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 | “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发性金融助力环境风险管理——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日期:

本文对国开行在中国对外投资和“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国开行在对外投融资中的环境社会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不同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环境社会治理中的最佳实践进行梳理和比较,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以期为国开行建立先进的、有自身特色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和实施准则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李秀兰 姚安琪  创绿研究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约束逐渐加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如何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环境、气候和能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此,期望以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现有的公开可得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信息整理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业在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投融资决策和业务中纳入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减小中国投资的生态足迹。 作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建立一套系统且公开透明的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并进行严格地实施和监管等方面仍待完善。本文为国开行建立先进的、有自身特色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和实施准则,为其成为国际领先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在全球经济、环境、能源和气候治理中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加强对于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合规,并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二、落实国家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按自身标准和需求,将其纳入国内国际投资信贷业务规范并严格执行;三、结合国家战略和自身需求,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体系和实施准则,并公开以接受监督;四、增强国开行自身识别和控制环境社会风险的能力,实现金融业务的绿色化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全文刊登于《绿叶》杂志2018年第09期,如需阅读原文请点击这里