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境网 | 利马谈判会场,今日夜未眠

日期:

目前看来,今年的利马会议只是一个为形成有法律约束性案文的准备阶段,只是这个准备的进程比预期的要更加艰难,谈判的紧张气氛预示着明年在巴黎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

预定在周五结束的会议,毫无悬念的延期到了周六。要190多个国家在两周内讨论出一个基于共识的文本,为明年关键协议出台做基础,自然是件困难的事情。此次会议讨论的重心自然是INDC(国家自定贡献预案),预案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何时以及如何提交,提出INDC国际层面和国内的参与评审的流程,如何所提预案进行评审与核查等,都是需要缔约国在巴黎前达成共识的。在INDC议题上,发达国家依旧把重点放在减缓。今年ADP开幕式时,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阵营就相继表态,今年重点应该放在减缓以及围绕减缓所指定的定量机制和体系。而发展中国家仍要求INDC不能够仅仅将内容限定在减缓部分,需要同时纳入适应、资金、技术转移、能力、透明度等,包含国家为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路径的一个全要素方案。上周的草案对前期各个主要国家阵营之间的争执做出一些协调,将减缓与适应均写入INDC,要求各国在国家的各种主要经济领域均设定减缓目标,而不再只是某一个行业,全面实施减缓工作,同时,各国均制定本国的气候适应国家,依据此计划开展相应的适应工作,同时,具备能力的国家要帮助那些不具备适应能力的国家。适应部分基本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尽管如此,上周草案的出台还是引得硝烟四起,诸多国家阵营出对文本内容表示不满,包括草案并未对INDC提交形式进行界定和说明,如减缓/适应的基准年、时间范围、方式方法等;发达国家一直强调减缓部分的量化标准以及审议机制也没有在这份文件的正文部分出现;涉及发展中国家核心利益的资金、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部分没有出现在正文部分。

发达国家还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更强调“共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也承诺减排责任。 发展中国家更强调“区别”,认为不能用同一个政策标准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要有区别的,需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各自能力的前提下来谈各国的贡献,要保证公平的原则。会议期间,有些国家代表对中国表示不满,认为中国在本次会议上谈判姿态态度强硬。特别是在INDC贡献评审的问题上,发达国家要求2015年各国在提供各自贡献的目标需要有评审(assessment)需要MRV。中国和一些立场相似国家认为应以合适的方式自愿提供信息,中国不主张事先评估,主张评审应在巴黎会议2015年之后来做,而2015年的精力应集中致力于巴黎协议达成。如果各国2015年公布INDC,离减排目标有差距,超过两度,则应加大2020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这一问题的不同立场再度造成两股力量间的严重分歧,阻碍着谈判的进展。

截至周四,有30个国家宣布了向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注资,累计有100多亿美元进入资金池。这与发达国家承诺的1000亿美元目标仍有差距,也缺乏落实资金承诺的时间路线图,透明度及资金来源也未明确。但可以看出,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干戈有化解的意向。秘鲁、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承诺向这只曾经只要求发达国家注资的基金分别贡献了600万和1000万美元,此外蒙古、印尼、巴拿马等发展中国家也考虑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中国在气候资金问题上也安排了自己的方式。12月8日中国在场外举办的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研讨会”上宣布,从2015年开始,将把每年提供的南南合作资金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资金规模会提高到1.4亿元人民币,同时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但是,南南基金的安全保障措施及其在项目和技术层面的使用并没有做说明和规定,这也成为国际上NGO关注的焦点。

在第二周的讨论中,各国政府对2020年前的行动提升明显无兴趣,更关心到2020年后的减排协议,把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扔给之后的政治领导人们。

创绿中心气候政策研究员白韫雯认为:“利马会议不仅要谈2020年后气候行动的新协议,更需要聚焦2020年前减排行动,2020年前减排承诺得到有力落实是各国在谈判进程上产生互信的基础。”“除了气候资金上的支持,现阶段国内积极展开空气污染与节能减排的协同治理,能效得到更提升,能源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这些积极的举措都有望让中国提高2020年前减排雄心。中国能源方面的重要专家就有提到,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可达成45-50%的碳强度目标,为2030年前达到峰值做积极准备。”

目前看来,今年的利马会议只是一个为形成有法律约束性案文的准备阶段,只是这个准备的进程比预期的要更加艰难,谈判的紧张气氛预示着明年在巴黎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


来源:中华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