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能源之瓶颈

日期:

时间:8月5日-7日
China WET 专家从各自研究角度解读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一致指出,随着中国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加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能源发展的瓶颈。

“中国是个贫水国家。中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而气候变化又使得水资源短缺情况变得极为严峻。”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

“中国可利用淡水总量足够我们使用,最大的危机是对水资源的污染。三分之二的地表水被严重污染,一半的地下水被污染。”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室主任,贾绍凤

“2000-2009年期间,中国水使用量每年增加60亿立方米,约为总量的1%。而水供应量每年下降350亿立方米,而对煤炭工业依赖,使得水风险加大” ————蓝圈组织 (Circle of Blue), Keith Schneider

“能源基地要发展,但要知道其发展规模和用水规模, 不能因为有煤炭就可以无限制的开发,用水。对于缺水的地方,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贾仰文

“解决能源对水消耗的议题上,美国各州政府采用水和能源一体化规划,把两拨专家整合来探讨对策,对话是必须的。” ———— 美国能源部Sandia国家实验室, Vincent Tidwell

(Copyright: G:HUB, 流经银川的黄河,近宁东煤炭能源基地)

多场圆桌论坛上,China WET 专家从各自研究角度对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他们一致指出,中国与日俱增的能源消耗,加之水资源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短缺成为能源发展的瓶颈。中国东南地区水资源分配丰沛,约占全国78%,西北占22%;而矿产资源多分布在干旱缺水的西北。特别是中国的能源消耗中,70%依靠煤,煤炭开采改变了当地的地貌,破坏了当地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此外,超过一半的工业用水与煤炭行业相关,包括采煤、洗煤,选煤,火电,煤化工等过程,不达标的肆意排放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削减了中国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使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同时,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设计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该工程仅东线一期从长江至东平湖段的13个梯级抽水过程就要消耗巨量电力。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会持续增加。蓝圈组织调查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新能源的比重在增加,但煤炭仍占能源主导地位。截至2020年,中国耗煤量预计增加30%,进而增加对水资源的消耗,而水用量增加会继续刺激对能源的消耗。由此,水源、能源的消耗便陷入了互促的恶性循环。不仅如此,由于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在逐年递减。中国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水源-能源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但值得欣喜的是,在这次China WET系列讨论中,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NGO的能源及水的研究者们第一次面对面展开跨界对话,多元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大家都表示出合作开展深入研究的意愿,共同寻找应对策略。本期圆桌对话分别在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商道纵横“首席责任官”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和能源论坛BEER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