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中国电力结构持续改善的同时,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增加了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压力,然而两大瓶颈制约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可再生能源遭遇限电近200亿千瓦时,拖欠补贴近200多亿元的双重制约,这将导致融资难度增大,技术进步放慢,进而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在中国,空气污染一年大概导致160万人过早死亡,其中燃煤是主要原因。这一发现让中国在2022年冬奥会前净化空气的挑战更加严峻,也凸显了中国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的紧迫性。中国将张家口被设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期发展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并辐射到周边从而助力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而若要真正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仍需要“三个优先权”,即发电优先权、发展优先权和消费优先权。在向污染宣战,与实现能源革命的双重压力下,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需要这样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 MT@JamesAlofs:“经济学家” (The Economist)一篇文章指出,根据中国环保部门公开的数据北京的空气污染对身体的伤害相当于一天抽40只烟,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部分是从北京到上海的这个部分
相关行动
关键点
-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需要突破瓶颈,设定优先权。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七月电力结构在持续改善,然而,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限电日益突出,拖欠补贴日益严重”的两大难题将对中国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若要实现中国2020,2030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能源局官员呼吁中国可再生能源拥有发电优先权、发展优先权和消费优先权,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
- 向清洁能源转型可以改善百万民众的健康。Berkeley Earth发布的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空气污染一年会导致约160万人死亡,主要原因是燃煤。此前环保部统计显示,中国今年前三个月各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国国家标准的不超过10%。2022年中国举办冬奥会,承诺空气质量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倒逼中国能源转型。
- 作为清洁能源投资大国,加速能源转型可以实现低碳繁荣。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引领全球。诸多研究显示,加快能源转型可以带来显著的协同效益,促进绿色就业,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资源
媒体报道
-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两个200亿”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新华网)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必须拥有“三个优先权”(新华网)
- 研究:中国平均每天4000人死于空气污染(财经网)
- 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每天导致4000人死亡(BBC中文网)
- 新西兰宣布将终结燃煤 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科技新报)
- 英国科学家:气候变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重大(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 张家口迎来新能源发展历史性机遇(中国光热发电权威媒体商务平台)
图片下载
资源与工具
- 报告:评估各国国家贡献被忽视的多重效益(英文) (NewClimate Institute)
- 报告:气候智能型发展:叠加有助于构建繁荣、终结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的效益 (世界银行)
- 报告:新气候经济2015报告 (全球气候与经济委员会)
- 报告: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中国煤控项目)
- 报告: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 报告: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应对政策(英文)(柳叶刀)
- 报告: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英文)(英国外交部)
- 报告:煤炭消费减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可避免成本(中国煤控项目)
- 报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就业影响(中国煤控项目)
- 报告:2015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
- 专访:经济下行,中国为何仍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对外援助(澎湃新闻)
大家说
- “如今,空气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环境灾难。我上次在北京时,污染处于有害人体健康的水平;每小时的空气接触可缩短20分钟的寿命。这就如同每个男人、女人和小孩每小时抽1.5支香烟一样。”——此项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伯克利地球组织(Berkeley Earth)总监理查德·穆勒
- “空气污染导致如此多的人死亡是一件很令人困扰的事情;美国和欧洲大型环保机构都未能重视这个问题。解决方案包括更多地使用净化器;提高能效;放弃使用煤炭,改用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许多相同的减轻污染的解决方案将同时减轻中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现在和未来拯救生命。”——伯克利地球组织执行总监伊丽莎白·穆勒
- 空气污染会加重洪涝灾害风险-报告
-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初显,推进低碳转型
- 进取的气候行动承诺低碳未来的繁荣
- 2014年可再生能源增长创历史新高 – 报告
- 球健康或因气候变化倒退50年,气候行动提供重要转机 – 报告
- G7欲淘汰化石燃料,气候安全未来可期
- IMF披露巨额化石能源补贴,凸显可再生能源多重效益
更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