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 巴黎气候大会“前站”“硬骨头”犹存

日期:

巴黎气候大会前最后一次正式谈判究竟取得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对未来的巴黎谈判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身在一线的谈判人士。

10月23日晚,就在西半球有史以来的最强飓风“帕特里夏”向墨西哥逼近之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在德国波恩闭幕。各方经过为期一周的磋商,达成了一份新的谈判案文,为年底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奠定基础。巴黎气候大会前最后一次正式谈判究竟取得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对未来的巴黎谈判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身在一线的谈判人士。
    

“不平衡”的精简版案文引发争议“在过去1年中,各国谈判代表一直为如何给长达80多页的谈判案文‘瘦身’而努力,以便年底大会各国部长可基于此达成新的谈判案文。”创绿中心项目主管郭虹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透露,此番波恩谈判对长期目标、减缓、适应、损失与损害、资金、技术发展与转让、能力建设、透明度、审议等议题进行了磋商。郭虹宇指出,新的谈判文本共51页,与年初在日内瓦形成的文本不同的是,经过多轮谈判,不同议题下的各种可能的选项开始明朗化,文本将直接成为各议题小组进行实质谈判的基础。
    

据悉,在波恩会议前,谈判联合主席发布了精简版案文草案,将80多页的案文草案精简到20页。不过,郭虹宇透露,在“大刀阔斧”的精简过程中,原案文中确保减排雄心与清晰度等文字也被“砍掉”。故而在谈判首日的大会上,南非代表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质疑新案文草案一边倒地倾向于发达国家,并指出联合主席未能履行其职责以兼顾发展中国家在减缓、资金、损失与损害等核心议题上的需求。
    

各国碳减排贡献总和不足以规避气候变化风险
   

 郭虹宇指出,若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这一长期目标,各国需要在巴黎制订一个逐步提升各国行动雄心的审议机制,确保在这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跑”中,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节奏逐步发力,在规定时间内“撞”到2℃目标线以内。
    

据了解,11月1日,《公约》秘书处将发布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DC)综合报告,评估目前各国减排雄心与实现2℃目标所需的行动力度之间的差异。根据民间组织的分析,截至10月2日,各方INDC中的目标若能兑现,到本世纪末可以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7℃以内,距离国际公认的2℃以内目标仍存差距。
    

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经理王彬彬指出,目前所有国家提交的碳减排贡献总和,不足以规避气候变化风险,保障国际气候安全。“因此敦促各国必须迫切改变,为推动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
    

王彬彬在分析各国最新自主决定贡献时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展现了合作意愿和领导力。然而,发达国家总体上表现差强人意,需进一步加强碳减排的力度。
    

根据乐施会的计算,肯尼亚、马绍尔群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承诺超过合理份额的自主决定贡献。印度的自主决定贡献大致符合合理份额,而巴西的自主决定贡献仅仅略高于合理份额的2/3。
    

业内人士表示,发达国家仍需要显著提高它们的减排目标。“目前,发达国家只限于逐步订立阶段性的减排目标,但缺乏长期而深远的目标和方向。”王彬彬举例说,日本仅承诺合理份额的1/10,欧洲和美国分别承诺合理份额的1/5,俄罗斯尚未提交任何承诺。
    

“所有国家都应该承担自己的合理份额。对发达国家而言,这包括在国内实行更强有力的碳减排行动,同时贡献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王彬彬强调。“去碳化”信号明显
    

记者了解到,此轮谈判各方在减缓、适应与透明度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
    

在郭虹宇看来,通过各工作组协调,各方再次纳入标志着全球经济“去碳化”信号的表述,比如在共同长期目标方面的“本世纪内实现全球经济的去碳化”,或“在2050年前在2010年基础上迅速减少70%~9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或“在2060~2080年期间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同意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上加深合作,并再次强调透明度的重要性。“这很明显是一个进步。”郭虹宇表示。
    

然而,在损失与损害机制方面,各方未能打破僵局。专家透露,发展中国家建议制订一个强有力的损失与损害机制,而发达国家却倾向于只支持那些无力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此外,最主要的分歧仍然停留在资金上。“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设定在2020年后的资金支持方案。发展中国家要求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共资金。发达国家未能在资金支持上提出明确的路线图,却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供部分资金,并且资金来源可纳入私营部门以及《公约》框架之外的资金。”郭虹宇介绍说。
    

据悉,在《公约》框架外,接下来一系列高级别会议将对巴黎会议的结果带来重要影响。如11月8日~10日将在巴黎举行的部长级会议,法国作为主席国主导进行的双边磋商,以及11月15日~16日将在土耳其举行的G20峰会等。距离巴黎气候大会还有5周时间,各国部长若能利用此期间的高级别会议,在气候行动上增加国家间的互信,凝聚政治共识,将为各国在年底巴黎会议达成进取且公平的新的全球气候协议铺平道路。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载于:新气象中国发展网内蒙古气象欧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