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
Hannah S. Wauchope等
《自然传播》(Nature Communications)第10卷, 文章号: 946 (2019)
南极尽管地处偏远,并且处于《南极条约》的保护之下,但南极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正在升级。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污染、入侵物种以及气候变化的无所不在的影响都为南极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并且这些影响往往具有联合的效应。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南极洲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大洲评估。 尽管南极特别保护区覆盖的区域不到南极大陆的2%,但其覆盖了南极44%的物种,包括海鸟,植物,地衣和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分布于一个或多个保护区内。 然而,保护区域的分布并不均匀,像海鸟这样容易监测和有魅力的物种更受偏爱。 要最大限度地确保南极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并且保护长期有效,我们需要利用现有最佳的数据,通过系统性的过程来确定划区保护的优先顺序。 阅读原文区域快速暖化中磷虾分布向南收缩
Angus Atkinson等
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年1月21日
高纬度生态系统经历着地球上最快的暖化过程。极地物种对变暖和冰层流失可能很敏感, 但数据很少, 证据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这份研究表明, 在过去90年,南极大磷虾(以下简称 “磷虾”)的主要种群正由西南大西洋地区向南收缩。在接近其最北端活动的区域, 磷虾密度急剧下降, 而南极大陆架方向磷虾更加密集。平均体长的增加,反映出的是磷虾幼虾补充量的减少。本研究发现了幼虾补充受环境影响的证据, 例如在出现阳性的南极涛动(西风带向南偏)后, 幼虾密度会降低。伴随着温暖、多风、多云的天气变化和减少的海冰, 都可能阻碍磷虾产卵和幼虾的生存。然而,总体来说,幼体后期磷虾密度降低的速度弱于不如补充量(recruits)降低的速度, 这表明大龄磷虾的存活率有所提高。磷虾分布的不断变化已经扰乱了以磷虾为中心的食物网络, 并可能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急速的气候变化, 加上随之而来关键物种非线性的行为调整, 对管理珍贵的极地生态系统构成了挑战。 阅读原文未来气候变化危及须鲸种群的恢复
Vivitskaia J. D. Tulloch等
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2019年2月26日
历史上捕鲸把许多鲸类物种推向了灭绝的边缘。尽管大多数南半球鲸类种群正在缓慢恢复, 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种群恢复的影响仍然不明。本研究调查了两个人为造成的压力——历史上的商业捕鲸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南大洋须鲸 (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南极小须鲸、南方露脊鲸) 及其饵料生物磷虾和桡足类动物种群的影响。研究使用气候-生物耦合的 “生态系统评估中等复杂性模型” (MICE), 将磷虾和鲸鱼种群的动态与气候变化驱动因素联系起来, 包括海洋温度、初级生产力和海冰的变化。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磷虾和所有鲸鱼物种未来都有负面影响, 尽管对鲸鱼的影响程度因种群而异。尽管受到历史捕鲸影响的种群数量已经初步恢复, 但模型预测, 由于气候变化, 太平洋的蓝鲸、长须鲸、南方露脊鲸种群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长须鲸和座头鲸种群将经历令人担忧的减少, 甚至会在2100年发生区域内灭绝。预计这种减少是气候变暖造成的饵料生物减少(桡足类/磷虾)和鲸鱼种间的食物竞争加剧的结果。研究还模拟了鲸鱼种群恢复的另一种情景, 即鲸鱼调整其迁徙模式, 以适应南极不断变化的海冰和不断移动的饵料生物。在这种情景预测中, 与海冰相关的蓝鲸和小须鲸的恢复将依赖于其活动范围大小和迁移行为的可塑性。这份研究强调, 需要不断提供保护, 以帮助枯竭的鲸鱼种群恢复, 并需要进行区域管理, 以确保区域内仍然存在磷虾。 当然,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努力能取得的成功是很有限的。 阅读原文南极磷虾渔业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设得兰群岛捕捞热点的时空互动
Francisco Santa Cruz等
水产研究(Fisheries Research)2018年8月 208:157-166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大洋的重要渔业。由于近期捕捞活动的变化,历史渔场和渔获量的空间分布都发生着变化。为了理解这些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评估渔业空间动态和捕捞船队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了三个时空尺度上的渔获量分布。- 在西南极半岛(WAP)范围内,本文评估了渔船队向南的扩张,确定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S)是当前的主要渔场,取代了历史上的德雷克区。
- 在BS范围内,本文识别出了捕捞热点区域(FHs),在2-6个月的时间内集中了总渔获量的48%-57%,捕获密度高达2.2-30.3吨/平方公里。
- 在FH的尺度上,本研究跟踪了FH内船队的空间分布,表明当单位捕获努力量渔获量(CPUE)降低,渔船会转移到邻近区域。这种转变每4至17天发生一次,。基于FH持久性和海冰条件,渔船会进入以前捕捞过的渔场。
不同海洋深度的连接性:对于保护区设计的意义
Bethan C.O’Leary 与 Callum M.Roberts
全球生态与养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第15卷,2018年7月
在2020年联合国全球海洋保护目标截止时间即将到来之际,一些沿海国家开始快速推进海洋保护区(MPA)建设计划。与此同时,针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一项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谈判正在进行。这些进展当然是受欢迎的,但是依然存在风险(即使这些进程完成),海洋生物可能依然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人们建立越来越多的海洋保护区保护海床,而在其水体中仍然可以捕鱼。这是因为海床上的栖息地被认为需要保护的脆弱栖息地,而水体面临的风险要小些。然而海床和水体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定义的垂直海洋区域之间的边界在现实中是模糊的,动物和海洋学特征在不同深度是贯通的。在这里,我们通过分析最近快速增长的关于水体和海床之间生态和环境联系的文献,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垂直分层管理是否合理。我们发现,新兴研究越来越多地将海洋上层群落和过程与海底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联系起来,这表明水体中的开发利用可能在深海中具有显著且广泛分布的足迹。我们的结论是,应采用预警性的方法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海洋保护区的默认设置应该是从水面到海底的全面保护,这样才能使之尽可能接近其自然功能。 阅读原文 社会科学进展国际海洋保护区的目标和指标:区域扩大还是有效公平管理?
Lisa Campbell等
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 2018年12月
本文借鉴已发表的关于海洋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目标的文献, 认为海洋保护区目标 (14.5) 将在追求、衡量和评价更广泛的 “海洋” 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海洋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14)于2015年由联合国大会 (UNGA) 通过。海洋保护区是海洋养护的 “优先解决方案”, 部分原因是它们的增加相对容易衡量, 且有机会在基本没有保护的全球海洋中推广。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组织的海洋保护区目标不断演变, 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表明了除了面积扩张之外实现保护的其他手段的重要性, 其中包括确保海洋保护区得到有效和公平管理的必要性。如果排除这些重要但有争议、复杂和难以衡量的组成部分, 海洋保护区的目标14.5很可能得到实现。然而, 如果不作出协调一致的努力, 就会限制实现这一目标的实际意义。 阅读原文目的与性能: 海洋保护区的成功是什么样子?
Katherine Lucy Yates等
环境科学与政策(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9年1月
海洋保护区(MPA)是一种日益普及的空间管理工具。海洋保护区主要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计的, 其成功通常用一套狭窄的生态指标来衡量。然而, 海洋保护区要实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就需要社区的支持, 这取决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尽管如此, 对海洋保护区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落后于我们对保护海洋保护区的生态效应的理解。在这里, 我们探讨利益相关者对什么是成功的MPA的看法。我们与南澳大利亚MPA 当地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进行了一系列半结构化的访谈和小组座谈。成功的指标因利益相关者群体而异。因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建立MPA的目的理解不同,他们选择如何衡量成功的指标也不同。事实上, 所有受访者都表示, MPA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 但几乎所有的受访者 (> 90%)都使用社会和经济措施来衡量MPA成功与否,其中有些人会把生态指标结合在其中,有些则完全不用生态指标。许多答复者还指出, 社会和经济因素是MPA成功或可以成功的关键。受访者提出了大量新颖的衡量MPA成功的社会经济指标, 其中许多指标可以以相对较低的额外成本纳入监测方案。这些发现也表明,实现成功并不简单, 什么是成功取决于你问的是谁。即使在保护区的主要生态目的得到利益相关者承认的情况下, 只有体现出相关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们才可能认为保护区是成功的。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对海洋保护区的支持,我们需要配套的监测方案监测各种成功的标准, 这些标准既要反映出邻近社区的优先诉求,也提现国家和国际保护目标。 阅读原文为大型海洋保护区的设计和管理设立框架
J.Nikitine等
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 94卷, 2018年8月, 196-203页
继2000年指定帕帕哈瑙莫夸基亚海洋国家遗迹保护区之后,全球范围内建立大型海洋保护区(LSMPAs)(>150,000平方公里)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些保护区面积很大、位置偏远、禁止捕捞。然而,这些海洋保护区由于地理区域太大带来了保护区设计和管理上的挑战,因为这些岛屿和海域面积辽阔,地处偏远,而且往往无人居住。为了解如何成功维持LSMPA的管理,本研究评估了2016年9月指定的皮特凯恩群岛海洋保护区(PIMR),该框架基于10个标准,该标准源自IUCN WCPA的《大型海洋保护区设计和管理指南》。初步调查结果显示,PIMR在设计方面令人满意,注重健全的管理实践,同时考虑到了财务可持续性和未来主管部门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确定了以下方面的重要性:获取稳健的基线数据,得到充分保护(禁止捕鱼),使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社区参与以及采用生态网络联通的方法。大型海洋保护区需要具备这些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目标,并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这项研究通过PIMR案例研究为海洋保护区标准的改善和适应性调整提供了可能,其他大型海洋保护区可以借鉴,或全球新建立海洋保护区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受益。本研究还认为重要的是具有对比性的设计和管理指南,并最终形成全球公认的大型海洋保护区标准。 阅读原文 技术与工具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遵约评价机制
Denzil G. M. Miller和 Elise Murray
澳大利亚海事与海洋事务期刊,2018年11月2日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CCAMLR) 制定了一个制度化的遵约评价程序(CCEP)。CCEP的目标是通过评估渔业监测信息、遵约管制行动和CCAMLR缔约方合作, 加强CCAMLR的遵约执法能力。这一机制显著改善了CCAMLR养护措施(CM)的执行情况, 有助于实现《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目标。本文讨论了为了CCEP实现在促进CCAMLR区域负责任渔业方面的表现,各缔约方具有的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提出了一些对于CCEP未来的展望。 阅读原文 报告 2018极地海域状况报告 英国南极调查局 大型海洋保护区设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摘要 创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