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政治性”问题更需魄力——气候大会第一周总结和展望

日期: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一周虽然拖堂完成了闭幕会议,但一些争执不下的问题并未能形成决议草案,而是提交大会继续磋商。第二周的情况渐趋明朗,由于关键的政治性问题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周高级别磋商期间,部长们将需要更大的魄力。

        多哈当地时间12月2号(周日)凌晨3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两个附属机构工作组(执行附属机构和科学技术附属机构),分别完成了其闭幕会议,但一些争执不下的问题并未能形成决议草案,而是提交大会继续磋商。其他各工作组也于周六进行了第一周的最后几场会议。第二周的情况渐趋明朗,由于关键的政治性问题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周高级别磋商期间,部长们将需要更大的魄力。 

   

        部分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在附属机构这两个相对比较技术性的工作组上,非附件1国家的国家通讯、适应委员会报告、提升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妇女参与度、最不发达国家资金的进一步指导等多个问题基本完成磋商,形成可供大会通过的决议案文。而能力建设、农业问题、损失和损害(loss and damage)、国家适应计划、应对措施(response measure)、气候技术网络和中心、气候技术委员会、国际磋商和分析(ICA)、支持回顾的技术工作组(CGE)等议题形成初步决议或尚未达成一致,都将交给第二周的大会继续磋商。这些兼具技术性和政治性的议题,将进一步增大第二周在有限时间内的谈判压力。 
   

        资金问题难产中 
   

        正如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到的那样,资金问题将成为多哈会议是否能够达成成果的决定性因素(deal maker/deal breaker)。而第一周发达国家的表态却让人非常失望。美国和其他的伞形国家,强调已经给出的钱应该得到认可和庆祝,资金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各国想要给多少钱应该是自愿决定的,也不需要形成案文或决议。而欧盟和挪威等则遮遮掩掩,一边说资金会持续给,而且在非正式交流中一些国家也提到自己的国内预算已经确定了2013年的气候资金的数量(可见是有钱的),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跟美国等一起降低资金问题的讨论空间,乃至形成案文的可能性。失望、反对声在发展中国家中蔓延。因为对他们来说,至少需要给出2013-2015中期资金一个交代。G77和中国集团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提案,中期资金需要达到至少三年600亿美元。 
   

        在周日(12月2号)晚上发布的长期合作行动(LCA)非正式案文中,资金议题,连同技术、适应、能力建和和应对措施等都没有任何文字。而大会轨道(COP)下面的资金谈判组则形成了汇总文本(不等于谈判文本)。资金的难产,让人不禁对多哈会议的命运产生深深的担忧。 
   

        第二承诺期关键看欧盟 
   

        京都轨道的谈判进入文案磋商,但案文中有非常多的括号(也就是大家意见不一致,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问题)。周六下午的磋商,开始进行逐段讨论。而在有关批准(ratify)第二承诺期的紧迫性上又出现了分歧,发达国家认为不需要给出一个批准的截止日期,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坚持需要这样的确认。此外,第二承诺期的长度、热空气(第一承诺期盈余指标是否转让)的问题、减排水平、CDM机制的参与条件等,都仍旧悬而未决。能否达成一致,关键看欧盟及其成员国之间的协调。 
   

        德班平台尚处在“清谈”期 
   

        由于德班决议包中的京都轨道和长期合作行动轨道都将在本次会议达成谈判,而德班平台则刚于今年4月启动,加上整个谈判模式沿袭9月曼谷会议的圆桌会议方式,德班平台的两个工作组—后2020年国际气候机制和短期雄心(short term ambition),都在相对“清谈”的状态。各国多是对自己立场的重述、解释,而很少挑战或互相提问。当然,具体的态度也有差别。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希望的是尽可能延缓德班平台的谈判速度,给其他两轨的谈判以足够的时间,并达成一致后才能推进德班平台的实质性谈判。而欧盟和小岛国的立场则是德班平台也很重要,需要在本次会议达成决议,并形成明年的高级别磋商模式(不仅是谈判代表、也需要各国部长参与)。其中欧盟更强调的是第一小组(后2020国际气候机制)而小岛国则更强调第二小组(2020年前的短期雄心)。 
   

        第二周的“高级别会谈”是双刃剑 
   

        本周五傍晚的总结会上,多哈气候大会主席、卡塔尔廉洁和行政监督机构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亚明确表示,他将从本周一开始组织部长们的内部磋商,会尽其所能将大会朝着成功的方向推进。而根据过去三年的经验,“高级别会谈”(闭门),一方面,由于参会人员的级别高(部长级为主)、所谈问题数量较少(相比较大会工作组零零碎碎的几十乃至上百个议题),往往能够在持续纠结和遇到瓶颈的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但,另外一方面,由于参与的人员较少、人为影响的可能性更大(比如说组织者对议程的设定等),也有可能形成未经充分思考和讨论的结果,或者产生讨论过程或结果的不公平。所以说,其实是双刃剑。 
   

        结语 

      

        作为第四年来到联合国大会现场的NGO观察员,我深深地知道,第二周将充满观点交锋、意见碰撞、利益交换、各种“谣言”、各种“互相指责”,而最终的关键还是看几个主要的大国和国家集团的部长们,能够站在全球和本国利益(而不仅仅是后者,乃至后者中的一部分如化石能源行业)的高度,拿出政治诚意和政治魄力,减少分歧、扩大共识、提升雄心,否则,无论大会主席怎么努力,无论部长们在高级别发言会场如何“信誓旦旦”,都将不可避免让人失望的结果。部长们,请给力!

 

创绿中心气候与金融政研部  李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