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金融与投资

日期:

作为一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巨型经济体,中国肩负重任,在实现自身发展转型的同时,对全球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产生巨大推力。“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为让呼吸清洁空气、喝上干净的水不成为一种奢侈,发展模式转型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新时代、新挑战下国际社会进一步推进92年以来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心。这不仅是“发展战略”的进步,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范式变革。

 

 

纵观过往五十年,传统的经济活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布雷顿森林体系机制回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滞后、金融治理缺乏透明度等等,这都让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全球的资源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的生态足迹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年增加,我们对包括环境容量在内的资源需求远超我们国家现有生态的承载力。以投资、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为载体,中国与世界的联动愈加频繁。特别是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投资额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中国也在影响着全球的环境治理、社区发展、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应对。

 

经济全球化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受益,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经济结构在不同程度上也恰恰是被全球资本流动的过程所塑造甚至锁定,导致资源有限性和生态价值被忽略。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超过190个国家再次集聚一堂,达成“全球经济去碳化”的共识。这些全球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的经济系统向“以发展质量为导向”来转变,而绿色金融、负责任投资则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理解下,我们推动绿色金融和负责任海外投资的讨论,建立中国发展模式与全球生态的关联。我们期待,中国金融业提升环境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减少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缩小中国在海外投资的生态足迹。我们期待,中国参建的国际金融治理平台以及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把可持续性与气候韧性纳入投资原则,增强资本市场向环境和气候友好、低碳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

 

对此,我们展开具有前瞻性和时效性的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分享国际经验,推动多元观点的对话与碰撞,促进环境友好、公平、透明、有效的金融政策制定和执行;我们与企业、政府、民间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合作,拓展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空间,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

 

从2012年起,创绿研究院从以下方面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和负责任投资的相关工作,并完成以下研究:

 

  1. 基于行业的金融政策研究,推动国内绿色信贷的落实:

– 2012年,对银监会刚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提出意见反馈,之后每年对金融机构完成绿色信贷情况进行追踪与分析;

– 2013年,与德国环境智库Germanwatch共同完成 《中德建筑节能融资比较研究》;

– 2014年、2015年参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与政策研究项目,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共同完成《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课题》两期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组织政策研讨。

 

  1. 中资金融机构加强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增加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 2013-2015年,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完成《中国矿业投资-国内与海外的发展与监管》和《绿色信贷“走出去”:中资银行海外践行绿色信贷案例分析》两份研究,对中国海外投资现状、法规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近八个不同地区的实地案例中,分析中资企业与银行在投融资中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和问题。用事实说话、分享发现,我们组织了多次有关推动增强中国金融机构 “走出去”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专业研讨会。

 

  1. 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实现负责任与可持续的全球金融治理:

–  2014年,与巴西、印度等机构,合作完成《推动可持续负责任的融资:国家开发性金融在全球经济的作用》研究,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环境保证政策做以梳理和比较。

-2015年,对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申诉机制建设与实践的国际经验介绍及解析

-2016年,对开发性金融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展开分析与研讨,参与亚投行的环境社会保障框架草案的利益相关者磋商与咨询,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