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望在本月下旬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提交其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在减排方面,其INDC应该会包括一个“排放强度目标”的内容,一些迹象表明此排放强度应该会是到203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其INDC中可能也会参考近期发布的到2022年增加1.7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并很有可能给出预计到2030年增加额外多少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
目前在印度INDC内容中是否会包含其他部门的减排目标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会包含一部分政府自主气候政策措施的内容—— 比如计划造林力度和提高清洁能源附加税(碳税)。
其INDC中也将包括国家计划的适应行动的信息和技术转让方面所需的支持。现在还不清楚印度计划多少减排行动才能够得到国际的援助支持。
主要信息:
- 此INDC表明印度在国家层面在切实采取不断增加的气候行动。印度的明确态度将让全球实现控制气候升温在2度以内的目标更有希望。
-
印度正处于消除贫困和确保所有的公民获得最基本的服务的发展阶段,且面临巨大财政赤字。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许多被视为“低碳解决方案”的措施也是让贫困人口获得基础服务的最有效方式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印度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基础服务。
-
达成一个进取的巴黎气候协议有利于推动总理莫迪对太阳能的推广和印度INDC的落实,向投资者表明明确的长期方向,并促进国家间的合作。
-
虽然印度INDC是对全球减排行动的有益贡献,但各国提交的减排承诺并不能实现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的目标。从公平角度看,避免气候危机需要各国在巴黎达成共识:所有国家将在本世纪末淘汰化石燃料,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以不同的速度达成这一最终目标。
-
在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各国在2020-2025/2030年期间的减排贡献仍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对于印度的挑战是使用其外交影响力去帮助全球确保达成一个巴黎协议,其中重点是在各国INDC中提及的减排目标,也包括:
>加强全球适应机制;
>设置一个更具体的长期减排目标(比如到本世纪中后期实现净零排放),建立明确的程序以便各国定期(每
五年)增强气候行动的的雄心;
>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计算规则和汇报的有力机制以增加互信并如是评估进展。
背景:
- 印度的发展阶段处于完全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中间。完全工业化的国家拥有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气候适应的财政资金,而且那些发展中国家或者前工业化国家仍然处于维持基本生计,且没有高碳产业。印度既是一个崛起的新兴国家,也是一个不发达国家。它贫困人口多,人均能耗低,但是人口密集导致排放过多。印度的发展模式因此是气候变化讨论的关键,特别是印度人口在2028年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达到14.5亿。
- 排放程度: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排放国,拥有全球第五大煤炭储存量。印度人均碳排放是1.7吨,相比中国6.2吨和美国的17.6吨。如果印度实现其以燃煤为基础的电气化计划的话,人均排放将大幅提升。
- 能源消费: 印度有将近3亿人 – 相当于美国总人口 – 生活在没有电的地区,66%的人口用木头或煤炉做饭。但是印度的能源消费到2035年预计上升到132%,电力需求到2045年预计将超过三倍。
- 能源生产:印度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将近60%的电力来自燃煤。政府计划到2019年加倍印度煤炭的生产,达到10亿吨,以减少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加拿大进口能源的依赖。这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严峻影响:能源部长Piyush Goyal此前宣布印度将在未来三年内结束煤炭进口,给煤炭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部门在扩大,但是在充分发挥其潜力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据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到204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以达到16%。
- 气候变化脆弱性: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印度是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印度已经花费55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8%。2013年爆发大规模洪水,以及2015年春天一场灾难性的热浪都凸显问题的严重性。过去一个世纪,印度的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度,严重影响农业的产出并威胁以此为生的农民的生计。继续的升温将严重限制印度的经济增长,阻碍政府的发展计划。
本文由创绿中心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