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admin

第286期 | 迈向零碳未来,海外煤电如何加速退出?

日期:

全球退煤大潮下,海外煤电退出进程如何?

近期全球各地爆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再次凸显了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场退煤大潮,限制并逐步退出海外煤电投融资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目前,已有41个国家政府和39个区域政府宣布“退煤”目标,共计156家金融机构也先后出台针对海外化石燃料或海外煤电的限制措施,流向煤电产业的公共资金预计将大幅削减。受全球去碳化趋势影响,主要海外煤电投资国和东道国也开始限制海外煤电投资活动。但若要完全停止海外煤电投资,还需投资者坚决采取与承诺相符的实际行动,并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对东道国的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

本期快讯梳理了海外煤电投资现状,以及主要投资国、东道国和金融机构的退煤行动和限煤政策,并探讨在全球退煤大潮下,各利益相关方应如何加速海外煤电退出进程,以减缓气候变化,助力全球落实《巴黎协定》长期温控目标。


海外煤电投资趋势

>> 支持海外煤电项目的公共资金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私人资本则多来自于日美等发达国家

大量公共资金被用于海外煤电投资,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亚洲国家的公共资金,中国、日本、韩国是其中最大的融资方。根据全球煤炭公共融资追踪(GCPFT)的统计,2013年至今,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投入海外煤电的公共资金占全球海外煤电公共资金总量的95%以上

全球煤炭公共融资追踪(GCPFT)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投入海外煤电的公共资金总额已达500亿美元,海外煤电装机总量达到56.135GW。

作为先进煤电技术的出口国,日本一直是海外煤电投资的主要力量,也是七国集团(G7)中唯一仍然用公共资金支持海外新建煤电厂的国家。截至目前,日本已通过其政府下属的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NEXI)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三大金融机构向海外煤电项目投入了约173亿美元资金,煤电装机总量为21.308 GW。

韩国目前在海外提供资金建设的煤电装机已达9.592GW。根据绿色和平的统计,韩国海外煤电项目总投资额的92%来自于公共财政,其中,韩国进出口银行(KEXIM)和韩国贸易保险公司 (KSURE) 是最大的融资方,分别提供了272.2亿美元和262亿美元。

图片
全球主要海外煤电公共投资国投资金额和煤电装机规模 | GCPFT


除公共资金以外,全球范围内还有数额巨大、且难以追溯的私人资本参与煤电项目的投资,主要来自G7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私营部门。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数据,自2013年至2018年,中国以外的国际私营资本占据了海外煤电项目投入资金的82.05%,占比远远超过中国(13.28%)和其他非中国公共资本(4.68%)对海外煤电的资金投入。这一时期,中国的公共和商业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和私有商业银行和公司)的海外煤电投资规模约为32GW,仅占同一时期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新建跨境煤电项目规模的17%。虽然目前缺乏对这些非中国国际私营煤电资金来源的明确和官方统计数据,但有研究显示,日本和美国的私人资本是海外煤电项目的主要投资者。美国的共同基金先锋公司(Vanguard)持有近860亿美元的煤炭资产,资金量居全球首位。紧随其后的贝莱德公司(BlackRock)对煤炭行业的投资也超过840亿美元,仅这两家资管公司就占全球私人煤炭投资的17%。根据统计,美国投资者在煤炭行业共拥有价值约6020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占全球煤炭行业投资的58%。除美国以外,日本的私有商业银行也为全球海外煤炭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显示,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全球共有381家商业银行向煤炭行业提供了总额为3150亿美元的贷款,日本的瑞穗银行(220亿美元)、三井住友银行(210亿美元)和三菱UFJ金融集团(180亿美元)出资最多,也使日本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煤炭工业最大私人资本来源。

图片
海外煤电全球公共和私营资本构成,中国之外的资本占比达到87%|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


>> 随着全球去碳化转型的推进、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主要海外煤电投资东道国、投资国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限煤措施,减持煤电资产

随着煤电产能过剩、电力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加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东道国政府开始取消规划中的煤电项目,推动国内能源规划向低碳能源转型。2020年,孟加拉国取消了7.3GW的燃煤电厂项目。11月,孟加拉国能源部制定计划,决定取消所有非在建燃煤电厂项目。越南政治局在2020年7月披露的电力发展计划草案(PDP 8)中提出,到 2030年规划新建煤电装机容量为37GW,比2016年公布的PDP7修订版所提出的55GW下降了33%。如果按计划实施,则意味着越南将取消总装机容量为9.5 GW的7个燃煤电厂项目,并将总装机量为7.6GW的6个煤电项目推迟至2030年后。菲律宾能源部门也于去年10月宣布暂停尚未进入审批程序的新建煤电厂,这基本相当于关上了在菲律宾新建燃煤电厂的大门。根据全球能源监测(GEM)的统计,截至目前,印尼、越南、菲律宾和孟加拉国将削减高达62GW 的煤电产能,目前在规划中的煤电产能仅剩25.2 GW,与2015年的水平相比下降了80%。受东道国拒煤政策的影响,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新建燃煤电厂的审批将受到很大限制,海外煤电投资的扩张出现明显减速。

图片
东南亚国家规划中的煤电容量逐年下降|GEM


随着东道国政策收紧、全球去碳化趋势不断加速,海外煤电投资者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持续增加。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将面临洪水、干旱、热浪和海平面上升等灾害所带来的物理损害的风险。同时,投资煤电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显著的转型风险。首先,大多数东道国都制定了中长期减排目标,煤电项目的审批难度会愈来愈大,海外煤电或将面临合规风险。此外,气候目标和气候政策可能导致高碳企业的财务指标恶化、估值下挫,继续持有相关资产的金融机构将面临较高的搁浅资产风险。

面对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力需求,新建燃煤电厂对于新建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正在持续快速下降。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2021年全球能源展望》(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 2021),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将在2027年左右达峰。从长期来看,煤电行业面临空气污染、水资源限制和碳排放过高等环境风险,发电成本还将继续走高。东道国收紧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也将进一步提高煤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研究显示,2020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成本已经低于新增化石燃料电力的成本。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全球电力需求,在可再生能源规模效应加强、煤电运营成本走高的背景下,相比新建可再生能源,新建燃煤电厂将不再具有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并且面临更高的环境社会风险。

图片
全球新建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平准化电力成本|IRENA


基于以上原因,多个国家表示将限制海外煤电投融资,并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出口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2020年12月表示,英国政府将停止对海外石油、天然气或煤炭项目提供出口融资或资金援助。日本、韩国也正在加速撤出海外煤电投融资。近年来,日韩的新增海外煤电投资呈现放缓迹象。2019年,韩国没有批准任何新的海外煤电项目。日本于2020年7月9日发布了一项政策,指出 “原则上对于不了解当地能源情况、气候承诺、低碳发展政策的国家,日本政府将不再向其提供新的煤炭相关援助”。这一声明显示日本政府的海外煤电政策开始逐步向去碳化路径转型。2021年5月21日,日本政府与其他G7国家共同正式承诺在2021年底前停止对海外煤电项目的投融资计划。目前,包括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在内的日本18家金融机构已经对燃煤电厂投融资实施限制政策,日本正在加速推动海外能源投资转型。在2021年4月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韩国宣布,将立即停止国家支持的海外煤电投资。目前,韩国五大金融集团(国民、友利、农协、新韩、韩亚)都已经明确将停止为新的煤电项目融资。此外,三星、韩华等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旗下金融投资机构,也公开承诺不再提供煤电融资。

图片
日本环保组织 NO COAL JAPAN的集会行动|NO COAL JAPAN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规模也在缩小,并表示将采取适当措施,以引导海外绿色低碳能源投资。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能源投资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太阳能、风能、水电)占比首次超过了煤电。2021年上半年,中国没有通过带路倡议为任何新增海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这种情况首次出现。2020年12月,由环保部发起的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了“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分级分类体系,建议依据投资项目在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减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维度上的影响,将项目分为绿灯、黄灯和红灯三类,并将海外煤电投资列为红灯项目(即重点监管类项目),同时将其归入对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21年4月,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尽管中国还没有做出限制海外煤电的正式承诺,但这些动态已经展露出中国海外投资去碳化的积极信号。

全球多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投资者率先采取行动,掀起煤电撤资大潮。根据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截止目前,全球已经有156个金融机构宣布对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采取限制措施,包括30余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44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以及78家商业银行。在亚洲范围内,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内的11家金融机构已经采取政策对煤电进行限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2020年的气候债券倡议年会上表示,亚投行将不会为任何火电项目和涉煤项目融资。此外,多家金融机构以净零排放联盟等形式,致力于募集资金,实现净零排放,塑造全球零碳经济。联盟成员需要利用科学方法实现运营及相关业务净零排放。在此目标下,涉及煤电等化石能源的投资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


加速全球海外煤电退出进程需要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的共同行动

在公共资金方面,虽然主要海外煤电投资国已经开始退煤进程,但退煤目标的落实仍然缺乏实际举措的支撑。以东亚三国为例,中国目前尚未作出明确的退煤表态,日韩则缺少明确的退煤时间表和清晰的退煤路线图。此外,尽管日韩承诺停止新增海外煤电融资,但它们均选择在其政策中保持对已有煤炭融资的豁免,拒绝将该政策适用于目前计划中的煤电融资项目。具体来说,日本政府仍然在考虑支持孟加拉国的马塔尔巴里燃煤电厂二期项目(Matarbari 2)和印度尼西亚的因德拉马燃煤电厂项目(Indramayu)。韩国也将继续为越南永昂2号项目(Vang Ang 2)开发的出资。2021年6月底,日本三菱公司和韩国现代工程建设公司参与了价值13.1亿美元的越南广平煤电项目。未来从海外煤电项目中完全退出仍需要更多时间和与承诺相符的实际行动。

图片
越南永昂(Vung Ang)和广平(Quang Bihn)煤电厂|全球能源监测


在公共资金之外,部分私营资本仍然在持续涌向煤电行业。虽然G7已经公开承诺在2021年底之前停止政府公共财政对海外煤电项目的支持,但是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研究,G7公共财政支持的海外煤电项目仅占全球新建煤电项目(除中国外)装机量的约3.4%,大量煤电投资来自于这些国家的私营部门。因此全球煤电退出进程需要G7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对其私营部门涉及煤电的投融资加强监管。然而有研究表明, 尽管近年来全球金融巨头对煤电采取了广泛的限制措施,但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仍向有意开发燃煤电厂的公司提供了约5000亿美元贷款。贝莱德公司于2020年1月承诺,将撤资25%以上利润来自动力煤的公司,但研究显示,在做出承诺一年后,贝莱德仍然持有高达850亿美元的煤炭资产。过去两年,中国煤炭行业十分之一的投资来自海外,48家国际银行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形式,为中国煤炭行业提供了217亿美元资金,英美两国的商业银行是中国煤炭产业最大的海外融资方。

目前主要的煤电东道国基础设施发展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研究显示,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电网发展的滞后性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由于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会造成电网电压、频率波动等问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对所在地的电网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海外煤电东道国大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很多国家尚未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和使用还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因此在这些地区,煤电仍然被认为是满足其国内电力需求的最佳能源。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各国、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亟需通力合作,加速海外煤电退出进程,以构建零碳未来

研究估算,假如各国完全落实其经济刺激方案,那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于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并持续增加,此路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IEA的2050净零发展路径高出35亿吨。为实现《协定》1.5℃温控目标,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愈发严重的冲击,加速去碳化进程是关键。海外煤电投资国、东道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加速煤电有序退出,实现电力系统的去碳化转型。

图片
全球新冠疫情后经济可持续复苏财政支持资金组成|IEA


具体而言,东道国政府应考虑制定更符合《协定》1.5℃温控目标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将气候目标作为政策制定时的优先考虑事项。加强宏观调控,从严控制新增煤电装机规模。强化国内能源项目的审批标准以及管理流程,将碳排放、能耗和污染指数纳入环境评价指标。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建设,并利用公共财政和外部气候资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分步有序退煤。在转型过程中,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尽可能减小对受影响地区、企业和人群的冲击,实现包容和公正的能源转型。

图片
加速煤电退出的有效路径|RMI


海外煤电投资国需要尽快制定撤出海外煤电投资的目标和时间表,严格控制公共资金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海外高风险的新建煤电项目的支持,引导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流向绿色、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领域。此外,投资国在对东道国的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中应注重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帮助其制定符合其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以及《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能源规划,并对当地配套基础设施给予资金支持,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开发性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于碳中和背景下海外煤电项目风险的认知、评估与管理能力。一方面尽快识别其投资组合中的煤电等高碳资产,评估相关气候风险,并制定煤电等高碳资产撤出方案与路线图;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制定不再投资新建海外煤电项目的目标,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与撬动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从煤电等高碳资产流向绿色、低温室气体领域。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将其纳入项目前期风险评估体系与投资决策考量。提高对东道国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能源与电力发展规划、低碳转型需求的分析与评估,充分认识到东道国气候目标、环保要求以及能源转型过程对高碳资产带来的搁浅资产风险,并不再向高风险项目提供融资或担保。


研究报告:《繁荣与衰落2021——追踪全球燃煤电厂开发》

研究报告:《全球煤电现状》(E3g)

研究报告:《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Greenpeace)

研究报告:《中国海外煤电股权投资趋势与风险分析》(绿色和平 Greenpeace)

研究报告:《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研究报告:《中国海外煤电项目发展趋势》(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CREA)

研究报告:“Tracing 12 Years of Korea’s Coal Finance Addiction”(绿色和平Greenpeace)

研究报告: 《可持续复苏追踪–监测新冠疫情过后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复苏进展》(国际能源署 IEA)

研究报告:“How To Retire Early——Making Accelerated Coal Phase-out Feasible and Out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研究报告:《2021年全球能源展望》(麦肯锡)

新闻报道: 亚行2020年气候债券倡议年会上拒绝为煤炭融资(澎湃新闻)

新闻报道: G7称将停止对煤炭发电项目资助

新闻报道: 日韩仍在搞煤电——越南广平省13亿美元煤电EPC合同签署(海外电力)

新闻报道: 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承诺、建议和呼吁(澎湃新闻)

分析:东道国不再欢迎煤电,中日韩加速海外退煤 (国复咨询)

分析:日本在海外煤电投资上前进一步,后退两步(No Coal Japan)

分析:日韩宣布停止海外煤电投资,中国行动备受关注(世界资源研究所)

分析:东南亚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考(《中国能源》杂志社)

分析:Groundbreaking Research Reveals the Financiers of the CoalIndustry(BankTrack)

页面分享:全球能源监测(Global Energy Monitor)

页面分享:全球煤电追踪(Global Coal Plant Tracker)

页面分享:全球煤碳公共投资追踪(Global Coal Public Finance Tracker)

页面分享:限制煤电投融资的金融机构盘点(IEEFA)


“各国政府需要作出强有力的承诺,结束化石燃料补贴,对碳排放定价,将征税对象从人转移到污染,并停止建设燃煤电厂。”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我们的煤炭产量已远超临界点。G7最近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并停止在国外投资全球煤炭市场。现在,G20 和新兴经济体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了。我们不能实施能源转型双轨制,也就是部分国家迅速转向绿色能源,而另一些国家仍深陷于传统的化石燃料系统。从技术推广到金融战略和投资支持,我们全球必须团结一致。我们必须确保所有人都从能源转型中受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卡梅拉

“中美将采取其他近期行动,为解决气候危机进一步作出贡献: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将不再批准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我们已经取消了两个总装机容量为2600MW的煤电项目,并取代为水电项目。…对于本土煤,巴基斯坦政府决定支持煤制油向煤制气的过渡,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


>> 预告

2021年8月9日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

IPCC现在处在第六次评估周期,此周期内IPCC预计将发布三个工作组的报告、一份综合报告以及三份特别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报告重点是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理科学基础,报告将于7月26日至8月6日经过第一工作组和IPCC的审议,并于2021年8月9日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的综合报告预计于2022年发布。更多信息


2021年9月或10月-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时间待定)

202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将召开粮食系统峰会,这是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年行动的一部分。鉴于每个目标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更健康、更可持续和更公平的粮食系统,峰会将讨论如何开展行动,以推进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会议将从以下五个行动轨道推进: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安全有营养的食品、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促进对自然有积极影响的生产、促进公平生计、培养抵抗脆弱性、冲击和压力的韧性。更多信息


2021年9月3日-11日 –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法国马赛)

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举办的自然保护大会每四年举办一届。这届将包括以下五大议题:健康的土地和水域、健康的海洋、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公平的自然资源管理、保障措施。世界越来越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和经济福祉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COVID-19使这种联系更加明显。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成为自然保护和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法国政府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更多信息


2021年9月28-30日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预备会议及青年峰会 (Pre-Cop and Youth Event) (米兰)

本次COP预备会议及青年峰会的主题为“青年气候行动:提升动能”,并将于2021年9月28日至30日在罗马米兰举办。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如果政府不迅速采取措施以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气候承诺,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愈演愈烈。如果维持现有的政策不变,与工业前时期相比,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将超过3℃。儿童乃至青年群体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仅到2040年,全球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将生活在极端缺水地区,因此青年参与气候治理已经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本次会议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5日。更多信息


>> 回顾

6月24日 投资自然的中欧实践:高层对话,深度洞察(线上会议)回顾链接

6月15日 《保护海洋:多少才够?全球海洋保护目标的历史讨论》报告发布会回顾链接


地球日后记|差距在缩小,资金在增加,各国还需再接再厉

零碳电力未来在前,中国煤电退出路在何方?

24个国家将在2030年实现煤电清零,加速煤电退出意味着什么?

碳中和承诺追踪

第 32 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本期快讯重点介绍了鲨鱼和渔业保护的关键信息。为了更好地保护鲨鱼,人们必须克服对它们的成见,积极推动保护政策的实施。除此之外,学术板块中的论文讨论了人们应该如何在渔业管理和保护做出正确决策,以守护我们的碧蓝之海。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本期是《蓝色脉搏》第一次关注鲨鱼。还记得上一次在故事片中提到保护鲨鱼的情节吗?想不起来就对了,不论是直接关于鲨鱼的《大白鲨》系列、《鲨滩》、《鲨卷风》、《巨齿鲨》等,还是间接提及鲨鱼的海军电影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海之魂》,鲨鱼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嗜血狂魔”。本期的观点板块中有一位专家对此文化现象和鲨鱼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评价。在解读版块也有两篇文章介绍鲨鱼的生活习性和遇到的挑战。《蓝色脉搏》相信,一些优秀海洋记录片的传播正在改变公众对于鲨鱼的刻板印象,这种改变将推动更多有效的保护政策落地。

Highlight 1

This issue mark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Blue Pulse turns its attention to sharks. Remember the last time shark protection was mentioned in a feature film? If not, you are not alone. Whether in the movies directly about shark attacks such as the Jaws, Shark Beach, or Sharknado, or in naval films mentioned sharks such as the USS Indianapolis or Spirit of the Sea (China, 1995), sharks are essentially portrayed as “bloodthirsty monsters”. In this issue’s Opinion section, an expert com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shark conservation. There are also two articl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section on the habits and challenges of sharks. Blue Pulse believes that the dissemination of some of the best marine documentaries is changing the stereotype of sharks and that this change will lead to mor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policies being implemented.

关键点二

本期继续关注渔业和保护的管理决策。如何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在渔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区别保护需要和保护时机?如何通过更加细致的管理来补充季节性的禁渔措施?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策)本期的学术版块继续这些“灵魂之问”的讨论。

Highlight 2

This issue continues to look at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s. How can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be fully exploited?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onservation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How can seasonal closures be complemented by more careful management? How can decisions be made when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 limited? (Not making decisions is still a decision). The discussions on these ‘million-dollar questions’ are continued in this Academic section.


时讯 News

图片
海洋中的珊瑚礁 | SEVENSEAS Media

(1)为了应对珊瑚礁持续退化的挑战,Khaled bin Sultan海洋生物基金会(KSLOF)正在与NASA位于加州硅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该基金会关于珊瑚礁的大量高分辨率数据来扩大NASA的珊瑚映射能力。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losing corals, the Khaled bin Sultan Living Oceans Foundation (KSLOF) is partnering with NASA’s Ames Research Center in California’s Silicon Valley to use the Foundation’s extensive high-resolution data about reefs to expand NASA’s coral mapping capabilities.

查看/View


(2)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多尺度海洋动力学小组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南安普顿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法国IFREMER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起,开始尝试在海底观察湍流过程。

The Multiscale Ocean Dynamics group at Scripps has set out, along with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rom MIT and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and France’s IFREMER to try and observe turbulent processes right at the seafloor. 

查看/View


(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态学家Paul Barber及其同事,与其他三个机构合作创建了一个DNA信息库,可以识别加利福尼亚洋流中的605个物种,包括275个以前没有被编入目录的物种。该数据库涵盖了生活在那里70%的动物,包括99.9%保护和渔业中的重要监测物种。

UCLA ecologist Paul Barber and colleagues from UCLA and three other institutions have created a library of DNA “barcodes” that identify 605 species in the California Current, including 275 that had not previously been cataloged. The database covers about 70% of all animals that live there, including 99.9% of monitored species that are important to conservation and fisheries.

查看/View


(4)五月以来,北太平洋海域的压力和风向变化使海面温度上升超过了正常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海洋热浪,正影响着区域天气和海洋生物。

Pressure and wind change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have enable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to rise above normal levels. A strong oceanic heatwave has formed in this process, impacting the regional weather and marine life.

查看/View


(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已经发布了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一份草案,这份文件的终稿将指导到2030年的全球行动,维护和保护自然及其对人类的关键服务。该框架草案将在今年夏末的在线谈判中得到进一步完善,然后提交给在中国昆明举行的COP-15的196个缔约方审议。

The Secretariat of the 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has released the first draft of a new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to guide actions worldwide through 2030, to preserve and protect nature and its essential services to people. The draft framework will undergo further refinement during online negotiations in late summer 2021 before being presented for consideration at CBD’s next meeting of its 196 Parties at COP-15, in Kunming, China.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图片
海洋中的鲨鱼群 | CC0 Public Domain 制

(1)王宏:“中国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自然资源部也将围绕新要求,实施新举措,努力创造新业绩:加快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Hong Wang: “China has made a major deployment of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will also focus on new requirements, implement new initiatives and strive to create new performance: accelerating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marine ecosystem,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actively building maritim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查看/View


(2)Le Busque博士:”人们对鲨鱼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影或新闻,这些媒介常常将鲨鱼介绍为一种令人深感恐惧的物种。鲨鱼受到人类伤害的风险比人类受到鲨鱼伤害的风险大得多,全球鲨鱼的数量在迅速减少,许多不同种的鲨鱼面临灭绝的风险。激化这种与鲨鱼的实际威胁不相称的恐惧,损害了对鲨鱼的保护工作,而且往往影响人们选择支持那些其实有潜在危害的防鲨策略。“

Dr. Le Busque: “Most of what people know about sharks is obtained through movies, or the news, where sharks are typically presented as something to be deeply feared. Sharks are at much greater risk of harm from humans than humans from sharks, with global shark populations in rapid decline, and many species at risk of extinction. Exacerbating a fear of sharks that’s disproportionate to their actual threat damages conservation efforts, often influencing people to support potentially harmful mitigation strategies.”

查看/View


(3)麦康森:“为持续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可以提出五条建议:(1)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规划具体的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容量;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尽快实现我国传统家庭式经营到规模化现代渔业转型。(2)加强渔药代谢的基础研究和专用渔药开发,指导科学用药。(3)加强与水产养殖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4)建立水产品安全监测的市场化机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优质、高效、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5)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Kangsen Mai: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five recommendations can be made: (1) Develop national aquatic production targets, delineate aquaculture water surface red line, plan specific breeding areas, restricted areas, prohibited areas, as well as breeding capacity; adopt a license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family-type operations to large-scale modern fisheries. (2)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 metabolism of fishery dru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drugs to guide the scientific use of drugs. (3)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with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and increase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4) Establish a market-based mechanism for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aquatic produc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buy services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efficient and fair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s. (5) Strictly control raw aquatic products,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or aquatic products.”

查看/View


(4)王文涛:“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束渔业补贴谈判将是世贸组织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的重要贡献,也将增强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中方支持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前结束谈判,并将继续以积极姿态参与下一阶段谈判。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渔业大国,中国将在谈判中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

Wentao Wang: “China firmly upholds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ncluding the negotiations on fisheries subsidies 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by the WTO to achieving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will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fidence in multilateralism. China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negotiations before the 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and will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xt phase of negotiations in a positive manner.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a major fishing country, China will undertak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in the negotiations that are commensurate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 stage and capacity.”

查看/View


(5) Marc-Philip Buckhout: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规模灭绝的过程中。如果允许海底拖网等破坏性的捕鱼行为继续下去,海洋保护区就无法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作用。禁止在海洋保护区内进行底拖网捕捞,将防止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丧失,使海洋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并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Marc-Philip Buckhou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the 6th mass extinctio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cannot perform their crucial role to protect marine life if destructive fishing activities such as bottom trawling is allowed to continue. Banning bottom-trawling from Marine Protected Areas, would allow us to fight biodiversity loss and enable the ocean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with net socio-economic benefits.”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图片
在海王星群岛觅食的鲨鱼 | Brian Skerry

(1)国家地理:为什么大白鲨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谜

为了了解大白鲨是否需要我们的保护,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数量,还要知道它们去了哪里。它们的迁徙并不像鸟类或蝴蝶的迁徙那样整齐,而是杂乱无章的,有的紧贴着海岸,有的则以 “之 “字形迁徙,甚至离岸数百英里。许多(但不是全部)大白鲨似乎季节性地在暖冷水域间移动,而且雄性、雌性和幼体的路径也不同。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去了太平洋中部的深水区。

National Geographic: To understand whether great white sharks need our protection, we must know not only how many there are but also where they go. Their migrations aren’t neat, like a bird’s or a butterfly’s. They’re messy, with one hugging the coast while another zigzags hundreds of miles out to sea. Many, but not all, seem to seasonally move between warm and cold water. And the paths seem different for males, females, and juveniles. Now we know where they go: deep water in the middle of the Pacific Ocean.

查看/View


(2)布里斯班时报:澳大利亚南部的鲨鱼和鳐鱼被气候变化 “逼上绝路”

澳大利亚南部的鲨鱼和鳐鱼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因为日渐温暖的水域将更多的热带物种逼向南方,栖息地的变化加剧了极度濒危物种面临的威胁。一项旨在确定从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到新南威尔士州的水域间约132种不同物种所面临的风险的研究已经发表在《鱼类和渔业》杂志上。这一研究试图为有关部门提供一种方法,为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做好准备。

Brisbane Times: Southern Australia’s sharks and rays face mounting threats as warmer waters push more tropical species southwards and habitats change, exacerbating threats to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A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risks to some 132 different species found in waters ranging from southwest Western Australia to NSW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Fish and Fisheries journal. It seeks to give authorities a method to prepare for the threats of overfishing and climate change.

查看/View


(3)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为什么珊瑚会白化

当珊瑚受到环境压力时,它们的虫黄藻会努力地应对阳光,开始制造可能破坏珊瑚的分子。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这些分子的影响,珊瑚迫使虫黄藻离开。没有了虫黄藻的颜色,骨架就会透过透明的珊瑚虫闪闪发光。珊瑚变成了幽灵般的白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化。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en corals become stressed, their zooxanthellae struggle to process sunlight. They begin to make molecules that can harm the coral.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ose molecules, the corals force the algae to leave. Without color from the zooxanthellae, the skeleton shines through the clear polyps. The coral turns a ghostly white, and we say that it has bleached.

查看/View


(4)网易:吃了30多年的冷冻远洋鱿鱼,我们还能吃多久

中国的远洋鱿钓在30多年时间里,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挑战。2019年,我国在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鱿鱼渔场,平均单船产量只有50吨,远远低于之前捕捞季最高单船产量超2000吨的记录。我们能做的,除了提升鱿鱼产品的加工品质,丰富产品线外,更多的精力还是可以放在扩大内需市场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冷链物流的普及,冷冻鱿鱼在国内市场必将大有作为。

NetEase: China’s distant water squid fishing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more than 30 years, but it also faces challenges. 2019, China’s squid fishery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the average single-ship production is only 50 tons, far below the previous record of over 2,000 tons in one fishing season. What we can do,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squid products and enriching the product line, more efforts can still be put on expanding the domestic market. After all,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frozen squid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domestic market.

查看/View


(5)ARC 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禁止盗捕后的惨痛代价

数以百万计的人依赖鱼类和海产品,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一些人会选择盗捕和非法捕捞(IUU渔业)来维持生计。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区域战略和投资来重建和管理各国的渔业,这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打地鼠游戏:人们解决了一个地区的问题,但问题又在另一个地区出现。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Millions of people rely on fish and seafood and when offered no alternative choice, will chose banditry and illegal fishing to get by. But without a regional strategy and investments for rebuilding and managing countries’ fisheries, this just becomes one big game of whack-a-mole: people deal with the problem in one area, only for it to pop up in another.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海洋治理】如何才能减少对地中海资源的过度开发?

[Ocean Governance] How Can We Reduce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sources?

文章根据渔业的一些特点(多鱼种和多种渔具)和主要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状况(过度捕捞和过度开发),提出了一些针对地中海底栖和小型中上层渔业可持续性改善的建议。在开发单一或少数物种的渔业中,如小型中上层鱼类和深水红虾,建议采用基于捕捞配额方法的管理系统。在开发具有非常不同生物特征的物种的混合渔业中,建议将捕捞量减少到与主要目标物种的 “相当好的产量 “的下限相对应的水平,同时改善最敏感的相关物种的状况,采取技术措施来减少由捕捞造成的死亡。考虑到地中海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本文同时简要地讨论了所建议的方法的可行性。

阅读/Read


(2)【技术工具】确定空间参照的保护需求和时机的方法

[Techs & Tools]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spatially referenced conservation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为了应对生境退化、资源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威胁,保护区的覆盖范围正在迅速扩大。鉴于资源有限,保护科学家已经开发出系统性的方法来确定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成果,规划者还试图将非生态数据纳入保护区的设计,也包括关于保护时机的数据。我们发现,虽然专家们很容易识别保护需求和时机的区域,但大多数人不容易区分文献中提出的不同类型(现有的、潜在的和短暂的)。我们的数据收集和规划方法可以提供对生态需求和采取行动的时机之间的权衡,因此有助于识别和减少设计有效的海洋保护区所面临的障碍。

阅读/Read


(3)【渔业管理】季节性禁渔期对菲律宾Visayan海沙丁鱼和鲭鱼产量的影响

[Fishery Management] Effect of a Seasonal Fishery Closure on Sardine and Mackerel Catch in the Visayan Sea, Philippines

对于季节性的禁渔政策效果存在不同观点,原因在于季节性禁渔政策面临的如下几个问题:缺乏实施指导、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缺乏替代生计、非法捕鱼的持续存在,以及政策实施不平衡等问题。由于这种季节性禁渔的管理目标是养护被监管的物种,但是休渔在这方面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可能还需要其他管理措施来辅助实现。这些措施包括更一致的执法,改善渔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限制捕鱼的大小和渔具,以及确定并保护恢复过度开发的物种所需的关键生境。

阅读/Read


(4)【渔业管理】将渔业管理挑战与模型和分析相联系,支持加州洋流生态系统的管理的案例研究

[Fishery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in Connecting Fisheries Management Challenges with Models and Analysis to Support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in the California Current Ecosystem

文章介绍了一个来自美国西海岸的案例,即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的渔业生态系统计划所建立的NOAA加州洋流生态系统年度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审查,展示了一个确立渔业管理优先事项的过程,这些优先事项需要生态系统模型和分析的信息支持。文章举例说明了在美国西海岸建立的现有管理程序可用于实现管理者、利益相关者和建模者之间的互动沟通,这是完善现有生态系统模型和分析以供管理使用的关键。

阅读/Read


(5)【渔业管理】以科学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运作的综合框架:使用现有最佳科学的检查清单

[Fishery Management]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operating science-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A checklist for using the best available science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进行了详尽的文献综述,并制定了一个框架,包括一套全面的标准和基于科学的渔业管理(SBFM)的操作原理和结构,以更好地将现有最佳科学(BAS)纳入渔业政策。该框架为渔业科学的使用提供了一套新的模式,它被应用于渔业管理。它可以为建立、评估和改进植根于SBFM的管理系统提供信息,并加强与SBFM相关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可持续发展】WBCSD更新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行业路线图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Updates and Refines SDG Industry Roadmap
报告/Report


【海洋生态】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
[Ocean Ecosystem]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报告/Report


【蓝色经济】美国海洋经济数据
[Blue Economy] Marine Economy Satellite Account, 2014-2019
数据/Data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2021年8月26日 网络研讨会 为海洋和其他地区的气候行动而改变行为
2021.08.26 Webinar: Behavior Change for Climate Action for the Oceans and Beyond
详情/Detail


2021年10月04日-07日 可持续性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倒计时
2021.10.04-07 Sustainability Week: Countdown to COP26 
详情/Detail


2021年10月9日-10日 2021年海洋欢乐日
2021.10.09-10 2021 Ocean Fun Day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2021年6月15日 《保护海洋:多少才够?全球海洋保护目标的历史讨论》报告发布会
2021.06.15 Protecting the Oceans: How Much is Enough? A Historical Discussion of Global Ocean Protection Goals Report Launch
详情/Detail


2021年7月15日 蓝色灯塔系列:大海洋保护
2021.07.15 Blue Beacon Series: Big Ocean Protection
详情/Detail


2021年7月15日 网络研讨会 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全面社会责任计划的案例
2021.07.15 Webinar: 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The Case for Comprehensiv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grams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李如意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题注]海洋中的珊瑚礁,SEVENSEAS Media | 制

从福州到昆明|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谈钱不伤保护初心

日期: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中国福州落下帷幕。关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中国正在进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样,中国积极探索有效的保护方式,并提出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声音”。

春蕾林场的护林员们在巡护森林途中 | 杨文斌 摄

编者按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在中国福州开幕。这是中国第二次作为主办国参加世界遗产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本次会议上通过的《福州宣言》更展示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决心。《宣言》指出,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责任,对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近年来,随着对气候变暖问题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人类对自然和生物的影响成为了各界学者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在世界遗产的评定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也是世界遗产的价值之一。中国目前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在世界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结合中所做出的努力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积极投入力量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促进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

资金作为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攀升,如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也成为了绿色金融行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世界遗产保护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情况如何?接下来本文将从政府、企业、金融行业(如银行)等不同角度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展开讨论。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根据该公约,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和世界遗产基金 (World Heritage Fund)。委员会规定资金来源包括:“缔约国义务捐款和自愿捐款”;“其他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其他组织、其他政府间组织、公共或私立机构或个人的捐款、赠款或遗赠”;“基本款项所得利息”;“募捐的资金和为本基金组织的活动所得收入”;“基金条例所认可的其他资金”。“对基金的捐款不得带有政治条件”,缔约国每两年定期向世界遗产基金纳款等[1],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请求的紧迫性分配资金,优先考虑最受威胁的遗址。世界遗产基金每年提供约400万美元,一方面将大部分预算用于咨询机构的服务,另一方面用于国际援助[2]

世界遗产基金预算细目(2014-2021) | UNESCO世界遗产中心

研究发现,世界遗产基金近年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压力。世界遗产列入相关的评估过程比其他类似的项目更加复杂且昂贵。近年世界遗产基金用于其他项目的部分被严重压缩,咨询机构所使用的部分却从2010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20年前咨询机构所使用的部分约占世界遗产基金的20%,2016—2017年这部分占到75%,而其他项目如国际援助等可用资源很少。世界遗产体系不断增加用于申报的时间和能量。现行的评估环节消耗了巨额资金,而用于保护尤其是国际援助的资金十分紧张[3]。用于咨询的预算投入也导致了世界遗产的门槛过高,大部分国家没有能力担负申报成本的情况,造成了世界遗产不均衡性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改良评审机制势在必行。


政府部门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投入

由于世界遗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加上“世界遗产”头衔的加持,在成功评定为世界遗产后,大多数地方政府都会进行旅游业的开发。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平遥古城申遗成功的第二年,旅游门票收入就从18万元增加到了50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增长了52倍;黄山成为世界遗产后,旅游收入由数百万元猛增到2亿元[4]。国际上,巨大的旅游利益促使当地政府探索本地自然、文化资源,付出大量投入用于世界遗产的申报,过度关注世界遗产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用超过当地财政负担能力的投入进行申报,成功后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预留资金进行世界遗产的保护。

面对资金紧缺的问题,部分政府选择将旅游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将世界遗产作为宣传噱头,过度开发,商业化经营,而忽略了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性投入,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但是在经过部分国内、国外的“黄牌”警告后,大部分政府都意识到了世界遗产保护对自然、对社会的重大生态意义,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性开发明显减少。

目前,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往往以财政预算为主,政府作为世界遗产的代理人,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但是,仅仅依托财政预算不能够完全满足世界遗产保护的所有需求,加上世界自然遗产往往都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较少的地区,其地区财政无法负担世界遗产保护所需的高额投入。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可以考虑有偿使用世界遗产。虽然不能过度开发世界遗产,但是适度的使用是最好的保护,在世界遗产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支付意愿调查,在门票中包含保护所需的费用;政府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部门进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也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中央政府可以设立世界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对进行世界遗产保护有困难的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中国已经有了部分地方性的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基金,如长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针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基金如长城保护基金也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自然世界遗产专项保护基金方面还有待发展。专项基金可以用于保护世界遗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投入等,是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评估人员与管委会在泉州真武庙踏勘 | 澎湃


企业对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

企业是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兴力量之一。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如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融入企业的发展也是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问题与企业的业务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发展。

伊利积极参与生物栖息地保护,2020年,伊利金典与WWF合作开展湿地鸟类资源监测项目,在吉林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3个鸟类监测样点,调查记录到8目14科57种共计16,526只鸟类,其中包括东方白鹳及丹顶鹤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鹊鹞、白琵鹭、灰鹤、蓑羽鹤、白尾鹞、苍鹰、白额雁、大天鹅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企业可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采取类似形式,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实现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

在中国的“脱贫攻击战”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脱贫[6]。例如,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遗产地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遗产地资源,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地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的“阿者科计划”采取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世界遗产地的居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吃上了“旅游饭”,不仅实现了世界遗产的保护,也实现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更多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的内容,让公众了解更多企业对相关问题的投入,也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根据商道纵横《2021年中国CSR十大趋势》[7]报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背景下,未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将会更加注重减碳承诺和生物多样性议题。

面对这种趋势,企业可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信息披露,建立完善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制度,让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对象与内容。同时,企业也应进行数据收集与管理,并加强监督,以此设置目标、跟踪进展以及优化绩效。通过信息披露,对外公示、公开企业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8]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只藏羚羊 | 新华社


金融业对生物多样性和世界遗产保护的投入

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投资和建设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说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双刃剑,既可以通过支持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也可以因为支持的项目活动破坏遗产地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化水平,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同时规避对世界遗产的负面影响和风险,防止再次出现被除名世界遗产的“惨剧”很有必要。2016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发起了“拯救我们的共同遗产”倡议,得到了包括世界主要银行和协会在内的支持。在其出版的《银行如何保护世界遗产》报告中,更是对全球银行业在政策制定、执行和沟通三方面提出了七项来引导、帮助银行制定稳健、全面的政策和执行流程。

按照《绿色信贷指引》《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管控工作,但目前,中国并没有对世界遗产单独的禁止性规定。兴业银行等6家商业银行加入了《赤道原则》,原则上不能支持在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活动。在对外投资方面,《绿色信贷指引》、《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也提出了加强对境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要求,但也没有对世界遗产的专门规定。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推动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探索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为自然保护和生态产品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一些银行也通过支持世界遗产保护相关项目、附加金融服务、

资产证券化、“生态银行”试点等方式参与和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但总体上案例较少,资金支持力度不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世界遗产保护和修复项目,推动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一些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一些跨国商业银行纷纷发布对于世界遗产的禁入承诺(No Go Commitment)。“禁入承诺”可分为绝对禁入、采取有效措施后可以进入的情形(即Conditional Go)和可以进入3种情形。从“禁入”范围来看,包括行业范围、区域范围、实施主体、禁入对象等4个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禁入世界遗产的承诺,有发布“禁入承诺”政策、制定排除清单、优化管理流程、采取缓解层次方案、健全信息公开和申诉应诉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随着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和重要的跨国商业银行纷纷发布“禁入”世界遗产的承诺,还没有一家中资银行公开承诺“禁入”世界自然遗产,虽然事实上中资银行仍需遵守类似的要求。从操作层面来看,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既没有制定关于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政策,也没有将其融入到信贷管理流程中。从能力建设方面来看,银行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专业人才和机构设置不足。从配套措施来看,相关数据库、清单等的建设,基本缺乏。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公开表明“禁入”世界遗产的立场,以符合国际趋势、树立中国绿色发展的形象、有效管控相关风险。

一是针对政策性银行。应尽快加入禁入世界遗产的承诺,制定排除清单和禁入政策,识别出业务范围内可能涉及世界遗产等法定保护区域和其他敏感生态区域的投资。建立健全投诉解决机制,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修复、维护等的保护性项目。

二是针对商业银行。针对世界遗产保护,需主动提高意识,完善顶层政策,优化管理流程,

参与多方合作,支持保护性项目,积极展现中国银行业的绿色发展形象。

三是针对金融管理部门。可通过提供政策指引、信息数据、最佳实践等方式,引导各类银行支持世界遗产保护和修复的项目,规避可能影响世界遗产显著价值的项目。

虽然中资银行还没有对世界遗产做出明确的禁入规定,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金融部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要求,相信中国未来的金融业会借鉴世界优秀做法经验,向世界展现出遗产保护的中国声音。


为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我们将持续地关注和解析国际会议进程。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本文得到实习生杨清雯和李彦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2006.05.2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搜狐网. 遗产大会观察|以预审为重点的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改良. 2020.05.28.

[4]李如生.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城市规划,2011(5):38-44.

[5]中国国际商会.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企业在行动——伊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行动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05.07.

[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021.07.16.

[7]商道纵横. 《2021年中国CSR十大趋势》. 2021.02.03.

[8]网易. 国际爱鸟日,一起来看企业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04.01.

令人期待的十年:全球海洋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日期:

创绿研究院研究员陈冀俍在“迈向昆明:商业与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分论坛4“与人类、地球和经济密切相关的全球海洋保护:展望与行动”上发表观点。

创绿研究院研究员陈冀俍在“迈向昆明:商业与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分论坛4“与人类、地球和经济密切相关的全球海洋保护:展望与行动”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

我是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的陈冀俍, 创绿研究院是我们的“笔名”。我们是一家关注全球环境治理本土环境机构,长期跟踪联合国框架下和南极条约下的气候和海洋相关的谈判进程。

微信图片_20210720140648

我来自一家研究型机构,在这里尝试从政策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观察和思考,作为后面的讨论的铺垫。

首先,关心海洋的人有理由庆祝2011年到2020年这10年。因为在这10年海洋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里看到的这些活动,包括经济学人的海洋峰会,联合国的海洋大会,可持续发展目标14,蓝色经济大会,蓝色的气候变化COP,中国,不仅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也提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些在十年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些关注的推动下,这10年也成为了海洋保护区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海洋保护区的面积也是在这10年内超过了陆地保护区的面积。

这是和世界各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行动以及在各海洋管理组织中的合作分不开的。

2016年10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罗斯海保护区,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通过,这是保护区通过时中国代表团的发言的照片。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它显示了国际合作的成功,以及当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实现一件了不起的行动的时候,看得见的喜悦。

不过,全球海洋保护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的报告,在全球层面,爱知目标的20个目标没有一个完全实现,但有6个部分实现(目标9、11、16、17、19、20)。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60个具体要素,7个实现,38个有进展,13个没有进展或偏离目标,2个进展情况不明。关于划区保护的目标11尽管属于完成度较高的目标,然而,在确保保护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区在生态上有代表性,相互连接并与更广泛的陆地景观和海洋景观相连,并得到公平和有效管理等方面,进展却比较有限。

可以看到,目标的作用很大,但是目标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决定成败的是为保护的事业到底投入多少资源。在未来10年海洋保护的挑战中,如何动员全社会的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的力量参与到海洋的恢复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两张图所提现到行动和资金需求是整个生多议题。可以看到实现生多目标的巨大的资金需求。

在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框架中,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产,需要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和量化、估值方法以及受益人为其付费的框架。但是由于海洋的流动性和生物资源的活动性,在海洋上满足这三个条件困难更大。 要在海洋中建立起可投资的蓝色基础设施和蓝色资产,需要政策、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有点像碳市场,碳市场也是一个高度依赖政策规制的工具,过去也有人认为这个工具太复杂不适合中国,现在可以看到,通过在实践中摸索,碳资产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在创绿研究院的研究中,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分成三个圈层,最外围的是传统海洋产业的可持续转型,当中一层是为传统海洋产业转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最核心的一层是作为蓝色经济基础设施的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就属于最核心的这一层。

创绿研究院 制

在最外围和当中这个圈层,私营部门一直以来是主要的力量。在最核心的这个圈层,也就是保护区、管理体系等,过去以来一直以为认为是政府纯投入的一个领域。我们刚刚也看到政府可以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全球的一个挑战。在海洋保护的事业上,政府、政策性资金,慈善性的资金,影响力投资,商业资金和企业可以协力或者接力,发挥各自的特长。例如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塞舌尔而促成的主权债务置换的项目,充分发挥了不同来源资金的作用,正在帮助塞舌尔的海洋保护走上正轨。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近几年这样的创新和新设想,不断涌现,未来十年,通过持续探索和国际交流,我们可以期待海洋生态资产的制度会初步成型。

参与今天会议讨论的有来自慈善界的代表,也有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我相信今天会议的讨论中,我们会听到更多来自第一线实践者的真知灼见,贡献到我们下一个十年的行动中去。

2021到2030年会是一个更激动人心的海洋保护的十年,我也期待与大家一起行动,共同见证全球海洋的恢复。

谢谢大家!

从福州到昆明|从世界遗产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日期:

2021年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开幕,这是遗产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决心的一次机会。

编者按

2021年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开幕,这是遗产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决心的一次机会。同年10月,中国昆明将举办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15届会议,这两次会议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中的盛会,从福州到昆明,展示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展示出的巨大决心。

同时,本届世界遗产大会是因疫情推迟后采用线上举行的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预计《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将会有重要的更新。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也在致辞中表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愿以实际行动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特别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遗产保护能力贡献力量。

那么,关于世界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你了解多少呢?

在世界遗产大会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世界遗产大会吧!

图片1
福建省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外景 |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世界遗产大会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任务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从此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遗产保护事业。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般是审批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世界遗产公约》现有193个缔约国,是全球范围内缔约国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公约之一。全球167个国家的1121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这些遗产地面积相加,超过370万平方公里。

第一批世界遗产诞生于1978年。1978年5月7日至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美国担任主席国,加拿大、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德国、波兰、美国、塞内加尔等国的十二个遗产地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7年12月7日至11日,第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首次有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六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今年即将在中国福州举办的是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也是继2004年中国苏州后,中国第二次作为主席国举办世界遗产大会[1]。据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人张磊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申报37处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在本次大会上审议。

本次世界遗产大会的几个看点

>> 采用线上会议模式

大会开幕式将于7月16日在福州举行。届时,教科文组织三大治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即总干事、大会主席、执行局主席,将在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公约》缔约国驻华使节或代表、有关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将齐聚福州,以线下参会的方式与来自各届的朋友们相见。

开幕式后,大会将转为线上举行,这是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本届大会确立并使用的一系列在线审议世界遗产项目的操作规范,将成为后疫情阶段世界遗产领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

实际上,本次大会采取的线上模式,不仅是疫情期间增加安全性以及减小各国医疗负担的措施,也体现出了未来国际会议的走向。不仅如此,线上会议大大减小了来自其他国家的代表的交通时间,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减少为参加会议造成的碳排放。可以说本次线上参会的举措是教科文组织的一次创新尝试,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线上会议为大会带来的不同体验。


>> 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文化)被除名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并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实际上,如果出现遗产地严重受损,丧失了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决定性特征,或者遗地产在申报时便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其内在特质受到威胁,而申报国家在规定时间内又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等情况,该世界遗产就有可能被除名。但是,在世界遗产大会首届以来,被除名的世界遗产寥寥无几,一共只有2007年的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以及2009年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两个项目被除名[2]。而今年一届大会,就有两个项目被建议除名,这还是世界遗产大会第一次出现两个项目被建议除名的情况。

“利物浦海上商城”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突出普遍价值是“见证了18世纪至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中心的发展历程,同时,“利物浦海上尚城”遗产地范围内的一级法令保护建筑数量是英国内最多的。但是,利物浦市在北部港口进行的 “利物浦水岸”(Liverpool Waters)建设开发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来,会在视觉上把各个船坞区域分割开来,海上商城的天际线及轮廓将因此遭到改变。因此利物浦在2012年被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2
英国利物浦拍摄的码头顶区域 |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今年的报告称,教科文过去9年已持续提醒英国,当局却并未遵从,英国也表明没有法律途径阻止破坏世界遗产的发展地产项目。报告承认部分保育计划取得成功,但目前在利物浦北港和海边正在兴建的物业项目严重破坏了遗产地的完整程度,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失。因此,在2019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决议明确指出,如果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下一届大会上, “利物浦海上商城”将很大可能被除名[3]。在2021年举办的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也确实被除名了。

利物浦海上商城的问题,也给中国世界遗产地以提醒。世界遗产区域里和周边的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项目,必须遵循《<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不破坏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世界遗产中心不会在破坏行为既成事实之后再采取行动,而是在项目还处于规划方案时期便关注并开展监测。因此,国内的遗产地不应存有侥幸心理,而要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的精神,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面对开发活动已经造成的破坏,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不能坐视人类宝贵的财富流失,变本加厉地破坏,为了当代人的利益忽视千秋万代的利益。


>>《福州宣言》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

7月17日晚,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福州宣言》,呼吁加大对特别是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并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试、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表示,《福州宣言》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田学军称,中国将落实宣言中的倡议,愿意以实际行动承担责任,愿意同教科文组织共同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平台,支持在世界遗产领域落实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事项,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遗产保护专业人才,为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特别是提高发展中国家遗产保护能力做出贡献[4]

《宣言》中体现出的是对世界上不发达国家保护世界遗产的包容性。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责任,但是面对巨额的保护费用,部分发展中国家无法担负。目前,非洲有12个国家的世界遗产数量为0,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是符合人类世界遗产保护要求的,也体现出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贡献的几个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遗产的需要符合的标准定义为: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5]

从上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被划归为世界遗产的考虑范围内的,也就是说,世界遗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那些栖息地受到威胁的生物。中国作为世界上混合型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自然也有许多世界遗产是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而被选中的。

首先,就是2019年入选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along the Coast of Yellow Sea-Bohai Gulf of China (Phase I))。作为中国首个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项目包括了两个遗产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与东沙实验区(包含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

图片3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盐城拥有西太平洋最大、中国最大的沿海滩涂面积珍禽,同时具备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独特优渥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越冬候鸟每年来此地栖息,包括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的丹顶鹤、33种全球濒危物种,更拥有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6]

遗产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寡妇鸥,黑嘴鸥)和一些近危物种(红腹滨鹬,半蹼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震旦鸦雀,弯嘴滨鹬,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据研究,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大杓鹬等几种鸟类的生存非常依赖于盐城滨海湿地及其邻近地区。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也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

第二个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世界遗产是2017年入选的青海可可西里。2017年7月7日,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

图片4
可可西里的雪山和河流 |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提名地囊括了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面积的高山和草原系统。可可西里为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区域内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极其多样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内湖湖泊地形[7]

可可西里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的迁徙路线,支撑着藏羚羊不受干扰的迁徙。提名地内超过1/3的高级植物为青藏高原特有,与之共存还有大量特有的食草哺乳动物。可可西里有74种脊椎动物,包括19种哺乳动物,48种鸟类,6种鱼类和1种爬行类,是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和棕熊的故乡。提名地范围内生存的藏羚羊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8],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第三个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就是2006年入选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该遗产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邛崃山脉,涉及四川省12个县市,覆盖8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风景名胜区,面积9245平方公里。这里保存了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世界大熊猫种群分布的主体,是全世界温带区域中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区域。

图片5
四川大熊猫基地 | 人民网

除大熊猫外,这里也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全球严重濒危动物的栖息地。栖息地还是世界上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着属于1000多个属种的5000到6000种植物。

大熊猫专家认为,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专家同时提醒,申遗成功,开发旅游要慎重。“大熊猫生态走廊”工程建设最早于1987年提出,主要指通过在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种植箭竹林,将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以扩大大熊猫活动范围,增加大熊猫的种群交流。为大熊猫建立一个有爱的栖息地[9]

经过了多年的保护工作后,2021年7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野生生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10]。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这次大熊猫的“降级”是中国第11个濒危动物保护成功的案例,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的一大证明。


结语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11]

世界自然遗产与国家公园相比,都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最大的区别在于世界遗产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世界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国面对当今世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有着坚定的信心做好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不仅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的“绿色声音”,更体现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为鼓励金融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多方合作,创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PFB)”项目,旨在倡导金融业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我们将持续地关注和解析国际会议进程。欢迎各界伙伴的加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创绿的公众号“星球公社”和官网(www.ghub.org)。

本文得到实习生杨清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0年在中国福州举行.[EB/OL].2019-07-0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7/09/c_1124730586.htm

[2] 爱世界遗产.福州世界遗产大会十大看点(上篇).[EB/OL].2021.07.11.https://mp.weixin.qq.com/s/Cu8ajyXYuXoIQ6JG0b_vAA

[3] 体坛网.【观点】利物浦或被世界遗产除名,埃弗顿罪大恶极.[EB/OL].2021.02.24.http://www.ttplus.cn/publish/app/data/2021/02/24/360763/os_news.html

[4] 央广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福州宣言》.[EB/OL].2021.07.19.http://www.cnr.cn/fj/yw/20210719/t20210719_525537872.shtml

[5] 搜狐网.以生物多样性遗产价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自然保护地.[EB/OL].2020.10.05.https://www.sohu.com/a/422743403_754323

[6] 浙江省林业局.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国首个湿地遗产的价值.[EB/OL].2019.07.26.http://www.zjly.gov.cn/art/2019/7/26/art_1276367_36126858.html

[7] 搜狐网.可可西里–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EB/OL].2017.07.09.https://www.sohu.com/a/155806339_788132

[8] 搜狐网.可可西里–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EB/OL].2017.07.09.https://www.sohu.com/a/155806339_788132

[9] 宣讲家网.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EB/OL].2013.10.31.http://www.71.cn/2013/1031/738394.shtml

[10] 新华网.大熊猫“降危”,但生态保护不能降级.[EB/OL].2021.07.09.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1-07/09/c_1127636684.htm

[11] 新华网.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什么?. 2019.07.1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7/10/c_1124735888.htm

第31期 | 蓝色脉搏·海洋生命共同体速递

日期:

当您看到这期《蓝色脉搏》的时候,特别部长级会议已经落幕,希望能看到有积极的信号释放出来。事实上,渔业补贴的改革可以为填补“学术”版块里《为可持续海洋经济融资》一文中提到的资金缺口发挥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期待。

导语 Introduction

关键点一

近年来,气候变化与海洋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但是从来没有一副图像能像刚刚在墨西哥湾拍到的视频这样震撼人心:天然气管道在海底裂开,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大海中央睁开索伦之眼,海水中翻腾的烈焰超越了所有魔幻电影中地狱特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系列环境灾难曾经“适时”地为《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提供了舞台。希望这次事故的警示不要被浪费了。

Highlight 1

The climate change-ocean nexus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scussed in recent years, but never has there been a more powerful image than the one just captured in the Gulf of Mexico: a gas pipeline crack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a blazing fire opening the eye of Sauron in the middle of the ocean, the sea churning with flames that surpass all the special effects of hell in fantasy movies.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provided the “timely” stage for the 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Antarctic Treaty. Let’s hope that the warning from this accident is not wasted.

关键点二

计划去年结束的WTO的渔业补贴谈判被拖到了今年。在“观点”版块,有一位在环保组织工作多年的老专家回顾了自己20年来追踪此项谈判的经历,对7月15日WTO特别部长级会议的作用表示了期待。渔业补贴研究的专家苏迈拉教授则期望中美可以合作来推动此项谈判。当您看到这期《蓝色脉搏》的时候,特别部长级会议已经落幕,希望能看到有积极的信号释放出来。事实上,渔业补贴的改革可以为填补“学术”版块里《为可持续海洋经济融资》一文中提到的资金缺口发挥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期待。

Highlight 2

The WTO negotiations on ending harmful fisheries subsidies, scheduled to end last year, have been delayed until this year. In the “Perspectives” section, a senior expert from the civil society reviews his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following this negotiation and expresses his expectations for the role of the WTO Special Ministerial Meeting on 15 July. Professor Sumaila, an expert on fisheries subsidies, hopes that the US and China can work together to advance the negotiations.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issue of Blue Pulse, the Special Ministerial Meeting will have come to an end and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positive signals coming out. Indeed, reform of fisheries subsidies could greatly help fill the funding gap mentioned in the paper Financing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 in the Academics section. Let’s look forward to that.


时讯 News

墨西哥湾大海中的索伦之眼 | 新京报 摄

(1)7月2日,墨西哥湾海面因天然气泄漏爆炸起火,尚不清楚事故是否造成海洋污染。报道称,该公司过去多次发生重大生产事故,此次事故原因仍待进一步调查。

A natural gas leak caught fire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it’s not clear if the incident caused Marine contamination. The company has suffered several major production accidents in the past and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查看/View


(2)联合国大会举办了推进SDG 14的高级别会议。会议上的发言将海洋行动与新冠疫情的可持续复苏联系起来,向低碳和资源节能型绿色经济的过渡需要海洋领域的转型。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held a high-level event to build momentum for achieving SDG 14 (life below water). Speakers linked ocean action to a sustainable recovery from COVID-19, given that a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and resource-efficient green economy requires transformations in the ocean and seas.

查看/View


(3)在世界海洋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承认南大洋为独立的大洋。

On World Oceans Day, Nat Geo cartographers say the swift current circling Antarctica keeps the waters there distinct and worthy of their own name: the Southern Ocean.

查看/View


(4)6月13日,七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闭幕,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承认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后,自然在重建全球经济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承诺将推动到2030年保护30%的地球。

WASHINGTON, June 13, 2021—Leaders of seven of the G7 met in Washington DC. In the joint statement, they recognized the critical role of nature in rebuild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committed to protecting 30% of the earth by 2030.

查看/View


(5)在巴黎举办的第43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于6月23日,即《南极条约》生效60周年之日通过了一项联合宣言,重申了南极条约协商国对该条约原则和目标的承诺。

The 43rd 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eeting, which France is hosting this year in Paris, adopted today, on June 23rd, the day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Antarctica Treaty, a declaration reaffirming the commitment of the Consultative Parties to the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Treaty.

查看/View


观点 Perspectives

中国:稻田养鲤鱼已有千年历史 | FAO 摄

(1)董双林:“大多数RAS(循环水养殖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系统,并不利用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光合作用。这意味着这些系统受到较高的碳足迹和较高的成本的约束。要克服较高的运行成本和废物去除的障碍,RAS应与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类似的营养物质的回收整合。”

Professor Shuanglin Dong: “Most RAS are highly artificial systems and do not take advantage of potential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photosynthesis. This means that these systems are constrained by higher carbon footprints and high cost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of higher operation costs and waste removal RAS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ecosystem services – like nutrient recovery through photosynthesis of aquatic plants.”

查看/View


(2)Rémi Parmentier:“7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j将召集一次部长级特别会议,以支持WTO完成消除导致过度捕捞和产能过剩的渔业补贴的谈判。20年来,6次WTO部长级会议之后,世界仍在等待,鱼类种群持续萎缩,海洋陷入危机。”

Rémi Parmentier: “Hopes were raised when W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irector General Ngozi Okonjo-Iweala called for a special ministerial meeting to be held on 15 July 2021 to reach agreement to fulfil the trade body’s mandate to eliminate fisheries subsidies that contribute to 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20 years and six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s later, the world is still waiting, fish stocks have continued to shrink, and the ocean is in crisis.” 

查看/View


(3)Doug McCauley:“公海上的MPAs (海洋保护区)就像水面下的储蓄账户。在一个MPA内部,受保护的物种(例如鱼类)茁壮成长。当这些健康的、不断扩张的种群从MPA的边界向外溢出,进入允许捕捞的海域,就像是存款产生的利息。因此,MPAs可以成为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双赢。”

Doug McCauley: “MPAs (Marine Protected Areas) on the high seas act like undersea savings accounts. Inside an MPA, protected populations—like fish—thrive and grow. And these healthy, expanding populations spill over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MPA itself to areas where these fish can be harvested—like interest from the savings account. So MPAs become a win for both people and biodiversity.”

查看/View


(4)Rashid Sumaila:“中美两个最大的渔业补贴国之间展开合作是打破世贸组织谈判僵局的关键。多年来,谈判一直因为无法就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被给予更多时间来退出补贴达成共识而陷入停滞。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国自主申明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中国就是这么做的。中美若能开展合作并签署联合公报表明两国支持即将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达成渔业补贴协议,这将有助于推动谈判进程。”

Rashid Sumaila: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largest fishery subsidy countr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key to breaking the deadlock in the WTO negotiations.  Over the years, negotiations have been stalled because they cannot reach a consensus on whe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be given more time to withdraw subsidies.  The WTO allows its member states to independently declare their status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is what China does.  One of the actions to promote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is China-US cooperation and the signing of a joint communiqué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countries will support the upcoming ministerial meeting to reach a fishery subsidy agreement.”

查看/View


(5)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海洋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它也提供解决方案。基于海洋的气候解决方案可以将排放差距缩小21%,为在2050年之前把气温上升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做出贡献。海洋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是今年COP26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向零净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低碳海运和可持续海产品、近海可再生能源和基于自然的海洋解决方案是关键的推动力。”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The ocean is not only a victim of climate change – it provides solutions too. Ocean-based climate solutions could reduce the emissions gap by up to 21% to keep temperature rise to 1.5 degrees C by 2050, and the ocean’s critical role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re integral to this year’s COP26 considerations. In the global transition to a net-zero economy, low-carbon maritime transport and sustainable seafood,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and nature-based ocean solutions represent key enablers.”

查看/View


解读 Interpretations

一头雌性北大西洋露脊鲸(右)与另一头鲸游泳 | 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ssion 摄

(1)美联社卫生和科学部:北大西洋露脊鲸数量不断减少

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濒危动物北大西洋露脊鲸年轻一代个体平均比20年前短约3英尺(1米)。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是罪魁祸首。这项研究称,诸多压力因素,包括与渔具的摩擦、与船只的碰撞以及气候变化使它们为了捕食逐渐向北移动,都使这些大型鲸鱼的体型受到影响。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critically endangered 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s are on average about three feet (one meter) shorter than whales were 20 years ago, drone and aircraft data show in a study in journal Current Biology. Scientists say humans are to blame. Entanglements with fishing gear, collisions with ships and climate change moving their food supply north are combining to stress and shrink these large whales, the study says.

查看/View


(2)Distractify:死亡区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但它们正在变得更糟

当海水中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海洋生物无法生存时,就会出现死亡区。新的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来,全球死亡区面积增加了近四倍。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死亡区经常出现,它们的发生更多伴随着海水的暖化,正如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那样。

Dead zones occur when oxygen levels drop so low, that marine life is unable to survive. New research has shown dead zones have nearly quadrupled across the globe since 1950. Recently,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dead zones have been a regular occurrence within the last millions of years. They occur more often during significant warming events, like the one we’re currently experiencing.

查看/View


(3) 北京日报:牡蛎是滋养人类的“海中牛奶”

牡蛎曾被平民用来填饱肚子,之后因为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数量锐减,一跃成为被高级餐厅追捧的海洋神秘食物。如今,随着人工养殖的逐渐成熟,牡蛎几乎遍布全世界的滨海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

Oysters were once used by civilians to fill their stomachs. After that, due to overfishing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number of oysters decreased sharply and became the mysterious marine food sought after by high-level restaurants.  Now, with the gradual maturity of artificial farming, oysters are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s coastal areas, becoming the world’s largest aquaculture shellfish.

查看/View


(4)澳大利亚科学院:动物是最有可能使环境混乱最小化的生命形式

所有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都是由动物驱动的,因为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和周围无机环境的存在是生态的基础,是动物稳定了初级生产者制造的自由剩余能量,否则生态系统会崩溃,动物无法生存。

All ecosystems (and economies) are animal-driven because wildlife is the mechanism that builds them. The existence of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part and parcel because it’s animals that stabilize the free surplus energy that primary producers make, otherwise the system crumbles and animals can’t exist.

查看/View


(5)Mongabay:阿根廷附近的“黑船”非法捕捞活动

每年,数百艘外国渔船在这里捕捞阿根廷短鳍鱿鱼(Illex argentinus)和阿根廷红虾(Pleoticus muelleri)等物种。许多船舶中都选择长时间关闭卫星跟踪系统,很可能是为了进入阿根廷专属经济区(EEZ)内非法捕鱼并且逃避检查。

Each year, hundreds of foreign-owned vessels are also traveling here to fish for species like Argentine shortfin squid (Illex argentinus) and Argentine red shrimp (Pleoticus muelleri). Many of these ships are turning off their satellite track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The most likely reason is to avoid detection while fishing illegally within Argentina’s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查看/View


(6)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小小微生物“搅”动大海洋

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约48%的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海洋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已知机制主要有溶解度泵、碳酸盐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其中,前两者属于物理、化学方式,后两者为生物方式。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ocean has absorbed about 48 % of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laying a rol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buffer.  The known mechanisms of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by the ocean mainly include solubility pump, carbonate pump, biological pump and micro-biological carbon pump.  Among them, the first two are physical and chemical ways, the latter two are biological ones.

查看/View


学术 Academics

(1)【海洋生态】野生物种多样性的下降使人类膳食营养供应面临风险

[Ocean Ecosystem] Declining diversity of wild-caught species puts dietary nutrient supplies at risk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营养物质供应的影响取决于补偿、营养动力学和功能多样性。当小型定居物种对大型迁徙物种的减少进行补偿时,脂肪酸供应增加,而锌和铁的供应减少。相反,当物种营养独特时,无法维持供应或营养供应风险的概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专门的法规和公共卫生政策,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在维持全球20多亿依赖野生水产品的人群的营养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阅读/Read


(2)【渔业管理】自然灾害后日本小规模渔业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Fishery Management]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in Japanese small-scale fisheries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该研究考察了2011年受大东日本地震和海啸影响的渔业,发现灾难发生后渔民之间的相应合作不仅仅是“灾难乌托邦”,而是嵌入在渔业的社会生态背景中。社区中存在着一个将竞争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连接起来的捕鱼共同体,它有助于灾后恢复的抗灾能力。

阅读/Read


(3)【划区管理】为珊瑚礁设计生存蓝图

[Area-based Management] Designing a blueprint for coral reef survival

在大力减缓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现有的养护措施,如海洋保护区和渔业管理模式不足以维持生态系统,还必须采取许多额外的和创新性的行动来提高珊瑚礁的复原力。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基于有效性、准备性、共同利益和不惠益等原则提出了一套标准,评估一系列保护和行动是否可能有效。即使拥有最好的科学创新,拯救珊瑚礁也将需要一个资金充裕、设计精良、执行迅速的战略,在其他重大挑战的层面上得到来自政治和社会的承诺。

阅读/Read


(4)【气候与海洋】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钙化减少和初级生产力增加的趋势

[Climate & Ocean] Global coral reef ecosystems exhibit declining calcification and increasing primary productivity

珊瑚生态系统钙化和有机生产力的估算,提供了对珊瑚礁状况的环境驱动和时间变化的观察。研究者利用生态系统尺度案例研究进行元分析,探讨了全球珊瑚礁钙化的时空趋势和驱动因素——水深和底栖钙化覆盖情况。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经历钙化和光合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的转变,并可能在2054年左右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净沉淀物溶解情况。

阅读/Read


(5)【海洋治理】管理海洋碳去除的潜在宣传和机遇

[Ocean Governance] Navigating Potential Hype and Opportunity in Governing Marine Carbon Removal

随着陆地二氧化碳清除(CDR)途径的技术和政治挑战日益显现,海洋可能成为气候治理中碳减排战略的新“蓝色前沿”。文章指出海洋碳减排的宣传和承诺,可以使碳经济持续发展,也可以使建模实践、政策制定、创新资助和法律治理的改革在海洋保护、经济和气候之间寻求共赢。

阅读/Read


(6) 【蓝色经济】为可持续的海洋经济融资

[Blue Economy] Financing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

海洋支撑着可持续的经济,需要充足的融资工具来产生、投资、整合和核算金融资本,以实现持续的海洋健康和治理。然而,当前财政缺口较大,研究者识别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融资的关键障碍,并就如何缓解这些障碍,以激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一流的科学和管理进行投资,支持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阅读/Read


其他资料 Other resources

【气候生多】IPBES- IPCC共同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工作坊报告
[Climate & Biodiversity] IPBES-IPCC Co-Sponsored Workshop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报告/Report


【划区管理】世界需要更多方案去保护“海洋雨林”:政策简报
[Area-based Management] World Needs Alternatives to Protect Rainforests of the Sea: Policy Brief
报告/Report


【技术工具】世界上第一个全球部署的基于卫星的珊瑚礁监测系统
[Techs & Tools] World’s First Satellite-Based Coral Reef Monitoring System Deploys Globally, Paving the Way for Innovation Driven Conservation
地图/Maps


【技术工具】全球渔业观察海洋经理:加强海洋保护区管理的技术
[Techs & Tools] Global Fishing Watch Marine Manager: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视频/Videos


活动 Events

>>预告 Upcoming Events

2021年08月17日 网络研讨会 致力于达成全球塑料污染条约:过程和可能性
2021.08.17 Webinar Working towards a global plastic pollution treaty: Process and possibilities
详情/Detail


2021年8月17日-18日 “我们的海洋”2020会议——“我们的海洋”的地方到全球行动
2021.8.17-18 Our Ocean 2020 Conference-Local to Global Action for Our ocean
详情/Detail


>>回顾 Recordings

2021年06月24日 投资自然,青山亦金山-2021“生物多样性金融主流化” 系列政策对话
2021.06.24 Invest in Nature, Green is Gold-2021 Main Stream Biodiversity Finance Policy Dialogue
详情/Detail


2021年06月17日 EMB科学网络研讨会-为数字海洋维护原位海洋观测  
2021.06.17 EMB Science Webinar- Sustaining in Situ Ocean Observations for the Digital Ocean
详情/Detail


2021年6月23日 世界海洋峰会洞见时刻:跨价值链协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兴市场的海洋塑料污染
2021.06.23 World Ocean Summit Insight Hour: Collaborating across the value chain to minimize marine plastic pollution in emerging markets
详情/Detail


>>其他 Others

本快讯两周更新一期,往期内容可以查看这里。如果您在快讯内容或形式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ocean@ghub.org告诉我们,也欢迎您将《蓝色脉搏》推荐给同事和朋友

感谢实习同事章学磊、李如意对本期快讯的贡献


题图:墨西哥湾大海中的索伦之眼,新京报 |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