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巨型经济体之一,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转型的同时,肩负着推动全球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历史重任。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新时代、新挑战下国际社会进一步推进自1992年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心。这不仅是“发展战略”的进步,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范式变革。
纵观过往五十年,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的经济活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布雷顿森林体系机制回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滞后、金融治理缺乏透明度等等,让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全球的资源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中国而言,生态足迹也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年增加,我们对包括环境容量在内的资源需求远超我们国家现有生态的承载力。近十年,以投资、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为载体,中国与世界的联动愈加频繁。特别是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投资额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中国也在影响着全球的环境治理、社区发展、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应对。绿色金融、负责任投资对于“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理解下,我们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和负责任的海外投资,建立中国金融治理与全球生态的关联。我们期待,中国的金融业能提升环境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减少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缩小中国在国内及海外投资的生态足迹。我们期待,中国参建的国际金融治理平台以及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把可持续性与气候韧性纳入投资原则,增强资本市场走向环境和气候友好、低碳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
我们展开前瞻与时效性的政策分析、案例研究,分享国际经验,推动多元观点的对话与碰撞,促进环境友好、公平、透明、有效的金融政策制定和执行;我们与企业、NGO、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合作,拓展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空间,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
从2012年起,我们以实现环境效益、提升气候韧性、追求透明公正为目标,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1. 绿色金融政策及融资方式研究,推动国内绿色信贷的实施:
– 2012年
对银监会刚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提出意见反馈,之后每年对金融机构完成绿色信贷情况进行追踪与分析;
– 2013年
与德国环境智库Germanwatch共同完成《中德建筑节能融资比较研究》;
– 2014-2017年
参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与政策研究项目,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共同完成《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课题》的四期研究,基于研究成果组织政策研讨;
2. 中资金融机构加强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增加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 2013-2015年
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完成《中国矿业投资 – 国内与海外的发展与监管》和《绿色信贷“走出去”:中资银行海外践行绿色信贷案例分析》两份研究,对中国海外投资现状、法规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近八个不同地区的实地案例中,分析中资企业与银行在投融资中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和问题。用事实说话、分享发现,我们组织了多次有关推动增强中国金融机构 “走出去”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专业研讨会;
– 2016年
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成员机构,完成《“一带一路”金融机构的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初探索》;
3. 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实现负责任与可持续的全球金融治理:
– 2014年
与巴西、印度等机构,合作完成《推动可持续负责任的融资:国家开发性金融在全球经济的作用》研究,梳理和比较了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环境保证政策;
– 2015年
对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申诉机制建设与实践的国际经验介绍及解析;
– 2016年
完成《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开发性金融》报告,对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在对外投资的环境社会表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为其 建立并实施良好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提出建议。
– 2016-2017年
对开发性金融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展开分析与研讨,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建立《环境社会保障框架》、《能源战略政策》 过程的反馈及磋商,提出具体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