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冀俍:保护海洋公域的四对矛盾

日期:

3月26日,创绿研究院研究员陈冀俍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海洋生态保护战略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在海洋公域治理中的参与”的主题发言。

3月26日,创绿研究院研究员陈冀俍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海洋生态保护战略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在海洋公域治理中的参与”的主题发言。   发言回顾了中国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谈判以及公海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议谈判中的参与,认为中国高度重视自己在极地和深海的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且希望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参与相关的规则制定。发言认为,要对这些国际进程做出实质性贡献,各国需要处理好以下这几点矛盾:  
  • 经济增长、人民生活需要和过度渔业开发之间的矛盾。研究证明,从长远来看,海洋禁捕区有助于回复海洋的生产力,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短期内,如何通过使用公共资源解决禁渔导致的社会问题,如失业,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 科学数据的有限性和大规模保护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 approach)认为,如果对严重、不可逆的生态系统的风险有合理的怀疑,不能以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为理由阻碍成本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何基于有限的科学作出审慎的决策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雄心高涨与实际能投入使用的公共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海洋的面积巨大,渔船数量众多,生态系统也在变化,有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大规模保护区的设置对配套的管理和科研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的要求。
 
  • 传统上的东西矛盾,或者说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矛盾。彼此的不信任感依然存在,需要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发言最后认为,海洋公域是人类共有共管的区域,是应用“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佳舞台。各方也都在期待这些理念在具体技术方案中的体现。中国需要加大对促进科学和政策之间相互协作的投入,同时正确把握进程中“观点的水位”,坚持关注和探讨实际问题而避免原则上的争论,并且努力推进海洋公域生物资源保护政策上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