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十月波恩气候大会观察文章

日期:

2015年10 月23日晚,就在西半球有史以来的最强飓风“帕特里夏”向墨西哥逼近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前的最后一轮间会谈判在德国波恩闭幕。

全文下载创绿中心-2015年十月波恩气候大会观察文章

 

2015年10 月23日晚,就在西半球有史以来的最强飓风“帕特里夏”向墨西哥逼近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前的最后一轮间会谈判在德国波恩闭幕。各方经过为期一周的磋商达成了一份新的谈判案文,为年底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奠定基础。

 

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挑战,《公约》是协调各国共同采取气候行动的国际治理机制。今年年底的巴黎COP21有望达成一份新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定,制定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行动方案,以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两度以内的目标,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一年里,各国谈判代表一直为如何给长达80多页的谈判案文瘦身而努力,以便年底大会各国部长可以基于此达成新的谈判案文。此次波恩谈判在长期目标、减缓、适应、损失与损害、资金、技术发展与转让、能力建设、透明度、审议等议题进行了磋商。新的谈判文本共51页,与年初在日内瓦形成的文本不同的是,经过多轮的间会谈判,不同议题下的各种可能的选项都逐渐明了,文本将会直接成为各议题小组进行实质谈判的基础。此次波恩会议也在部分议题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不平衡”的精简版案文引发争议

 

在波恩会议之前,谈判联合主席发布了精简版案文草案,将80多页的案文草案精简到20页。不过,在大刀阔斧的精简过程中,原案文中确保减排雄心与清晰度等文字也被砍掉。故而在谈判首日的大会上,南非代表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质疑新案文草案一边倒地倾向于发达国家,并指出联合主席未能履行其职责以兼顾发展中国家在减缓、资金、损失与损害等核心议题上的需求。

 

突破点

 

各方在减缓、适应与透明度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各工作组的协调,各方再次纳入了标志着全球经济去碳化信号的文字,比如在共同长期目标(long-term goal/LTG)方面的“本世纪内实现全球经济的去碳化(decarbonis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over the course of this century)”,或“在2050年前在2010年基础上迅速减少70%-9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或“在2060-2080年期间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zero ne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并同意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上加深合作,并再次强调透明度的重要性。

 

争议

 

在损失与损害机制(Loss and Damage)方面,各方未能打破僵局。发展中国家建议制定一个强有力的损失与损害机制,而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只支持那些无力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此外,最主要的分歧仍然停留在资金上。发展中国家呼吁明确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设定在2020年后的资金支持方案。发展中国家要求资金全部来源公共资金。发达国家未能在资金支持上提出明确的路线图,并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供部分资金,并且资金来源可纳入私营部门以及《公约》框架之外的资金。

 

虽然目前飓风“帕特里夏”已降为热带气旋,墨西哥也躲过一劫,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但IPCC最新评估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飓风、干旱与洪涝等极端天气时间爆发的频率与烈度都将增加。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不利影响,贫困人口首当其冲。联合国此前通过了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极端贫困与不平等。但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各国如不尽快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在消除贫困与不平等取得的成就将面临威胁。

 

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如何保障气候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前的京都议定书相比,全球气候治理自哥本哈根以来已经进入了自下而上的自定贡献方案(NDC)模式。自定贡献让各国能够共同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却无法保证行动雄心是否充足。11月1日《公约》秘书处将发布INDC综合报告,评估目前各国减排雄心与实现2度目标所需的行动力度之间的差异。根据民间组织的分析,截止到10月2日,各方INDC中的目标若能兑现,到本世纪末可以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7度以内,距离国际公认的2度以内目标相比没有发布INDC之前更近一步,但还有差距。

 

若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的这一长期目标,各国需要在巴黎制定一个逐步提升各国行动雄心的审议机制,确保在这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跑中,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节奏逐步发力,在规定时间内撞到2度目标线以内。

 

在《公约》框架外,接下来一系列高级别会议将对巴黎会议的结果带来重要影响,如11月8日-10日在巴黎举行的部长级会议(PRE-COP),法国作为主席国主导进行的双边磋商,以及11月15-16日在土耳其举行的G20峰会等。距离巴黎气候大会还有五个星期的时间,各国部长若能利用此期间的高级别会议,在气候行动上增加国家间的互信,凝聚政治共识,将为各国在年底巴黎达成进取且公平的新的全球气候协议铺平道路。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于推动各国增进互信,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十分重要。中国政府已经在INDC中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现阶段,国内就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能源转型上展开多种举措,非常有望在2020年之前达到煤炭消费总量峰值,提早实现碳排放峰值。这同时会加速中国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是一举两得之举。中国应该积极发挥发展中大国的领导力,通过南南气候合作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的积极行动,会给全球气候行动注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相关阅读:

最新巴黎协议草案文本 (UNFCCC)

2020后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中国承诺做什么?—对中国INDC提交的回应(创绿中心)

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背景梳理(创绿中心)

各国提交的INDCs (UNFCCC)

气候公正II–从细化国家分组看巴黎气候协定(创绿中心)

 

关于创绿中心www.ghub.org/cfc

创绿中心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创绿中心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微信账号“气候与金融面面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