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中国本周可能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气候行动方案

日期:

作为全球气候谈判的重要经济体,中国或于本周提交其国家自主决定贡献预案(INDC)。

作为全球气候谈判的重要经济体,中国或于本周提交其国家自主决定贡献预案(INDC)。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单位GDP能耗正在快速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会交出怎样一份气候行动方案,备受瞩目。


INDC是在华沙气候会议上被“发明”出来的新缩略语,它的核心内涵——即不同国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开展什么样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一直以来的焦点,例如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承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国提出的量化减排和排放控制目标,以及资金的承诺。


各国提交的INDC预案,将是今年年底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谈判的重要基础,这一会议将决定未来全球的气候制度。


根据环保组织创绿中心提供的资料,INDC可能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减缓目标,时间维度上可有一个近期和中长期年的目标。在形式上,这可以是绝对量的减排目标(与一个基准年相比较),或者绝对量控制目标增长限额;相对量的减排目标,例如人均碳排放,或者单位GDP的碳强度;达到排放峰值的年份和峰值的额度,能效目标,可再生能源比例等。


创绿中心气候项目官员郭虹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碳排放早已达到峰值,因此在其提交的INDC中给出的是碳排放总量绝对值的下降,例如美国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6-28%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会尽最大努力实现减排28%的目标上沿。


而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碳排放在此阶段仍然会上升一段时间再达峰。“目前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何时达峰,并且这个峰值是多少。”郭虹宇说。
创绿中心预计,中国现在提绝对减排量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应该还是提相对减排量(即碳强度),但该机构希望碳强度目标要比原来的40-45%更高,并努力达到目标的上限。


中国国家发改委2014年通过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对中国的INDC,外界主要有哪些期待?


郭虹宇指出,主要看中国提出的碳排放峰值年、碳强度目标,以及中国如何达成这些目标等。中国提交INDC后,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国就都提交了预案,给未提交国家增加了信心,也增加了全球采取行动的动力。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都是中国INDC的重要内容,但预计这两项目标不会超出现有的目标水平。


此外,杨富强预计,在中国新的应对气候计划下,中国还将提出农业、林业、水资源等应对措施,包括技术、投资等。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中国将按照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继续积极主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幅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和森林蓄积量,不断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与发展路径创新做出自身最大努力。


外界据此期待,即将公布的中国INDC会包含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比重,森林蓄积量和排放峰值等目标。


2014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根据声明,中国计划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提早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


杨富强指出,近两年中美在气候变化合作上有较多协议,2013年,中美两国曾就逐步减少氢氟烃化合物达成相关协议。中国是最大的氢氟烃生产国,此番中国或在INDC中给出减排承诺和大致时间,但不会给出具体的减排量。


中美在气候谈判上博弈近20年,上述声明则给新一轮气候谈判注入一针强心剂,也被视为中国INDC的基础。


截至目前,约有40个国家已向联合国提交自主贡献预案,包括欧盟、美国,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非洲国家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等。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