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中心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议 ,我们认为此裁定结果是不明智的。它不但挽救不了本国行业,还会使欧州损失高达24万的就业岗位 。当全球愈来愈频繁、严重的遭受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减缓气候变化就愈显重要。全球各国的光伏行业都处于发展初期,以贸易保护的目的贸然征收关税,即使是临时性关税,都会增加欧州乃至全球的光伏成本,这对一个逐渐成长的市场带来的打击是沉重的。它将动摇欧洲的光伏供应链,给这个产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也使欧盟设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占能源总量20%的计划落空。
创绿中心去年曾对欧盟双反做了分析 ,指出旨在保护公平竞争的反倾销制度已经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在欧盟这种已经形成机制的贸易保护政策面前,评价单个裁决的对错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全球范围看,各国借助WTO机制对他国在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提出的质疑确是广泛存在,这都说明气候治理与贸易保护机制之间存在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并亟待解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类似争端还会发生在其他各国间,导致国与国间互信和好感减少,直接或间接影响各方在气候谈判进程中的交流和立场,使各国放慢在气候变化上的减缓与适应行动。
6月14 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推出六条措施促进光伏行业发展 ,并指出“必须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要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创绿中心欢迎这样的指导性政策出台,看到政府在对之前的支持政策进行反思,并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光伏产业的发展的确需要各国政府的支持。来自于公共资金的补贴应更多投放到有利于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保护气候的技术创新领域,而不应再大量投入到高污染、高排放的石油与煤炭等化石燃料。光伏补贴不仅可以增加本国的就业和行业竞争力,更是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对消费端而不是生产端的资金补贴,同时降低并网门槛来培养需求强劲、竞争公平的国内光伏市场,是中国光伏健康发展的必不可缺的。
创绿中心认为中国对光伏产业的支持,目光要从中美欧,拓展到世界其他有潜力且亟待发展的光伏市场。中国可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借以政策支持,把全球的光伏蛋糕做大,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充足行业发展的情况下,光伏成本会随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增加,会使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在价格上体现出来,光伏平价上网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所以,我们认为这种补贴的支持并不是一个无底洞,也不是对市场的扭曲,而是加快了清洁能源技术商业化的进程,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务实地看,欧盟给出“临时反倾销税”的裁决,实际是留出了一段时间给双方对此问题进行磋商。创绿中心希望中欧双方政府不要放弃协商对话,抓紧时间解决目前的分歧。磋商双方不仅需要贸易部门就争端讨论贸易问题,中欧气候合作的对应部门也应参与其中。这包括有必要建立中欧高层可再生能源和贸易联合的工作组,在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形成政府、企业和民间广泛参与、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利益出发,一起完善国际贸易制度,寻求解决方案。
下载报告:气候保护需要有序繁荣的全球光伏市场
附录:事件回顾
继前年美国提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之后,以德国SolarWorld、意大利ProSun等为代表的光伏公司在去年7月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申请。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其涉及金额超过210亿美元(即约为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销售额),占中国出口量的80%。随之,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又启动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的反补贴调查。从涉案产品的进口额看,本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是欧盟迄今对中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中国商务部对此发表声明称:“中方呼吁欧方能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和建议,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欧盟委员会方面没有直接表态。作为对调查的回应,中国在今年7月也启动了针对美国和韩国产多晶硅的贸易调查;11月初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针对欧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贸易调查。
今年6月4日,欧盟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3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