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碳排放权交易是用市场手段实现更低成本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国“十二五”政策创新和提升减排力度的重要体现。2011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七个省市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是试点启动碳交易的“元年”,对未来中国的碳价格政策具有重大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考虑到中国碳市场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在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和充分吸收各方专家的意见基础上,我们着手搭建了评估中国碳市场的框架体系。评估体系涵盖了四大领域,包括机制设计、机制执行、市场表现、信息透明度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在四大领域内又分别设定了具体指标,对碳交易的运作进行分析和评价。
报告汇总了截止2013年11月5日有关七个试点的公开可得信息。由于可获取的公开数据不充足,报告对试点重点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得出中国碳市场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排放数据质量先天不足,总量设定存在过松的风险,总量的浮动性、增长空间的预留与其他国家能源和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衔接考虑还有待完善。其中,试点采用的配额分配方法以免费发放和参照历史排放的祖父法为主,个别地区对基准法和拍卖正在做出有益尝试。电力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如电价受政府控制而非市场),上下游同时纳入碳市场的具体操作仍需再检验。法律基础和惩罚力度在现有实践来看是不充分的,监测报告核证(MRV)机制、第三方资质管理和市场风险控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碳市场产生的经济收入在使用方面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报告汇总了截止2013年11月5日有关七个试点的公开可得信息。由于可获取的公开数据不充足,报告对试点重点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得出中国碳市场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排放数据质量先天不足,总量设定存在过松的风险,总量的浮动性、增长空间的预留与其他国家能源和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衔接考虑还有待完善。其中,试点采用的配额分配方法以免费发放和参照历史排放的祖父法为主,个别地区对基准法和拍卖正在做出有益尝试。电力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如电价受政府控制而非市场),上下游同时纳入碳市场的具体操作仍需再检验。法律基础和惩罚力度在现有实践来看是不充分的,监测报告核证(MRV)机制、第三方资质管理和市场风险控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碳市场产生的经济收入在使用方面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七大试点区域性碳交易在2013年起步实践,国家碳交易体系的顶层设计也悄然展开,这将对未来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积累宝贵的经验。此外,碳税政策亦在等候政治性的决定,未来几年的政策发展和机制建设对于中国的碳价体制形成起关键作用。为碳定价并形成有效的市场,初衷是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这一过程需要全面思考和实践、多元参与和讨论、有效的市场监管以及社会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有效减排。然而,目前的政策讨论仍然集中在较小的圈子和较为封闭的状态,参与市场的不同利益主体多是体现商业利益的诉求、关切。作为关注环境与气候保护的民间组织,创绿研究院对碳市场的评估在中国范围是首次。我们会坚持把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客观的分析做下去,推动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吸取国内和国外最佳经验、兼具包容和开放性的碳市场政策讨论;也为形成民间独立的分析、监督以避免犯错并保证顺利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