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广东省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环境与气候韧性表现与评价

日期:

广东省城市生态宜居项目由创绿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环境公益研究所共同主持设计,是中国首份由民间机构发起并完成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研究报告。项目以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公众问卷调研,对各城市与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相关的表现进行呈现、排名和评价。项目旨在分享城市的最佳实践,促进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公众一起,推动城市生态宜居以及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下载:《2014 广东省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环境与气候韧性表现与评价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4月

 

《广东省城市生态宜居指数》报告2013年9月首次发布,获得广东省各界广泛关注。除了媒体多篇报道外,更是收获多位专家中肯的建议、多个城市的行政部门对数据的补充和反馈等,逐渐打开了政府、学术与民间在议题上的互动和多方讨论。今年是项目开展的第二年,在2013年基础上,2014年《广东省城市生态宜居指数》的报告把城市的气候变化韧性(Climate Resilience)纳入城市生态宜居的评价体系,从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建立相应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尽管《广东省气象年鉴》已提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灾害在加剧,《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也明确阐述了广东省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气候变化逐步得到地方决策者的重视,但是,具体针对城市的应对措施还是非常缺乏,数据少之又少。因此,研究重点是探索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以鼓励各城市层面展开气候变化信息的管理及披露。报告提出了与城市的气候韧性相关的共计27个指标,并对指标涉及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展现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该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城市气候韧性的评估体系。

 

延续2013年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研究,今年对评估体系做了进一步调整,再次对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环境表现展开评估并排名。2014年研究报告中的广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排名前三位的是:河源市、潮州市、汕头市;倒数三名依次为:清远市、云浮市、东莞市。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国家环境治理的前提,因此,排名的产生除了基于各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参考了相关数据的披露程度和可获得性。排名靠前的城市,说明不仅其环境质量与综合环境治理较好,而且其在数据披露上也做的不错;排名较后的城市,尽管有些,其环境质量从主观感受上并不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但由于其信息公开程度相对欠缺,公众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也会影响自身的排名。

 

在宜居城市治理的公众参与方面,报告分别从以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以及市民自发的参与的两个角度展开阐述,对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公众参与途径和渠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级市各个部门提供并呈现的公众参与渠道的数量和类型差别较大。此外,今年的报告仍延续了公众对城市宜居程度的满意度调研。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支持,采用了网络及新媒体互动的形式,得到来自广东省21城市98份有效的民意调卷,由于样本量有限,报告并没有对问卷结果纳入宜居城市的排名,也未做定量分析,而是真实呈现出市民对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的关注和诉求。

 

现阶段,国际与国内有关生态宜居城市的研究和指标体系已不少,各有千秋和侧重。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加强、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日益渴望,“生态宜居城市”所涵盖的范畴和标准也在不断扩充、演进。本报告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即有研究的基础上,每年都会努力去发现那些城市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探求相应的应对方案并体现在生态宜居体系中。作为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中国民间组织,创绿中心会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把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客观的分析研究做下去,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市民充分的知情和参与,促成生态宜居城市的普及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