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 | 巴黎气候大会上活跃的非政府组织

日期:

相比以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巴黎气候大会的一个特点是民间社会参与度空前之高,来自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会场内外发挥着积极作用。

这次有数十个中国本土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分部代表前来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它们跟进大会谈判进程,在会场内外举行了各种边会活动,在气候问题上拓宽了中国和国际社会沟通的渠道。

从中国前来参加巴黎气候大会的包括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包括乐施会、绿色和平、中外对话等)的中国分部人员,以及中国本土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包括自然之友、创绿中心等)代表。

绿色和平组织一直是全球走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前列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而该组织也是最早追踪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代表民间发出中国声音的国际环保组织。

前来参加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的李雁女士现在是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的项目副总监。她曾经担任该组织中国办公室“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跟踪参加过多届联合国气候框架协议公约缔约方大会(COP)的谈判会议。

她说,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推动食品安全、森林及海洋保护是绿色和平在中国的工作重点,从2008年至今,绿色和平一直关注煤炭产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本土环境及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推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李雁说,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在内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参与到联合国气候谈判框架协议之中,体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的政策层面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绿色和平的工作也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的气候政策和实践提供了更多信息和沟通。

李雁说,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和非政府组织保持了及时、良好的沟通,每次气候大会都会举行向非政府组织的吹风会,使得非政府组织能够及时了解谈判进程,反映问题和提出呼吁。

在回答记者就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提出主张是否会受到“过于激进的”批评的问题时,李雁表示,由于绿色和平这样的非政府组织长期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专业的跟踪和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它可以及时就社会实际状况向政府和媒体传达,使得后者能充分及时了解有关信息。

创绿中心

在这次巴黎气候峰会期间,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也在现场跟进谈判,组织非正式交流,发挥观察员与民间外交的作用。

创绿中心项目主管郭虹宇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国际上对中国的期望值非常之高,人们了解比较多的是中国是排放大国,而不太了解中国也在同时开始能源政策的绿色转型。

成立于2012年的创绿中心以一个立足中国本土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到巴黎来参加这次气候大会,目的一方面在于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同时也是通过和欧美及发展中国家的互动交流,学习了解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郭虹宇说,虽然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多边谈判进程时间比较欧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要晚得多,但随着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逐渐发挥领导作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发挥着国内和国际的作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也给它在国内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带来更开放的空间。

她说,过去在这个领域主要是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很少,因为沟通不够在国际上形成对中国的一些误解,现在通过对话、民间发声,人们可以通过联合国的这个多边平台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进行交流和政策互动。

中国的年轻人

属于90后的梅兰是来自中国的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执行总监。她介绍说,这个组织从2009年开始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活动,每年都带一批中国青年参加,目的在于通过跟进谈判和举行边会等形式帮助中国青年人了解气候变化议题,展示应对行动。

这个22人的团队中有一些大学生,年纪最小的还包括一名中学生。

梅兰说,就像这个团队里很多人一样,这次巴黎会议她也是首次来参加,“活动区色彩缤纷,谈判区节奏快,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她说:“学习收获很大,但压力也很巨大。来巴黎后就上火了,食物和天气都不太适应,参与的会议很多,都不能正常吃饭。”

她说:“青年是未来的决策者,气候大会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我们希望巴黎大会能拿出一份强有力、有雄心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希望参与大会的青年采取后续行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来源: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