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投资: 国内和海外的发展、影响与监管

日期:

通过两年的调研,我们近期撰写完成《中国矿业投资: 国内和海外的发展、影响与监管》。报告以矿业作为切入点,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现状、法规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分别介绍了中国企业在国内、老挝、柬埔寨和秘鲁投资项目的在地情况。借此报告,创绿期待有更多客观、包容的讨论,让各方从国内、国外的最佳实践以及经验教训中有所获益。

下载报告:

《中国矿业投资:国内和海外的发展、影响与监管》
《中国矿业投资:国内和海外的发展、影响与监管 案例集》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矿业领域成为中国国内外投资的重点 

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很多重要金属和矿产资源的主要生产国。矿产品的出口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动力,也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矿产开采可以产生丰厚的经济利润并促进其衍生行业的发展,例如机械设备制造及其相关的服务业。矿产品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此外,矿业及其相关产业还创造和拉动了数以百万的就业。随着企业实力增强,中国矿业企业寻求海外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得到了政府在近十年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支持。目前,中国的矿业投资项目遍布全球,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外投资项目对东道国也产生了积极的潜在影响。然而,在国内外,也有一些矿业项目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

矿业境外投资方式多元,表现参差不齐

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采用的境外投资方式也更加多元,包括设立境外全资子公司,与其他中国企业或投资国企业设立合资企业,或者通过直接并购成为存续企业。最近,中国企业逐渐倾向于和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合资,其中不乏矿业行业的领导者。这种趋势也表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正在将其合作企业先进的技术规范与管理体系融入到自身经营中。与行业上的国际惯例对接,也是在帮助中资企业改善现有管理理念,提高环境、社会保障标准。反之,如果中国企业收购了一些在过去管理不当、或存在潜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项目而且并未在接手后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就会妨碍中资企业的后期经营,甚至造成更负面的影响。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的投资,并没有所谓单一的“输出模式”。与其他国际企业一样,海外拓展的初期,由于对环境的复杂与陌生,总有一些公司表现好,一些表现差。企业表现的参差不齐与其在国内的良性经营、健全的管理体系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有很大关系。此外,东道国的法治健全和经济发展情况也会影响项目的展开。例如,当中国海外矿业投资进入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本身拥有健全法律法规及监管、矿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时,中国的矿业公司较少出现不良表现和报道。反之,在法律体系落后、政府腐败、行业监管不严的地区投资,遇到民众的维权意识较强时,就使得企业与当地居民的社区关系变得紧张,超出法律范畴,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企业的表现只是适应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非单纯对外输出不良的经营行为。

海外投资中采纳高标准有助于实现共赢 

其实,中国的海外投资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和“共赢”原则基础上的,采纳更高的社会和环境标准并非只是增加运营成本,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而且也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而经济上获利,符合企业的最佳利益。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海外投资体量会持续增加,项目遇到此类潜在风险的可能性也会继续增加。作为外来者,若投资企业能以更透明的方式经营、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给公众多一些机会和渠道表达意见,都有助于增加和当地居民间的信任与理解,降低企业违法的经济处罚或声誉受损。此外,“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引进来”。例如,中国企业并购了当地成熟的国际矿业公司,就会沿用之前公司留存下的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中国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的案例就是很好的体现。在国际化环境下,中国企业有机会借鉴国际经营的新思维,学习其他国家如何将公众参与纳入决策,形成中国自己的行业自律准则并运用在国内项目建设中,促进国内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国内矿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与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海外投资呈现指数级增长,本土实战经验丰富的中国企业带着雄厚资本,走出国门,跃身成为全球矿业的知名企业。在国内,中国的环保法律不断发展,政府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推动国家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中国的企业也在顺应这一趋势,正在发生着改变。同样,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的企业也应顺应全球的新思维,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看待多元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换位思考地去了解并理解当地居民和社区在不同经济、政治体制下具有的担忧与考量。有时往往需要明白,增加收入和创造就业岗位并不是或不仅仅是其他人意识形态中的发展。为实现“共赢发展”和“互惠互利”,投资行为需要是更负责任的,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国内、国外的最佳经验中有所获益,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边学边做的过程,也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