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 全球治理图谱的延伸:“一带一路”高峰论坛、AIIB年会和G20峰会

日期:

2017年春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第二届理事会年会先后召开,前者在宏观上勾勒了一副新的全球战略图谱,后者在行动层面着力于探索可持续的开发性金融策略和治理实践。

 

查看往期通讯

 
 

intro导语 Intro

 

2017年春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第二届理事会年会先后召开,前者在宏观上勾勒了一副新的全球战略图谱,后者在行动层面着力于探索可持续的开发性金融策略和治理实践。

 

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中国有关部委发布了在“一带一路”推行绿色和可持续理念的策略及路线图,但欧洲国家表现出的疑虑,说明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一些公共决策的透明度和在经济贸易活动中贯彻更高的社会环境标准,将是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关键。

 

7月,G20峰会在德国汉堡召开,除美国以外的其余19个成员重申支持《巴黎协定》,默克尔宣布《二十国集团汉堡气候和能源行动计划》将被列入成果附件。随着气候议题不断融入全球治理进程,将全球化的低碳经济不断推向深入的步伐和决心,已很难被一些独立的政治因素逆转。

 

 

background-icon关键点 Key Point

 

经过为期两天的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呈现了76大项、270多项有代表性的成果。未来三年,中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特别提及了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智库交流与合作,以专门的要点强调了促进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会后第二天,环保部、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务实高效的生态环保合作交流体系、支撑与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合作基地,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政策和措施,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打好坚实基础;用5-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环保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

 

然而,一些欧洲国家在签署贸易声明方面,表示出了疑虑。法新社报道法国、德国、爱沙尼亚、希腊、葡萄牙、英国等欧盟国家认为声明文件没有充分解决欧洲对公共采购透明度和社会环境标准方面的疑虑,因此不会签署。国务院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给予了侧面证实,称该报道所指的是六场平行主题峰会之一的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2017年6月16日-17日,AIIB第二届理事会年会在济州岛召开。此次年会有包括AIIB成员国代表、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团体、媒体等在内的近千名利益相关方参加。会议以“可持续基础设施”为主线,讨论了新全球治理背景下,AIIB应如何满足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的需求。年会中,AIIB高层与公民社会组织展开对话,前者表态力挺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公约,对煤电以及大型水电项目总体排斥。正如金立群行长年会开幕陈词所说:“AIIB在推动实现巴黎协定上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帮助成员国实现低碳转型。目前,AIIB已通过和正在关注的投资项目并不涉及煤电,并且AIIB 不会考虑任何对环境负效益或有损AIIB声誉的项目申请。”

 

从正式成立到项目投资展开的两年时间里,AIIB在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以及政策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已于2016年初正式发布和实施;AIIB《能源投资战略》(简称《战略》)于去年开始起草,经过两轮公开意见征集后,于6月15日通过董事会批准并正式发布;《信息披露临时政策》《申诉应对机制》将分别进入磋商改进和定稿环节。

 

4月下旬,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两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范围将覆盖发展融资、员工交流、分析调研工作等。两机构至今已为五个项目提供了联合融资。AIIB通过此次备忘录的签署,积极推动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深入合作,其中必然包括可持续金融相关的政策及治理。

 

G20汉堡峰会于7月8日发布公报,美国的立场成为贸易和气候议题分歧的主要原因,围绕气候问题的磋商尤为激烈。其他19个国家并未对美国立场让步,而美国坚称将与其他国家就获取清洁的化石能源开展合作,被众多评论指为是为了促进其天然气出口。公报的达成,成为分歧加深之下的妥协。其余19个国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不可逆转,在公报若干内容中美国被列为特殊对象。

 

习近平在汉堡峰会发表讲话,论及全球经济治理时提到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称包括这两方面在内的一些推动工作,有助于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actions新闻 Alert

 

5月2日,贝加尔湖畔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民众在网上发起请愿,要求政府阻止中国企业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目前两份请愿书的签名人数共计接近30万。请愿书称中企在湖畔建瓶装水工厂会给当地生态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同时取水所需的管道铺设、大范围封锁湖畔,将影响附近渔民捕鱼作业。

 

10多年前,类似的请愿曾发生在俄罗斯到太平洋的原油输送管道线上。2006年,普京总统签署总统令,决定把原设计管线向北迁移40公里,远离贝加尔湖。

 

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地图基础上,商道纵横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共同开发了“中国海外投资CSR国别风险指数”。6月6日,该指数发布会暨“中国企业在拉美”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同时完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社区沟通指南》西班牙语版的发布,并通过与会人士的讨论,梳理了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的非传统风险,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更可持续、更负责任的路径。

 

5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测评报告,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治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营商环境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发展水平的测评和排序。该报告涉及65个国家。在综合发展水平排序结果中,新加坡第一,中国第二,其后分别是马来西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排名倒数第一的是阿富汗,其次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分列倒数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

 

报告显示,政治和治理是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速上升,2015年已经占到GDP的22.4%,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金融市场不太稳定,一些国家受市场波动影响的风险较大。在资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谷物出产率低,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此外,一些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性太强,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比较脆弱。

 

3月14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自然资本金融联盟(NCFA)在北京发布其在环境压力测试试点项目中开发的分析框架和工具,目的是使银行能够量化和评估干旱事件对公司贷款组合的影响。该环境压力测试工具已经成功通过了巴西、中国、墨西哥和美国相关项目参与合作银行的测试。

 

2017年5月11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布《“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蓝皮书: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投资安全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探讨了中国可能面临的诸如投资者利益保护、并购估值风险、税收政策、法律保障、保险机制、恐怖活动等重点问题。同时对于各产业各区域相关的投资安全做了分析,比如军品贸易、金融合作、化石能源贸易,以及东盟等具体区域分析。

 

key-points视角 View

 

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一带一路”投融资应以市场化为主,坚持可持续和互利共赢原则。文章分析了减让式资金支持在目前投融资实践中的局限。减让式资金支持包括利率、期限、宽限期等方面条件的减让,一度在发展中国家投融资合作中长期广泛使用。其条件优于商业资金,但受限于财政资源的力度,并且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导致一些国家的依赖心理,缺乏平衡、互利共赢的合作意识。此外,还可能造成市场扭曲,限制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可能约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资金融通,需要积极推动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市场化、可持续性、互利共赢为特征的投融资体系。

 

2017年3月17日,布鲁金斯学会、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等机构的经济专家向G20财政部长提交《实现气候政策、可持续基础设施和融资的综合方法》(Toward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Climate Policy,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e)政策简报,通过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动员可持续融资并采用碳定价,提出了激励低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以同时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标。简报认为:促进绿色基础设施获得长期融资是扩大可持续基建投资的关键。“绿色金融”对此至关重要。该政策简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创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比制定国内发展战略和设计政策复杂得多,也会困难得多。对于参与的机构和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信息并不清楚,即便是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也不十分了解,这将给智库带来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空间。亟待一些智库和机构扎实梳理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库,对沿线经济体开展深度研究,并及时提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议。 

 

机构认为,与AIIB第一届年会相比,此届年会在开展利益相关方对话方面有所改善,为公民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多参与和倡导的空间。针对能源投资,绿色流域传达了公民社会组织对煤炭和大型水电项目的担忧,希望AIIB“在2030年之前,停止所有煤炭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审慎考虑项目库中关于格鲁吉亚水电站的投资。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有金融中介参与的融资模式很容易导致主投资银行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被稀释,并且失去透明度。针对此类融资项目,AIIB现有的《能源投资战略》加上《环境与社会框架》是否能保障民众与环境不遭到伤害?

 

中外对话指出,真正实现低碳投资,需要各方人员的协同合作。除了项目人员、投资经理、创新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专家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评估领域的专业团队外,在地群众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因此,能否实现、如何实现“绿色”和“精简”是AIIB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resources分享 Resource

 

2017年4月初,联合国环境署、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联合国环境署合作中心与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17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核心观点是:在低成本驱动下,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正在创出新高。2016年全球电力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38.5GW,比2015年的127.5GW上涨9%。由于清洁能源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尽管2416亿美元的投资水平比去年下降23%,但2016年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创纪录增长。该报告同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水平同比下降30%到117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水平同比下降14%至1250亿美元。约旦投资水平增长148%到12亿美元,是少数几个逆市上行的新市场之一。

 

2017年5月17日,社会资源研究所(SRI)发布研究报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社会责任与NGO参与:以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NGO参与海外投资的状况与挑战。SRI认为,相比2015年《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的目标____“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目前致力于参与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持续发展中国NGO还十分有限,已经开展行动的NGO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包容性发展国际组织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环境和社会政策和准则,正在被用于中国的投资行为中。中国的国家机构和行业组织还发布了总的指导方针和标准,然而很多此类指导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在实践中的落实也尚待加强。2017年6月,该组织编制并发布一份指南,题为《在中国投资中保卫人和环境》,解释了这些指导原则,并就如何在宣传中使用这些准则提供了实际的建议,旨在帮助民间社会组织和社区倡导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金融机构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海外业标准。

 

2016年8月,创绿研究院发布报告,对中国金融机构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梳理,强调了G20等国际机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对主要经济体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创绿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观察双月刊 旨在中国海外投资与全球生态关联性的议题上呈现多元观点,增加认识和理解,使中国更加负责任、更加可持续地“走出去”。我们诚挚欢迎您分享与中国海外投资相关的案例或观点,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发送到policy@ghub.org。​

 

本文的内容版权均为创绿研究院所有,若您需要引用部分文章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如涉及全文转载,请联系policy@ghub.org,以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