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晶:在公海上设立大型海洋保护区存在诸多挑战

日期:

6月27日,创绿研究院海洋项目研究员周宇晶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在深圳联合举办的关注海洋保护的蔚蓝星球海洋研讨会,并在会上分享了报告《守护深蓝:公海保护区多视角观察》。

周宇晶在会上发言 | 广州日报

发言中提到,报告聚焦 BBNJ 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公海海洋保护区相关讨论,从不同角度呈现在公海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和公海治理的复杂性。

公海海洋治理与陆地治理或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海域治理不同。海洋保护需要从“陆地视角”转向“海洋视角”,打破原有的行业部门分类,重新审视“主权”、“地理边界”或者“所有权” 等适用于陆地的概念,它们在海洋上无法发挥(同等的)作用,而海洋自身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概念正在浮现( Elisabeth Mann Borgese, The Oceanic Circle: Governing the Sea as a Global Resourc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P6. ) 。

《国际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空间进行的划分 | 海洋Atlas

在变动的环境基线下采取预警原则决策的必要性。预警原则建立在对于“变动的环境基线”的认识之上。公海的保护和治理中,需要坚实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来支持有效的管理,但在现实中,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应充分地评估风险,不因“科学不充分”而拒绝开展行动。

公海海洋保护区的特点和管理难点。在公海上设立大型海洋保护区不仅存在成本和管理的问题,还存在国家间信任以及区域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挑战。远海大型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实施常因预算有限而打折扣。公海保护中,相关利益方的诉求如何得到充分表达,公平有效的补偿机制怎样建立,保护区的设立对利用者的影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海洋保护区分布图 | MPA Atlas
截止2018年2月,条纹的区域为讨论中尚未设立的保护区

新的公海协定的必要性。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公海海洋保护区的选划与管理,但众多的联合国机构、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已经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设立不同类型的海洋划区管理工具。BNNJ(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或能克服此前多项目存在下破碎和缺乏协调性的现象,将环境影响评价、深海基因资源、技术资金能力、海洋保护区等问题“一揽子”解决。

涉及公海保护区/划区管理工具选划与管理的国际进程和组织 | 创绿研究院

由于海洋保护议题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对海洋保护的关注,帮助有兴趣的媒体深入了解相关议题,我们通过“守护深蓝——海洋保护媒体伙伴计划” 长期为媒体提供分享海洋保护议题和进展的平台,以便更广泛地普及海洋知识,促进跨领域合作,共同唤起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创绿也将继续跟进海洋保护国际进程、通过各种形式推进国内对相关议题跨界讨论的同时,积极传播海洋知识,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极地与海洋政策讨论。未来,希望中国能参与乃至引领国际海洋治理新制度的撰写。


更多内容请点击:守护深蓝:公海保护区多视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