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 | 华沙气候大会加时打破僵

日期:

本次气候大会主要有三个成果:一是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基本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二是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然而,三个议题的实质性争议都没有解决。

当地时间11月23日夜间,波兰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在“加时”一天后终于打破僵局,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报道,本次气候大会主要有三个成果:一是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基本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二是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然而,三个议题的实质性争议都没有解决。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此评论称:“大家都不满意,但是大家都能接受”,这为明年的秘鲁利马气候大会、2015年的巴黎会议制定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议题,要达成共识需要漫长协商与博弈,历来都是锱铢必较,多方拉锯。本次会议于本月11日召开,原定22日闭幕,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关键问题上争论不断,不得不连续延期至23日晚,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就因不满发达国家的不作为而愤然离场。

 

新词:“减排贡献”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竭力模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防火墙”,但是华沙大会上,各方还是在德班增强行动平台上基本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德班平台启动于2011年在南非德班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其任务是推动各国在2015年前达成新协议,以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安排。根据规定,新协议的草案最晚于2015年5月形成并派发各国。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必须做出“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则要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后采取自主“减排行动”。

 

新华社报道称,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为促成大会成功提出了四点建议,包括要加大落实以往承诺的力度,尽快开启德班平台的谈判,要在减排、适应、资金、技术和透明度等关键问题上取得平衡结果,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应有约束力等。

 

然而,发达国家在此次大会上要求所有国家都应做出“减排承诺”,日本等甚至还出现了减排目标倒退。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减排行动”。

 

就这一措辞双方僵持了整整一天,最后找到了一个比较“中性”的词,即“减排贡献”。至于这一新词怎么解释明年还将谈判。

 

对于中国在减排上应该做什么,参与谈判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副主任徐华清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责任。

 

在此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宣布到2020年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徐华清表示,中国会朝45%的目标努力,甚至更高。而且实现这一目标,也是有保障的。

 

“从目前来看,经过‘十一五’以及‘十二五’的前两年,以及根据我们目前国内的政策,尤其是结合我们国内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我们对未来‘十二五’后三年以及‘十三五’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是充满信心的,有可能做得更好。”徐华清称。

 

徐华清称中国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推动。一个是结构调整,第二是节能,第三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第四是增加森林碳汇,第五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前四个方面和目前国内的政策是一致的。

 

“分歧进一步加剧”

 

此次大会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无论是2020年前减排目标的提升,还是2020年后新的气候条约的准备,都离不开气候资金问题的推进。主办国波兰将此次会议称为“资金大会”(Finance COP),将部长级别气候资金高级对话会议首次纳入大会日程。

 

发展中国家对华沙大会的一个主要诉求就是落实资金。它们在本次大会上提议,发达国家2014年为绿色气候基金出资200亿美元,2016年达到700亿美元,然后逐渐增加到2020年的1000亿美元。

 

但是发达国家并未答应这个要求,大会最终决议里也没有资金落实的内容。发达国家只是答应要出资,但既没有提出落实时间表,也没有提出具体数额。

 

主攻环境与新能源政策的斯坦福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系博士于洋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件事的难度在于,第一钱以怎么样的机制出,第二这个钱的环境责任怎么核算,是根据历史的排放来核算,还是按供求国双方的责任来分担?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发达国家是不可能交钱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为何最终让步,解振华认为,这是多边机制的特点决定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要求,都有各自的底线不能触动,因此只有在这个大的方向基础之上,能够找到一个大家都不太满意但又能接受的结果”。

 

设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的目标,是让发达国家补偿正遭受气候变暖而造成的自然灾害的国家。这一“补偿”概念已经谈了3年,华沙大会上,发达国家终于同意对此开启谈判。然而,它们也没有对何时以及如何建立补偿机制做出任何承诺。

 

对于华沙大会的结果,参与此次会议的创绿中心气候与金融政研部研究员李莉娜对早报记者称,华沙大会的谈判速度比他们设想的进展要缓慢。另外谈判阵营的分化和分歧在不同的议题上其实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

 

“我们的感觉是局部大家有融合,但整体未来的方向还是有很大的分化的趋势。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的子阵营,也会有一些变化。”李莉娜称,“未来可能对中国来说会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谈判形势。中国可能会面临多方压力的倒向,因为未来、包括我们现在的总的排放占比都在放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23日晚,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再次呼吁各界参与2014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气候峰会。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欧盟领导人在京会晤后发表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提及,对潘基文计划于2014年9月举行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表示欢迎。 解振华也在华沙大会结束后接受中国媒体集体采访时称,中国已为明年实质性谈判做好准备,争取在2015年为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取得“积极结果”。 


转载 凤凰网

来源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