧化碳交换。然而,在浮游植物引起的大气变暖中,空气-海洋热量与二氧化碳通量的贡献还没有确定。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气候途径,结合了模型来研究这一现象。

阅读/Read


6)【气候与海洋】跨界鱼类种群中气候驱动的范围变化的时间和幅度对其管理构成挑战

[Climate & Ocean]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climate-driven range shifts in transboundary fish stocks challenge their management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邻国专属经济区(EEZ)和公海之间共享鱼类种群的分布。这些跨界转移的时间尺度决定了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国际渔业治理。本文通过将高排放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地球系统模型的大型集合模拟与动态人口模型相结合来探索这一时间尺度。到2030年,23%的跨界种群将发生变化,78%的专属经济区将经历至少一次种群的变化。到本世纪末,预测显示全球共有45%的种群发生变化,81%的专属经济区水域至少有一个种群发生变化。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渔业管理】由AquaChile,Australis,Salmones Aysén,Cermaq和Mowi组成的智利鲑鱼委员会发布了其有史以来第一份可持续影响报告。

[Fisheries Management] The Chilean Salmon Council – formed by AquaChile, Australis, Salmones Aysén, Cermaq, and Mowi – has released its first-ever sustainable impact report.

报告/Report


【气候与海洋】英格兰北海自然系统中的碳捕获和储存评估

Assess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Natural Systems within the English North Sea

报告/Report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2022年3月1-3日 经济学人世界海洋峰会

2022.3.1-3 World Ocean Summit

详情/Detail


2022年3月7日-18日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第四届政府间会议(BBNJ-IGC4)

2022.3.7-18 4th session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Marine Bio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

详情/Detail


2022年3月18-19日蓝色经济峰会

2022.3.18-19 Blue Economy Summit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徐家贤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在花边珊瑚群之间拍摄的黄鳍旗鱼,NOAA Ocean Exploration 制

蓝色脉搏 | 2021年度合订之 蓝色经济

日期:

纵观2021年全年,我们整理了与当下全球共识:发展蓝色经济相关的重要报道,分为蓝色治理、蓝色经济、水产产业以及关于有害渔业补贴的部分。希望这些内容可以起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语

货轮边鲸鱼的痕迹 | Marine Insight 摄

2021年转瞬即逝,《蓝色脉搏》2021年的年度合订主题是蓝色经济。由于蓝色脉搏是“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蓝色经济中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部分。《蓝色脉搏》对这一议题的大致观察是,对于建设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全球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是如何实现,各地都有不同的探索,不同的产业的进展各异。本期合订把治理放在第一部分是为了在讨论产业的进展之前,突出宏观的、系统的视角对于蓝色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在蓝色金融和蓝色产业的资讯之后,我们也整理了2021年对于有害渔业补贴的讨论。有害补贴和蓝色金融对于渔业而言就像一个房间里的冷空调和暖气片。2021年WTO下的有关谈判尽管进度收到疫情影响,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冷空调关小的曙光。


蓝色治理

印度尼西亚滨海地区 | 世界银行 制

【学术】理想:迈向可持续的海上蓝色经济

通过一系列跨学科研讨会,我们为海上蓝色经济设想了两种技术上可行的未来,并提出为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需要采取的行动。在传统视角下,经济增长是重点。自然资源商品化、私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和文化利益,人们优先考虑当前利益,而不是未来利益。然而,更高的可持续性设想将符合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确保有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满足环境可持续性,让不同个体和国家公平地获取资源和技术。更高的可持续性的未来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支持新兴海上行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理解有限、不公平的结果以及缺乏规划和政府监督。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促进海上活动资金分配平衡和行业间与国家间信息共享的透明度,以及国际法律和体制机制的调整。

阅读/Read


【解读】 Island Innovation: 蓝色经济的意义

蓝色经济在继承低碳、高资源效率和高社会包容原则的同时,同时立足于不断发展中的情境,反映了以海洋为未来资源基础的国家的情况与需求。蓝色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依赖海洋资源的国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4:”为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

阅读/Read


【解读】DAVID KACZANANDRÉ RODRIGUES DE AQUINO: 四项措施帮助印尼建设海洋经济

海洋相关产业对印尼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世界银行一份新的报告提出了四个方法以帮助印尼经济快速转型成绿色环保经济:1. 提高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管理,包括渔业,红树林,和珊瑚;2. 增加对环境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排污管,污水处理设施;3. 更加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监测;4. 将政府短期的COVID-19经济复苏计划与长期的海洋保护计划相结合。

阅读/Read


【学术】蓝色食品对环境的影响

蓝色食品,即鱼类和其他水生食品,为实现可持续的饮食提供了更好的契机。然而,对于其生产的巨大多样性而言,蓝色食品很少被纳入环境影响的研究中。本研究提供了涵盖全球近四分之三产量的蓝色食物在温室气体、氮、磷、淡水和土地压力上的标准化估计。

阅读/Read


【解读】中外对话:“海洋100强”:少数大型企业如何主导海洋经济

60%全球海洋经济由100家企业所掌控。它们是否会与决策者、科学家和民间团体合作拯救海洋环境?

阅读/Read


【解读】中外对话海洋:海产企业是否能成为海洋管护者?

管护不是一种固定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管护相关的社会和生态议题越来越多,而且不太可能一成不变。然而管护工作还任重道远——约 34%的鱼类种群正以生物学上不可持续的程度遭到捕捞。在许多情况下,可持续渔业管理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还有一些情况下,提高透明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正在重新界定海产品行业将如何理解和减少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

阅读/Read


【报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海洋行动简报:蓝色食物与海洋》

阅读/Read


蓝色金融

全球绿色金融奖颁奖仪式 | 21财经 制

【学术】为可持续的海洋经济融资

海洋支撑着可持续的经济,需要充足的融资工具来产生、投资、整合和核算金融资本,以实现持续的海洋健康和治理。然而,当前财政缺口较大,研究者识别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融资的关键障碍,并就如何缓解这些障碍,以激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一流的科学和管理进行投资,支持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阅读/Read


【学术】超越差距:将生物多样性融资置于全球经济中

本文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围绕两个问题研究了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方式:全球的经济组织如引发了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现有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在环境保护中表现如何?报告认为只有将生物多样性问题置于全球经济的框架下,才有可能实现颠覆性、包容性和公平的改变。

阅读/Read


【观点】Amílcar Guzmán Valladares and Viviana Luján Gallegos:MPA财源何处?

“人们对海洋退化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这已转化为越来越多的兴趣和承诺,即为海洋保护区(MPA)提供长期资金,而且数额大于旅游业收入等地方财政资金流。 目前,全球45%以上的保护信托基金(CTF)为MPA管理提供了资金,约26%的CTF为建立新的MPA注资,CTF为MPA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流。”

阅读/Read


【学术】国家的蓝碳财富

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的碳捕集与封存功能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的沿海 “蓝碳 “生态系统服务。该研究对三种沿海生态系统类型的碳捕集与封存在全球和国家层面上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国碳社会成本的新方法,能够计算出每个国家对全球蓝碳财富的贡献度和再分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沿海生态系统对蓝碳财富的贡献平均为1906.7±300亿美元/年。

阅读/Read


【学术】从脆弱性角度观察蓝碳生态系统服务:如何降低渔民群体的社会脆弱性

蓝碳生态系统渔业是高度敏感的渔业,沿海居民多样的职业选择和民间组织的努力将会提高沿海居民面对日益变化的生存方式的适应能力。我们的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对海草床进行生态评估、进行空间分析、登陆调查、家庭访谈,将生物物理变量叠加到社会数据上,绘制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地图,以比较社区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覆盖的社区的蓝碳生态系统是健康的,海草生态系统比红树林更脆弱。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蓝碳生态系统损失几率较小,受蓝碳生态系统损失影响较低。研究强调沿海人类社区与蓝碳生态系统的关系,旨在为政府的环境政策提供洞见,特别是那些提升当地居民适应能力的政策。

阅读/Read


【时讯】 国际金融盛会折桂!这是青岛银行谋势绿色金融的“蓝色新路径”

阅读/Read


【研讨会】2021年03月02日 扭转趋势:如何为可持续的海洋复苏提供资金

阅读/Read


【研讨会】2021年11月17日 海洋保护区的自筹资金机制

阅读/Read


蓝色产业(水产)

志愿者在传递生蚝 | BRITTANY MURRAY, MEDIANEWS GROUP/LONG BEACH PRESS-TELEGRAM/GETTY IMAGES 摄

【学术】全球水产养殖业20年回顾

研究回顾了1997年到2017年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包括了本行业的所有子部门,并且强调了水产养殖业在全球粮食系统的一体化。亚洲的内陆水产养殖对全球产量和粮食安全贡献最大。尽管对l来自于海洋的原料的需求依然存在,对陆地资源的依赖有所增加,饲养效率有着显著增加。软体动物和海藻在确保营养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作用依然有待探索。未来,气候变化和病菌对养殖业的影响依然难以预测。

阅读/Read


【解读】世界经济论坛:为什么更多的陆上养鱼场可以改善全球粮食安全?

 研究表明, 淡水养殖比海水养殖更具有可持续性。证据显示淡水养殖的经济和资源限制较少。陆地上的水产养殖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方面也有着更大的潜力。

阅读/Read


【学术】海产品标签错误对海洋种群和渔业管理导致的后果

研究提供了系统层面的实证证据,证明美国存在海鲜产品标签错误的情况,从而导致对海洋种群的负面影响和对管理不善的渔业产品的消费。研究使用了贸易、生产和错误标签数据,发现替代产品比标签上列出的产品更有可能被进口。我们发现,与标签上的产品相比,替代产品来自鱼群健康程度较低、对其他渔业的影响较大,以及那些管理效率较低的渔场,其管理政策不太可能减轻渔业对生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成果提供了食品欺诈对环境影响的系统性证据,也突出了当前在生产、贸易和错误标签数据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增加了海鲜产品错误标签后果的不确定性。

阅读/Read


【观点】Chris Chase:“藻类产品在水产养殖饲料领域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阅读/Read


【学术】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渔业:中国海鲜生产和消费的变化分析

通过对现有统计数据的研究,并与中国的主要政策目标结合,研究人员估算出2030年国内的海产品生产和消费总量。结果显示,到2030年,海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可能超过国内产量。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中国有可能尝试通过增加离岸渔业养殖,增加进口等方式来满足需求。

阅读/Read


【观点】麦康森:“为持续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可以提出五条建议:(1)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规划具体的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容量;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尽快实现我国传统家庭式经营到规模化现代渔业转型。(2)加强渔药代谢的基础研究和专用渔药开发,指导科学用药。(3)加强与水产养殖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4)建立水产品安全监测的市场化机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优质、高效、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5)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阅读/Read


【解读】中国水产: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

为减轻养殖对近岸海区的影响,拓展养殖空间,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势在必行。目前,根据我国沿海海域水文特点和海水养殖基本情况,我国深远海养殖应为设置在离岸3海里以外、水深在25m~100m、无遮蔽的开放海域,以远程管控设施装备为保障、陆海补给系统为支持,对生态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工业化海上养殖生产方式。

阅读/Read


【报告】WWF: 恢复性水产养殖的全球原则

阅读/Read


【报告】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揭露了鱼粉和鱼油(FMFO)行业对海洋的系统性掠夺

阅读/Read


【解读】孙芳: 限额捕捞的浙江和福建经验

中国在2017年启动了总可捕量(TAC)试点,并相继在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开展了15个试点项目。这些试点项目为实现科学的总可捕量开辟了道路。试点项目证明了核查报告渔获量、有效执法和建立合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阅读/Read


【观点】Anna Fiorentino: 来到可持续的牡蛎养殖场旅游、吃人工养殖的牡蛎有助于保护野生牡蛎礁。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气候变化,野生牡蛎礁已经成为最濒危的栖息地之一。“牡蛎养殖业几乎没有温室气体排放,也几乎不需要水、饲料、化肥或食物。野生牡蛎和严格监管下的养殖牡蛎都会摄食藻类,过滤其他微粒,让更多的阳光到达海底,促进鳗草的生长,保护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阅读/Read


【解读】Abdulmalik Oladipupo 和 Andrew Leingang: 在非洲,商业水产养殖相对较新,且发展缓慢。然而,鱼类生产是许多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鱼是当地家庭生计的主要推动力。很少有农民自发从传统的池塘鱼类养殖手段,转变为世界流行的,更密集的可持续的鱼类生产养殖方式。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技术利用过滤技术对水进行再利用和处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阅读/Read


有害渔业补贴专题

剩的渔业补贴减少了捕鱼的可持续性 | Planet Tranker 制

【解读】IISD:“就世贸组织渔业补贴谈判,关于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代表们对应采用何种标准来确定有资格享受特殊待遇和过渡期的国家‘仍有不同意见’。成员们还审议了综合案文草案中有关助长产能过剩和过度捕捞的补贴的规定,以及各小组应如何处理渔业补贴争端的规则。”

阅读/Read


【观点】Maria Damanaki:“尽管超过三分之一的鱼类种群已经被过度捕捞,许多政府仍然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渔业,这造成了产能过剩和破坏性捕捞的行为。“

阅读/Read


【观点】Rashid Sumaila:“中美两个最大的渔业补贴国之间展开合作是打破世贸组织谈判僵局的关键。多年来,谈判一直因为无法就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被给予更多时间来退出补贴达成共识而陷入停滞。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国自主申明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中国就是这么做的。中美若能开展合作并签署联合公报表明两国支持即将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达成渔业补贴协议,这将有助于推动谈判进程。”

阅读/Read


【观点】王文涛:“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束渔业补贴谈判将是世贸组织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的重要贡献,也将增强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中方支持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前结束谈判,并将继续以积极姿态参与下一阶段谈判。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渔业大国,中国将在谈判中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

阅读/Read


【解读】中外对话海洋:世贸组织距离达成渔业补贴协议再进一步

世贸组织谈判代表们的任务是取消对非法、不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的补贴,并禁止某些助长产能过剩和过度捕捞的补贴。原定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为2020 年,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和美国总统大选影响,谈判被推迟。之后,各方曾计划在今年7月达成协议,但是又再次落空。三月被任命为世贸组织总干事的奥孔乔-伊韦阿拉(Okonjo-Iweala)现在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成协议。由于各方目前在其他问题上陷入僵局,能否达成这份协议将成为检验世贸组织公信力的一项重要考验。

阅读/Read


【观点】Francois Mosnier:“如果能将全球用于有害渔业补贴金额的百分之一用于船上监测,增加有渔业观察员监测下的野生捕捞的比例,可以有意义地对减少非法捕捞和兼捕产生的影响。渔业观察员是部署在商业渔船上的独立专家,负责收集渔获量以及弃鱼、兼捕和海上转运的数据。收集有关渔获、兼捕、捕捞强度和遵守法律法规及履约信息,是确保渔业可持续性的关键”

阅读/Read


【观点】Planet Tracker:有害渔业补贴的禁令以及随之而来的税收影响

每年全球各国政府都要支出390亿美元来支付渔业补贴,其中240亿美元被认为是有害补贴,因为它们促进了过度捕捞或造成了产能过剩。经过了20年的谈判,世界贸易组织(WTO)终于可以部分禁止关于产能增长(即有害)的渔业补贴。如果谈判达成共识,全球鱼类的生物量和渔业利润都会受到影响。

阅读/Read


【解读】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一个进取的渔业补贴削减协议可以提高鱼类种群和全球渔获量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就遏制政府向其渔业部门发放有害的渔业补贴的建议进行谈判时,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和领头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建模工具,以分析这些建议的潜在影响。该工具显示,如果世贸组织达成一项进取的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所有有害的补贴,那么到2050年全球鱼类生物量将增加12.5%。这相当于近3500万公吨的鱼–四倍于北美2017年的鱼消费量。

阅读/Read


【学术】对世界贸易组织有害渔业补贴协定草案的建设性批评

202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可能会达成一项禁止有害渔业补贴的协议,使20多年来的谈判和讨论达到高潮。本评论强调了当前草案文本的优势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确保该协议真正有助于可持续和公平的渔业。

阅读/Read


【学术】通过消除有害补贴来增强欧盟的渔业

有害的渔业补贴在历史上促成了船队产能过剩,目前继续分配给捕鱼业,从而可以维持其可盈利的状态。然而,本研究表明:取消有害的补贴和减少过度捕捞将有助于恢复资源生物量,从而提高可持续渔获量、收入和渔民福利水平,并在鱼类种群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时减少收支的失衡。维持有害的渔业补贴在社会和经济上是低效的。以世界上最大的捕鱼船队之一的欧盟捕鱼船队为例,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与大型船只相比,小型捕鱼船队的生产率在各个海域都是更高的。

阅读/Read


题图:货轮边鲸鱼的痕迹 | Marine Insight 摄

第 43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本期关注了南大洋与海洋保护区。在本期的观点章节中,有研究证明了海洋保护区合理的设置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鱼获,而学术章节中,以政策的角度详细的分析了挪威在南大洋海洋保护区中的立场与作用。海洋保护区毫无疑问可以加强对海洋的保护,在将来也会被大力推进,因此,现在对海洋保护区的作用以及政策制定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

本周的蓝色脉搏再次将目光投向南大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讨论已经开展了十多年,讨论已经从科学领域延伸到了政策领域。2016年通过的罗斯海区域海洋保护区是全球海洋保护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在此之后,谈判进展缓慢,特别是在疫情的限制下,线上会议的形式进一步限制了讨论的深度。本期的学术部分汇集了近几个月对于南极海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对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新发现,也有对罗斯海保护区的回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挪威参与南极海洋保护区谈判的角色的研究。在政治上,挪威地处欧洲,却没有加入欧盟;在经济上,挪威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国家,也是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在南极,挪威有悠久的活动历史,也是南极领土的主张国之一。这篇文章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南极海洋保护区的谈判,也可以通过理解挪威从战略到谈判的行为逻辑,为我国的参与提供思路。

Highlight 

This week’s Blue Pulse once again turns its attention to the Southern Ocean. Discussions on 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 have been underway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have extended from the scientific to the policy realm. The adoption of the Ross Sea Region marine protected area in 2016 was a milestone for global marine conservation. But since then, negotiations have progressed slowly. The online format of the working meetings has limited the depth of discussions. The academic section of this issue brings together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recent months o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Antarctic Ocean. Not only are there new findings on the Southern Ocean ecosystem, but also a review of the Ross Sea MPA.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a study of Norway’s role in negotiating 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s. Politically, Norway is located in Europe but part of the EU; economically, it is a highly ocean-dependent country and the largest fisher of Antarctic krill; in Antarctica, Norway has a long history of activity and is one of the territorial claimants. This paper can help the reader to get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negotiation of the 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 The rationale of the Norwegian participation from strategy to negotiation could also be useful for China’s engagement. 


时讯 News

图片
在南极海域航行的澳大利亚努依娜号破冰船 | 澳大利亚南极局 制

1)哥斯达黎加将科科斯岛(注:并非澳大利亚属地–科科斯群岛)国家公园扩大了27倍,将太平洋水域的完全保护区域增加了将近5.3万平方公里。

Costa Rica Expands Cocos Island National Park by 27 times in size, and increasing the fully protected area in their Pacific waters by almost 53,000 square kilometers.

查看/View


2)英国和欧盟就脱欧后的渔业许可证谈判结束,为欧盟替换渔船颁发了在英国水域捕鱼的许可证,同时达成了多项协定,解决了英国脱欧之后,欧盟渔船在英国水域捕鱼的许可证问题。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UK and the EU on post-Brexit fishing licenses have concluded with the licenses of permits for EU replacement vessels to fish in U.K.  territorial waters, while a number of agreements have been reached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licenses for EU vessels to fish in U.K. territorial waters after Brexit.

查看/View


3)三艘渔船因为试图逃避国际组织对其非法活动的审查,被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ICCAT)列入黑名单。这三艘船已在大西洋作业多年。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这三艘船在进行延绳钓作业,然而并没有记录显示其在ICCAT有注册。

A fleet of three vessels attempting to evade scrutiny of their illegal activities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s been blacklis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 which has been operating in the Atlantic Ocean for many years. Satellite monitoring data for the three vessels shows that they are conducting longline operations, however there is no record of their registration with ICCAT.

查看/View


4)在牙买加国家保护信托基金(NDTFJ)的资助下,红树林发展、教育、意识和生计(Mangrove DEALs)项目顺利开展。这一项目将为确定的几个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教育工作者、社区成员和政府官员提供红树林相关的教育和意识提升项目。

The Mangrove Development, Education, Awareness and Livelihoods (Mangrove DEALs) programme is well underway with funding from the National Conservation Trust Fund of Jamaica (NDTFJ). Several key stakeholders will be identified, including educators, community memb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angrove-related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raising programmes will be provided.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海洋保护区的监测船 | Wild Wonders of Europe/Widstrand/NPL/Minden Pictures 摄

1)Matt Reynolds: 海洋中的生命遵循一个简单的数学规则。一种生物的丰度与它的身体大小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生物体越小,你在海洋中发现的生物就越多。例如,磷虾比金枪鱼小10亿倍,但它们的数量也多10亿倍。而最近的评估发现,因为人类的活动,这一规律已经被打破了。

Matt Reynolds: Life in the ocean, they discovered, followed a simple mathematical rule: The abundance of an organism is closely linked to its body size. To put it another way, the smaller the organism, the more of them you find in the ocean. Krill are a billion times smaller than tuna, for example, but they are also a billion times more abundant.

查看/View


2)Rahel Künzler: 虽然人类对陆地上的极端天气事件比较了解,但对发生在海洋中的极端天气的研究却很少。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研究利用模型首次表明,海洋热浪,和高酸度或低氧的极端天气也可以同时发生–这对海洋生物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后果。

Rahel Künzler: While much is known about extreme weather events on land,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into those that occur in the ocean. A study led by ETH Zurich uses models to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arine heatwave, and extremes with high acidity or low oxygen can also occur conjointly — with difficult to foresee consequences for marine life.

查看/View


3)Greg Noone:如果设计得当,海洋保护区(MPA)可以让物种有充分的时间恢复,甚至可以增加邻近水域的渔民的可捕捞量。然而,这些禁捕区很容易遭到非法捕捞。

 Greg NooneWhen well designed, MPAs allow time for species to recover and can eve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fish available to fishermen in neighboring waters. These no-take zones, however, are vulnerable to poaching.

查看/View


4)经济学人:建立起跨越海洋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鸿沟的桥梁

Economist: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ocean science and the SDGs

对多样化、包容性和创新性海洋科学的需求,是教科文组织努力领导2021年启动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的动力。

The need for diverse, inclusive and innovative ocean science is a driving force behind UNESCO’s efforts to lead action on the UN 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unched in 2021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格陵兰岛正在融化的海冰 | Maria Vernet 摄

1)Bigelow海洋科学实验室: 科学家们发现格陵兰水域由浮游植物产生的碳的季节性供应正在向极地转移,并且比前几十年更早出现。这一发现将加强对这一迅速变暖和变化的环境中的碳循环和营养物质供应的理解。

Bigelow Laboratory for Ocean Sciences: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e availability of carbon in Greenland’s waters is shifting poleward and appearing earlier than in previous decades. This finding will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cycling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his rapidly warming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查看/View


2)李佳恒:对症下药,渔业可以这样应对气候变化

Li Jiaheng: The right remedy for climate change in fisheries

气候变化导致的渔业资源影响主要有3种:分布变化(Distributional change)、产量变化(Productivity change)、物种构成变化(Species composition change);而良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渔业适应性措施通常会回应到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如何衡量一项措施是否为良好做法(Good practice),报告提出可通过“3+2”来看——3项强制性标准(Mandatory criteria)和2项额外标准(Additional beneficial criteria)。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impacts on fishery resourc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Distribution, Productiv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Adaptation measures that respond well to climate change will usually respond to one or more of these. Good fisheries adaptation measures respond to one or more of these. The report suggests that how to measure whether a measure is a good practice can be seen through ‘3+2’ – three mandatory criteria and two additional beneficial criteria. Additional beneficial criteria. In addition, two cas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查看/View


3)中外对话: 海上发电、海下养鱼:风电与水产养殖能否在海中融合发展?

Chinadialogue: Chinese companies explore joint wind and fish farms

2020年是中国蝉联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的第三年。海上风电蓬勃发展的当下,有人注意到了风机脚下的海域。风机在海上发电,风机的底桩能否被利用起来开发适合海洋生物繁衍生息、帮助渔业资源增长的海洋牧场?“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如果能成功实现“跨界”合作,这种立体利用海域的设想就将走进现实。这类融合开发项目能够集约使用有限的海洋空间,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也有可能帮助二者可持续发展。

The year 2020 marks the third year of China’s reign as the world’s largest offshore wind market. At this moment of booming offshore wind power, some people are taking notice of the waters at the foot of the turbines. With wind turbines generating electricity at sea, can the bottom piles of the turbines be used to develop marine pastures suitable for marine life to flourish and help fishery resources grow? “If offshore wind power and marine pasture can successfully achiev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the idea of using the sea in three dimensions will come into reality. Suc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rojects can make intensive use of limited marine space,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and potentially help both to develop sustainably.

查看/View


4)皮尤慈善信托:保护深海喷口周围独特生命的背后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Behind the Quest to Protect the Unique Life Around Deep-Sea Vents

热液喷口养育了非凡的生命。它们是深海中的绿洲,其中的物种让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以及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如何在新技术中得到应用等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活跃的热液喷口区或其附近进行商业规模的采矿,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Hydrothermal vents support extraordinary life. They are oases in the deep sea with species that give us unique insights into how life started on Earth, how animals have evolved, and how creatures’ adaptations to extreme environments have applications in new technology.

Commercial-scale mining at or near an active hydrothermal vent field could be devastating to the local ecosystem

查看/View


5)Public News Service: 来自漏油事件的和解赔偿金帮助恢复佛罗里达的牡蛎礁

Public News Service: Settlement Funds from Oil Spill to Help Restore FL Oyster Reefs

风暴破坏、污染和一些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因素正在导致牡蛎数量的减少。但是,2010年 “深水地平线 “石油泄漏事件的和解赔偿金现在可以用来恢复墨西哥湾的牡蛎礁。牡蛎不仅仅是生物,它们也是栖息地。因此,牡蛎礁恢复和整个生态系统恢复是同时的。

Storm damage, pollution and other factors – some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 are reducing the oyster population. But settlement funds from the 2010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are now available to restore oyster reefs in the Gulf of Mexico. Oysters are not just living creatures, they’re also habitat. So bringing them back also brings back an entire ecosystem.

查看/View


6)Sevenseas Media:小规模的金枪鱼部门在推动大西洋的“污染者付费“原则

Sevenseas Media:Small-Scale Tuna Sector Push for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in Atlantic

自从大眼金枪鱼在2015年被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ICCAT)的科学家正式宣布为过度捕捞以来,人们的担忧一直在增加。今年,在第一次科学评估的七年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该种群仍然被过度捕捞。尽管新的大眼金枪鱼评估结果表明,与2018年的上一次评估相比,大眼金枪鱼的存量状况更加乐观,但ICCAT的科学家警告说,应该谨慎地解释评估结果,从而强调需要遵循一种预防性的方法以确保大眼金枪鱼种群恢复的高概率。

Concerns have been building since bigeye tuna was formally declared overfished by scientis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 in 2015. This year, seven years after the first scientific assessment, scientists still have to conclude that the population (or so-called “stock”) is overfished.

Even though the new bigeye tuna assessment results suggest a more positive status than under the previous assessment in 2018, ICCAT scientists warn that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thereby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ollowing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which will ensure a high probability of recovery of the bigeye tuna stock.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海洋生态】南极冰架下生命的丰富性、生长性和持久性

【Ocean Ecosystem】Richness, growth, and persistence of life under an Antarctic ice shelf

在极地冰架与海岸相接的地方,在这里极地冰面可以作为浮动冰架流入大海。在冰面下面的海床可能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表面栖息地。本文通过位于南极三个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麦克默多冰架)、Filchner-Ronne冰架和Amery冰架上的10个钻孔放下摄像机,对那里的生命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超过五十种物种的存在。

阅读/Read


2)【海洋生态】沿南极半岛西部的幼年和亚成年雄性南极海狗(Arctocephalus gazella)的冬季分布情况

【Ocean Ecosystem】Winter distribution of juvenile and sub-adult male Antarctic fur seals (Arctocephalus gazella) along the western Antarctic Peninsula

栖息在南大洋大西洋扇区的南极海狗(Arctocephalus gazella)主要捕食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了解南极海狗的年龄结构与分布,在管理磷虾渔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幼年和亚成年海狗的分布,建立一个包括这两个年龄段的物种分布模型,从而可以对磷虾渔业生态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阅读/Read


3)【海洋生态】深海海绵Plenaster craigi 的线粒体基因组和多态性微卫星标记,2017:了解深海采矿影响的工具

【Ocean Ecosystem】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the abyssal sponge Plenaster craigi Lim & Wiklund, 2017: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deep-sea mining

深海海绵(Plenaster craigi )是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的特有物种,Plenaster craigi在这一区域矿物多金属结核上附着生活,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评估采矿作业的影响,了解该物种的遗传学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对来自CCZ三个不同区域的75个个体进行了测试。因为它在整个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通性可能代表了其他在多金属结核附着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群。

阅读/Read


4)【海洋治理】挪威对在南大洋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兴趣和参与情况

【Ocean Governance】Norwegian interests and participation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the Southern Ocean

本文对挪威政府文件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会议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与关键信息提供者进行了访谈。挪威是南极、全球海洋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也是国际合作的积极支持者。本文阐述了科学对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CCAMLR作为一个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组织的目的。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挪威的立场和理解CCAMLR海洋保护区进程中的共识。

阅读/Read


5)【划区管理】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从企鹅的视角。

【Area-Based Management】Protecting marine 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A penguins’ perspective

企鹅是当今最受威胁的海鸟群体之一,特别是容易受到海上渔业和石油业的威胁。在现存的18个企鹅物种中的大多数种类可能会在季节性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大迁徙,本文研究了关于企鹅活动的现有信息,并评估了不同物种及不同生命周期内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ABNJ)的使用。

阅读/Read


6)【划区管理】从政策到系统:罗斯海南极海洋保护区是否保护了南极犬牙鱼全生命周期内活动区域的迁徙通道?

【Area-Based Management】Tying policy to system: Does the Ross Sea region marine reserve protect transport pathways connecting the life history of Antarctic toothfish?

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MPA)的一个核心目标是保护对南极犬牙鱼(Dissostichus mawsoni)的生命周期内所有重要的区域,南极犬牙鱼是一种顶级鱼类捕食者,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商业捕捞的目标物种之一。幼年南极犬牙鱼主要分布在内大陆架的深盆地,而成年南极犬牙鱼鱼则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和太平洋-南极海脊的产卵区。尽管海洋保护区保护了南极犬牙鱼的生命周期内活动区域的部分迁徙通道,但还有一些通道仍然容易受到商业捕捞的影响。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1)【渔业管理】 Ash Adams: COVID-19 threatened Alaska’s fishermen. Here’s how they persevered.

【Fishery Management】Ash Adams: 新冠疫情威胁下依然坚韧的阿拉斯加的渔民。

图集/Photos


2)【海洋与社会】 志愿者发起牡蛎栖息地来帮助恢复珊瑚礁

【Ocean & Society】Volunteers raise oyster gardens to help restore reefs

图集/Photos


3)【海洋生态】我们还剩下多少种鱼?Sea Around Us组织现提供多于2500种鱼类存量评估

【Ocean Ecosystem】How much fish is left? Sea Around Us now provides assessments for over 2500 stocks

报告/Reports


4)【海洋生态】 关于海龟的七个事实

【Ocean Ecosystem】7 Sea Turtle Facts for the Ocean Lover

报告/Reports


5)【气候与海洋】 这些照片展示了海平面上升危机如何与我们紧密相连

【Climate & Ocean]these photographs show how rising sea connects us all

图集/Photos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1)【线上培训】2022年1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00-3:30 沿海管理专业人员的经济指导

Wednesday, January 12, 2022, 2:00 – 3:30 PM Eastern, NOAA Training: Economic Guidance for Coast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详情/Detail


2)【网络研讨会】2022年1月12日 降低船舶噪音的创新

2022.1.12 Underwater Noise webinar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1) 2021年12月16日 密西西比2021年年度会议

2021.12.16 Mississippi 2021 Annual Meeting Presentation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徐家贤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海洋保护区的监测船 | Wild Wonders of Europe/Widstrand/NPL/Minden Pictures 摄

特刊 | 2021年气候变化大事件回顾

日期:

2021年度气候与能源大事件不完全盘点

导语

2021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基于过去一年气候治理领域的成就与挑战,本篇回顾将从气候科学、国际气候治理、国家行动、资金流向等角度出发,梳理2021年重要的气候事件和治理进程,为您解读不容错过的年度事件。


气候科学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疫情前水平,全球变暖总体趋势不变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强势反弹,预计将重回疫情前水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期发布的《2021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前所未有地下降了5.4%,但在2021年,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预计同比增长4.8%左右(除了水泥行业),排放水平仅略低于疫情前水平。尽管过去几年排放水平存在波动,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然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11月,观测到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417PPM

*PPM=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0000

1970-2020年所有来源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 来源:UNEP,2021
2005-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 (单位:ppm)| 来源:NASA,2021

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升幅略有降低,但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报告,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水平高出约1.08℃。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021年的温升幅度略低于过去几年,但本次拉尼娜现象的降温效应已不如2011年时显著。WMO秘书长Petteri Taalas指出:“(2021年的降温)只是一个短暂的喘息,并不能扭转长期变暖的趋势或减少气候行动的紧迫性。”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的强度也不断增加。据悉,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于冬季再度形成一次强度为弱到中级的拉尼娜现象,“双拉尼娜”可能会使今年冬天更加寒冷。


气候变化影响下,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系统性冲击

2021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遍及全球2021年初,寒潮席卷美国中部、墨西哥北部以及欧洲部分地区;菲洛梅娜风暴(Storm Filomena)使马德里遭受了破纪录的暴雪。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13℃,低温导致逾350万企业和家庭停电。6-7月,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遭遇“热穹顶”效应、美国西南部以及欧洲地中海地区受到高温与森林火灾的威胁,其中美国俄勒冈州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野火之一,364,000多英亩的土地遭到破坏。暴雨和洪水肆虐西欧及南美洲北部亚马逊河流域,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干旱则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交替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南旱北涝现象明显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全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整个夏季,中国共遭受15次区域暴雨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其中河南、山西两省的暴雨导致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海南省受台风“圆规”影响,出现明显风暴潮和海水、入海口江河水倒灌现象。江南、华南、新疆等地则屡遭持续高温,仅7月20日至8月9日这20天内,全国就有3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高温记录突破历史极值。广东持续少雨,主要江河水位比往年同期明显偏低,加上天文大潮影响,海水涨潮时倒灌入河,出现“咸潮”现象,影响东江受水区近5000万人供水安全。今年三月,中国遭遇十年来最强沙尘天气,沙尘暴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波及17个省(区、市),影响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

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系统性冲击与长期影响不容小觑。首先,气候变化会给气候脆弱性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从而阻碍全球减贫的进程。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到 2030 年,气候变化可能致使逾 1.3 亿人陷入贫困,到 2050 年将导致超过2亿人流离失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也会给粮食价格、粮食安全、健康和劳动生产率带来负面影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UNEP近期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显示,本世纪下半叶,气候变化可能会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IPBES-IPCC 联合工作组的研究也显示,大多数生态系统及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力将被不减反增的人为气候变化破坏,热带雨林、高纬度生态系统、地中海沿岸生态系统等已经遭受严重打击,需要有力的干预措施加以保护。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也强调了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效应,会上发布的《昆明宣言》就提到,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直接驱动因素之一,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构成前所未有的关联危机,亟需协同治理。


最佳气候科学强调人类社会需立即采取快速、大规模的气候行动

最新的IPCC评估报告再次为人类社会敲响警钟,强调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毋庸置疑,各国需立即采取快速、大规模的气候行动,以实现2℃以及1.5℃温控目标。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人类活动已经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广泛而快速的变化,全球变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其影响会遍及全球所有地区。在五个模拟的社会经济场景中,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温度都将继续上升。只有在未来几十年采取深度减排措施和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才有可能实现2℃乃至1.5℃的全球温控目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国际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进入实施期,COP26完成气候治理顶层设计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推迟一年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于格拉斯哥成功召开,会议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Glasgow Climate Pact)》(后称《协议》),就减缓、适应、资金提出了新的目标或举措,并在《协定》进入实施期的第一年,完成了《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为缔约方落实《协定》提供了指引。

《协议》就气候变化的科学与紧迫性,适应,适应资金,减缓,支持减缓与适应的资金、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损失与损害,实施和多方合作八个方面做出了安排。在科学与紧迫性方面,《协议》再次认可了IPCC报告的科学结论,强调各国需加强在减缓、适应和资金方面的雄心和行动,以落实《协定》目标。在减缓方面,《协议》首次明确能源转型目标,即逐步减少(phase-down)未采用碳捕集与封存措施的煤电(unabated coal power),并逐步淘汰(phase-out)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在适应方面,《协议》敦促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适应资金规模至少比2019年的水平增加一倍。在资金、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方面,《协议》决定在2024年明确新的集体量化气候资金目标。

实施方面,大会完成了《协定》实施细则剩余的内容,包括第六条(Article 6)、共同时间框架、透明度和资金等。第六条第二款(6.2)、第四款(6.4)和第八款(6.8)的决议案文体现出实现公正转型和包容性的元素,也体现了一定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共同时间框架方面,决议案文鼓励缔约方在2025年通报截至年份为2035年的NDCs,在2030年通报截至年份为2040年的NDCs,此后每五年更新一次。资金方面,各缔约方决定在2024年明确新的集体量化气候资金目标。【对COP26各方面成果的详细观察和解读请点击《聚焦COP26 | 谈判成果观察》

COP26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给予高度关注。《协议》注意到确保包括森林、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所有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联性,以及保护、养护和恢复自然和生态系统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惠益。COP26期间,各国达成了《格拉斯哥领导人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The Glasgow Leaders’ Declaration on Forest and Land Use)》,由森林覆盖面积超过全球90%的134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可缩小约3.5Gt的排放差距。管理 8.7 万亿美元资产的 33 家金融机构也承诺,到 2025 年,从其投资组合中剔除涉及毁林的大宗商品,并完善针对森林保护领域的投融资体系,筹集17 亿美元用于支持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对森林的保护。

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国际气候治理持续推进性别主流化的进程。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性,妇女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妇女在与气候相关的环境运动中作用越来越大。《公约》致力于促进其秘书处构成及程序方面性别主流化,加深对促进性别平等的气候行动的理解,并将其统一纳入《公约》的执行和缔约方、秘书处、联合国实体,使其成为各方工作的主流。2014年,COP20会议决定设立“性别问题利马工作方案”并制定了“性别问题行动计划”,此后COP25在评估了上述方案与行动计划后,通过了增强的五年期性别问题利马工作方案以及附件中的性别问题行动计划。根据《公约》秘书处发布的性别构成报告,2021年,《公约》各组成机构(包括适应委员会,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华沙国际机制执行委员会等,共16个)中的女性比例在在10%到63%之前,适应委员会女性工作人员占比最高。与上一份报告相比,缔约方代表团的女性比例提高了 9%,而缔约方代表团团长和副团长中的女性比例提高了 12%。整体而言,《公约》的决策有女性参与并实现了性别平衡。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认识到女性对国际气候治理独特的贡献。据统计,各方提交的最新版NDCs中,只有14%的缔约方没有在任何方面提及性别问题,相较于上一次统计降低了51%。COP26专门设有性别、科学和创新日,探讨了气候治理中性别主流化的现状,以及推进性别主流化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正式决策中,女性在金融、健康、能源和交通等对气候变化有关键影响的问题上的代表性仍然不足

NDCs中涉及性别问题的领域 | 来源:UNFCCC,2021


各国气候行动

143个缔约方通报了新的或更新版NDCs,但离实现《协定》温控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截至2021年10月12日,143个缔约方在COP26前提交了116份新的或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NDCs),然而,NDCs目标的集合距离实现《协定》的温控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亟待进一步提升气候雄心,采取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UNFCCC发布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综合报告显示,根据最新NDCs的行动力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升幅度将达到2.7℃;在实现1.5℃温控目标的可能性为50%的情况下,全球2020年到本世纪末的碳预算中的89%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消耗掉。如果要实现1.5℃温控目标,2030 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需比 2010 年降低约 45%,即使是仅实现2 ℃目标,2030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需比 2010 年降低约25%。如果全球不能在 2030 年之前实现上述减排量,之后将需要以更大成本加速深度减排,以弥补在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的缓慢起步。

除了NDCs之外,一些国家制定了本世纪中叶净零或碳中和发展目标。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已有84个国家将碳中和或净零排放写入法律或政策文件中,它们的主要气候目标和政策措施如下表所示:

来源:创绿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中国建立“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为落实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政策保障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见》与《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设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意见》是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具体,是“N”中的重要政策文件,指导相关部门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也将依照《方案》制定区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目前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也在编制当中。

地方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并发布,部分省市提出将提前实现碳达峰。上海强调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助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江苏强调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明确2030年前碳达峰。另有部分省市确定了自身实现碳达峰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清晰的能源转型目标。比如,四川明确到2030年,该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应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6%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作为能源大省,河南注重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力争到2025年、2030年,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18%、25%左右,外电和清洁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38%、48%左右。宁夏明确工业、能源等重点部门碳排放达峰年份和达峰目标,并提出到2025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达到16%,夯实落实碳达峰目标基础。


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若要在交易量、交易额上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仍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的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是全球覆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市场方式促进碳减排,有助于撬动社会资本流向低碳领域,并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已顺利结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分析指出,若要充分发挥出中国碳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扩大交易规模并保持交易的公平性,需要自上而下设定严格的总量,明确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并引入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同步推进碳期货市场的建设,将碳期货市场纳入金融市场的监管范围,加强各部门在碳市场体系中的分工与协作。


中国进一步推进国际气候合作

2021年,中国继续推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强调南南合作重要性,强调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方向。根据白皮书,中国将加大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入,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并积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新能源、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在各类援助项目中关注生态环境影响。

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在古巴、巴基斯坦、乌拉圭等国落实南南合作项目;在柬埔寨、塞舌尔、老挝等国建设低碳示范区。2021年年末,中非合作论坛的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于线上开幕,习近平主席强调,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必须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议通过《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应同等对待减缓和适应,愿进一步加强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将努力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加强双方在建立气候投融资标准等政策体系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双方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充分展示出中非这两大发展中经济体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关于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将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增强农业韧性,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逐步推进对外投资绿色低碳化转型。2021年7月,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工作指引》强调在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生产和运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主体绿色转型。同时,中国企业在支持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承诺为参与对外投融资的金融机构与企业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以光伏和风电为主的海外项目开发与投资已初具规模,遍布南亚和东南亚、欧洲、大洋洲及拉丁美洲等重点区域。中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的光伏和风电海外投资可控装机容量均已超过9GW。


全球气候资金流动

2020年前动员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落空,发达国家预计于2023年兑现承诺

发达国家未能兑现在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该目标预计到2023年才能实现。近五年来,发达国家每年动员的气候资金虽稳步上升,但距离1000亿美元仍有不小差距。根据OECD 202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调动的气候资金总额为796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2%,按照这样的增长势头,预计2023年才能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

发达国家提供和调动的气候资金(单位:10亿美元)| 来源:OECD,2021

COP26期间,《公约》缔约方通过了有关长期气候资金的决议,决定各缔约方继续在COP会议上开展有关长期气候资金的磋商,并明确此议题的相关工作将持续到2027年。决议同时也对发达国家资金1000亿美元资金承诺的巨大差距表达了严重关切,并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加速落实气候资金承诺。


2019-2020年,全球气候减缓资金占比90.3%,适应资金占比7.3%

目前,全球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的资金分配仍然严重不平衡,适应缺口还将进一步拉大。根据气候政策倡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CPI)的统计,2019到2020年,气候减缓资金占比90.3%,适应资金占比7.3%。此外,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也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据OECD最新统计,2019年,适应资金增加了20%(34亿美元),达到201亿美元,减缓资金下降7%(37亿美元),达到508亿美元,减缓资金仍是适应资金的两倍有余,资金分配的比例仍然悬殊。实际上,目前的适应资金规模远不足以满足适应需求。UNEP《2016适应差距报告》曾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资金需求约为140-3000亿美元,2050年为280-5000亿美元每年。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更新的NDCs及国家适应方案(NAP)中增加其适应资金的预算,实际的适应资金缺口还将不断拉大。《2021适应差距报告》指出,全球年度适应成本普遍处于2016年预估需求范围的上限。

2019-2020年全球气候资金流向(单位:10亿美元)| 来源: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2021

为了平衡减缓与适应资金,COP26期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在气候适应公共资金方面做出承诺。其中,法国承诺2021-2025年内将提供共计20亿欧元的气候适应资金;日本承诺在2021-2025年将适应资金总数翻倍,达到148亿美元;美国承诺到2024年,其提供的年度适应资金将达到30亿美元。《协定》缔约方大会(CMA)也敦促发达国家迅速、大幅度增加气候适应资金,加大对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投入,以响应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需求。决议还敦促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适应资金规模至少比2019年的水平增加一倍。


疫情影响下,气候资金与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之间的关系引发关注

受疫情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疫情、社会救济以及偿还债务的负担加重,挤压其国内流向气候领域的资金规模。民间组织Jubilee Debt Campaign指出,在过去五年中,34个低收入国家在偿还债务方面的支出是气候行动开支的5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供的来自公共资金的气候资金形式逐渐以贷款为主,这一定程度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许多机构对非优惠性气候贷款进行了调查:据Oxfam统计,2017到2018年,富裕国家提供的595亿美元气候资金中只有125亿美元是赠款,而贷款高达245亿美元。根据OECD的最新报告,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中,其中公共资金中的贷款比例从2013年的52%上升到2018年的74%,而赠款的比例从2013 年的27%下降到2018年的20%。面对上述挑战,一方面,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国家间双边债务缓释机制须发挥更显著的作用。2021年3月,IMF发布研究报告,提出完善债务减免的共同框架(Common Framework),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影响,使所有发展中国家受益。另一方面,COP26也充分认识到减免发展中国家气候债务,增加气候赠款的重要性。本次COP26通过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敦促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对气候行动的投资,并考虑包括赠款和其他高度优惠的融资形式。在《协议》框架下,MDBs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且采用特别提款权(SDR)机制来减缓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2013-2018年公共气候资金类别(单位:10亿美元)| 来源:OECD,2021


往期一览

特刊 | 2020年全球气候行动大事件回顾

特刊 | 2019年气候变化与能源大事件回顾

保护我们共同的遗产 |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建议

日期:

本报告分析梳理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介绍了国际金融机构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禁入”承诺和相关做法,针对银行业和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行动清单,进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和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建立建言献策。

⬇️  PDF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世界自然遗产拥有全球最壮美的自然景观、地质、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尤为显著。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2 COM 7号决定中鼓励金融业和其他相关的私营和公共部门将“禁入”政策纳入其可持续发展政策,不资助可能对世界遗产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并确保投资的公司也已做出 “禁入”承诺。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中国可以发挥领导作用,建立一个雄心勃勃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愿景。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台的“生态红线”制度划定了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并规定这些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审批,与“禁入”政策不谋而合。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将世界遗产的“禁入”承诺纳入环境政策,发出强有力的声明,为保护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地区做出中国的承诺和贡献。

这份报告分析梳理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介绍了国际金融机构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禁入承诺”和相关做法,针对银行业和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行动清单,进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和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建立建言献策。

从福州到昆明:金融机构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贡献研讨会

日期:

12月1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的“从福州到昆明:金融机构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贡献”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并发布了《保护我们共同的遗产—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建议》报告。

12月1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主办,创绿研究院承办的“从福州到昆明:金融机构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贡献”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并发布了《保护我们共同的遗产—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建议》报告。这份报告由创绿研究院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资助和支持下撰写,请点击下载。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国际金融论坛、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保险原则、安盛集团、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银行、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的嘉宾,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及金融机构对环境和社会风险以及世界遗产“禁入”政策的了解,并将其逐步纳入决策流程中提供国内外的观点、创新和实践。本次研讨会由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的北京区域项目主任黄文彬先生担任主持。


开幕致辞

在开幕致辞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Jyoti Hosagraha女士,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先生,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金融部门高级专家Odile Conchou女士,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副总干事周非先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研讨会提出了期待。

Jyoti Hosagrah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

Jyoti Hosagraha女士提出保护世界遗产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责任,很高兴看到投资部门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兴趣日益增强,也呼吁银行、投资基金、保险行业以及其他相关私营和公共部门将世界遗产的保护纳入其可持续发展政策当中,同时承诺不会为可能对世界遗产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提供融资,并要求其投资的公司也要做出“禁入”世界遗产地的承诺。她相信明年在昆明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将会为中国的银行和保险业加入到全球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列当中提供绝佳的机会

唐丁丁   

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

唐丁丁先生在致辞中先回顾了COP15第一阶段的成果,包括达成《昆明宣言》和中国宣布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以及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同时还提到COP15第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中强化国家机制,强化NBSAP系统将生物多样性更好纳入政府各个部门,特别是私营部门决策主流,强调海洋区域的协同保护问题,设计全面平衡有力度切实可行的昆明目标,加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协同合作,调动更多的资本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消有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补贴,建立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资金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并建立多元化的伙伴关系。他认为在解决气候变化过程中不能够偏废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需要共同推进,协同治理,互相补充。

Odile Conchou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金融部门高级专家

Odile Conchou女士在致辞中强调了气候危机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联性,提出需要同时向自然向好的投资和净零排放转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估计,到2030年自然向好的转型可以每年产生高达10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并创造约3.95亿工作机会。转型需要政策的支撑,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有效建立将为修复自然和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方向。在格拉斯哥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标志着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自然在气候的讨论中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个是金融部门广泛出席并做出重要承诺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但是,金融部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仍不足够。银行业投资者和保险公司需要停止为对自然有害的项目、行业、公司融资,比如世界遗产地范围内的开采活动。他们需要向创新的自然向好的融资机制转型,并借鉴国际标准,如国际金融公司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绩效标准第6条,来评估融资项目的环境风险和依赖程度,进而提出解决办法。投资者也需要支持其客户向自然向好的模式转型,并把其资金引流到自然向好的投资。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框架也会为转型起到促进作用。

周非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副总干事

周非先生在致辞中提到世界遗产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关键议题。目前世界遗产保护还面临着空间占用和资金缺乏等多重挑战,金融是扭转这一现状的关键支点。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拓宽世界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要将保护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中,阻断对自然有明显负面影响的投资。《保护我们共同遗产—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建议》这份报告旨在向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展示一份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建议清单,通过引入国际视野和良好实践阐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定位和作用,梳理和比较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中相关制度规定和做法,形成对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应建议,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世界遗产保护融入业务,并为决策流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对话一:政策观察

本环节邀请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门主任景峰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自然遗产部门主任Guy Debonnet先生、国际金融公司(IFC)非洲和中东区域生物多样性主管Conrad Savy先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政策项目主任李楠女士来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关于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重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先生担任本环节主持。

景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门主任

景峰博士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领域业务主要是依据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理念,这也是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的基石。《世界遗产公约》自1972年通过至今已有194个缔约国,目前在世界遗产名录上有115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包括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19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1.4特别强调了加强和努力保护世界和文化自然遗产。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首批6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止目前,中国有56处世界遗产,其中38处文化遗产,14处自然遗产,和4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今年在中国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引起全球关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承也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Guy Debonne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自然遗产部门主任

Guy Debonnet先生提到关于“禁入”承诺(no-go commitment)的讨论始于1997年。当时,澳大利亚政府想要批准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开采铀矿的项目,遭到当地原住民的强烈反对。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且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停止这一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与矿业的对话也由此开启。2003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组织的世界公园大会上,代表世界上27家最大的采矿公司的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第一次做出了“禁入”世界遗产地的承诺,承诺不在世界遗产地内开采,以及在遗产地外围的采矿项目不会影响到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除此之外,壳牌石油公司也在大会上第一次做出类似承诺,为后续更多大型石油公司加入“禁入”承诺做出表率。他特别提出,中国三峡集团是世界上第一家做出“禁入”承诺的水力发电公司,并且国际水力发电行业协会也于今年做出“禁入”承诺。金融行业也可以通过其对项目的投融资这一角色来保护世界遗产地。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在其环境政策中做出承诺,确保其投融资活动不伤害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在第42.07号决定中鼓励金融业和其他相关的私营和公共部门将“禁止”政策纳入其可持续发展政策,不资助可能对世界遗产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并确保投资的公司也已做出 “禁入”承诺。中国的”生态红线”制度与“禁入”承诺异曲同工,福州世界遗产大会和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举办也为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讨论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应尽快做出“禁入“承诺,向世界展示中国银行业对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和贡献

Conrad Savy   

国际金融公司(IFC)非洲和中东区域生物多样性主管

Conrad Savy先生介绍了IFC在生物多样性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绩效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第6条。首先他提到IFC作为世界银行集团的一部分,其重点的投资领域是私营部门,2020年的投资组合大约在75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发展中国家。IFC的绩效标准是其所有投资贷款业务的指南,确保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绩效标准包括了8个不同的方面,包括劳工、资源利用有效性、社区健康和安全、经济活动造成失地的重置和补偿、原住民、文化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协同发力来解决项目中环境和社会问题。其他组织和机构也会借鉴使用绩效标准,比如《赤道原则》,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油气行业、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行业,以及越来越多的金融行业机构,如非洲发展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也会对齐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第6条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的重点是缓解层级方案,按照避免、最小化、修复、补偿的顺序,来应对项目带来的影响。在启动缓解层级方案之前,IFC会根据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分类,一类是自然栖息地,即基本没有受过干扰、保持原始状态的栖息地,一类是经改造的栖息地,即已经被人类改造并且自然功能严重丧失和退化的栖息地。除此之外,关键栖息地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栖息地,它可以是自然栖息地,也可以是经改造的栖息地。关键栖息地包括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区域,比如极度濒危或濒危物种生存所需的栖息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地。应对涉及不同风险等级的栖息地的项目,绩效标准第6条会启动对应的缓解层级方案。对于涉及世界遗产地的项目,IFC原则上不支持,除非是以保护为目的的项目,并且会咨询相关的专业机构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会鼓励客户在项目测试阶段尽早告知预警。在信息披露和申诉问责方面,IFC 会通过公开平台汇报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并向利益相关方咨询和收集反馈意见。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独立平台Compliance Advisor Ombudsman(CAO)来反映他们针对项目的投诉。

李楠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政策项目主任

李楠女士重点分享了她对中国相继出台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政策性文件的理解。《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了2025以及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愿景、重点工作、战略要求和相关的一些制度保障。2025的相关目标中提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18%左右,森林覆盖面积提高24%。在保障措施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规里面提到了要加快自然保护地立法,同时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规划和领导人的绩效考核内容当中,加强自然遗迹保护,同时鼓励制定更多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适当开展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康养活动等,形成生态产品体系。全面开展并加强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专项活动,对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围湖占湖、破坏湿地等行为纳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范畴。因此,《意见》的出台对于各级地方政府真正落实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目标,加强主流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政策工具。中央政府从2017年开始连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特别是对保护区内开展采矿,采石,工矿企业和核心区、缓冲区内进行旅游和水电开发的行为进行了审查,要求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因此,金融机构应对涉及保护区内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项目的投资和融资要采取谨慎态度。

除了监管之外,中国在2017到2018年连续每年从财政当中拨出2600亿资金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今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又再次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从规划的管控,产权激励,财税支持等各个方面,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的市场机制。同月, 《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指南》继2013年首次出台后时隔8年进行了相关的更新迭代,同时也向公众开放征求意见。《指南》要求对外投资合作项目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如果当地法律法规欠缺要遵守中国标准或者国际最佳实践,做好环评和相关环境管理工作。10月份,60家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共同签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欢迎更多银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话二:创新与实践

本环节以问答的形式来分享保险和银行业在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实践,以及科学和信息化技术如何支持金融行业做出相关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自然遗产部门主任Guy Debonnet先生担任本环节主持人。

Butch Bacani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保险原则倡议项目主管

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在2018年制定了针对保护世界遗产的具体承诺,是什么促使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制定这项承诺?保险业对此作何反应?

保护世界遗产地的承诺与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UN PSI)的核心目标一致。可持续保险原则是全球可持续保险行业的标准,已被约200家保险公司和利益相关方机构所采用,其中包括了中国的保险公司,共代表15万亿美元在管资产。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世界上的很多社区群体,同时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其他保护区可以带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益处,这些对于承担风险管理和投资者角色的保险行业至关重要。因此,201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全球保险行业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第一次做出保护世界遗产的承诺并于2019年制定了第一份行动指南旨在帮助保险公司预防和减少因资助或为破坏世界遗产地的项目或公司提供担保带来的风险,来自美国和中国等全球25家保险公司加入了这个承诺并已经开始执行。2020年,可持续保险原则又制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指南,涵盖了气候变化、自然丧失、污染、腐败和环境社会问题,旨在解决与自然有关的风险。今年成立的净零保险联盟,加入的保险公司承诺到2050年投资组合转型以减少不必要的排放,并制定与巴黎协定的1.5摄氏度目标一致的基于科学的目标。联盟和承诺也涵盖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与与自然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TNFD)。

为什么保险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加入保护世界遗产的承诺?

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自然丧失和污染等多重复问题,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影响,加剧了不平等问题。经济金融的政策和监管正在向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020后生物多样性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进而影响到金融行业。全球金融的稳定性也取决于银行业、保险业和投资者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转型、扭转自然丧失、投资自然向好的经济为银行业、保险业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确保我们在健康的环境中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Celine Soubranne   

安盛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安盛集团最近加入了上文提到的保险业的保护世界遗产承诺,是什么促使安盛集团做出这个决定以及这个决定如何符合集团的环境可持续整体策略?

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对抗气候变化努力的自然延伸,并且安盛集团雄心勃勃的气候策略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紧密联系起来。我们重点关注两个主要碳汇区域:海洋和森林,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政策。加入保护世界遗产的承诺是为了更好识别我们建设项目中对世界遗产的威胁,据了解全球已有近300处世界遗产地已经被经济活动所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识别出某项活动对世界遗产有威胁,比如油气开发、采矿、大型基建,就不会为之提供保险。

Sebastien Soleille   

法国巴黎银行能源转型和环境部门全球负责人

法国巴黎银行的环境政策非常严格,把经济活动涉及到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的经济活动排除在外,包括遗产地和高保护价值的区域。法国巴黎银行是如何把不同的生物多样性风险要求和世界遗产的承诺整合在一起呢?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对抗气候变化相辅相成。我们识别出了对生物多样性有高影响的行业,比如农业、棕榈油、采矿和传统油气行业,并对其投融资设定了严格要求。对于项目来说,如果我们知道项目选址在世界遗产地内,就不会给其投融资。对于企业投融资来说,识别潜在风险就更加困难,因为要评估其所有的活动及其投资的项目是否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作为银行,我们也有义务说服企业避免投资涉及这些区域的项目并参与他们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高层对话,帮助他们进行自然向好的转型。接下来,我们会为所有客户展开生物多样性评估,并提供特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绿色债券和可持续指标挂钩贷款,确保他们投资的项目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银行怎么评估债券所支持项目带来的生物多样性效益?

我们还处在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的初期阶段,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们采用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的生物多样性压力评估框架,其中的5个压力指标包括土地和海洋的使用改变、对自然的直接开发、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我们会用这5个指标评估每个项目、每家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总体来说,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范彬彬   

中国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与维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时可同向发力,但有时两者也可能存在矛盾,未来绿色金融应统筹考虑支持碳减排和生物多样性。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建议?

2021年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尝试发行了很多创新产品,比如支持气候转型的转型债券、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债券。生物多样性主题的绿色债券是在绿色债券框架下进行的创新,项目筛选主要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还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有关定义,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关于绿色债券原则对于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环境指标披露指引。主要项目包括以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陆地、河流海洋生态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自然区保护建设,造林和再造林,可持续林业、农业以及渔业保护发展等

气候转型的债券是用于支持传统行业向低碳零碳转型的债券是可持续发展债券,与绿色债券不同之处在于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传统行业的转型项目,比如说天然气的热电联产。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是用于绿色的行业,比如太阳能风能发电,清洁交通等。1月中国银行成功发行50亿人民币双币种转型债券,是全球首笔金融机构公募转型债券。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此同时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也相继宣布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全球110多个国家作出零碳承诺,这意味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经济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背景。投资者对于ESG债券特别是对于转型债券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也成功吸引到主权机构,银行,保险机构,私人银行等众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类国际投资者。在此次转型债券信息披露方面,兼顾了气候转型金融手册披露要求和绿色债券原则披露要求,旨在信息披露方面同时兼顾转型和绿色。9月中国银行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发行18亿人民币的两年期等值双币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债券,对应了中国银行在境内生态建设示范区,山区修复,生态水网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

刘锐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技术和方法如何帮助投资和企业决策,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决策?

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有效性方面,传感系统、地面监测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都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信息采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卫星遥感图像分析可以描述大面积森林砍伐情况,监测森林覆盖率变化,测定特殊栖息地的变化,利用这些技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的监测体系,建立物种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系统,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之间建立控制网,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区域的科学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分析和重要区域划分。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以及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监测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数据预警系统,进一步了解自然地保护的现状,未来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走向。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保护区社会经济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并了解人为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影响。这些技术同样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评估项目风险。相信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智能化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将会为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持

吴多贵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

吴多贵先生分享了中国港湾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案例。该项目位于西非的加纳几内亚湾北侧,项目合同额为4.69亿美元,主要资金来源为世界银行贷款。2016年成功中标开工建设,2020年6月完工移交,主要内容为建设长1400米的4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长3558米防波堤,陆域回填及地基处理等。该项目濒临大西洋,水域开阔,分布有海龟保育区等生态保护区。项目贷款方IFC要求客户采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来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其中包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若影响不可避免,应采取措施使其降至最低,并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IFC会定期对项目进行环保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审计结果将影响对业主的放款

为此,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许可与社会责任部门开展项目环保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从多个维度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噪音、水质、土质、岸线及生物多样性等;聘请国际专业咨询工程师制定交通管理计划,降低对当地社区影响;聘请第三方进行植物、渔业调查,岸线监测,减少施工对其影响;开展环境清洁、垃圾分类处理、化学品处理等工作;开展海洋生物保护技术研究,进行海龟活动的影响因素评估和监测,调整施工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海龟保护措施。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加纳海域海龟的产卵与孵化期,为了保证项目区域海龟的正常产卵孵化,项目部专门建立了海龟孵化基地,累计孵化放生海龟约1.7万只。


总结

保护世界遗产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尤其少不了私营部门和银行业的参与。通过把“禁入”承诺加入环境政策中,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确保其投融资活动不会对遗产地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为遗产地保护项目提供支持。创绿研究院将在2022年继续为生物多样性的资金问题而开展更多研究。预祝明年在昆明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成功举办并进一步推动包括世界遗产地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PDF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相关阅读:

从福州到昆明|从世界遗产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福州到昆明|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谈钱不伤保护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