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 • 波恩 | COP23第一周场内速递

日期:

11月6日,由斐济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23)在德国波恩拉开帷幕。目前,谈判进程过半,各项议题取得了哪些进展?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美国联邦政府的退出对会议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请看创绿研究院的观察员在波恩前线发回的报道。

11月6日,由斐济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23)在德国波恩拉开帷幕。190多个缔约方代表围绕《巴黎协定》落实的细则问题展开谈判与磋商,以期在2018年于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的COP24完成《协定》实施的导则,推动《协定》的落实。

 

拉开帷幕:气象记录频频被打破,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COP23开幕式中,所有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各国需要立刻采取行动,共同努力,在为期两周的谈判中取得实质进展,为2018年的气候谈判奠定基础。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Petteri Taalas指出,目前全球陆地气温、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海洋温度均打破气象纪录,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的强度也不断增加。UNFCCC执行秘书Patricia Espinosa强调了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危机的紧迫性。COP22大会主席,摩洛哥外交部长 Salaheddine Mezouar呼吁各缔约方增强气候雄心,团结一致,确保国家政府和民间社会等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COP23大会主席,斐济总理Frank Banimarama呼吁各方在COP23期间尽一切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为实现1.5℃温控目标奠定基础。

 

2018促进性对话(Talanoa对话)

 

COP23召开前,大会主席国斐济宣布将2018年促进性对话称为Talanoa Dialogue。“Talanoa”是太平洋岛国语言中的词语,意为“彼此分享故事、培养共情和互信并为集体利益做出明智决定”。Talanoa对话将以Talanoa的内涵为指导思想,围绕全球减排差距、长期减排目标和如何弥合差距三大议题展开讨论。原定于11月7日下午对Talanoa对话的召开细节进行安排,但由于其他议题的谈判进程拖沓,有关Talanoa对话的进程也被推迟。大会表示将在第二周闭幕前宣布落实Talanoa对话的落实方式。
 

Talanoa 精神也延续到谈判区之外,本次会场的气候行动展示区,即“Bonn Zone”里设置了“Talanoa空间”,在谈判关键议程、跨界参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上邀请来自代表团、NGO、商业等政府和民间的意见领袖与专业人士跨界交流,增进了解。11月11日,美国前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在Talanoa空间与法国前气候谈判特使Tubiana等人围绕煤炭对气候变化与公众健康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尽快淘汰现有燃煤电厂,保障公众健康。

 

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

 

11月12日,《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围绕全球盘点谈判会议更新了一份文件,用于引导各缔约方围绕全球盘点的实施模式等议题进行谈判。该文件指出,全球盘点将分为准备阶段、技术层面和政治层面三部分。其中,准备阶段将于2021年或2022年开始,邀请各缔约方提交关于全球盘点投入的相关意见;各方将以促进性的、透明的方式讨论所有的投入并为政治层面的对话与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各方也同意全球盘点应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各缔约方的充分参与,并兼顾公平原则。但对于如何坚持公平原则,各方尚未达成结论。G77+中国认为全球盘点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的产出结果都应体现公平原则,欧盟主张全球盘点有助于将国家自主贡献(NDC)与各国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气候资金

 

目前,各缔约方已就适应基金展开了讨论,但尚未明确资金来源以及这一基金的运作方式。非洲集团认为目前关于资金的讨论进展缓慢,并呼吁各方应讨论新的长期气候资金目标。关于损失与损害的补偿资金方面,欧盟和澳大利亚要求明确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但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尽快提供相关的资金。作为小岛屿国家联盟的代表,马尔代夫提出各方应建立关注损失与损害的华沙国际机制与《公约》下气候资金机制的联系。

 

波恩气候大会第二周看点

 

目前,各议题的谈判仍在进行中,第二周各工作组需要汇总并整理各方的建议与反馈,编制一份案文供各缔约方在明年COP24期间进行谈判,以形成落实《巴黎协定》的导则。因此,《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下不同条款的会议进展依然是本周的看点之一。此外,各缔约方还预计将于本周明确Talanoa对话的开展方式。

 

非国家主体以行动推动全球气候势头


COP主席开放式对话或成新传统

11月8日上午,大会举办了主席开放式对话,邀请各缔约方谈判代表与代表环境、青年、妇女权益、原住民族等的民间团体进行交流,旨在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本次对话围绕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增强和实施以及观察员进入更多正式谈判会场等议题展开。环保NGO发言指出,除了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之外,在资金援助、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跨界合作也有助于增强NDC的力度。在自下而上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下,保持与利益相关方的开放、透明与充分的交流有助于了解气候脆弱性人群需求与诉求,并推动公正的能源转型。许多缔约方代表认为此对话十分重要,下届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波兰表示有意愿将此对话延续下去。

 

We are Still in:美国人民的气候承诺与行动

作为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美国低调派出40多名谈判代表参加本次COP23大会。由于相关经费不足,美国今年并未延续在国家馆展区搭建“美国角”(the US Pavilion)的惯例。不过,由联合国气候变化特使,纽约前市长Michael Bloomberg出资搭建的美国人民气候行动中心在本次气候大会会场附近开放,“美国的承诺”(America’s Pledge)和“我们还在”(We are still in)的标语成功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视线。

 

11月11日,Michael Bloomberg与美国加州州长Jerry Brown在该中心发布了《美国承诺》报告,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美国州市地方政府以及公司、学校等各界继续落实《协定》的决心。该报告指出,坚守《协定》气候承诺的美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体量之和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这些非国家主体的气候行动者将共同推动美国落实《巴黎协定》,以确保其保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者的地位。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助力《协定》落实

11月8日,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主办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系列边会在COP23现场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既是人类活动强烈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面临消除贫困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系列边会邀请来自政府、智库、金融机构、NGO、行业与媒体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与国家自主贡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能源合作、多边开发银行与气候适应型投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议题,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助力沿线各国落实《协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专家杨富强博士指出,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可以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与最佳实践,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相关链接:

COP23展望 | COP23核心议题及看点(创绿研究院)

美国第二次退出全球气候协议,好在气候行动势头已经不可逆转(创绿研究院)

2017年首轮气候会议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提供框架 (创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